輸變電工程電纜就位線芯整理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9565
2024-09-06
18頁
717.92KB
1、輸變電工程電纜就位、線芯整理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目 錄1. 編制依據12 標準工藝概述12.1.擬應用的標準工藝名稱、作業地點和作業范圍12.2.工藝特點23 作業前準備工作和條件23.1人員準備23.2機具準備33.3材料準備33.4作業方法和程序交底43.5環境條件64 作業工序和方法74.1 標準工藝工序之間的關系74.2 每道工序的具體實施步驟和操作方法8施工準備8電纜就位8電纜頭制作8電纜牌標識及固定9芯線整理、布置10芯線標識、接線11備用芯、屏蔽處理135 控制、補缺2、和糾偏重點措施136 質量驗收標準及檢驗要求136.1 質量標準136.2 檢驗要求146.3 主要引用標準16 1. 編制依據1.1xx公司輸變電工程施工工藝示范手冊基建質量(2006)135號1.2xx公司輸變電工程施工工藝示范光盤基建質量(2009)290號1.3xx公司輸變電工程工藝標準庫(變電工程部分2011版)1.4xx公司輸變電工程典型施工方法(xx基建(2010 )165號1.5輸變電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實施管理規程(Q/GDW248-2008);1.6xx公司輸變電工程質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術措施基建質量(2010)19號1.7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DL/T3、5161.14161.17-2002)1.8電氣裝置安裝工程盤、柜二次回路接線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71-1992)1.9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GB50150-2006)1.10電力建設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導則(xx工(2003)153號)1.11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變電所部分)2009版1.12xx公司輸變電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標準Q/GDW250-20092 標準工藝概述 2.1.擬應用的標準工藝名稱、作業地點和作業范圍標準工藝名稱:0102020000站用變壓器及交流系統設備安裝0102020200配電柜安裝0102020202二次回路接線。作業地點:配電柜 作業范圍:本標4、準工藝適用于35kV 電壓等級以下配電柜內電纜接線,電纜所指是500V及以下的控制電纜、通信電纜、1kV及以下電力電纜。2.2.工藝特點(1)控制電纜應采用電壓不低于500V的銅芯絕緣導線,其截面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電流回路不應小于2.5mm2;其他回路截面不應小于1.5mm2)。(2)連接門上的電器等可動部位的導線應采用多股軟導線,敷設長度應有適當裕度;線束應有外套塑料管等加強絕緣層;與電器連接時,端部應絞緊,并應加終端附件或搪錫,不得松散、斷股;在可動部位兩端應用卡子固定。(3)電纜排列整齊,編號清晰,無交叉,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機械應力。(4)芯線按垂直或水平有規律地配置,排5、列整齊、清晰、美觀,回路編號正確,絕緣良好,無損傷。(5)強、弱電回路,雙重化回路,交直流回路不應使用同一根電纜,并應分別成束分開排列。(6)每個接線端子的每側接線宜為1根,不得超過2根(同截面)。(7)二次回路接地端應接至專用接地銅排。(8)直線型接線方式應保證直線段水平,間距一致;S形成接線方式應保證S彎弧度一致。(9)線芯號碼管長度一致,字體向外。(10)電纜掛牌固定牢固,懸掛整齊。3 作業前準備工作和條件 3.1人員準備 技術人員,安全、質量負責人,二次接線人員,輔助人員。施工負責人要求具備變電二次專業高級及以上資格。二次接線的所有作業人員必須是在基地培訓后,操作和考試均合格的人員。 6、3.2機具準備名 稱單位數量備注二次小壓鉗臺若干根據施工情況定對講機對若干根據施工情況定鋸弓把若干根據施工情況定刀子把若干根據施工情況定斜口鉗把1螺絲刀把1尖嘴鉗個1電吹風個若干根據施工情況定校線燈對1可自制電纜牌打印機臺若干根據施工情況定計算機臺若干根據施工情況定 3.3材料準備名 稱單位數量備注絕緣膠布盤若干屏蔽線(4mm2)盤若干相色帶盤若干 熱縮管只若干熱縮式電纜牌個若干電源線帶插座米50磁鐵個若干木凳個1高處接線用大扎帶個若干小扎帶個若干扎絲米若干裸銅線(50mm2)米若干根據實際定鉛筆支1橡皮擦塊1簽字筆支1記號筆支1記事本本13.4作業方法和程序交底 3.4.1 二次接線作業開始7、前,作業人員依據設計圖紙核對盤柜內電纜規格與型號電纜是否齊全;盤內端子排是否與圖紙相符。 3.4.2 二次接線作業開始前,應用端子排圖校核廠家端子排配置與設計圖紙一致。 電纜引入盤內應整齊,弛度應一致,不交叉,并加以固定,然后將電纜牌排整齊,而且要掛在顯眼處。 作業程序 1)剝離護套 2)剝離鋼鎧 圖1 圖23)剝離屏蔽網外包護套 4)剝離屏蔽網及塑料護套 圖 3 圖 4 5)接地纏繞(纏繞2-3圈) 6)塑料包覆(與外層護套平齊) 圖 5 圖 67)穿入熱縮套后熱縮 8)松散及伸直線芯 圖 7 圖 8 9)校線和套標號頭 10)打把接線 施工要點: 1)按圖施工,接線正確; 2)電纜芯線與端8、子排連接不論采取什么連接方式,均應牢固可靠; 3)線芯不應有接頭和損傷; 4)線芯兩端均應有回路編號,端子頭正面打印回路編號及電纜編號; 5) 電纜號牌、芯線和所配導線的端部的回路編號應正確,字跡清晰且不易褪色。6)芯線接線應準確、連接可靠,絕緣符合要求,盤柜內導線不應有接頭,導線與電氣元件間連接牢固可靠。7)對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兩根導線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對于螺栓連接端子,需將剝除護套的芯線彎圈,彎圈的方向為順時針,彎圈的大小與螺栓的大小相符,不宜過大,當接兩根導線時,中間應加平墊片。8)引入屏柜、箱內的鎧裝電纜應將鋼帶切斷,切斷處的端部應扎緊,并應將鋼帶一端接地。9)備用芯長度應留有9、適當余量(宜與最長芯長度一致或留至柜頂),備用芯不應裸露線芯且穿線號管,管上印電纜號。10)帶有屏蔽的控制電纜,其屏蔽線接地端應采用接地螺栓接至專用接地銅排。11)每個接地端子上所引接的接地線不得超過兩根。12)二次配線應加號碼管。13)電纜頭應高出箱柜底部100-150mm。3.5環境條件 1)二次電纜敷設工作已完成,不存在交叉作業,如有交叉作業提前與相關工作負責人聯系。2)施工人員統一著裝,掛胸牌上崗,明確施工責任人。3)施工現場布置合理,環境清潔,文明施工責任區劃分明確,無死角,責任落實,并設有明顯標記,便于檢查監督。4)電纜材料設備等應放置合理,各種材料標識清楚,排放有序,并要求符合安10、全防火等標準。施工機具設備完好、清潔,安全操作規程齊全,技術資料分類明確,目錄查閱方便,保管妥善,字跡工整,裝訂整齊。5)現場按要求配備足夠數量的消防設施,并合理布置在各施工現場, 方便取用。施工現場應有足夠的照明,不留施工暗角。6)預留屏柜孔洞及電纜溝應加蓋,以防作業人員跌入。7)各種施工材料的包裝箱板,在包裝拆除后應統一堆在指定的地點,應堆放整齊,嚴禁四處亂扔,隨意堆放。8)施工現場保持清潔,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并設專門的分類垃圾轉運站,施工人員在每天結束前應清理現場,將施工垃圾分類后,存放到轉運站。4 作業工序和方法 4.1 標準工藝工序之間的關系 施工準備 電纜就位 電纜頭制作11、 電纜牌標識及固定 線芯整理、布置 線芯標識、接線質量驗收 備用芯、屏蔽處理4.2 每道工序的具體實施步驟和操作方法 施工準備(1)技術準備:熟悉二次接線圖和原理圖,核對接線圖的準確性,熟悉二次接線有關規范;根據電纜清冊統計各類二次設備的電纜根數,根據電纜的根數、電纜型號、設備接線空間的大小等因素進行二次接線工藝的策劃。(2)材料準備:見3.3。(3)人員組織:見3.1。(4)機具準備:見3.2。電纜就位(1)根據二次工藝策劃的要求將電纜分層,逐根穿入配電柜。(2)在考慮電纜的穿入順序、位置的時候,要盡可能使電纜在支架(層架)的引入部位、設備的引入口盡量避免交叉和麻花狀現象的發生,同時應避免電12、纜芯線左右交叉的現象發生(對于多列端子的設備)。(3)直徑相近的電纜應盡可能布置在同一層。(4)為了便于二次接線,電纜布置的寬度適合芯線固定及端子排的連接。(5)電纜的綁扎要求牢固,在接線后不應使端子排受機械應力。在引入二次設備的過程中應進行相應的綁扎,在進入二次設備時應在最底部的支架上進行綁扎,然后根據電纜頭的制作高度決定是否進行再次綁扎。(6)電纜的綁扎采用扎帶,綁扎的高度一致、方向一致。電纜頭制作(1)根據二次工藝策劃的要求進行電纜頭制作。(2)單層布置的電纜頭的制作高度要求一致;配電柜內單層排列電纜的剝破位置應距其固定處50mm以上,多層布置的電纜頭高度可以一致,或者從里往外逐層降低,13、降低的高度要求統一。同時,盡可能使某一區域或每類設備的電纜頭的制作高度統一、制作樣式統一。(3)電纜頭制作時纏繞的塑料帶要求顏色統一,纏繞密實、牢固,塑料帶包扎位置應從內層破口芯線10mm處開始向下包扎至外絕緣破口處。先將破口以上線芯10mm處纏至與內絕緣層平齊后,再接著纏繞至外絕緣破口處,纏繞厚度與外絕緣層平齊。熱縮管電纜頭應采用統一長度60mm熱縮管加熱收縮而成,電纜的直徑應在所用熱縮管的熱縮范圍之內;電纜頭制作結束后要求頂部平整、密實。整排控制電纜的熱縮套端部水平偏差小于5mm。 圖 1(4)電纜的屏蔽層接地方式應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包括目前的反措,戶外短電纜端子箱側42一端接地其余電纜14、2.52 兩端接地),在剝除電纜外層護套時,屏蔽層應留有一定的長度(或屏蔽線),以便與屏蔽接地線進行連接;屏蔽接地線與屏蔽層的連接采用絞接的方式,但都應確保連接可靠。 電纜牌標識及固定(1)在電纜頭制作和芯線整理過程中肯能會破壞電纜就位時的原有固定,在電纜接線時應按照電纜的接線順序再次進行固定,然后掛設電纜牌。(2)電纜牌采用專用的打印機進行打印,電纜牌打印排版合理,標示齊全、打印清晰。(3)電纜牌的型號、打印的樣式、掛設的方式應根據實際情況和策劃的要求進行。(4)電纜牌的固定可以采取前后交疊或并排,上下高低錯位等方式進行掛設,但要求高低一致、間距一致、保證電纜牌掛設整齊,牢固。(5)電纜牌的15、綁扎可以采用扎帶、尼龍線、細PV銅芯線等材料。芯線整理、布置(1)在電纜頭制作結束后,接線前必須進行芯線的整理工作。(2)將每根電纜的芯線單獨分開,將每根芯線拉直。 圖2(3)網絡式接線方式(適用于全部單股硬線的形式,參見圖2):1)從電纜頭上部開始,按照一定的間距將每根電纜的芯線單獨綁扎成一束。在接線位置的同一高度從芯線束中將芯線向端子排折90彎,分出線束引至接線位置。2)電纜芯線的扎帶綁扎間距一致,且間距要求適中(1520)。3)固定的扎帶應視為電纜芯線的綁扎帶。 4)每根電纜的芯線宜單獨成束綁扎,以便于查找。電纜的芯線可以與電纜保持上下垂直進行固定,也可以宜某根電纜為基準,其余電纜在電纜16、芯線根部進行兩次折彎后僅靠前一根電纜,以節省接線空間。 (4)整體綁扎接線方式(適用于單股硬線為主,底部電纜進線寬闊形式,參見圖3):1)在電纜頭上部將每根電纜進行一道垂直綁扎后,將同一走向的電纜芯線綁扎成一圓把(主線束)。2)在芯線接線位置的同一高度將芯線引出,或將部分芯線整體引出(分線束),在引至接線位置后再分別將芯線單獨引出。3)線束的綁扎間距不宜過大(50100mm),但要求間距統一。在分線束引出位置和結束的拐彎處 圖3應有綁扎措施。 4)經綁扎后的線束及分線束應做到橫平豎直,走向合理,整齊美觀。(5)線槽接線方式(適用于以多股軟線為主形式,參見圖4):1)將芯線主要接入位置為線槽兩側17、端子的電纜合理排列在線槽下方,寬度不宜過多超過線槽的寬度。2)在電纜頭上部將每根電纜進行一道垂直綁扎后, 垂直或略有傾斜折彎后引入線槽。 3)在芯線接線位置的同一高度將 芯線引出線槽,接入端子。 圖44)接線位置不在線槽兩側的芯線,通過調整走向的線槽引至相應的接線位置。芯線標識、接線(1)芯線兩端標識必須核對正確。采用雙回路編號法(回路編號、電纜編號)參見圖5(2)盤、柜內的電纜芯線,應垂直或水平有規律地配置、不得任意歪斜、交叉連接。(3)電纜的芯線接入端子排應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則,當芯線引至接入端子的對應位置時,將芯線向端子排折彎90,以保證芯線的水平。圖54)對于在線槽外固定接線的芯線,在靠18、近端子排附近宜向外折成“S” 彎;在端子排接入位置剪短芯線、接入端子;對于在線槽內固定接線的芯線,一般可直接水平接入端子,不需折成“S”彎,在線槽和端子的間距較大、不在同一平面時宜折成“S”彎;“S”彎要求弧度自然、大小一致。(5)用剝線鉗剝除芯線護套,長度和接入端子排所需要的長度一致,不宜過長,剝線鉗的規格要和芯線截面一致,不得損傷芯線。(6)對于螺栓式端子,需將剝除護套的芯線彎圈,彎圈的方向為順時針,彎圈的大小和螺栓的大小相符,不宜過大,否則會導致螺栓的平墊不能壓住彎圈的芯線。(7)對于插入式接線端子,可直接將剝除護套的芯線插入端子,并緊固螺栓。(8)對于多股芯的芯線,應采用線鼻子進行壓接19、方可接入端子,采用的線鼻子應與芯線的規格、端子的接線方式及端子螺栓規格一致。不得剪除芯線的銅絲,接線孔不得比螺栓規格大。多股芯剝除外層護套時,其長度要和線鼻子相符,不宜將芯線露出。(9)每個接線端子不得超過兩根接線,不同截面芯線不容許接在同一個端子上。(10)彎圈或接入端子前需套上對應的線帽套,線帽套的規格應和芯線的規格一致。線帽套長度要一致、字體大小一致,線帽的內容包括回路編號、電纜編號,易于辨認。(11)盤、柜內電纜芯線接入端子前,應將電纜芯線打開原有纏繞狀態,用棉絲或棉布將芯線捋直,并使用尼龍線或扎帶(黑色的尼龍搭扣)按照100mm間距等距離綁扎,若使用扎帶,搭扣應置于電纜里側。 (1220、)電纜接線前應先進行電纜芯線的查線,并在電纜芯線端頭穿上電纜號頭。(13)電纜芯線分線,芯線應從電纜的背后抽出并與所接端子排平行,同一區域電纜芯線彎曲起始位置應一致,保證電纜芯線布置的整齊、美觀。電纜接線可分為兩種接線方式。向外側分線然后向內回旋接入端子排,保證外側彎曲弧度的整齊一致。 向端子排側分線,做成橫向S彎后接入端子排,保證外側彎曲弧度的整齊一致。 圖6備用芯、屏蔽處理(1) 備用芯長度留至最遠端子處,可以剪成統一高度,每根電纜單獨垂直布置,也可以將備用芯按照每一根同時彎圈布置,可以單層或多層布置。參見圖6(2)電纜的屏蔽線宜在電纜背面成束引出,編織在一起引至接地排,單束的電纜屏蔽線根21、數不宜過多,引至接地排時應排列自然美觀。 (3)屏蔽線接至接地排時,可以采用單根壓接或多根壓接的方式,但多根壓接時根數不宜過多,并對線鼻子的根部進行熱縮處理,以確保工藝。(4)屏蔽線接至接地排的接線方式一致,弧度一致。5 控制、補缺和糾偏重點措施 5.1根據各個工程的具體情況,繪制施工進度表。5.2在剝離電纜護套和筒包絕緣時應防止刀子傷手,同時不能傷及電纜芯線和絕緣層。 5.3 在擴建工程中,在帶電盤內工作應取得運行人員同意,并辦理工作票,設監護人。 5.4 工地技術員應根據施工圖、設計變更、廠家資料做出符合實際的端子排圖。 預留層盤孔洞應堵塞嚴實。5.5接線完畢,電纜皮、線芯頭、鋼鎧皮、塑料22、頭等固體廢棄物應及時收集,分類存放,統一處理,保持現場清潔衛生。5.6作業人員應按圖紙和工藝要求進行作業。 5.7質檢人員應指導、檢查工藝質量。 6 質量驗收標準及檢驗要求 6.1 質量標準 (1)施工圖紙、設計變更和設備接線圖。(2)接線符合施工圖紙、設計變更和規范要求,螺栓緊固。(3)整體接線工藝美觀。6.2 檢驗要求 1)所有二次回路結線應準確,連接可靠,標志清晰齊全,絕緣符合要求; 2)竣工圖應符合實際; 3)移交的產品說明書、調試大綱、試驗記錄、合格證件、備品備件應齊全。4)端子排上接線無缺失螺絲,端子排無損壞;電纜頭密實、整齊;二次芯線順直,接線整齊、緊固、美觀;線帽、電纜標牌清晰23、正確、齊全且字體一致;不同截面芯線不得插接入同一端子同一側;一個端子同一側接線數不大于2根,S彎芯線彎圈弧度一致、工藝美觀;電壓回路、跳閘回路相鄰端子間有隔離措施;屏頂小母線有防護措施,屏頂引下線在屏頂穿孔處有膠套或絕緣保護;電流回路中性點接地符合反措要求。5)備用芯長度留至最遠端子處,編號標識并使金屬芯線不外露;屏蔽層接地牢固可靠,屏蔽線引至接地排時排列自然美觀,提倡采用單根壓接接至接地排,采用多根壓接時根數不宜過多、壓接牢固并對線鼻子的根部進行熱縮處理;同一個接線端子不能多于2個接地鼻子;三芯電力電纜終端處的金屬護層必須接地良好;電纜頭通過零序電流互感器時,接地線應采用絕緣導線。 圖7工24、序檢 驗 指 標性質質 量 標 準檢驗結果 導 線 檢 查導線外觀主要絕緣層完好,無中間接頭導線連接(螺接、插接、焊接或壓接)主要牢固、可靠導線配置主要按背面接線圖導線端部標志清晰正確,且不易脫色盤內配線絕緣等級耐壓不小于500V電流回路預留弧度50mm盤內配線 截面積電流回路2.5mm2信號、電壓回路1.5mm2弱電回路在滿足載流量和電壓降以及機械強度情況下不大于0.5mm2用于可動部位的導線主要多股軟銅線 控 制 電 纜 接 線控制電纜接引按設計規定線束綁扎松緊和形式松緊適當、均勻,形式一致導線束的固定牢固 電壓回路接線端子并接芯線數1每個接線端子并接芯線數2根備用芯端頭絕緣包覆每芯單獨包25、覆備用芯預留長度至最遠端子處導線接引處預留長度適當,且各導線余量一致端子排接線螺栓齊全、緊固緊固、可靠導線芯線端部彎圈順時針方向,且大小合適導線芯線外觀主要無損傷多股軟導線端部處理主要加終端附件或搪錫緊固件配置齊全,且與導線截面相匹配二次回路連接件主要銅質制品電纜齊全按圖紙型號、數量齊全配線齊全按圖紙配線齊全、回路編號正確接線端子無不同截面線芯并接無并接端子排標號齊全齊全槽盒該齊全、無破損導線端部標志主要正確、清晰,不易脫色電纜頭應高出箱柜底部100-150mm接地檢查二次回路設有專用螺栓電流回路接地單獨接地與電纜屏蔽不混接屏蔽電纜主要接地壓接美觀、牢固、屏蔽接地檢查每個接地螺栓上的屏蔽接地線鼻不得超過兩根裸露部分對地距離 mm主要按GB501711992中表規定裸露部分表面漏電距離 mm6.3 主要引用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輸變電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管理規程、xx公司輸變電工程質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術措施、xx公司輸變電工程標準工藝庫(2011版)、電氣裝置安裝工程盤、柜二次回路接線施工及驗收規范設計圖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