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站站房工程地板輻射采暖工藝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9961
2024-09-06
15頁
89.65KB
1、鐵路站站房工程地板輻射采暖工藝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 目 錄1.適用范圍12.作業準備13.施工準備14.施工要求25.施工程序與工藝流程26.施工要求37.勞動組織88.材料要求99.設備機具配置1010.質量控制與檢驗1011.安全生產及成品保護12XX南站站房工程地板輻射采暖施工作業指導書1. 適用范圍適用于XX南站站房工程地板輻射采暖工程施工。2. 作業準備2.1 內業技術準備在開工前技術人員認真學習設計圖紙,依據規范結合實際情況編寫施工組織設計,弄清相關技術問題。制定施工安2、全保證措施,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安全交底,對參加施工人員進行崗前技術培訓,持證上崗。3. 施工準備做好物資、人員的準備工作,密切關注現場施工情況,達到施工條件,根據進度安排及時組織人、機、料進場。提前準備好需與其他專業施工配合的準備工作。4. 施工要求4.1 施工技術要求4.1.1 填充層內鋪設的發熱管不應有接頭,隱蔽前現場查看。4.1.2 管道隱蔽前必須進行水壓試驗,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1.5倍,且不小于0.6Mpa,達到試驗壓力后穩壓1h壓力降不大于0.05Mpa,且不滲不漏。4.1.3 加熱管彎曲部分不得出現強制折彎現象,曲率半徑應不小于管外徑的8倍;4.1.4 分集水器的型號、規格、公稱3、壓力及安裝位置、安裝高度符合設計要求,應對照圖紙及產品說明書檢查;填充層澆筑前檢查防潮層、防水層、絕熱層及伸縮縫應符合設計要求;5. 施工程序與工藝流程5.1 施工區域XX南站站房工程地板采暖可分為四個施工區域:西站房站臺層、西站房高架層、高架候車廳、東站房站臺層,施工時按照區域劃分進行施工。5.2 工藝流程地板采暖施工工藝流程見下圖。 地面清理 絕熱層敷設 鋁箔保護層施工 材料準備管道 、電纜敷設 敷 設 鋼 絲 網 施 工 分集水器安裝 填充層及面層施工 系統沖洗、試壓隱蔽工程驗收 第二次試壓圖1:地板采暖施工工藝流程圖6. 施工要求6.1 施工準備施工時不宜與其他工種交叉施工作業,所有地4、面留洞、預埋工作應在填充層施工前完成;按設計要求,對管、管件、配套材料進行檢查,均符合要求;施工現場的環境溫度不宜低于5;在低于0的環境下施工時,現場應采取升溫措施。6.2 絕熱層的鋪設鋪設絕熱層的地面應平整、干燥、無雜物;墻面根部應平直,且無積灰現象。絕熱層的鋪設應平整,絕熱層相互間結合應嚴密。直接與土壤接觸或有潮濕氣體侵入的地面,在鋪放絕熱層之前應先鋪設一層防潮層。地面平整與否,會影響到絕熱層的鋪設質量和加熱管的安裝質量。如不平整度較大,應用適當方法找平(找平層不能松散)。絕熱層結合應緊密,多層絕熱層要錯縫鋪放。6.3 鋁箔保護層及鋼絲網施工6.3.1 鋁箔鋪裝應平整,搭接嚴密;絕熱層及鋁5、箔鋪設完畢后,即可鋪設鋼絲網,鋼絲網應鋪設平整,鋪設時應避免破壞鋁箔紙;6.3.2 鋼絲網鋪設應搭接嚴密,接縫處用鐵絲綁扎,并用鋼卡固定于地面,增強其整體強度,以便于安裝和固定盤管。6.3.3 鋁箔、鋼絲網接頭處搭接情況,搭接長度不宜過短或者過長。鋼絲網的作用是固定管道,所以必須固定牢固,否則不利于管道固定;絕熱層一般采用聚苯板,聚苯板易于損壞,操作中注意保護。6.4 管道敷設6.4.1 管道應按設計圖紙標定的管間距和走向敷設,加熱管應保持平直,防止管道扭曲;彎曲管道時,圓弧的頂部應加以限制,并用管卡進行固定,不得出現“死折”;管道管徑、間距和長度符合設計要求,間距偏差不大于10mm。6.4.6、2 埋設于豆石混凝土填充層內的管道不應有接頭;若有管道損壞必須增設接頭時,應先報監理工程師,提出書面補救方案,經批準后方可實施。增設接頭時,應根據加熱管的材質,采用熱熔或電熔插接式連接,或卡套式、卡壓銅質管接頭連接,并應做好密封。銅質管宜采用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埋設于豆石混凝土填充層內的接頭均應在竣工圖上做好標示,并記錄歸檔。6.4.3 管道敷設完成后應及時進行固定,固定方法采用扎帶將管道綁扎在鋪設在絕熱層上表面的鋼絲網上。6.4.4 管道環路布置不宜穿越填充層內的伸縮縫;必須穿越時,伸縮縫處應設長度不小于200mm的柔性套管。6.4.5 加熱管應做到自然釋放狀態,不允許出現扭曲現象,以免管道7、處于非正常受力狀態,影響加熱管的使用壽命。加熱管安裝的環境溫度與彎曲半徑有關,彎曲半徑過小,會造成機械損傷和彎處“死折”。在彎曲過程中,若對圓弧頂部不加力予以限制,則極易出現無弧度的折彎-“死折”。管道固定的目的是使管道定位,防止在澆搗混凝土填充層時產生位移。6.5 發熱電纜的鋪設6.5.1 發熱電纜應按照施工圖紙標定的電纜間距和走向敷設,發熱電纜應保持平直,電纜間距的安裝誤差不應大于10mm。發熱電纜敷設前,應對照施工圖紙核定發熱電纜的型號,并應檢查電纜的外觀質量。6.5.2 發熱電纜出廠后嚴禁剪裁和拼接,有外傷或破損的發熱電纜嚴禁敷設。6.5.3 發熱電纜施工前,應確認電纜冷線預留、溫控器8、接線盒、地溫傳感器預留管、供暖配電箱等預留、預埋工作已完畢。6.5.4 發熱電纜下應鋪設鋼絲網或金屬固定帶,發熱電纜不得被壓入絕熱材料中。6.5.5 發熱電纜應采用扎帶固定在鋼絲網上,或直接用金屬固定帶固定。6.5.6 發熱電纜的熱線部分嚴禁進入冷線預留管。6.5.7 發熱電纜的冷熱線接頭應設在填充層內。6.5.8 發熱電纜安裝完畢,應檢測發熱電纜的標稱電阻和絕緣電阻,并進行記錄。6.5.9 發熱電纜溫控器的溫度傳感器安裝應按生產企業相關技術要求進行。6.5.10 發熱電纜溫控器應水平安裝,并應牢固固定,溫控器應設在通風良好且不被風直吹處,不得被家具遮擋,溫控器的四周不得有熱熱源。6.5.119、 發熱電纜溫控器安裝時,應將發熱電纜可靠接地。6.6 分集水器安裝適用于采用低溫熱水地板采暖的安裝。6.6.1 分集水器應在開始鋪設管道之前按照設計圖紙定位安裝,安裝應平正;分集水器垂直安裝時,分水器安裝在上,集水器安裝在下,中心間距宜為200mm,集水器中心距地面應不小于300mm。分集水器下端距地面應不小于150mm。6.6.2 管道出地面與分集水器連接處,彎管部分不宜露出地面裝飾層。管道與分集水器連接應采用卡套式、卡壓式擠壓夾緊連接;連接件材料宜為銅質;銅質連接件與PE管直接接觸的表面必須鍍鎳。6.6.3 分集水器在鋪設加熱管之前安裝的目的是保證柔性加熱管精確轉向和通入分集水器內,所以安10、裝位置必須正確,防止管道鋪設完畢后與分集水器位置不契合,導致管道無法精確轉向和通入分集水器。6.6.4 分集水器與管道連接方式必需符合有關規定采用卡套式、卡壓式連接。6.7 伸縮縫的施工6.7.1 當地面面積超過30或邊長超過6m時,應按不大于6m間距設置伸縮縫,伸縮縫寬度不應小于8mm。6.7.2 在與內外墻、柱等垂直構件交接處應留不間斷的伸縮縫,伸縮縫填充材料應采用搭接方式連接,搭接寬度不應小于10mm。6.7.3 伸縮縫填充材料與墻、柱應有可靠的固定措施,與地面絕熱層連接應緊密,伸縮縫寬度不宜小于10mm。6.7.4 與垂直構件交接處伸縮縫的填料宜采用高發泡聚乙烯泡沫塑料;中間布置的伸縮11、縫宜采用高發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內滿填彈性膨脹膏。6.7.5 伸縮縫應從絕熱層的上邊緣做到填充層的上邊緣。6.8 填充層及面層施工6.8.1 規范規定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分工上明確規定了填充層應由土建承包單位負責施工,安裝單位負責配合。6.8.2 填充層施工時,管道必須保持一定壓力,防止管道因擠壓而變形,也可及時發現管道是否有損壞。6.8.3 面層施工必須在填充層充分干燥的情況下施工。6.8.4 填充層澆搗時,隨時觀察壓力表變化,管道內水壓不應低于0.6Mpa,填充層養護過程中系統水壓不應低于0.4Mpa。6.9 管道沖洗試壓6.9.1 管道安裝完畢后應采取分路沖洗、試壓,水壓試驗應在系統沖洗完成12、之后進行。沖洗應在分水器、集水器以外主供、回管道沖洗合格后,再進行室內供暖系統的沖洗。6.9.2 水壓試驗應分別在澆搗混凝土填充層前和填充層養護期滿后進行兩次;逐個回路進行。6.9.3 試驗壓力應為工作壓力的1.5倍,且不應小于0.6Mpa。在試驗壓力下,穩壓1h,壓力降不應大于0.05Mpa。6.9.4 水壓試驗宜采用手動泵緩慢升壓,升壓過程中應隨時觀察和檢查,不得有滲漏;不得用氣壓試驗代替水壓試驗。6.9.5 在用凍結可能的情況下試壓時,應采取防凍措施,試壓完成后及時將管內的水吹凈、吹干。6.9.6 管道沖洗時,首先關閉分集水器上總進、出管上的球閥,并開啟總進、出管之間的旁通閥,對分集水器13、以外主供回水管路系統進行沖洗,沖洗合格后再分別沖洗各管道環路。6.10 調試與試運行6.10.1 所有安裝項目完成,且室內已封閉,熱源具備試運行條件方可進行調試和試運行;初始加熱時,熱水升溫應平緩,供水溫度應控制在比環境溫度高10左右,且不應高于32,并應連續運行48h;以后每隔24h水溫提升3,直至達到設計供水溫度。6.10.2 達到設計供水溫度后進行每組分集水器連接的各個管路進行逐路調節,直至達到設計要求。6.10.3 地面輻射供暖系統的供暖效果,以房間中央離地1.5m處黑球溫度計指示的溫度作為評價和檢測的依據,達到設計要求為合格。6.10.4 為了避免對系統造成損壞,在未經調試之前和試運14、行之前,應嚴格限制隨意啟動運行。6.10.5 調試和試運行的目的,是使系統的水力工況和熱力工況達到設計要求,為此,為具備正常供暖條件是進行調試的必要條件,若暫時不具備正常供暖和供電條件,調試工作應推遲進行。6.10.6 系統的試運行是確保并進一步考核和檢驗工程設計與施工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認真進行。試運行時,初次加熱的水溫應嚴格控制,升溫過程一定要保持平穩和緩慢,確保建筑構件對溫度上升有一個漸變的適應過程。6.10.7 輻射供暖時,由于有輻射傳熱和對流傳熱同時作用,所以既不能單純的以輻射強度來衡量,也不能簡單的以室內空氣的干球溫度作為考核依據,因此,供熱效果的核定必須用能同時反映輻射和對流15、綜合作用的黑球溫度作為評價和考核供熱效果的依據。7. 勞動組織7.1 勞動力組織方式7.1.1 勞動力組織方式:采架子隊組織模式7.2 勞動力準備7.2.1 施工人員應結合施工現場確定的施工方案、機械、人員組合、工期要求進行合理配置。表1 :人員配備表負責人1技術主管1專職安全員1技術、測量人員、質檢3專業工長4班組長5普工、管道工50其中負責人、工長、技術人員、專職安全員必須由施工企業正式職工擔任,并可根據工程情況適當配備若干勞務工人。8. 材料要求8.1 絕熱層厚度、材料的物理性能及鋪設要求符合表2的要求。表2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主要技術指標項目單位性能指標表觀密度Kg/m20.0壓縮強度16、Kpa100導熱系數W/m*k0.041吸水率%(體積比)4尺寸穩定性%3水蒸氣透過系數ng/(Pa*m*s)4.5熔接性mm20.0氧指數%30.0燃燒等級達到B2級8.2 所采用的管材應符合設計要求,國內產品應符合國家或行業檢測標準,國外產品應符合國際或產品國的檢測標準(商檢報告);8.3 管材、管件應有明顯的標志,標明生產廠家名稱、型號、規格、主要技術特性,包裝上應標有批號、數量、生產日期;8.4 管材和管件應顏色一致,色澤均勻,表面光滑、清潔,不允許有分層、針孔、裂紋、氣泡、劃傷等缺陷,外觀應完整,無損傷、變形、開裂。9. 設備機具配置為保質保量完成本工程,達到規范和設計要求的標準,我17、們在分析了本工程的特點之后,編制了主要機具計劃。表3 :主要機具表序號機械或設備名稱型號規格數量國別產地額定功率(kw)1空壓機2PH10國產2水壓泵2PH30德國6X83壓力表Y100-16Mpa200國產4管剪刀5080北京5壁紙刀大號300北京6沖擊鉆16VB35日本7卡釘槍16/2025德國15X0.88整圓器12-3230北京9扳手10寸30北京10管鉗35018北京11電線盤3*1.5*5023河北10. 質量控制與檢驗10.1 地面下敷設的盤管埋地部分不應有接頭。 檢驗方法:隱蔽前現場查看。 10.2 盤管隱蔽前必須進行水壓試驗,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1.5倍,但不小于0.6MPa18、。 檢驗方法:穩壓1h內壓力降不大于0.05MPa且不滲不漏。 10.3 加熱盤管彎曲部分不得出現硬折彎現象,曲率半徑應符合下列規定: 塑料管:不應小于管道外徑的8倍。 復合管:不應小于管道外徑的5倍。 檢驗方法:尺量檢查10.4 分、集水器型號、規格、公稱壓力及安裝位置、高度等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對照圖紙及產品說明書,尺量檢查。 10.5 加熱盤管管徑、間距和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間距偏差不大于10mm。 檢驗方法:拉線和尺量檢查。 10.6 防潮層、防水層、隔熱層及伸縮縫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填充層澆灌前觀察檢查。 10.7 填充層強度標號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作試塊抗壓試驗。11. 安全生產及成品保護11.1 各類塑料管、絕熱材料,不得直接接觸明火。11.2 塑料管嚴禁攀踏、用作支撐或借作它用。11.3 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應著軟底鞋,不得著皮鞋或鐵掌鞋踩踏塑料管。除施工專用工具外,不得有其它鐵器進場。11.4 地板輻射供暖系統的安裝工程,不宜與其它施工作業同時交叉進行。混凝土現澆層的澆搗和養護過程中,不得進入踩踏。11.5 在混凝土現澆層養護期滿后,敷設塑料管的地面,應設置明顯標志,加以妥善保護,不得在地面上運行重載荷或放置高溫物體。11.6 施工完成的地板輻射供暖地面嚴禁大力敲打、沖擊。不得在地面上開孔、剔槽或嵌如任何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