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電系統換流站測量平面控制網布設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0008
2024-09-06
15頁
96.42KB
1、輸電系統換流站測量、平面控制網布設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目錄1 編制依據32 工程概況43 施工部署54 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54.1施測原則53 定位工作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再報檢的工作制度。54.2準備工作64.3測量的基本要求75 工程定位與控制網測設86 基礎測量107 建筑物主體結構施工測量127.1平面控制網的測設125 平面控制網根據結構平面確定,盡量避開墻肢,保證通視。127.2基準線投測方法及技術要求137.2.1 基本要求137.2.2測量精度要求137.3標高豎向2、傳遞138 沉降觀測149 工程重點部位的測量控制方法1510 質量保證措施1511 施測安全及儀器管理16 1 編制依據1.1 施工圖紙圖紙名稱圖紙內容工程號設計單位500kVxx換流站施工圖紙施工圖B342 Sxx電力設計院巖土工程勘查報告40-B342S-G0101-01xx電力設計院站區總平面和豎向布置圖B3421S-Z0203Axx電力設計院1.2 主要規范、規程序號規范、規程名稱施行日期規范規程編號1工程測量規范19xxGB 50026-932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19xxGB 12898-913建筑變形測量規程19xxJGJ /T 8-971.3 施工組織設計施工組織名稱編制日3、期批準日期編制人500kVxx換流站項目管理實施規劃20xx年 月 日20xx年 月 日1.4 編寫參考文獻參考書名稱版本出版社編制人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土木工程施工測量手冊第二版(20xx)2 工程概況1 500kVxx換流站位于xx縣xx鎮正北約1.5km處,東距xx市中心約17km,西南側有xx公路通過,xx公路路面寬度約6m,為xx鄉鎮公路,交通條件較好。西側7km為xx河,南側2.7km為xx河,站址附近有4個排水泵站用于本地區內澇排水,站址北側有一條東西走向的排灌兩用渠向西通往xx河,最終匯入xx河。圍墻內占地面積為10.477公頃。2 站區交流濾波器場0.000m相當于絕對標高104、.50m;交流場0.000m相當于絕對標高10.70 m;綜合樓室內0.000m相當于絕對標高11.00m;檢修備品庫室內0.000m相當于絕對標高10.85m;綜合水泵房及地下消防水池、第一、二繼電器室0.000m相當于絕對標高10.80m;。3 站區交流濾波器場、交流場基礎,全部為現澆混凝土基礎。3 施工部署3.1施測程序準備工作測量作業自檢報驗 合格 合格 進入下道工序3.2施工測量組織工作由項目部專業測量人員成立測量小組,根據xx電力設計院給定的坐標點和高程控制點進行工程定位、建立軸線控制網。按規定程序檢查驗收,對施測組全體人員進行詳細的圖紙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確分工,所有施測的工作進度5、及逐日安排,由組長根據項目的總體進度計劃進行安排。4 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4.1施測原則1 嚴格執行測量規范;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確定平面控制網,后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軸線的定位放線。2 必須嚴格審核測量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堅持測量放線與計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3 定位工作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再報檢的工作制度。 4 測量方法要簡捷,儀器使用要熟練,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5 明確為工程服務,按圖施工,質量第一的宗旨。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4.2準備工作 全面了解設計意圖,認真熟悉與審核圖紙施測人員通過對總平面圖和設計說6、明的學習,了解工程總體布局,工程特點,周圍環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座標,其次了解現場測量座標與建筑物的關系,水準點的位置和高程以及0.000的絕對標高。在了解總圖后認真學習建筑施工圖,及時校對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狀、構造,它是整個工程放線的依據,在熟悉圖紙時,著重掌握軸線的尺寸、層高,對比基礎,樓層平面,建筑、結構幾者之間軸線的尺寸,查看其相關之間的軸線及標高是否吻合,有無矛盾存在。 測量儀器的選用測量中所用的儀器和鋼尺等器具,根據有關規定,送具有校驗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校驗,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現場測量儀器一覽表序號器具名稱編號檢驗證編號檢驗單位有效期1.經緯儀J20397507、A801710xx4xx計量測試院2.經緯儀J2-2112836A801710xx3xx計量測試院3.水準儀DZS3-120071191A801710xx2xx計量測試院4.水準儀DS32A727937A801710xx1xx計量測試院5.經緯儀TDJ6E361409xx省計量科學研究院6.水準儀DSZ3-C32xxxx356xx省計量科學研究院7.臺秤TGT-500A576xx省計量科學研究院8.鋼卷尺50m1533xx省計量科學研究院9.鋼卷尺5m/xx省計量科學研究院10.鋼卷尺50m5A803910024xx計量測試院11.塔尺5m07186A803910023xx計量測試院12.盒 8、尺5m把13.對講機個14.墨 斗只4.3測量的基本要求測量記錄必須原始真實、數字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測量精度要滿足要求。根據現行測量規范和有關規程進行精度控制。根據工程特點及工程測量規范,此工程設置精度等級為二級,測角中誤差20秒,邊長相對誤差1/5000。5 工程定位與控制網測設5.1工程定位根據測繪規化部門提供的定位樁、紅線樁和水準點,按照所計算的建構筑物主軸線座標點進行軸線定位。5.2平面控制網測設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 1 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2 平面控制網的坐標系統與工程設計所采用的坐標系統相一致。布設呈長方形。3 布設平面控制網首9、先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4 選點應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5 樁位必須嚴加保護,需要時用鋼管進行圍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標記。6 坐標換算公式根據設計圖紙提供公式進行換算X=ACOS34+ Bsin34+4554010.402Y= BCOS34- Asin34+481329.2379建筑物平面控制網的布設1 根據本工程特點,設置4個大控制網,分別為第一大組交流濾波器場控制網;第二、三大組交流濾波器場控制網;交流場控制網,綜合樓區域控制網。2 綜合樓軸線定位時,均布置引線,橫軸南側以及縱軸東側投測到圍墻上,橫軸北側、縱軸西側設置定位樁(見附圖2)。墻上、地面引線均用紅三角10、標出,清晰明了。施測完成后報監理、建設單位確認后,加以妥善保護。按照工程測量規范要求,定位樁的精度要符合下表要求:等級測角中誤差(”)邊長丈量相對中誤差一級71/300003 樁位必須用砼保護,砌磚維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詳見下圖:軸線、高程點控制樁埋設示意圖)。4 控制線隨結構逐層彈在外墻上,用以檢查復核樓層放線。5.3高程控制網的布設5.3.1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原則1 為保證建筑物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場區內建立高程控制網,以此作為保證施工精度的首要條件。2 根據場區內設計院給定的高程點,布設場區高程控制網。3 為保證建筑物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場區內(第一大組交流濾波器場;第二、三大組交流濾11、波器場;交流場;綜合樓區域。)建立高程控制網。先用水準儀進行復測檢查,校測合格后,測設一條閉合水準路線,聯測場區高程豎向控制點,即場區半永久性水準點,以此作為保證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該點也作為以后沉降觀測的基準點。5.3.2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技術要求1 高程控制網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準的精度。2 半永久性水準點位處于永久建筑物以外,一律按測量規程規定的半永久設置。3 樁的方式埋設,并妥善加以保護。4 引測的水準控制點,需經復測合格后方可使用。5 高程控制網技術要求 高程控制網的等級擬布設三等附合水準,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如下表:等級高差全中誤差(mm/km)路線長度(km)與已知點聯測次數附合12、或環線次數三等650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5.3.3水準點的埋設及觀測技術要求1水準點的埋設水準點選取在土質堅硬,便于長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水準點應選設在穩定的建筑物上,點位應位于便于尋找、保存和引測。2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等級水準儀型號前后長度(M)前后視距較差(m)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m)基輔分劃讀數差(mm)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三級DS3275250.32.03.06 基礎測量6.1基礎平面軸線投測方法1 將J2經緯儀架設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施工的平面層上、在同一層上投測的縱、橫線各不得少于二條,以此作角13、度、距離的校核。一經校核無誤后,方可在該平面上放出其它相應的設計軸線及細部線。在各樓層的軸線投測過程中,上下層的軸線豎向垂直偏移不得超過3mm。2 在墊層上進行基礎定位放線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線為準,校測軸線控制樁無誤后,再用經緯儀以正倒鏡挑直法投測各主控線,投測允許誤差2mm。3 墊層上建筑物輪廓軸線投測閉合,經校測合格后,用墨線詳細彈出各細部軸線,暗柱、暗梁、洞口必須在相應邊角,用紅油漆以三角形式標注清楚。4 軸線允許偏差如下:L30m 允許偏差 士5mm30L60m 允許偏差 士10mm60L90m 允許偏差 士15mm90L 允許偏差 士20mm軸線的對角線尺寸,允許誤差為邊長誤差的214、倍,外廓軸線夾角的允許誤差為1。6.2 0.000以下部分標高控制6.2.1高程控制點的聯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測高程控制網點,以判斷場區內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士0.000以下標高的傳遞施工時用鋼尺配合水準儀將標高傳遞到基坑內,以此標高為依據,進行槽底抄平。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點的較差不得超過3mm,取平均值作為該平面施工中標高的基準點,基準點應標在便于使用和保存的位置,根據基坑情況,在基坑內將其引測至基槽外圍胎模內側壁,并標明絕對高程和相對標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綜合樓墻、柱拆模后,應在墻柱立面抄測出建筑500線500線相對于每層設計標高15、而定。6.2.3標高校測與精度要求每次引測標高需要作自身閉合外,對于同一層分幾次引測的標高,應該聯測校核,測量偏差不應超過3mm。6.2.4土方開挖測量方法1 高程分兩次傳遞,在距槽邊設計標高5m的邊坡上釘鋼筋頭,架設水準儀,隨時校核槽底標高。2 開挖到槽底標高30cm處,在基坑邊控制線處架設經緯儀,向基坑投測主控線,在木樁上確定控制點,并用小白線拉通。然后,在基坑邊架設經緯儀,以同樣方法確定主控線。當縱橫主控線投測交叉后,檢查距槽邊尺寸,確定槽寬,修整槽邊。隨挖土進度依次放出各主控線。7 建筑物主體結構施工測量7.1平面控制網的測設1 在建筑物主體基礎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根據場地平面控制網,校16、測建筑物軸線控制樁后,使用經緯儀將軸控線引彈到結構外立面上。一層柱拆模后,再引彈至柱頂。并彈出柱大角20cm控制線。2 樓層上部結構軸線垂直控制,采用外控點傳遞法。根據流水段的劃分,第一施工段內設置4個外控點,組成自成體系的矩形控制方格,其余3段各設置6個外控點(縱橫主控軸交叉點),控制點編號見內控點平面圖。3 澆筑一層頂板混凝土過程中,按照控制點進行施工。二層樓面放線,依據外墻四個控制線進行施測。4 二層樓面的軸網須認真校核,經復核驗收方可向上投測。5 平面控制網根據結構平面確定,盡量避開墻肢,保證通視。6 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先定主控軸,再進行軸網加密。控制軸線滿足下列條件:建筑物外輪廓線17、施工段分界軸線、樓梯間兩側軸線。7.2基準線投測方法及技術要求7.2.1 基本要求1 投測精度取決于測量人員的技術素質和設備的技術的狀態。從這兩方面著手控制投測精度。2 測量人員經技術培訓,持證上崗。3 測量人員施測前認真理解方案。4 儀器需有檢定合格證。5建筑物放線時,應先在校核投測軸線,閉合后再細部放線。室內應把建筑物輪廓軸線和樓梯間軸線的投測作為關鍵部位.為了有效控制各層軸線誤差在允許范圍內,并達到在裝修階段仍能以結構控制線為依據測定,要求在施工層的放線中彈放下列控制線,所有細部軸線,墻體邊線、門窗洞口邊線。7.2.2測量精度要求1 距離測量精度 : 1/5000 ;2 測角允許偏差 18、: 2 。7.3標高豎向傳遞7.3.1標高傳遞法依據現場內兩個永久標高控制點,每段在外墻設置3個標高控制點,一層控制點相對標高為+0.50m,以上各層均以此標高線直接用50m鋼尺向上傳遞,每層誤差小于3mm時,以其平均點向室內引測+50cm水平控制線,抄平時,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設范圍內中心位置,并進行精密安平。7.3.2標高傳遞技術要求1 標高引至樓層后,進行閉合復測。2 鋼尺需有檢定合格證。3 鋼尺讀數進行溫差修正。7.3.3標高允許誤差層 高 : 2mm ;全 高 : 3H/10000,且不應大于10mm ;7.3.4標高傳遞注意事項1 標高基準點的確定非常重要,標高傳遞前,必須進行復核19、。2 標高基準點需要妥善保護。8 沉降觀測1 沉降觀測范圍根據建筑結構設計總說明對檢修備品庫、綜合樓、交流場構架、交流濾波器場構架、獨立避雷線塔進行沉降觀測。2 沉降觀測點布置在建筑物的四角及沿外墻每1015m處或每隔23根柱基上;每列構架24個點,間隔不大于56m;獨立避雷線塔每塔1個點。3 沉降觀測周期及時間建(構)筑物施工階段的觀測,應隨施工進度及時進行。各建(構)筑可在機場完工后開始觀測沉降,建筑物每加高1層觀測一次。建(構)筑物使用階段的觀測次數:第一年觀測34次,第二年觀測23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直至穩定為止。沉降觀測其它要求應符合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8的有關規定。9 工程重20、點部位的測量控制方法9.1 建筑物大角鉛直度的控制首層墻體施工完成后,分別在距大角兩側30cm處外墻上,各彈出一條豎直線,并涂上兩個紅色三角標記,作為上層墻支模板的控制線。上層墻體支模板時,以此30cm線校準模板邊緣位置,以保證墻角與下一層墻角在同一鉛直線上。以此層層傳遞,從而保證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9.2墻、柱施工精度測量控制方法為了保證墻體、隔墻和柱子的位置正確以及后續裝飾施工的及時插入,放線時首先根據軸線放測出墻、柱位置,彈出墻柱邊線,然后放測出墻柱30cm的控制線,并和軸線一樣標記紅三角,每個房間內每條軸線紅三角的個數不少于兩個。在該層墻、柱施工完后要及時將控制線投測到墻、柱面上,以便21、用于檢查鋼筋和墻體偏差情況,以及滿足裝飾施工測量的需要。9.3 門、窗洞口測量控制方法結構施工中,每層墻體完成后,用經緯儀投測出洞口的豎向中心線及洞口兩邊線橫向控制線用鋼尺傳遞,并彈在墻體上。室內門窗洞口的豎直控制線由軸線關系彈出,門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據標高控制線由鋼尺傳遞彈出。以此檢查門、窗洞口的施工精度。10 質量保證措施1 測量作業的各項技術按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進行。2 測量人員全部取證上崗。3 進場的測量儀器設備,必須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標識保存完好。4 施工圖、測量樁點,必須經過校算校測合格才能作為測量依據。5 所有測量作業完后,測量作業人員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上報專責工程師22、核驗,最后向監理工程師報驗。6 自檢時,對作業成果進行全數檢查。7 核驗時,要重點檢查軸線問距、縱橫軸線交角以及工程重點部位,保證幾何關系正確。8 滯后施工的測量成果應與超前施工的測量成果進行聯測,并對聯測結果進行記錄。9 加強現場內的測量樁點的保護,所有樁點均明確標識,防止用錯和破壞。11 施測安全及儀器管理1 施測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2 在基坑邊投放基礎軸線時,確保架設的經緯儀穩定性。3 操作人員不得從軸線洞口上仰視,以免掉物傷人。4 軸線投測完畢,須將洞上防護蓋板復位。5 操作儀器時,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盡量避開。6 施測人員在施測中應堅守崗位,雨天或強烈陽光下應打傘。儀器架設好,須有專人看護,不得只顧彈線或其他事情,忘記儀器不管。7 施測過程中,要注意旁邊的模板或鋼管堆,以免儀器碰撞或傾倒。8 所用線墜不能置于不穩定處,以防受碰被晃掉落傷人。9 儀器使用完畢后需立即入箱上鎖,由專人負責保管,存放在通風干燥的室內。10 測量人員持證上崗,嚴格遵守儀器測量操作規程作業。11 使用鋼尺測距須使尺帶平坦,不能扭轉折壓,測量后應即卷起。12 鋼尺使用后表面有污垢及時擦凈,長期貯存時尺帶涂防銹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