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公司發電機電氣風險分析試驗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9794
2024-09-06
16頁
250.46KB
1、電網公司發電機電氣風險分析試驗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目 錄1 目的42 適用范圍43 引用標準44 作業條件45 風險分析/危害辨識45.1 檢修總體危害辨識45.2 解體階段的風險分析45.3 檢修階段的風險分析45.4 回裝階段的風險分析45.5 文明施工作業措施46 組織及人員分工56.1 組織措施56.2 用工人員組織57工具、材料明細58備品備件 (無)69修前設備狀況(如缺陷、運行情況、滲漏情況等) (無)610檢修工序、工藝及質量標準710.1 試驗前準備711 設備檢修質2、量驗收卡1012 備品備件檢查(檢驗)記錄 (無)1213 發電機電氣試驗報告1314不合格項目審批單1515完工報告單1616本檢修項目其它反饋(由工作負責人填寫)17發電機電氣試驗作業指導書1 目的1.1 保證發電機試驗符合檢修工藝質量要求、文明生產管理要求。1.2 為所有參加本項目的工作人員,質檢人員確定必須遵循的質量保證程序。2 適用范圍適用于xx市3 引用標準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作業指導書的引用而成為本作業指導書的條款。xx電網有限公司電力設備交接和預防性試驗規程2008年版。4 作業條件4.1發電機停電,辦理檢修工作票。4.2作業組成員了解試驗前發電機的缺陷。4.3作業組成員了解3、發電機的運行狀態及發電機的試驗數據。4.4清點所有專用工具試驗儀器齊全,檢查合適,試驗可靠。4.5參加試驗的人員必須熟悉本作業指導書,并能熟記熟背本書的試驗項目,試驗標準等。4.6參加本試驗項目的人員必需安全持證上崗,并熟記本作業指導書的安全技術措施。4.7準備好試驗用的各易損件及材料。4.8開工前召開專題會,對各試驗參加人員進行組內分工,并且進行安全、技術交底。5 風險分析/危害辨識5.1 檢修總體危害辨識5.1.1參加試驗的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達到上崗條件。5.1.2發電機已停電并做好安全技術措施。5.1.3發電機電纜引線已拆除、試驗現場無與試驗不相關的人員。5.1.4嚴禁攜帶工具4、以外的其它物品(如金屬性物品或鋒利物品)。5.1.5作業組成員的著裝要符合工作要求。5.1.6所帶的常用工具、量具應認真清點,絕不許遺落在設備內。5.1.7各作業過程作業組長要進行安全交底,做好危險預想。5.2 解體階段的風險分析5.2.1嚴格執行電業工作安全措施。5.2.2搬運試驗設備小心謹慎,以免損壞設備。5.2.3拆下的零部件應整齊地放在工作膠皮上,不準與地面直接接觸,并用塑料布或再生布蓋好。5.3 檢修階段的風險分析5.3.1每天開工前工作負責人向工作班成員及臨時工交代安全注意事項,工作結束后,總結當天的安全工作情況。5.3.2發電機試驗時,嚴格執行試驗規程及試驗標準,保證試驗工作順利5、進行。5.4 回裝階段的風險分析5.4.1發電機試驗完成后,應全面檢查并拆除試驗中所裝設的臨時線,所有試驗數據全部合格,衛生全部清理干凈。5.5 文明施工作業措施5.5.1 嚴格按電力設備交接和預防性試驗規程和檢修質量驗收卡開展工作。5.5.2所有工作必須堅持“四不開工、五不結束”。5.5.3現場和工具柜工具、零部件放置有序,發電機拆下的零部件必須用塑料布包好并作好記號以便回裝。5.5.4試驗結束應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5.5.5試驗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工作紀律,嚴禁工作現場打鬧、嬉戲等造成不良影響事件發生。5.5.6試驗臨時電源一定要橫平豎直,保證整潔、美觀。6 組織及人員分工6.1 組織措施66、.1.1 在試驗的過程中,設工作負責人一名,各作業人員必須聽從工作負責人統一指揮;6.1.2 各小組織成員,按分工明確,各負其責,不得隨意離開試驗現場;6.1.3所有在場的工作人員必須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發電機試驗的過程中,工作負責人必須在場監護;6.1.5所有的組織措施、安全措施、技術措施準備就緒后方可進行工作。6.2 用工人員組織在發電機試驗的整個過程中,要求所有作業人員要高度重視,精力要高度集中,不得出現一絲失誤。為此,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精心組織合理分工,所有作業人員必須服從工作負責人的統一指揮和調配。試驗工作負責人,協調指揮工作人員:高級工1名、試驗工2名。7工具、材料明細一、常用工具類7、序 號名 稱型號規格(材質)單位數量備 注 1搖表3121(2500V)塊1 2搖表1000V塊1 3雙橋QJ44塊1 4高壓直流發生器60kv 2mA臺1 5交、直流高壓測量儀100kv臺1 6泄漏電流表量程2mA塊1 7電流表量程1A塊1 8電工工具套1 9電源盤220v個1 10溫、濕度測量儀塊1 11秒表塊1 12計算器個1 13二、專用工具類 1 2 3三、材料類序 號名 稱型號規格(材質)單位數量備 注 1電池#1節6電池 2電池#5節8電池 3基層電池9v節2基層電池 4塑料帶盤1塑料帶 5裸銅線6mm2m15裸銅線 6 78備品備件 (無)8.1需要準備的備件序 號名 稱型號規8、格(材質)單位在裝數量備件數量核實情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8.2根據本次檢修前設備狀況需要補充的備件序 號名 稱型號規格(材質)單位在裝數量補充數量核實情況12349修前設備狀況(如缺陷、運行情況、滲漏情況等) (無)序號內 容123410檢修工序、工藝及質量標準10.1 試驗前準備 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上次試驗數據。 準備各種檢修工具、試驗設備。 辦理工作票,確認發電機已停機,做好安全技術措施。 將發電機出口引線拆除,將發電機中性點引線拆除。10.2 試驗準備 準備并接好電源。 將試驗區域用圍欄圍住并掛警示牌。 用裸銅線接好接地并引出。 檢查搖表電池指示是9、否正常,檢查搖表:開路時指針是否為,搖表短路時指針是否為零。 檢查雙橋電池是否正常,檢查雙橋各個旋鈕是否正常、靈活。 將高壓直流發生器接好,接上交、直流高壓測試儀并將接地線牢固連接在接地端子上,將放電棒與接地線牢固連接。 進行高壓直流發生器空試,檢查高壓直流發生器升壓是否正常,交、直流高壓測試儀顯示是否正確,高壓直流發生器空試電壓是否大于1.2倍試驗電壓。 判斷高壓直流發生器空試正常與否并將電壓降至零位,用放電棒對高壓直流發生器充分放電。 總體評估試驗準備工作是否完備。10.3 進行發電機試驗10.3.1測量發電機的絕緣電阻及吸收比或極化指數 將發電機非測試端子用裸銅線短接并接地。 測量前被試10、繞組應充分放電。 用絕緣把手將火線接觸被測量繞組的引出端頭上,開始測量。記錄15秒、60秒、600秒的絕緣電阻值。 將被測繞組對接地的機殼作電氣連接5分鐘以上使其充分放電。 定子絕緣電阻值自行規定。若在相近試驗條件下,絕緣電阻值低到歷年正常值1/3以下時,應查明原因。 各相或分支絕緣電阻的差值不應大于最小值的100。 吸收比不小于1.6或極化指數不小于2.0。 對測試數據進行判斷。現場驗證點w110.3.2測量發電機的直流電阻 測量時看清發電機接線端子編號。 測量繞組的直流電阻。測試人員讀數應準確。 讀數后,明確斷開儀表電源后方可通知倒頭。 對測試數據進行判斷,標準為各相或各分支直流電阻值互差11、以及與初次測量值比較,相差值不大于最小值的2.0 測試數據合格后進行直流耐壓及泄漏電流的測量。現場驗證點w210.3.3直流耐壓及泄漏電流的測量 一相加壓,其余兩相接地。 確認一切正常后開始試驗。 將直流電源輸出加在被試相或分支繞組上,從零開始升壓,升壓過程中觀察泄漏電流表,電流指示異常應立即停止升壓,查明原因。試驗電壓按0.5Un分階段升高,每階段停留1min,并記錄每段電壓開始和1min時微安表的電流值。 該相或分支試驗完畢,將電壓降為零,切斷電源,必須等到10kV以下充分放電后再改變接線對另一繞組進行試驗或進行其他操作。 在規定的試驗電壓下,各相泄漏電流的差別不應大于最小值的100;最大12、泄漏電流在20A以下者,相間與歷次試驗結果比較,不應有顯著的變化。 泄漏電流不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大。 任一級試驗電壓穩定時,泄漏電流的指示不應有劇烈擺動。 試驗過程中應無異常放電現象。現場驗證點w310.3.4轉子繞組的絕緣電阻 將兆歐表的火線接于轉子滑環上、地線接于轉子軸上。 用1000V兆歐表測量。 測量前將滑環短路接地放電,提起碳刷測量。 在測量轉子繞組的絕緣電阻時不宜將兆歐表的地線接在機座或外殼上。現場驗證點w410.3.5發電機的勵磁回路所連接的設備(不包括發電機轉子和勵磁機電樞)的絕緣電阻 用1000V兆歐表測量。 在測試發電機的勵磁回路所連接的設備的絕緣電阻時。將兆歐表的火線接于勵13、磁母線或電纜上,將地線端接于機座或明顯的接地體上。 對測試數據進行判斷。現場驗證點w510.4 工作結束現場打掃干凈。清理工具和試驗設備。 辦理工作票終結手續。11 設備檢修質量驗收卡 設備檢修質量驗收卡檢修項目開工日期計劃 工日用工統計定額(人數工日)實際(人數工日)工作負責人竣工日期實際 工日技工:16技工:質 量控制點(W、H)分級檢修標準檢修性質檢修項目檢修周期預試1年大修隨大修分項待檢點(W、H)監督點內容質量標準檢查記錄或檢修記錄(修后)工作負責人確認質量驗收班組技術負責人簽字及日期維護部技術負責人簽字及日期安生部技術負責人簽字及日期試驗數據W1定子繞組絕緣電阻、吸收比或極化指數各14、相或分支絕緣電阻的差值不應大于最小值的100;環氧粉云母絕緣吸收比不應小于1.6或極化指數不應小于2.0 W2定子繞組直流電阻相互間差別以及與初次(出廠或交接時)測量值比較,相差值不得大于最小值的2%,超出要求者,應查明原因。W3定子繞組直流耐壓及泄漏電流相互差別一般不大于最小值的100,20A以下者不作規定。W4轉子繞組的絕緣電阻絕緣電阻在溫室時一般不小于0.5 M。W5勵磁回路的絕緣電阻絕緣電阻不應低于0.5 M。其它:注: 1、W點質量見證點,H點停工待檢點2W點須經工作負責人、班組技術負責人二級驗收簽字3、H點須經工作負責人、班組技術負責人、維護部技術負責人、安生部技術負責人四級驗收。15、4、檢修性質分A、B、C三級。(A級:設備全部解體大修;B級:有針對性的按照A級項目進行的部分檢修,換油(脂)、盤根、部分解體設備進行更換軸承的工作;C級:消缺,檢查設備運行情況12 備品備件檢查(檢驗)記錄 (無) 序號設備名稱規格檢查(檢驗)內容檢查(檢驗)記錄檢查人/日期檢查結果合格不合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3 發電機電氣試驗報告運行編號試驗日期試驗人記 錄審 核銘牌型 號額定功率MW額定電壓kV額定電流A勵磁電壓V勵磁電流A額定轉速r/min功率因數接線方式冷卻方式定子繞組絕緣等級出廠日期制 造 廠出 廠 號環境溫度環境濕度%1.定子16、繞組的絕緣電阻、吸收比或極化指數M測量方式R15” R60” R10 吸收比極化指數A-B.C.地B-A.C.地C-A.B.地使用儀器2.定子繞組直流電阻測量(m)環境溫度 繞組平均溫度 測量方式實測值換算至 基值 相間互差%與基值差%ABC使用儀器3.定子繞組直流耐壓試驗及泄漏電流測量A外加電壓kVA相B相C相0.5Un1.0Un1.5Un2.0Un2.5Un使用儀器4.轉子繞組絕緣電阻測量(M):R15” R60” 轉子繞組絕緣電阻使用儀器5.發電機的勵磁回路所連接的設備(不包括發電機轉子和勵磁機電樞)絕緣電阻測量 M絕緣電阻使用儀器結論14不合格項目審批單不符合項事實陳述:工作負責人(簽17、字) 日期: 年 月 日糾正、預防措施:班長/技術人(簽字) 日期: 年 月 日補充糾正、預防措施: 返工 返修讓步接受報廢維護部專工(簽字):日期: 年 月 日 糾正、預防措施意見: 同意 不同意維護部部長(簽字):日期: 年 月 日補充糾正、預防措施: 返工 返修 讓步接受 報廢安生部專工(簽字):日期: 年 月 日 糾正、預防措施意見: 同意 不同意安生部部部長(簽字):日期: 年 月 日糾正、預防措施意見: 同意 不同意副總經理/總工(簽字): 日期: 年 月 日糾正、預防措施完成情況:工作負責人(簽字): 日期: 年 月 日糾正和預防措施驗證意見:維護部專工(簽字): 日期: 年 月18、 日 糾正和預防措施驗證意見:安生部專工(簽字):日期: 年 月 日15完工報告單設備名稱檢修級別A級 B級 C級 工作負責人檢修班組KKS編碼計劃檢修時間 年 月 日 時 至 年 月 日 時實際檢修時間 年 月 日 時 至 年 月 日 時一、消除的主要缺陷二、遺留問題及采取措施三、讓步接受情況四、異動情況五、質量監督點執行情況本項目設置H點 個,W點 個檢驗合格的H點 個,W點 個六、設備和人身安全情況七、主要備品配件、材料消耗記錄序號名 稱型 號 規 格單位實耗量備 注八、檢查與檢驗意見工作負責人 優 良 合格 不合格簽 名: 日期:班長/技術員 優 良 合格 不合格簽 名: 日期:維護部專工 優 良 合格 不合格簽 名: 日期:安生部專工 優 良 合格 不合格簽 名: 日期:16本檢修項目其它反饋(由工作負責人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