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綜合管廊及配套基礎設施PPP項目工程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0034
2024-09-06
19頁
95.59KB
1、地下綜合管廊及配套基礎設施PPP項目工程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一、火災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一)事故類型3(二)危害程度分析3二、應急處置基本原則應急處置基本原則4三、組織機構及職責4(一)應急組織體系4(二)組織機構及職責:5應急領導小組組長:XX63.確保傷員能順利脫險,控制火災事故不再擴大。62.保證現場救援人員必須的防護、救護用品及生活物質的供給62.尋找受害者并轉移至安全地帶;62、指揮部現場交通,確保搶險車輛能順利通行。7四、預防與警報7(一)危險源監控72.預防控2、制措施75.禁止在施工現場或木料堆放區域進行明火作業和明火取暖等。10(二)預警行動101.預警信息的發布 預警信息范圍:102.預警行動11五、信息報告程序11(一)報警程序及時限11(二)報警方式及內容11六、應急處置12(一)響應分級12(二)響應程序121.應急指揮122.應急行動133.資源調配134.應急避險135.擴大應急14(三)處置措施151.發生火災爆炸事故的基本應急措施152.任何員工一旦發現火情,視火情進行以下應急操作:163.對火勢蔓延擴大,不可能馬上撲滅的按以下方式處理:164.初起火災的撲救165.火場人員疏散及逃生路線17七、應急主要物資與裝備保障18火災事故專3、項應急預案為了加強對可能出現的事故進行預防和控制,增強全體職工的消防意識,搞好消防工作,提高消防應急能力,全力、及時、迅速、高效地控制火災事故,最大限度的減少火災事故損失和事故造成的負面影響,保障國家、企業財產和人員的安全。遵照“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工作方針,做到人員明確,責任到人,必須迅速及時地將火撲滅。針對XX地下綜合管廊及配套基礎設施PPP項目V標段工程施工現場實際情況,依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頒布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特制定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一、火災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一)事故類型 各類火災事故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一般分4、為四級:級(特別重大)、級(重大)、級(較大)和級(一般)。依據現場實際及風險評價四級分類如下: 級(特別重大):易燃易爆危險品倉庫、動火作業現場。 級(重大):食堂煤氣級(較大):生活區、辦公區 級(一般) :木工棚、木料、配電室 (二)危害程度分析 (1)施工現場生活區、辦公區、倉庫等多是臨時性易燃建筑,且相對集中,一旦失火,容易蔓延成災。 (2)施工現場易燃,可燃材料多,有油氈、木料、草袋、油料等可燃物品。且施工期間動火作業多,電氣焊、氧氣、乙炔氣瓶等明火作業極易引燃各種可燃材料造成火災及爆炸。 (3)施工工地臨時線路多,電氣設備使用多,容易短路或漏電, 導致電火花引燃物品形成火災。 (5、4)施工過程中,施工工藝各不相同,交叉作業多,如人員素質低,缺乏應有的防火常識,不正確操作電氣設備,使施工中的火險隱患逐步增加。 以上情況一旦引發火災,易造成現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嚴重的危及到周邊建筑物和群眾,造成人員重大傷亡和財物重大損失。 二、應急處置基本原則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1、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原則。 2、堅持保護人員安全優先和控制事故蔓延優先的原則。三、組織機構及職責 (一)應急組織體系 在迅速、就地的原則要求下,各應急組織應以現場人員為主。應急救援組織體系是應急救援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各應急救援小組必須接受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領導,聽從領導的安排。 應急救援組6、織體系如下圖:應急領導小組組長:XX電氣化質量管理小組組長:孫兆發各架子隊質量管 理 小 組善后處理小組副組長:XX現場保衛小組副組長:XX醫療救護小組副組長:XX搶險救援小組副組長:XX物資保障小組副組長:XX組員:XX組員:XX組員:XX組員:XX 組員:XX(二)組織機構及職責: 應急領導小組組長:XX 電話; 物資保障小組副組長:XX 電話: 組員:XX 電話: XX 電話: 搶險救援小組副組長:XX 電話: 組員: 電話: 醫療救護小組副組長: 電話: 組員:電話: 現場保衛小組副組長: 電話: 組員:電話: 善后處理小組副組長:XX 電話: 組員: 電話: 應急領導小組組長:XX 7、職責:1.對現場傷員搶險、醫療救護、資源保障進行統一部署; 2.確保傷員搶救人員、所需物資、急救車輛調度能迅速落實到位; 3.確保傷員能順利脫險,控制火災事故不再擴大。物資保障小組: 職責:1.提供必須的搶險救援物資及設備; 2.保證現場救援人員必須的防護、救護用品及生活物質的供給 3.負責與外部醫療、公安、救援等機構的聯系協調。搶救救援小組:XX職責:1.實施搶險救援應急方案和措施; 2.尋找受害者并轉移至安全地帶; 3.負責搶險救援現場的安全防護,防止次生事故的發生; 4.搶險救援結束后,報告總指揮,并對結果進行復查和評估。醫療救護小組:職責:在專業的醫療救護人員未到現場之前對受害者進行必8、要的搶救護 理(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 受 傷部位受污染等);現場保衛小組:職責:1.對事故發生區域進行警戒,不讓無關人員入內; 2、指揮部現場交通,確保搶險車輛能順利通行。善后處理小組:XX職責:協助醫療救護機構人員做好相關醫療事宜,確保治療經費及傷員 的后期處理。四、預防與警報(一)危險源監控 1.對辦公、生活區域和施工場區的危險源,采取定期檢查、日常值班巡邏、作業過程專人監護。 2.預防控制措施 (1)建立動火審批制度現場動火均按動火作業要求實施,動火作業必須報本單位主管部門審批,經批準后方可動火。 (2)建立臨時設施防火制度 臨時設施應遠離火災危險性大的場所,使用不燃材料搭建圍蔽和9、骨架(門窗除外) ,氧氣、乙炔氣瓶、油漆稀料等危險品倉庫設置在施工 區、生活區、辦公區 25m 之外。 施工現場按規定設有消防車通道,寬度不得小于 3.5m,保證消防車能停靠施救。(3)建立日常防火教育制度 新職工、外來工上崗前必須進行防火知識、防火安全教育,并做好簽證登記; 根據生產特點對職工、外來工進行經常性的防火教育; 定期組織一次義務消防隊培訓、演練; 施工現場設立防火宣傳欄和防火標語。 (4)建立防火檢查登記制度 班組實行班前、班中、班后檢查;每月由現場防火責任人帶隊,組織有關部門人員,對現場或區域 進行全面檢查; 認真做好動火后的安全檢查;認真落實整改隱患的跟蹤、復查。 (5)建立10、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制度易燃易爆物品存放量不準超過 3 天的使用量;易燃易爆物品設專人看管,嚴格收發、回倉手續; 易燃易爆物品嚴禁露天存放;要按規定設置乙炔和氧氣瓶的庫房,氣瓶儲室通風要良好,在庫房門口張掛醒目的防火警示標志。乙炔和氧氣的使用和存放要符合有關規定。易燃易爆物品倉庫照明使用防火、防爆裝置的電氣設備;嚴禁攜帶火種、手機、對講機及非防爆裝置的照明燈具進入易燃易爆物品倉庫。 (6)建立安全用電管理制度施工現場一切電氣安裝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設工程施工現場供電安全規范和建設部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要求執行; 施工現場一切電氣設備必須由有上崗操作證的電工進行安裝管理,認真做好11、班前班后檢查,及時消除不安全因素,并做好每日檢查登記;電線有磨損、老化的要及時更換,電氣設備和電線不準超過安全負荷;不準使用銅絲和其他不合規范的金屬絲作照明電路保險絲;加強對碘鎢絲、鹵化物燈的使用管理; 室內、外電線架設應有瓷管或瓷瓶與其他物體隔離,室內電線不得直接敷設在可燃物、金屬物上,要套防火絕緣線管。 (7)建立動火作業制度 焊、割作業必須由有持證焊工操作,作業過程中嚴格執行“十不燒”的規定。嚴格執行臨時動火作業審批制度;動火作業必須按防火安全技術措施要求進行;嚴禁對盛裝過有可 燃氣體的容器進行焊接。高處焊、割作業時設專人監焊,焊、割作業前應先認真檢查周圍是否有可燃物品,如發周圍存在可燃12、物品需徹底清理后,并須經過安全員檢查后方可動火。焊、割作業時需設有專門接渣盆、滅火器材等,落實防止焊渣飛濺、切割物下跌的安全措施。動火作業結束后,認真做好落手清工作,及時清理現場殘留火種,防止死灰復燃。 3. 防火重點部位(變配電間、各類物資倉庫、危險品倉庫、木料、廢木料堆場、易燃易爆廢棄物品堆放場所),按規定配置充足有效的消防滅火器材,不得借故移作他用。現場配備足夠的消防水源、管道。4.生活區、辦公區用電嚴格執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不準亂拉亂接電線,不準在電線上晾掛衣物,不準在宿舍內使用明火、電爐、氣化爐具,不準使用電熱器具和燒香拜神,嚴禁躺在床上吸煙。廚房不準同時使用煤氣爐、柴爐13、和油爐。 5.禁止在施工現場或木料堆放區域進行明火作業和明火取暖等。 6.夏季天氣炎熱,車內溫度高,為防止車輛和運輸易燃物品車輛自燃現象的發生,應盡量將車停在陰涼處或定時對車輛灑水降溫。 (二)預警行動 1.預警信息的發布 預警信息范圍:(1)辦公、生活和作業場所發生火災。 (2)易燃易爆材料堆放點及其倉庫內出現明火,以及易著火危險 場所出現雷電等氣象。 (3)易燃易爆材料堆放點、倉庫、生活區、辦公區、配電線路和用電設備突然冒煙或其周邊發生火災、出現火情等。 (4)其他可能引起火災事故的征兆及周邊場所突發性火情。 當發現和采集到以上預警信息范圍內容時,立即發布預警信息。 2.預警行動 任何人發14、現火險后,都要及時、準確地向現場負責人員和項目部報告,項目部及其管理部門接到可能導致火災事故及險情的信息后,及時 啟動應急預案,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管部門、消防機構(火警電話 119) 和上級及當地政府有關部門。 五、信息報告程序 (一)報警程序及時限 1.事故發生后或有可能發生事故時,現場有關人員立即向本項目部負責人報告。 2.項目負責人接到報告后,立即向公司負責人報告,必要時可直接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 (二)報警方式及內容1對施工現場作業人員及周圍群眾采用口頭、喊話器、喇叭等報警方式。建筑物或高層建筑火災事件發生時,在安全地帶15、的人員可通過手機、對講機向樓上施工人員傳遞火災發生信息和位置。 2.對上級單位和當地政府、供電部門、外部救援機構采用固定值班電話、手機、傳真等報警方式。火警電話:119;急救中心電話:120。3.報告內容:發生時間、地點、事故類別、簡要經過、人員傷亡;發生單位名稱,事故現場項目負責人姓名;工程項目和事故險情發展事態、控制情況,緊急搶險救援情況;原因、性質的初步分析;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 六、應急處置 (一)響應分級 1較大及以上火災事故:死亡 3 人以上(含 3 人) ;重傷 10 人以上;燒毀財物直接損失1000 萬元以上;對集團公司聲譽有較大不利影響或集團公司確認的其它情形。 2一16、般火災事故:不具有前列一項情況的燃燒事故為一般火災。 較大及以上火災報告集團公司啟動集團公司應急預案,一般火災事故由公司、項目部啟動應急預案。在內部分級響應時,還應報告當地政府應急救援消防機構(119) 。 (二)響應程序 1.應急指揮應急指揮部根據事故及險情的性質、類別、危害程度、范圍和可控情況,做出如下安排: (1)立即采取響應應急措施; (2)各應急工作組到位并開展工作; (3)向上級報告,必要時,請求供電、煤氣等管道部門和政府支持; (4)落實上級單位、政府部門及應急機構的有關指示,及時與事發項目部和有關方面聯系,掌握事故動態,督辦落實情況。 2.應急行動 (1)事故及險情發生后,項目17、部在報告的同時,按照本單位制定的應急預案,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撤離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迅速控制事態,防止事故的繼續擴展,并對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檢測、監測,測定事故的危害區域、危害性質及危害程度,保護好現場。(2)按預案規定職責明確各應急工作組救援任務,開展救援。 3.資源調配 組織調配、征用本單位或協作單位搶險救援隊伍,調配應急救援物 資、滅火裝備、滅火器材、藥品、醫療器械、搶險車輛等物資,以及占用場地等。 4.應急避險 (1)在疏散人群過程中,要選擇開辟專用安全通道,合理有序引 導撤離,避免人員聚集、恐慌行為、 “競爭性”擁擠,再進入火場,穿越煙氣空間等行為,防止18、相互踐踏或二次事故受到傷害。 (2)在現場搶救傷員的過程中,要正確施救,避免受傷人員加重傷害程度。 (3)參加應急搶險救援的工作人員,應當裝備齊全各種安全防護用品或消防器材、絕緣工具和安全設備,事發現場應當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滅火時,根據物質及其燃燒特性,采取不同的滅火設備,以免用錯滅火設備而加大火勢。 (4)先期處置后,現場消防滅火人員及時撤離重火災地點,及時對場區內外進行有效隔離。重點火災區域由專業救援隊伍進行滅火。場區外居民撤出危險地帶,對受傷人員進行救治工作,對重傷人員轉移至醫療機構就醫。 (5)當撲救火災時,滅火后應繼續降溫一段時間,確信不會復燃時方可撤離,以免引起第二次火災。(6)19、火災區域內的人員避險。火災襲來要迅速撤離危險區;用水將毛巾(布)等浸濕,捂住口鼻,防止吸入高溫煙氣。用水浸濕棉被地毯等,包裹好身體,就地滾出火焰區逃生。穿過煙火區時,爬行或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不要站立行走,不要乘坐電梯。身上著火以后不能奔跑,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的衣物壓滅火焰。不能隨便開啟門窗,防止新鮮空氣大量涌入。不要盲目跳樓,沿最佳路徑逃生。5.擴大應急 火勢開始蔓延擴大,若公司、指揮(項目)部沒有能力、無法采取有效措施,不能馬上撲滅或已波及到周圍建筑物等無力控制事態時,擴大應急,并及時向集團公司和政府、供電部門、社會應急救援機構(如 119、120、110 等)報告,請求啟動他們的應急救援20、預案。 (三)處置措施 1.發生火災爆炸事故的基本應急措施 (1)進行火情偵察,確定燃燒物質和有無人員被困。 (2)迅速撲滅火源,控制危險源,切斷電源、可燃氣體(液體) 的輸送,對現場進行不間斷監測,防止事態擴大。 (3)火災發生初期,是撲救的最佳時機,發生火災部位的人員, 要利用現場滅火器材,盡快把火撲滅。并按既定滅火救援現場處置方案 展開滅火行動。(4)在撲救火災的同時撥打“119”電話報警和及時向上級有關部 門及領導報告。 (5)現場管理人員要立即指揮員工搬離火場附近的可燃物,避免火災區域擴大。確定水源位置,搞好火場供水。 (6)劃定警戒區域,實行交通管制;組織有關人員對事故區域進行保護21、。 (7)及時指揮、引導員工按預定的線路、方法疏散,撤離事故區域,搶救被困人員。疏通事發現場道路,保證救援工作順利進行。 (8)發生員工傷亡,要馬上進行施救,將傷員撤離危險區域,同時打“120”電話求救。 (9)選擇好滅火陣地,保護起火點,減少水漬損失;疏散和保護 物資;必要時采取火場破拆、排煙和斷電措施;(10)專業消防隊到達火場后,服從消防指揮員的組織指揮。相關 人員應該主動向消防隊匯報火場情況,積極協助公安消防隊伍。 2.任何員工一旦發現火情,視火情進行以下應急操作: (1)局部輕微著火,不危及人員安全,可以馬上撲滅的立即進行撲滅。(2)局部著火,可以撲滅但可能蔓延擴大的,在不危及人員安22、全 的情況下,應組織周圍人員參與滅火,防止火勢蔓延擴大,并向現場管理人員匯報。 3.對火勢蔓延擴大,不可能馬上撲滅的按以下方式處理: (1)立即進行人員的緊急疏散,指定安全疏散地點,由安全員清點人數,發現有缺少人員的情況時,現場最高領導或消防隊員立即向公司領導匯報。 (2)撥打消防報警電話“119”,通報火場信息:單位名稱、地址、著火地點、著火物資及火勢大小,聯系電話,回答“119”詢問并派人到路口接應消防車。 (3)發現有人員受傷,立即送往醫院或撥打救護電話“120”與醫院聯系。 4.初起火災的撲救 發生火災后,要及時利用本項目部的滅火器材、設備進行撲救: (1)斷絕可燃物:將燃燒點附近可能23、成為火勢蔓延的可燃物移走; 關閉有關閥門,切斷流向燃燒點的可燃氣體和液體;采用泥土、黃砂筑堤等方法,阻止流淌的可燃液體流向燃燒點。 (2)冷卻:利用現場的消防給水系統、滅火器、水桶、面盆等進行滅火。(3)窒息:利用容器、設備的頂蓋蓋沒燃燒區;油鍋著火時,立 即蓋上鍋蓋;將毯子、棉被、麻袋等浸濕后覆蓋在燃燒物表面;用沙、 土覆蓋燃燒物。對忌水物質,必須采用干燥沙、土撲救。 (4)撲打:對小面積草地、灌木及其他固體可燃物燃燒,火勢較小時,可用掃帚、樹枝條、衣物撲打。 (5)斷電:如發生電氣火災,或者火勢威脅到電氣線路、電氣設 備,或電氣影響滅火人員安全時,首先要切斷電源。如使用水、泡沫等滅火劑滅火24、,必須在切斷電源以后進行。 (6)阻止火勢蔓延:對封閉條件較好的小面積室內著火,在未做 好滅火準備前,先關閉門窗,以阻止新鮮空氣進入。與著火建筑相鄰的房間,先關上相鄰房門,可能條件下還應再向門上澆水。(7)防爆:將受到火勢威脅的易燃易爆物質、壓力容器等轉移到安全地區。 5.火場人員疏散及逃生路線 (1)生活區、辦公區著火時,可利用普通樓梯進行逃生;利用房間床單等物連接起來,把一端捆扎在牢固的固定物件上,順另一端落到 地面逃生;利用墻邊防護鋼管進行逃生。 (2)在建建筑物發生火災時,可利用建筑物樓梯和室外腳手架進行逃生,千萬不要乘坐外用電梯。 (3)當某一防火區著火,如樓房中某一單元著火,樓層的25、大火已將樓梯間封住,致使著火層以上的人員無法從樓梯間向下疏散時,被困人員可先疏散一屋頂,再從相鄰未著火的樓梯間往地面疏散。 (4)在充滿煙霧的房間和走廊內時,由于煙和熱氣都是往上升的,故應貼近地板,可少吸些煙。逃離時要彎腰使頭部盡量接近地板,必要時應匍匐前進。 (5)自救、互救逃生:利用各樓層的消防器材,如干粉滅火器或 水源撲滅初期火災,是積極的逃生方法;互相幫助,共同逃生。發生火 災時,要積極行動,不能坐以待斃。要充分利用身邊各種利于逃生的東西進行自救。 (6)火災逃生時的注意事項:不能因為驚慌而忘記報警,一旦發生火災,要立即利用手機、對講機報警。不能一見低層著火就往下跑,不能因清理行李和貴26、重物品而延誤時間,不能盲目從窗口往下跳,不能乘坐普通電梯逃生,不能在濃煙彌漫時直立行走。七、應急主要物資與裝備保障 1醫療救護器材:擔架一付、醫藥箱一只、止血藥、繃帶、常用藥品適量。 2搶救工具及裝備:符合安全要求的電工專用工具;救生梯;頭盔、防護服、防護靴、防護手套、安全帶、呼吸保護器具等;3照明器材:手電筒、應急燈、安全線路、燈具;4通訊器材:電話、傳真、手機、對講機、網絡傳輸;5運輸工具及車輛:指揮車、救援車。6.滅火器、消防砂、消防斧等,應設置在明顯和便于取用的地點,且不得影響安全疏散。手提式滅火器設置在滅火器箱內。滅火器不應設置在潮濕或強腐蝕性 的地點;必須設置時應有相應的保護措施。 7.定期(每月一次)做好消防器材的檢查、維護與更新工作,保證始終處于完好狀態。另外對應急資源信息應實施有效的管理與更新。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5
24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