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突發環境職業及抗災事故應急處置演練.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0147
2024-09-06
13頁
92.50KB
1、公司突發環境、職業及抗災事故應急處置演練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1 目的 為了加強處置突發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事件和抗災搶險的能力,提高緊急救援反應速度和協調水平,確保公司迅速有效地處理各類重大突發事件。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預先針對不同性質的事件、事件的發展狀態,構建運行機制、處理過程等,使得各種措施能夠得到順利的實施,達到預期目標,取得最大效果,將突發事件對人員、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和保障職工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特制定本預案。2 適用范圍適用于本公司所2、有部門、項目部對突發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事件和抗災搶險的處置。這些突發應急事件主要包括:觸電;高處墜落;中毒;火災;環境污染(機油、柴油、化學品泄漏);抗高溫(中暑); 坍塌及掩埋;防汛抗臺;發現地下文物、地下遺址、電纜綫后緊急措施。3 職責3.1 質安部是本預案的責任部門,負責本預案的修訂、演練、總結。3.2 公司按區域成立應急反應組織,各應急反應組織機構的應急總指揮由該區域的最高管理者擔任,人員由該區域的各部門人員兼職構成。4 處置方法4.1緊急事故處置原則當發生突發緊急事件啟動應急預案后,第一目標是保護人員的安全,第二是盡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第三是降低財產損失。所有應急行動均應按此原則進3、行。4.2緊急事故組織機構 當事故的評估達到啟動應急預案的條件、發生突發重大事故或發生突發緊急事件時,由公司最高管理者擔任總指揮,質安部、綜合部積極配合協助其工作( 組織機構圖1)。施工現場發生突發重大事故或發生突發緊急事件時,由項目部經理擔任總指揮,項目部技術負責人、質量員、安全員積極配合協助其工作(組織機構圖2)組織機構圖1公司緊急事故指揮系統指揮:聯系電話:手機:職責姓名聯系電話手機警報巡查物資調度內部聯絡對外聯絡災后調查組織機構圖2 項目部緊急事故指揮系統相關人員通訊聯絡表序號相關職責人員電話號碼手機號碼序號相關職責人員電話號碼手機號碼1項目經理11水電班長2項目副經理12機修班長3技4、術負責人13泥工班長4施工員14木工班長5質量員15外部聯絡6安全員16內部聯絡7資料員178材料員189鋼筋班長1910倉庫管理員20備注4.3、緊急事故發生后急救方法和處理程序(一)觸電發生后急救方法和措施1、急救方法立即切斷電源,或用不導電物體如干燥的木棍、竹棒或干布等使傷員盡快脫離電源。急救者切勿直接接觸電傷員,防止自身觸電而影響搶救工作的進行;當傷員脫離電源后,應立即檢查傷員全身情況,特別是呼吸和心跳,發現呼吸、心跳停止時,應立即就地搶救;輕癥:即神志清醒,呼吸心跳均自主者,傷員就地平臥,嚴密觀察,暫時不要站立或走動,防止繼發休克或心衰;呼吸停止,心搏存在者,就地平臥解松衣扣,通暢氣5、道,立即口對口人工呼吸,有條件的可氣管插管,加壓氧氣人工呼吸。亦可針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或給予呼吸興奮劑(如山梗菜堿、咖、啡因、可拉明);心搏停止,呼吸存在,應立即作胸外心臟按壓;呼吸心跳均停止者,則應在人工呼吸的同時施行胸外心臟按壓,以建立呼吸和循環,恢復全身器官的氧供應。現場搶救最好能兩人分別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按壓,以1:5的比例進行,即人工呼吸1次,心臟按壓5次。如現場搶救僅有1人,用15:2的比例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即先作胸外心臟按壓15次,再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2次,如此交替進行,搶救一定要堅持到底;處理電擊傷時,應注意有無其他損傷。如觸電后彈離電源時或自高空跌下6、,常并發顱腦外傷、血氣胸、內臟破裂、四肢和骨盆骨折等。如有外傷、灼傷均需同時處理;現場搶救中,不要隨意移動傷員,若確需移動時,搶救中斷時間不應超過30秒。移動傷員或將其送醫院,除應使傷員平躺在擔架上并在背部墊以平硬闊木板外,應繼續搶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繼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城市,在醫院醫務人員未接替接救治不能中止。2、事故處理程序現場人員獲得觸電事故發生信息后,應事故發現應立即大聲呼救:立即采用絕緣材料等器材使觸電人員脫離帶電體實施自救;立即向當地醫療衛生(120)求救、報告電力部門; 當觸電事故發生后,現場第一發現人應立即報告責任人(公司經理或項目部經理)報告事故的初步原因、范圍、估計結果7、; 保護事故現場;責任人接到電話報告后,應立即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和掌握事故情況,開展搶救和維護現場秩序,成立事故急救小組;事故急救小組做好與當事人家屬的接待、善后處理工作;公司按職能歸口做好與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匯報工作。(二)高處墜落發生后急救方法和措施 1、急救方法去除傷員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在搬運和轉送過程中,頸部和軀干不能前屈或扭轉,而應使脊柱伸直,絕對禁止一個抬肩一個抬腿的搬法,以免發生或加重截癱;創傷局部妥善包扎,但對疑似顱底骨折和腦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導致顱內感染; 頜面部傷員首先應保持呼吸道暢通,撤除假牙,清除移位的組織碎片、血凝塊、口腔分泌物等,同時松解8、傷員的頸、胸部鈕扣。若舌已后墜或口腔內異物無急切法清除時,可用12號粗針穿刺,維持呼吸、盡可能早作氣管切開;復合傷要求平仰臥位,保持呼吸道暢通,解開衣領扣; 周圍血管傷,壓迫傷部以上動脈干至骨骼。直接在傷口上放置厚敷料,繃帶加壓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響肢體血循環為宜;當上述方法無效時可慎用止血帶,原則上盡量縮短使用時間,一般以不超過1小時為宜,做好標記,注意止血帶使用時間;有條件時迅速給予靜脈補液,補充血容量; 快速平穩地送醫院救治。2、事故處理程序事故發現第一人獲得高處墜落事故發生信息后,應:應立即大聲呼救,組織項目職工自我救護隊伍進行施救;立即向當地醫療衛生(120);、保護事故現場; 事故發9、現第一人獲得高處墜落事故發生信息后,立即向責任人報告(公司經理項目部經理),報告事故的初步原因、范圍、估計結果; 責任人接到電話報告后,應立即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和掌握事故情況,開展搶救和維護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成立事故急救小組; 當事人被送入醫院接受搶救后,事故急救小組應做好:做好與當事人家屬的接待、善后處理工作;按職能歸口做好與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匯報工作。(三)中毒發生后急救方法和措施1、急救方法發現食物中毒現象,立即詢問當時餐飲情況并作好記錄;中毒的輕癥人員立即按排休息,中毒的重癥人員立即送醫院; 保存當餐食品和中毒人員的嘔吐物并取樣送醫院化驗;調查明確當時餐用餐人數并進行10、跟蹤; 注意觀察病情發展和發病人數;2、事故處理程序事故發現第一人獲得中毒事故發生信息后,應:應立即大聲呼救,組織項目職工自我救護隊伍進行施救;立即向當地醫療衛生(120)或當地衛生防疫部門聯系際、保護事故現場; 事故發現第一人獲得中毒事故發生信息后,應立即向責任人報告(公司經理項目部經理),報告事故的初步原因、范圍、估計結果; 責任人接到電話報告后,應立即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和掌握事故情況,開展搶救和維護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成立事故急救小組; 當事人被送入醫院接受搶救后,緊急小組應做好: 做好與當事人家屬的接洽善后處理工作; 按職能歸口做好與當地有關部門的溝通、匯報工作。(四)火災發11、生后急救方法和措施1、急救方法事故發現第一人獲得火災事故發生信息后,應立即大聲呼救,立刻組織義務消防隊員和職工充分利用原的消防設施器材進行滅火;撲救火災時要按照“先控制、后滅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點,后一般”的滅火原則。派人切斷電源,接通消防水泵電源,組織搶救傷亡人員,隔離火災危險源和物資;立即報警,當專業消防隊到達火災現場后應協助消防隊滅火,事故急救小組要簡要向消防隊員負責人說明火災情況,并全力支持消防隊員滅火,聽從專業消防隊指揮,齊心協力,共同滅火;保護現場:當火災發生時和撲滅后,事故急救小組要派人保護好現場,維護好現場秩序,等待事故原因和對責任人調查,同時應立即采取善后工作,及時清理,將12、火災造成的垃圾分類處理以及其它有效措施,使火災事故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2、事故處理程序事故發現第一人獲得火災發生信息后,應:應立即大聲呼救,組織義務組織項目職工自我救護隊伍進行施救;立即向當地119或當地消防大隊報警部門、保護事故現場;火災傷員應立即送入醫院接受搶救后事故發現第一人獲得火災事故發生信息后,應立即向責任人報告(公司經理項目部經理),報告事故的初步原因、范圍、估計可能會造成事故的后果; 責任人接到電話報告后,應立即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和掌握事故情況,開展搶救和維護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成立事故急救小組; 事故急救小組組織有關人員對火災發生情況報告進行調查、分析原因13、提出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事故急救小組做好火災傷員家屬的接待、善后處理工作并按有關規定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五)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后急救方法和措施環境污染事件主要是指機油、柴油、化學品泄漏等1、急救方法當發現機油、柴油、化學品泄漏時,第一發現人應立即大聲呼救,立刻組織義務消防隊和員工利用原有的黃砂、木屑、棉紗吸收;可行時可用水或其它可稀釋的液體,稀釋沖洗;注意按環境和安全要求處理好吸收的木屑、棉紗等使其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必要時報告公司或上級有關部門(環境、衛生和安全)2、事故處理程序當機油、柴油、化學品泄漏時第一發現人,應立即組織項目部員工利用原有的黃砂、木屑、棉紗吸收泄漏處泄漏的14、機油、柴油、化學品若發現大面積泄漏可能會造成事故時,第一發現人應立即向責任人報告(公司經理、項目部經理),報告事故的初步原因、范圍、估計可能會造成事故的后果; 責任人接到電話報告后,應立即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和掌握事故情況,必要時報告公司或上級有關部門(環境、衛生和安全);(六)中暑發生后急救方法和措施1、急救方法當基地或施工現場發生中暑時事故發現第一人獲得中暑事故發生信息后,應:立即大聲呼救,立刻組織員工進行救護,迅速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處,墊高頭部,解開衣褲,以利于呼吸和散熱。可用冷水毛巾敷頭部;或冰袋、冰塊置于病人頭部、腋窩、大腿根部等處。將病人置于4到18的水中,并用毛巾按摩四肢皮15、膚,使皮膚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散熱。一般按摩15到30分鐘左右,即可把體溫降至37到38。待肛門溫度降至38可停止降溫。老年人、體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最好用十滴水加適量溫水灌服,或內服仁丹兩三粒,也可起到作用。盡快將重癥病人送醫院急救,以免引起休克及腎臟衰竭等并發癥。但在送醫院之前,仍需作一些急救處理。 2、事故處理程序 事故發現第一人獲得中暑發生信息后,應:應立即大聲呼救,組織員工進行施救;立即向當地120醫院求救;事故發現第一人獲得中暑事故發生信息后,應立即向責任人報告(公司經理、項目部經理),報告事故的初步原因、范圍、估計可能會造成事故的后果; 責任人接到電話報告后,應立即在第一時16、間趕赴現場,了解和掌握事故情況,開展搶救和維護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成立事故急救小組; 事故急救小組組織有關人員對中暑發生情況報告進行調查、分析原因、提出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事故急救小組做好中暑家屬的接待、善后處理工作并按有關規定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七)坍塌及掩埋發生后急救方法和措施1、急救方法事故發現第一人獲得坍塌及掩埋事故發生信息后,應立即大聲呼救,立刻組織員工進行急救;急救人員按照有關救護知識,立即救護傷員,在等醫生救治或送往醫院搶救過程中,不要停止和放棄施救,如采用人工呼吸,清洗包扎或輸氧急救; 2、事故處理程序事故發現第一人獲得坍塌及掩埋發生信息后,應:應立即大聲呼救,組織員工進17、行施救;立即向當地120醫院求救;事故發現第一人獲得中暑事故發生信息后,應立即向責任人報告(公司經理、項目部經理),報告事故的初步原因、范圍、估計可能會造成事故的后果; 責任人接到電話報告后,應立即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和掌握事故情況,開展搶救和維護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成立事故急救小組; 事故急救小組組織有關人員對坍塌及掩埋發生情況報告進行調查、分析原因、提出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事故急救小組做好坍塌及掩埋家屬的接待、善后處理工作并按有關規定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八)防汛抗臺風緊急措施1、警報:辦公室應及時收集天氣預報的相關信息,接到臺風緊急警報時或上級有關部門臺風緊急警報通知時應在第一時18、間內以各種方式通報到相關負責人和項目部,做好防范工作。2、指揮:公司接到重大臺風警報和汛期報告時,公司領導應立即成立防汛抗臺領導小組指揮抗臺防汛工作,并及時聽取臺風暴雨動向的報告和防汛救災準備工作落實情況。3、巡查:接到災情報告后,防汛抗臺領導小組成員檢查各部門、項目部防汛救災準備工作落實情況,尤其對工地的活動房、塔吊、井架、腳手架、基坑等危險部位進行重點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要求項目整改。4、物資調度:防汛抗臺領導小組成員及時和項目部人員溝通,了解現場物資的儲備情況。5、外辦聯絡:接到臺風緊急警報后,項目部應立即通知屬影響范圍內的居民和相關方共同做好防汛救災的準備工作。6、災后調查:當災情發生后,了解現場災情的實際損失情況,調查造成損失的具體原因,并及時做好小結,向有關部門報告。(九)發現地下文物、地下遺址、電纜綫后緊急措施1、 停止作業:地下文物、地下遺址、電纜綫第一發現人應立即通知在場施工人停止作業。2、 保護現場:施工現場負責人立即組織有關人員保護好現場。 3、 報告:保護好現場的同時施工現場負責人向有關領導或有關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