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公司特種設備事故預防應急措施及救援預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9638
2024-09-06
19頁
204.11KB
1、化肥公司特種設備事故預防、應急措施及救援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1 總 則22 目 的23 范 圍34 設備事故定義、分級和界定34.1 設備事故定義34.2 設備事故分級和界定35 預防措施45.4 定期組織特種設備操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安全教育培訓。15.8 發生事故要及時組織調查處理并寫出事故報告書。15.10 安全領導小組每年底應對全公司特種設備安全工作進行總結,并提出下16 事故應急救援機構設置、職責分工及聯系方式16.3 公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主要成員如下:16.5 指揮部職責:16.2、6應急救援各級負責人員職責:16.7 應急救援隊的組成:16.8 通訊聯絡17 事故應急救援程序及措施17.1 發生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時,按下列程序報告:17.3 應急救援措施17.4 警報的解除17.5 事故調查17.6善后處理17.7 責任處理17.8記錄在案18 預案管理與更新19 獎勵與責任1附件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及相關人員聯系電話1第十三章附則113.2本制度編制依據11 總 則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性特種設備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特種設備特大事故造成的損失,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和省、市質監局、市、縣安監局及上級相關部門下發的有關文件要求,結合本公司化工生產特種設備3、特點,制定本預案。2 目 的建立科學有效的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機制,以預防為主,發生設備事故時,可以快速對應突發事件,將損失降低到最低。3 范 圍公司各部門、分廠、車間4 設備事故定義、分級和界定4.1 設備事故定義本預案所稱特種設備事故,是指因特種設備的不安全狀態或者相關人員的不安全行為,在特種設備制造、安裝、改造、維修、使用(含移動式壓力容器)、檢驗檢測活動中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特種設備嚴重損壞或者中斷運行、人員滯留、人員轉移等突發事件。4.2 設備事故分級和界定按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規定,特種設備事故分為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1)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4、重大事故:a. 特種設備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b. 600兆瓦以上鍋爐爆炸的;c. 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有毒介質泄漏,造成15萬人以上轉移的;(2)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事故:a. 特種設備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b. 600兆瓦以上鍋爐因安全故障中斷運行240小時以上的;c. 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有毒介質泄漏,造成5萬人以上15萬人以下轉移的;(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事故:a. 特種設備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5、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b. 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爆炸的;c. 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有毒介質泄漏,造成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轉移的;d. 起重機械整體傾覆的;(4)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事故:a. 特種設備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b. 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有毒介質泄漏,造成500人以上1萬人以下轉移的;c. 起重機械主要受力結構件折斷或者起升機構墜落的;5 預防措施5.1認真貫徹落實特種設備條例、規程、規則及國家有關法規、標準、規范規定及本制度,確保特種設備安全經濟運行。6、5.2貫徹落實監察機構和相關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對特種設備的安全檢查以及下達的有關特種設備方面的安全監察指令。5.3 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參與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規章制度培訓學習;安全領導小組負責督促檢查,不得指使或同意特種設備操作人員違章操作,并有權對違章行為進行制止。5.4 嚴格工藝紀律管理,精心操作;制定定期檢查、檢修、檢驗及購置各種備件計劃,并按規定要求對特種設備及其安全附件進行定期檢查、檢修、檢驗工作。5.4 定期組織特種設備操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安全教育培訓。5.5 定期收集、整理特種設備有關記錄并組織相關人員總結前段時間特種設備運行中的經驗教訓并制定改進措施。5.6 每月對7、特種設備使用情況進行一次現場檢查,并做好記錄,及時報告特種設備的使用情況及需要解決的問題。5.7 制定和實施特種設備及附屬設備的維修保養計劃,配合有關部門進行特種設備檢修后的驗收工作。5.8 發生事故要及時組織調查處理并寫出事故報告書。5.9 積極改善特種設備工作區域的勞動條件,關心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的思想工作、生活與技術培訓,做到安全文明生產。5.10 安全領導小組每年底應對全公司特種設備安全工作進行總結,并提出下一年的工作計劃,年度工作總結報告呈報董事長和上級主管部門。6 事故應急救援機構設置、職責分工及聯系方式6.1 公司成立了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由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分8、管生產的副總經理及生產、安全環保、設備、醫務、保衛等部門領導組成。其余各部門協助,同時設立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董事長任總指揮,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和公司生產副總經理任副總指揮,指揮部設在總經理辦公室,協調全公司行動,日常工作由安全部門負責。6.2 一旦發生事故,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轄六個進行對應:A.通訊聯絡隊;B. 應急救援作戰隊;C.搶險搶修隊;D. 警戒、疏散隊;E醫療救護隊;F. 后勤保障隊。6.3 公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主要成員如下:組長:公司董事長XXX副組長:公司常務副總經理XXX公司生產副總經理XXX成員: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9、X、XXX、XXX、XXX、XXX、XXX。總指揮6.4 公司事故應急救援機構副總指揮指揮部辦公室后勤保障隊醫療救護隊警戒、疏散隊搶險搶修隊應急救援作戰通訊聯絡隊6.5 指揮部職責:(1) 負責制定、修改本公司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 負責組建本公司應急救援隊伍,組織實際訓練、演習與實施工作。(3) 負責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組織指揮應急救援隊伍和應急救援行動。(4) 負責建立通信與報警系統,儲備搶險、救援、救護方面的裝備和物資。(5) 負責督促做好事故的預防工作和安全措施的定期檢查工作。(6)向上級部門、當地政府和友鄰單位通報事故的情況。必要時向當地政府和有關單位發出緊急救援請求。10、負責事故調查的組織工作并總結事故的教訓和應急救援經驗。6.6應急救援各級負責人員職責:(1) 總指揮:公司董事長,負責指揮協調全公司的應急救援;發生重大事故時,組織指揮應急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向上級匯報和向友鄰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協助社會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負責保護事故發生后的相關數據。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2) 副總指揮: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和公司生產副總經理,向總指揮及時通報事故情況及處置工作情況,負責搶險、搶修、醫療救護、物資搶救、警戒、疏散、后勤保障工作的具體指揮工作,總指揮不在時行使總指揮職責。(3) 通訊聯絡隊:隊長由總經理辦公室主任擔任11、;根據指揮部命令,迅速傳達各項應急指令。確保公司內部與外部聯系暢通,內外信息反饋迅速, 擔負應急過程中各隊之間的聯絡和對外聯系通訊及記錄與整理任務。 (4) 應急救援作戰隊:隊長由安全科長擔任,副隊長由生產科長擔任;負責召集公司應急救援作戰隊成員,并組織實施救援作戰應急措施,迅速組織人員根據現場周圍環境、事故發生狀況做出應急救援措施。(5) 搶險搶修隊:隊長由設備科長擔任,副隊長由機修分廠廠長擔任;負責召集公司搶險搶修隊成員,負責組織人員進行搶險、搶修工作。(6) 警戒、疏散隊:隊長由保衛科長擔任;負責召集公司警戒、疏散隊成員,并組織人員對事故發生地點周圍人員的疏散工作,設立警戒線,防止無關人12、員進入事故地點及制止乘機破壞的行為;疏通救援通道,派人到事故地點外部迎接救援隊伍進入事故地點,并向救援隊伍說明應急救援方法、措施。(7) 醫療救護隊:隊長由工會職教科長擔任;負責召集醫療救護組成員,負責組織人員進行搶救工作和協助社會醫療救護單位進行救護工作;參照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全書向醫療單位說明是受何種危險化學品的傷害,及危險化學品的危害特性、急救方法。(8) 后勤保障隊:隊長由工會主席擔任;負責后勤保障及物資運輸供應。6.7 應急救援隊的組成:(1) 通訊聯絡隊:由總經辦、保衛科、安委辦人員組成。隊長:XXX,副隊長:XXX;成員:XXX、保衛科當班人員、XXX。(2) 應急救援作戰隊:由13、調度員、安全員、義務消防隊員、特種設備作業人員1030人組成。隊長:XXX,副隊長:XXX。 (3) 搶險搶修隊:由設備部門人員、機修分廠人員組成。隊長:XXX,副隊長:XXX。(4) 警戒、疏散隊:由保衛科人員組成。隊長:XXX。(5) 醫療救護隊:由醫務人員、工會人員、車間及部分后勤人員組成。隊長:畢福晶。(6) 后勤保障隊:由工會人員、駕駛人員、財務人員、供應部門人員組成。隊長:XXX。6.8 通訊聯絡(1) 應急救援指揮部及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員聯系電話見附件1和附件2。(2) 火警電話:119(3) 醫療急救電話:120(4) XX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電話:(5) XX縣質14、量技術監督局電話:(6) XX縣安監局電話:(7) 行業協會電話:7 事故應急救援程序及措施7.1 發生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時,按下列程序報告:(1) 發生事故后,要立即向當班調度員、生產、安全、保衛部門報告,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發生事故的特種設備名稱、人員傷亡、經濟損失以及事故概況。(2) 當班調度員要立即向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同時盡快通知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其他成員以及各專業處理組,以便迅速、高效、有序的開展救援處理工作。(3) 應急救援指揮部必須立即報告主管部門和安全監察管理部門,還應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公安、消防、醫院,以求得緊急救援。7.2 應急救援程序應急救援指揮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15、如何指揮救援工作,即如何應對發生的事故,應有完整的計劃程序,以免造成現場混亂。這是應急救援預案的中心內容。我們確定的程序如下圖所示:緊急停車、現場隔離救援隊進入預定位置救援隊根據命令進場施救接警下達啟動應急救援指令事故分析、恢復生產解除救援令善后處理7.3 應急救援措施收到特種設備安全事故報告后,由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發生事故的類別和應急救援工作需要,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確需啟動本預案的,立即按本預案組織指揮應急救援工作。(1) 應急救援指揮部必須立即派人趕赴事故現場,并迅速作出指示,調整必要的人員,車輛及機械設備。參加應急搶險救援的工作人員,應當按照應急預案的規定,裝備齊全各種安全防護用品和安16、全設施、設備。在事故現場搶救傷員,維護秩序,保護事故現場等。(2) 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發生爆炸事故后,應及時采取隔離、疏散措施,全力救助傷員,重點做好現場救援人員的防中毒和防窒息措施。為防止事故擴大,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所有閥門應迅速關閉或采取堵漏,以減少可燃物料、有毒氣體的擴散。對可燃氣體和油類應用沙石或二氧化碳、干粉等滅火器進行滅火,同時設置隔離帶以防火災事故蔓延;對受傷人員立即實行現場救護,傷勢嚴重的立即送往附近醫院。(3) 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發生泄漏中毒事故后,應立即停止輸送并關閉泄漏點兩側的截止閥,對泄漏點附近其它管線電覽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以此同時,應及時采取隔離、警戒和17、疏散措施,全力救助傷員,必要時進行交通管制,避免無關人員進入現場危險區域,通知停用一切明火,及時疏散下風口附近人員。現場搶險人員必須佩帶風面盔、過濾式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等進行呼吸防護,進入現場關閉所有通氣閥門或采取堵漏,并將救出人員抬至通風空氣新鮮處進行現場救護,中毒嚴重的應立即送往附近醫院。(4) 發生火災會伴有濃煙、火光,產生大量的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同時,合成纖維、像膠、塑料等燃燒時還可能產生二氧化硫、氧化氮、氰化氫等毒氣;苯、汽油等易燃液體燃燒會產生有害的蒸汽。因此,參與消防滅火和搶險、救護的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必須采取或掌握滅火過程中防煙防毒的基本措施。a. 發生室外火災,消防人18、員一般不要站立在著火點的下風側,避免吸入煙氣暈倒。b. 發生室內火災,消防人員進行撲救前,應先打開門窗。若火災發生在地下室,消防人員滅火時還應佩戴防毒面具和氧氣呼吸器,避免中毒危險。c. 發生在有毒有害工作場所的火災,消防人員在撲救時一定要配備過濾式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穿戴安全帽,防護衣鞋等。過濾式防毒面具應根據化學毒劑和有害氣體的種類選用相應類型的濾毒罐。當空氣中氧氣濃度降到18%以下,毒性氣體濃度在2%以上時,各種型號的濾毒罐都不起濾毒作用,應停止使用濾毒罐,改用氧氣呼吸器。如果發現搶救人員有頭暈、惡心、發冷等中毒癥狀,應立即撤離火災現場,讓其安靜休息,吸取新鮮空氣,嚴重者應立即送往醫院19、進行急救。(5) 對事故危害情況的初始評估。先期處置隊伍趕到事故現場后,應當盡快對事故發生的基本情況做出初始評估,包括事故范圍及事故危害擴展的趨勢以及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等。(6) 封鎖事故現場。加強現場警戒保衛,防止故意破壞現場。嚴禁一切無關的人員、車輛和物品進入事故危險區域,開辟應急救援人員、車輛及物資進出的安全通道,維持事故現場的社會治安和交通秩序。(7) 探測危險物質及控制危險源。根據發生事故的特種設備的結構、工藝特點以及所發生事故的類別,確認危險物質的類型和特性,制定搶險救援的技術方案,并在專業部門的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及時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擴大,消除事故危害和影響,20、并防止可能發生的次生災害。(8) 建立現場工作區域。應當根據事故的危害、天氣條件(特別是風向)等因素,設立現場搶險救援的安全工作區域。對特種設備事故引發的危險介質泄漏應當設立三類工作區域,即危險區域、緩沖區域和安全區域。(9) 傷員搶救。在現場首先要及時搶救傷員或者安全轉移,最大可能減少傷亡程度,減少事故所造成的財產損失,同時,后勤保障及醫療救護組應立即與當地醫院急救中心或鄰近醫院聯系,請求出動急救車輛并做好急救準備,確保傷員得到及時救治。(10) 控制事故的蔓延和擴大。根據事故的類別、規模和危害程度,在必要時,應當果斷迅速地劃定危險波及范圍和區域,組織相關人員和物資安全撤離危險波及的范圍和區21、域, 維持現場秩序。(11) 保護事故現場。確認并保護事故現場,在救助行動中采取緊急措施和移動現場物件應做出標志,繪制現場簡圖并寫出書面記錄,見證人員應簽字,必要時應對事故現場和傷亡情況錄像或者拍照。消防、救災時做好路線、方位、位置的選擇,盡量保持好現場原始狀況。不得隨意改變事故現場的地形、地貌,不得移動或取走現場任何物品,不得改變現場設備、管子、管件、閥門、控制或保護裝置、儀器儀表的位置、狀態以及顯示數字或指針的位置等。破裂設備的斷口,如不影響事故原因分析,可以涂機油以保護斷口不銹蝕和腐蝕。7.4 警報的解除a. 由指揮部負責警報的解除及警報解除后的生產恢復組織工作。b. 如發生火災或爆炸,22、由政府主管部門作出決定。7.5 事故調查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要主動與事故發生地安全監管部門聯系,報告事故情況和組織的救援工作,協助核實人員的傷亡情況,按照安全監察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和要求,配合、協助事故的現場勘察和調查取證。7.6善后處理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妥善做好傷亡人員的處置和身份確認,對傷亡人員的家屬做好相應的招待和安撫解釋工作。針對事故對人體、動植物、土壤、水源、空氣已經造成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閉、隔離、清洗、化學中和等技術措施進行事故后處理,防止危害的繼續擴大和環境的污染。7.7 責任處理按照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在安全監管部門查明事故原因和責任,對事故進行處理的基礎上,提出23、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意見,編寫事故報告,總結事故教訓,制定防范措施,并報主管部門和安全監察管理部門。7.8記錄在案凡發生安全隱患或大小事故,由相關人員填寫安全隱患整改通知書以及事故調查報告,并逐級上報,記錄在案,必要時向政府主管部門報告,并配合其進行調查核實。8 預案管理與更新將本單位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報當地安全監察管理部門備案。 本預案應當每兩年或者在發生特種設備事故后,對應急救援預案進行評審和更新。9 獎勵與責任 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認真進行總結、分析,吸取事故(事件)的教訓,及時進行整改,并按照下列規定對有關人員進行獎懲: (1)對在應急搶險救援、指揮、信息報送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24、個人,按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2)對瞞報、遲報、漏報、謊報、誤報重大事故和突發事故中玩忽職守、聽從指揮、不履行職責或者臨陣逃脫、擅離職守的人員,以及擾亂、妨礙搶險救援工作的人員,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責任追究,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0 本預案由本公司負責解釋。11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附件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及相關人員聯系電話附件2:公司生產系統各部門負責人及崗位聯系電話附件3:公司重點(要害)部位消防設施布置及逃生線路圖附件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及相關部門聯系電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及相關人員聯系電話公司相關部門電話姓名外線電話內部電話備注名稱外線電話內部電話備注董事長應急救援總指25、揮常務副總應急援副總指揮安全環保應急援副總指揮保衛總會計師保安值班后勤保障隊隊長總會計師應急救援作戰隊隊長總工辦警戒、疏散隊隊長工會總工總經辦搶險搶修隊副隊長小車值班通訊聯絡隊隊長財務部安全科長設備科安全副科長供應科應急救援作戰隊副隊長行政科搶險搶修隊隊長醫務室總工辦主任辦公樓門衛第二銷售部經理北大門氣體公司經理南大門區療救護隊隊長質監科附件2:公司生產系統各部門負責人及崗位聯系電話部門名稱外線電話內部電話部門負責人部門名稱外線電話內部電話部門負責人生產副總辦冰機、氨庫生產科1200合成調度室尿素車間鍋爐車間35、50T爐CO2壓縮20、25T爐尿素主控老水泵房尿素分析抽水房尿素泵房水處理尿素26、塔頂循環水尿素包裝污水處理電氣車間造氣車間電工修理室老降壓站造氣操作室新降壓站造氣吊煤6KV配電室脫硫車間發電機組儀表車間4400脫硫儀表1班3500脫硫儀表2班壓縮車間儀表空壓站220機鍋爐、碳化值班室3、420機脫硫、尿素值班室1、240機合成、壓縮值班室340機第二銷售部1、240機液氨罐裝合成車間氣體公司脫鹽水操作崗位合成主控機修分廠合成分析工程部循環機維修部第十三章附則13.1本公司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制度由以下十三個部分組成,即:總則、特種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管理制度、特種設備的使用、修理與改造管理制度、特種設備管理責任制度 、特種設備操作與維護保養制度、特種設備計劃檢修管理制度 、27、特種設備技術檔案管理制度、特種設備安全操作規程、特種設備防腐蝕管理制度、特種設備定期檢驗制度、特種設備安全附件管理制度 、特種設備事故預防、應急措施及救援預案、附則。13.2本制度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02)(2)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549號-XXXX)(3)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R0004-XXXX)(4)非金屬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R0001-2004)(5)簡單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R0003-2006)(6)鍋爐壓力容器產品安全性能監督檢驗規則(國質檢鍋2003194號)(7)壓力容器定期檢驗規則(TSG R728、001-2004)(8)蒸汽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勞動部1996276號)(9)鍋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規則(國質檢200138號)(10)鍋爐安裝監督檢驗規則(TSG G7001-2004)(11)鍋爐房安全管理規則(勞人鍋19882號)(12)鍋爐水處理監督管理規則(TSG G5001-2008)(13)鍋爐定期檢驗規則(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2000) (14)壓力管道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工業管道(TSG D0001-XXXX)(15)壓力管道元件制造監督檢驗規則-埋弧焊鋼管與聚乙烯管(TSG D7001-2005)(16)壓力管道安裝安全質量監督檢驗規則(國質檢鍋(2002)83號)(17)在29、用工業管道定期檢驗規程(國質檢鍋(2003)108號)(18)起重機械安全技術監察規程橋式起重機(TSG Q0002-2008)(19)起重機械制造監督檢驗規則(TSG Q7001-2006)(20)起重機械定期檢驗規則(TSG Q7015-2008)(21)廠內機動車輛監督檢驗規程(國質檢鍋(2002)16號)(22)鋼制壓力容器(GB 150-1998)(23)管殼式換熱器(GB 151-1999)(24)化學工業工程建設交工技術文件規定(HG 20237-1994)13.3本制度自XXXX年12月1日起施行。XXXX年8月6日由公司發布的原XX氮肥廠鍋爐、壓力容器管理制度同時廢止。13.4本制度若與國家規定相抵觸時,一律以國家規定為準。13.5本制度由本公司負責解釋,自公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