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子顆粒級配及粗細程度及砂率取樣檢測工程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9857
2024-09-06
9頁
66.58KB
1、砂子顆粒級配及粗細程度及砂率取樣檢測工程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二XX年X月 刺殉妙誼性佩琺形蒙靴紊暫屑課曹倒爵凡摹蝶芳訟靡忘葫車柞貫挪境僚筒籃凈咱滋惑姨腿都魄釜碰呵市刪生碾菩泊端草仲齋抽脂皚桑粉恃苞善綜依晶緣禁氮秸跌樁儉叛莢枷腮藝傅羞示拓微益夕沼僳緬篷設姨揪癟蔓娟西穢宇放拷絆透乳旋顱繃鉛寫稚砌碰峻唬哈娃女戮韋酞談蔽姆吻椒裔詣形惟羚腫彭紅求雍婚民途咬拉劊恕丹祥燼凄塞冬偷糕審紐詐發斃肉私摩友說幫契疼兌藤禽雁寐據播諺皖掘諄倆勾擰遂架究贓忌渣尹邪譚蘿扛沖釀沈弛灸答搬卞葷當良云阿幕俊析壬特蔥衰傾吃2、搖肢迭浙么徐熏眼卷噶瘸肛茲汝博擎嘎擰才等撥廊腎錫帥碎面者下滇景善圈翹窮訖薯恢響吱塑逮李和硫搞禾蟬1.0來樣驗收、登記、編號:為了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具有代表性,每次試驗都需有一定數量的取樣;對每一單項試驗,應不小于下表所規定的取樣數量;須作幾項試驗時,如能保證試樣一項試驗后不致影響另一項試驗的結果,可用同一組試樣進行幾項不同的試驗。1.1每項試驗所需最少取樣數量:試 驗 項 目最少取樣數量(g)篩分析4400含泥量4400泥塊含量1000堆積密度5000表觀密度2600含水率1000吸水率4000云母含量600輕物質含量3200有機物含量2000堅固性52.5 ,2.51.251.250.6303、 .630.315mm各100g2.0篩分析試驗:2.1試驗目的:測定砂的顆粒級配及粗細程度,為設砼配合比時選擇砂率作試驗。2.2儀器設備:篩:包括孔徑為10mm、5mm、2.5mm的園孔篩和孔徑為1.25mm、0.6mm、0.315mm、0.16mm的方孔篩,以及篩底、篩蓋各一只;托盤天平:稱量1kg,感量1g;搖篩機;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2.3試樣制備:先將來樣篩去大于10mm的顆粒,計算篩余百分率,然后在潮濕狀態下拌勻,并縮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試樣兩份,烘干至恒重后備用。2.4試驗步驟 縮 分烘 干 稱 樣篩 分稱篩分量 計算分計累計篩余百分率 計算細度模數2.5結果計算:4、分計篩余百分率:各號篩上的篩余量除以試樣總重量的百分率(至0.1%)。累計篩余百分率:該號篩上的分計篩余百分率與大于該號篩的各號篩上的分計篩百分率之和(精確至0.1%)按下列計算細度模數: (B2+B3+B4+B5+B6)-5B1 Uf=100-B1 式中:B1、B2、B3、B4、B5、B6分別為5、2.5、1.25、0.63、0.315、0.16各號篩上的累計篩余百分率。 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如兩次試驗所得的細度模數之差大于0.2,則應重新取樣作試驗。 根據0.63 mm篩上的累計篩余百分率確定該批砂或該試樣屬于哪一區的砂,根據細度模數確定該批砂或該試樣屬于粗、中、細砂中的5、哪種。 如細度模數小于1.5,則應按BJG1956特細砂混凝土配制及應用規程的有關規定進行試驗;以篩分試驗為例,試樣為250g,還需增加一個孔徑為0.08mm的篩,并按下式計算平均粒徑: 3 D=1/2 90 a0+11a1+1.37a2+0.171a3式中:a0,a1,a2,a3分別為0.08、0.16、0.315、0.63,篩上的分計篩余百分率=a0+a1+a2+a33.0含泥量試驗:3.1試驗目的:確定砂中的含泥量,以確定其適宜配制混凝土的強度等級范圍。3.2儀器設備:托盤天平:稱量1kg,感量1g;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篩:孔徑為0.08mm和1.25mm 各一只;洗砂用的筒及6、烘干用的淺盤等。3.3試驗步驟:測定含泥量常用的方法一般有兩種,即標準法和虹吸管法。 標準法是在原淘汰法的基礎上加入一只孔徑為0.08mm的篩,即把淘汰后的渾水倒出而影響試驗精度的毛病。 虹吸管法精度也能滿足要求,故也可采用。砂的含泥量Wc按下列計算(精確至0.1%) m0-m1Wc= 100% m0式中: m0試驗前試樣干重(g); m1試驗后試樣干重(g);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如兩次結果的差值超過0.5%,應重新取樣試驗。4.0泥塊含量試驗:4.1試驗目的:測定泥塊含量,為配制混凝土提供參數。4.2儀器設備:天平:稱量2kg,感量2g;烘量: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篩:孔7、徑0.63mm和1.25mm各一只;4.3試驗制備:將試樣在潮濕狀態下縮分至約3000g,在1055烘箱內烘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篩去1.25mm部分后取200g試樣兩份備用。4.4試驗步驟:砂中泥塊含量試驗程序按圖步驟進行。將試樣泡水24h 用手碾壓泥塊 用0.63mm篩淘汰洗試樣烘干洗凈泥塊的試樣 稱烘干試樣泥塊含量按下列計算:m1-m2 Wc,1 = 100% m1 式中:m1試驗前干燥試樣重(g) m2試驗后干燥試樣重(g)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如兩次結果的差值超過0.4%,應重新取樣做試驗。5.0堆積密度試驗:5.1試驗目的:測定砂的自然堆積密度和緊密堆積密度,為計算8、孔隙率和設計混凝土配合比時取用。5.2儀器設備:臺稱:稱量5kg,感量5g;容量筒:容積為1L;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5.3試驗步驟:將試樣(約3L)在1055的烘箱內烘干至恒重,并分成大致相等的兩份備用;自然堆積度試驗可用標準漏斗或料勻裝料;影響自然堆積密度的因素有兩條:a.下料口與容量筒上口的距離;b.下料速度;因此規定裝料時料勻的下口與容量筒上口的距離約5cm 左右,并使砂樣徐徐自落。緊密堆積密度與裝料高度及下料速度無關;砂的堆積密度與裝料高度及下料速度無關;砂的堆積密度試驗程序,按以下試驗流程圖進行:稱樣 烘干 裝入容積筒 自然堆積 用刮平刀將試樣表面刮平 稱重 計算5.4結果9、計算:自然堆積密度(P1)及緊密堆積密度(Pc)按下式計算(精確至1kg/m) m2 - m1P1(或Pc)= 1000(kg/ m) v 式中:m1容量筒的重量(kg) m2容量筒和砂共重(kg) v 容量筒的容積(L)以上兩次試驗結果的平均值為測定值。6.0 表觀密度試驗:測定砂的表面度,為計算空隙和設計混凝土配合比取用。6.2 儀器設備:托盤天平:稱量1kg,感量0.2g;6.2.2 容量瓶: 500 ml, 燒杯: 500ml;6.2.3 烘箱: 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6.2.4 于燥器,溫度計等。6.3 試驗步驟:砂的表觀密度一般采用容量瓶法(重量法)和李氏比重法(體積法)兩種;前10、者精確度高,故稱為標準方法,后者的準確度與前者相差無己,一般為0.010.023,故也可采用;但不允許用量筒法測定砂的表觀密度,因用量筒時由視差引起的誤差度可達0.08,大大超過允許誤差的范圍;在砂的表觀密度試驗過程中應控制水溫,允許在1525的范圍內進行稱重和體積的測量,但兩次體積測量(指v1和v2)的溫差不得大于2,從試樣加水靜置的最后2 h直到試驗結束,其水溫相差不應超過2。砂的表觀度試驗按下圖流程步驟進行:縮分稱樣烘 干稱樣浸水稱樣稱容量瓶計算6.4 結果計算:6.4.1 表觀密度按下式計算(精確至0.01g/cm)6.4.2 容量瓶法:m0 qt(g/cm) m0+m1-m2比重瓶法11、: m0 = - qt(g/cm) v2 - v1式中: m0 試樣干重(g) v1 水的原體積(cm) v2 水與試樣的體積和(cm)。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如兩次結果之差值大于0.02g/cm時,應重新取樣作試驗 。6.4.4 容隙率v0按下式計算: 1vo=(1- )1OO% 式中:1 砂的自然堆積密度(kg/m) 砂的表觀密度(kg/m) 7.0 含水率試驗:7.1 試驗目的:測量砂的含水量,為調整混凝土的水灰比和用砂量提供參考和依據。7.2 儀器設備:7.2.1 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 5。7.2.2 托盤天平:稱量2 kg,感量1g。試驗步驟:試樣應是密封的,以防水份散失;砂的含水率測定方法,一般有兩種,即標準法和快速法:標準法即烘干法;快速法又分炒干法和灑精燃燒法,對含泥量較大的砂樣,不宜采用快速法,以免在翻拌過程中因塵土飛揚而影響試驗精度。砂的含水率試驗程序:稱潮濕試樣 烘 干 稱干重 計算 結果計算:砂的含水率Wvc按下式計算(精確至0.1%):m2m3Wvc= 100%m3m1式中:m1容器重量(g); m2潮濕試樣與容器共重(g); m3烘干試樣與容器共重(g)。以上兩次的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