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氣起重機駕駛員HSE職責操作風險處置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9854
2024-09-06
10頁
73.04KB
1、石油天然氣起重機駕駛員HSE職責、操作、風險處置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 起重機駕駛員(履帶式起重機)崗位HSE作業指導書xx石油天然氣xx1崗位任職條件1.1 年滿18周歲,高中(技校)及以上文化程度。1.2 身體健康,雙眼矯正視力均不低于5.0,無崗位職業禁忌證。1.3 3個月以上專業理論學習和1年以上崗位實習或試崗。1.4 持有國家有關部門頒發的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和xx主管部門頒發的A、B、C類“設備操作證”。1.5 上崗前經HSE培訓并取得合格證,了解企業有關HSE制度、崗位風2、險,具備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2崗位職責2.1 遵守起重機駕駛員(履帶式起重機)崗位操作規程,負責完成吊裝作業任務。2.2 正確使用設備、工器具,并定期維護和保養。2.3 清楚作業任務,按要求進行作業前安全分析,負責屬地區域內安全措施的落實。2.4熟悉并掌握屬地風險和削減措施,履行屬地職責。2.5有權制止其他人員違章行為,必要時向現場負責人反映情況。2.6 發生緊急情況時按照應急處置程序,開展自救、互救和報告。3崗位操作規程3.1 崗位主要風險描述: 序號危害因素造成的危害1作業地點不堅實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到位設備傾覆、吊裝不穩2鋼絲繩破損墜物傷人、物體打擊3與指揮配合不當、違章操作設備傾覆3、人員傷害4綁扎不牢,移動不平穩致使吊物搖擺、墜落吊物損壞5吊臂下、回轉半徑內有人人員傷害6操作不當、設備間未保持安全距離、設備碰撞人員受傷7與架空線路安全距離不夠觸電86級以上大風等惡劣天氣作業起重傷害9設備運輸過程中失穩設備傾覆10停放坡地未加掩木設備溜車、人員傷亡3.2 操作規程3.2.1 作業前3.2.1.1 確認起重機吊臂、吊鉤、鋼絲繩、附件、信號裝置、制動系統靈敏可靠,安全保護裝置齊全、靈敏可靠,各指示儀表正常,各連接銷無破損斷裂,各部件無漏油,嚴禁設備帶病工作。3.2.1.2 檢查燃油、潤滑油、液壓油、冷卻水等添加充足,各連接件牢固。3.2.1.3 檢查鋼絲繩、吊鉤、卡環、牽引繩4、等吊具、卡具、索具和輔件的規格、型號、完好性,確保符合作業要求。3.2.1.4 全面了解作業環境、吊物情況,并與起重指揮人員確定吊運方案,明確指揮信號。3.2.1.5 設置警戒區域,起重機作業區域內無人員停留、穿行,無障礙物。3.2.2 作業中3.2.2.1 起吊位置平坦堅實,與溝槽、基坑保持適當距離。3.2.2.2 配重塊和底盤走臺上嚴禁站人、堆放物件。起重臂和重物下方嚴禁有人停留、作業或通過;重物吊運時,嚴禁從人員、設備上方通過;嚴禁用起重機載運人員。3.2.2.3 服從專人指揮,當信號不明、不清或可能引起事故時,應暫停操作。收到任何人發出的緊急危險信號時,應立即停止操作。3.2.2.4 5、吊索與物件的夾角以4560為宜,且不得小于30,吊索與重物棱角之間應加墊塊。3.2.2.5 作業前應鳴笛示警。3.2.2.6 作業時,臂桿仰角應符合說明書的規定,一般不超過78度。應使用手剎或腳剎控制臂桿緩慢下降,嚴禁自由下落,回轉、變幅等動作應平穩,嚴禁猛起猛落臂桿。3.2.2.7 嚴禁在起重臂未停穩前變換檔位;滿載荷或接近滿載荷時(達到額定起重量的90%及以上時),嚴禁同時進行兩種操作和降落臂桿。3.2.2.8 吊物回轉時,應平穩緩慢,重物離地盡可能低,并使用繩索牽引,在沒有停穩前作禁止反向旋轉。3.2.2.9 當起重機需帶載行走時,載荷不得超過允許起重量的70%,行走道路應堅實平整,重物6、應在起重機正前方向,重物離地面不得大于500mm,并應拴好牽引拉繩,緩慢行駛,鎖死回轉機構,不得使用緊急制動。嚴禁長距離帶載行駛。3.2.2.10 起重機上下坡時,不得超過起重機允許的坡度,并應無載行走;上坡時應將起重臂仰角適當放小,下坡時應將起重臂仰角適當放大;嚴禁下坡空擋滑行。3.2.2.11 裝卸作業時,運輸車駕駛室內不許有人,吊物不得從駕駛室上方通過。3.2.2.12 作業中遇突發情況,應采取措施將重物降落到安全地方,并關閉發動機或切斷電源。3.2.2.13 作業中出現沉陷、起重機傾斜等情況,必須立即放下吊物,下降中嚴禁制動,經調整、消除不安全因素后方可繼續作業。3.2.2.14 在突7、然停電時,應立即把所有控制器撥到零位,斷開電源總開關,并采取措施使重物降到地面,嚴禁吊物長時間懸空。3.2.2.15 在架空輸電線路附近進行起重作業時,起重機的任何部位與架空輸電線路安全距離不得小于下表的規定。在沒有明確告知的情況下,所有電線、電纜均應視為帶電電纜。起重機與架空輸電導線的最小安全距離電力線路電壓(kV) 安全距離(m)11035110220330沿垂直方向(m)1.53.04.05.06.07.0沿水平方向(m)1.52.03.54.06.07.03.2.2.16 在大雪、暴雨、大霧等惡劣天氣及風力達到6級時應停止吊裝作業,并卸下重物,收回吊臂。3.2.2.17 用平板拖車運輸8、起重機時,所用跳板的坡度不得大于15;起重機裝上車后,應將回轉、行走、變幅等機構制動,并采用三角木楔緊履帶兩端,再牢固綁扎;后部配重用枕木墊實,不得使吊鉤懸空擺動;特殊情況需自行轉移時,應卸去配重,拆短起重臂,主動輪應在后面,機身、起重臂、吊鉤等必須處于制動位置,并應加保險固定。3.2.3 作業后選擇平坦堅實的地面停放設備,將吊鉤升起(如采用氣壓制動器或油壓制動器則應將吊鉤放下),起重臂停放在4055之間。如遇大風,起重臂應順風停放,各部制動系統剎住,操作桿放在空擋位置。4檢查點及主要檢查內容4.1 作業前4.1.1 個人勞保用品和安全防護設施的完好情況及其正確穿戴情況。4.1.2 起重機械設9、備制動系統、發動系統、保護裝置、履帶板各連接銷等各系統、部件的靈敏、可靠情況。4.1.3 鋼絲繩、索具、吊鉤等吊索具、卡具和輔件滿足作業要求情況。4.1.4 作業現場環境滿足作業要求情況。4.1.5 信號裝置和通訊器材完好情況。4.1.6 作業半徑內是否有障礙物、有人員停留或穿行。4.1.7 是否設置警戒區或作業區警戒標識是否齊全。4.2 作業中4.2.1 作業過程中天氣、作業環境的變化情況。4.2.2 吊裝設備運轉情況,各系統、部件有無異常。4.2.3 鋼絲繩、吊鉤等吊鎖具、卡具和輔件的變化情況。4.2.4 吊裝路線、吊裝環境、人員作業環境安全暢通情況,有無障礙物。4.2.5 吊裝物品有無過10、載現象,重物起吊是否平穩,懸掛方式是否合理。4.2.6 吊裝輔助人員撤離情況,有無人員闖入警戒區域。4.3 作業后4.3.1 設備停放區域應平坦堅實。4.3.2 吊臂、吊鉤應起升到安全位置。4.3.3 所有操作桿和電路開關均已鎖閉和關閉。4.3.4 吊裝工器具、可動配重應按要求回收并存放指定位置。4.3.5 鋼絲繩表面應清潔。5應急處置程序5.1物體打擊應急處置程序5.1.1 個人受到傷害后,應先大聲呼救,然后自救或等待救援。發現他人受到傷害后,大聲呼喊,并立即向現場負責人報告。5.1.2 迅速對現場發生二次傷害的可能性進行判斷,并采取相應措施。5.1.3若出現人員受傷,首先檢查傷情,必要時撥11、打120急救,并第一時間進行救治直至救援人員到達,現場救治方法見附件。5.1.4 保護好事故現場,隨時聽從應急指揮人員安排。5.2 起重傷害應急處置程序5.2.1 發生事故后,起重機駕駛員在確保安全條件下立即關閉運轉機械,停止相關作業,大聲呼喊,并報告現場負責人。5.2.2 迅速對現場發生二次傷害的可能性進行判斷,并采取相應措施。5.2.3 若出現人員受傷,首先檢查傷情,必要時撥打120急救,并第一時間進行搶救直至救援人員到達,現場救治方法見附件。5.2.4 保護好事故現場,隨時聽從應急指揮人員安排。5.3 吊裝觸及高壓線應急處置程序5.3.1 當車體碰觸到電線時,駕駛員立即將吊臂移開電線;在12、操作室內的人員不得擅自移動,保持現狀,等待救援。嚴禁任何人(包括駕駛員)在車體帶電時,試圖上、下車。5.3.2 碰到導線時,起重工要指揮周圍人員散開,撤離到距車體至少8m遠的安全位置,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任何人進入、靠近觸電車體,并立即報告現場負責人。5.3.3若出現人員受傷,首先檢查傷情,必要時撥打120急救,并第一時間進行搶救直至救援人員到達,現場救治方法見附件。5.3.4 保護好事故現場,隨時聽從應急指揮人員安排。 5.4 設備傾覆應急處置程序5.4.1 當操作手感到車輛不可避免地要傾翻時,應緊緊抓住控制桿或抓緊車內的固定物體,使身體固定。翻車時,不可順著翻車的方向跳出車外,應向車輛翻轉13、的相反方向跳躍。落地時,應雙手抱頭順勢向慣性的方向滾動或跑開一段距離,避免遭受二次損傷。5.4.2 發現翻車時大聲呼喊,立即報告現場負責人。5.4.3 救援人員迅速對現場發生二次傷害的可能性進行判斷,并采取相應措施。5.4.4 搶救過程中,移動傾覆設備時,應避免對起重機駕駛員和救援人員造成機械傷害或物體打擊。5.4.5若出現人員受傷,首先檢查傷情,必要時撥打120急救,并第一時間進行搶救直至救援人員到達,現場救治方法見附件。5.4.6 保護好事故現場,隨時聽從應急指揮人員安排。附件現場救治方法1.成人心肺復蘇1.1判斷患者反應患者沒有呼吸、不咳嗽、對刺激無任何反應(如眨眼或肢體移動等),即可判14、定呼吸停止、意識喪失,10秒內未觸及頸動脈搏動,立即開始心肺復蘇。1.2患者的體位須使患者仰臥在堅固的平(地)面上,如地板上、木板床上,或背部墊上木板。如要將患者翻轉,頸部應與軀干始終保持在同一個軸面上,如果患者有頭頸部創傷或懷疑有頸部損傷,只有在絕對必要時才能移動患者,對有脊髓損傷的患者不適當地搬動可能造成截癱。1.3胸外心臟擠壓方法救護人站(或跪)在傷者一側,左手放在胸骨中下段(兩乳頭連線正中間)。雙手重疊憑借救護人體重的力量,有節奏地沖擊性地進行擠壓使胸廓下陷56厘米(約為胸廓前后徑的1/3),然后放松,反復進行,每分鐘擠壓100120次,堅持擠壓到心臟恢復自主跳動。 注意:進行擠壓時不是整個手掌施壓,而是手掌的掌根部用力,并局限在胸骨下段,不可范圍過大,以免壓斷肋骨,刺傷心肺或擴展到肝脾的破裂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