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磁性材料和零部件表面磁粉檢測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0154
2024-09-06
20頁
176.35KB
1、鐵磁性材料和零部件表面磁粉檢測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目次前 言.1 范圍.12 引用文件.13 術語和定義.14 職責.15 工作程序.25.1 檢測流程圖。.25.2 接收檢驗委托單. 25.3 檢測方法技術交底.35.4 確認被檢項目(部件).35.5 檢測準備.35.6 檢測步驟.45.7 記錄.45.8 質量等級評定.55.9 不合格品.65.10 檢測報告.65.11 質量控制.75.12 安全和環境衛生控制.96 記錄.9附錄A (規范性附錄)磁粉檢測流程圖.11附錄B (資2、料性附錄)記錄表樣.11表B.金屬050 磁粉檢測工藝卡.14表B.金屬051 表面檢驗委托單.15表B金屬052 表面檢驗不合格通知單.16表B金屬053 磁粉檢測記錄.17表B金屬054 磁粉檢測報告.18磁粉檢測方法1 范圍本方法為連續法,適用于檢測鐵磁性材料和零部件表面與近表面的微小缺陷。2 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中的條文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JB/T 47302005 承壓設備無損檢測3 術語和定義3.1 鐵磁性材料:相對磁導率r遠遠大于1,3、在外加磁場中呈現很強的磁性,并產生與外加磁場同方向的附加磁場的材料。例如鐵、鎳、鈷及其合金。3.2 磁粉:磁粉是顯示缺陷的手段,其質量的優劣和選擇是否恰當,將直接影響檢測效果。磁粉的種類很多,按磁痕觀察分為熒光磁粉和非熒光磁粉;按施加方式分為濕式磁粉和干式磁粉。3.3 載液:用來懸浮磁粉的液體稱為載液。磁粉檢測常用油基載液和水載液。3.4 磁粉檢測(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簡稱MT):磁粉檢測的基礎是缺陷處漏磁場與磁粉的磁相互作用。鐵磁性材料和工件被磁化后,由于不連續性的存在,使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磁力線發生局部畸變而產生漏磁場,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形成在合適光4、照下目視可見的磁痕,從而顯示出不連續性的位置、形狀和大小。3.5 磁懸液:磁粉和載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懸浮液體稱為磁懸液。其濃度按每升磁懸液中所含磁粉的重量(g/L)或每100mL磁懸液沉淀出磁粉的體積(mL/100mL)。其濃度對顯示缺陷的靈敏度影響很大,濃度不同,檢測靈敏度也不同。3.6 連續法:在外加磁場磁化的同時,將磁粉或磁懸液施加到工件上進行磁粉檢測的方法。3.7 濕法:將磁粉懸浮在載液中進行磁粉檢測的方法。3.8 磁痕:把磁粉檢測時磁粉聚集形成的圖象稱為磁痕。4 職責4.1 公司主管總工程師負責本方法的管理工作。4.2 項目部負責為本方法的實施提供必要的安全設施和工作場地。4.35、 金屬檢測中心負責本方法的歸口管理,并且負責其編制和修訂。4.4 金屬檢測中心主任負責本方法的貫徹落實和質量、安全管理,并且為本方法的實施配備必要的檢驗人員。4.5 金屬檢測中心總工程師負責本方法的技術管理,并且負責其檢測器材的管理。4.6 金屬檢測工區為本方法的具體實施部門,為客戶提供準確的檢測數據和結果,出具檢測報告。4.7 金屬檢測工區主任具體安排本方法的實施,并且對檢測結論負責。4.8 金屬檢測工區專業工程師負責本方法的技術交底,并且對檢測工藝措施和質量問題負責。4.9 磁粉檢驗人員具體從事本方法的檢測工作。磁粉檢驗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按各自所取得的檢驗級別進行檢測,不可越級工作。5 工6、作程序 5.1 檢測流程圖見附錄A.15.2 接收檢驗委托單 委托單位依據規程規范和技術要求編制檢驗委托單,檢驗委托單包括工程名稱、項目(部件)名稱、委托單位名稱、委托單編號、項目(部件)規格、材質、操作人(焊工)姓名、代號、焊接位置、坡口型式、檢驗數量、檢驗比例、檢驗數量合計、檢測方法、項目(部件)所在位置、要求完工日期、委托人姓名、委托日期等。 檢驗委托單編號要求委托單位統一編號,即同一工程機組、同一檢測方法依次編號。例如:鍋爐工區委托一號機組第一次進行磁粉檢測,編號為GL1MT001,其中“GL”為鍋爐漢語拼音縮寫,“1”為一號機組,“MT”為磁粉檢測英語縮寫,“001”為第一次委托。注7、意編號中后面的數碼為三位數字。 金屬檢測工區在接收檢驗委托單時,應檢查其編號和內容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應立即退回,按要求重新委托。 檢驗委托單應一式三份,其中兩份交給金屬檢測工區,一份委托單位留底。在送交檢驗委托單時,委托單位和金屬檢測工區雙方要在檢驗委托單接收臺帳上簽字,并注明簽字日期和檢測日期。5.3 技術交底 檢測工區專業工程師依據規程規范和檢驗委托單編制磁粉檢測作業指導書、制訂磁粉檢測工藝卡,磁粉檢測作業指導書依照金屬檢測中心作業指導書綱要編制,磁粉檢測工藝卡按照表格格式要求進行編制。注意磁粉檢測工藝卡表格中不允許有漏項,在小方框內有后面所指項目就劃“”,無后面所指項目就劃“”8、。 檢測工區專業工程師把編制好的磁粉檢測作業指導書和磁粉檢測工藝卡一起交于檢驗人員,并口頭詳細說明其中各條款的內容及注意事項,直至檢驗人員領會為止,最后雙方在技術交底書上簽字,注明日期。5.4 確認被檢項目(部件) 表面狀況:應把被檢部件表面的焊接波紋及熱影響區表面的飛濺用砂輪進行打磨,不得有凹凸不平的棱角。若作為磁粉檢測,已經打磨過,表面只有浮銹時,可用鋼絲刷除去焊縫及熱影響區表面的浮銹。母材損傷部分也應照此處理。打磨時可采用46#粒度的砂輪。 被檢項目(部件)環境周圍應具備良好的工作場所,高空作業有可靠的架子。 焊縫的磁粉檢測應安排在焊接工序完成之后進行。對于有延遲傾向的材料,磁粉檢測應至9、少在焊接24小時后進行。 如果不能同時滿足以上三條,則此被檢項目(部件)視為不具備檢測條件,此項檢驗委托單將被退回,待委托單位具備條件后重新進行委托。5.5 檢測準備 人員準備.1 根據檢測工作量的大小安排檢驗人員人數,其中必須包括級或級以上檢驗人員。檢驗人員不得有色盲癥。.2 檢驗人員必須穿好工作服,戴好安全帽、防護手套、安全帶等。 設備準備.1 接通電源,按下磁軛通電開關,檢查磁場強度。.2 當電磁軛極間距為200mm時,交流電磁軛至少有44N的提升力,交叉磁軛至少有118 N的提升力(間隙為0.5mm)。直流電磁軛間距小于100 mm時,至少應有135 N的提升力,間距大于100 mm且10、小于等于150 mm時,至少應有225 N的提升力。 器材準備a) 磁場強度計;b) A型、C型、D型和M1型試片、磁場指示器;c) 210放大鏡;d) 磁懸液濃度沉淀管;e) 毫特斯拉計;f) 磁粉、鋼絲刷等。5.6 檢測步驟 預處理:把工件表面的油脂、涂料及鐵銹等去掉,以免妨礙磁粉附著在缺陷上。組裝的部件要一件一件的拆開后進行檢測。 磁化:a) 磁化原則:1) 根據工件的材料、熱處理狀態和磁特性,確定采用連續法還是剩磁法檢測;2) 根據工件的尺寸、形狀、表面狀態和欲檢出缺陷的種類、位置、形狀及大小,確定磁化方法、磁化電流種類、有效檢測范圍。b) 連續法磁化電流常選用I8D(D為工件直徑mm11、)。也可以采用測量磁場強度的儀器測量被磁化工件表面的切向磁場強度,至少為2.4KA/m(30Oe)。 c) 選定適當的磁化方法、磁化電流值。接通電源,對工件進行磁化操作。 施加磁懸液:連續法是在磁化工件的同時噴施磁粉,磁化一直延續到磁粉施加完成為止。 磁痕的觀察與判斷:磁痕的觀察是在施加磁粉后進行,用非熒光磁粉檢測時,在光亮的地方,用自然的日光和燈光進行觀察。在磁粉檢測中,不是所有的磁痕都是缺陷,形成磁痕的原因很多,所以必須對磁痕進行分析判斷,把假磁痕排除掉,有時還需其它檢測方法(如滲透檢測)重新檢測進行驗證。除能確認磁痕是由于工件材料局部磁性不均或操作不當造成的之外,其它磁痕顯示均應作為缺陷12、磁痕處理。當辨認細小磁痕時,應用210倍放大鏡進行觀察。為了記錄磁痕,可采用照相或用透明膠帶把磁痕粘下備查。 退磁:進行退磁處理的原因是,因為剩磁可能造成工件運行受阻和加大了零件的磨損,尤其是轉動部件經磁粉檢測后,更應進行退磁處理。退磁時,一邊使磁場反向,一邊降低磁場強度。 后處理:檢測完后,根據需要,應除去磁粉和對工件防銹處理。5.7 記錄 缺陷記錄.1 磁痕的分類:a) 磁痕顯示分為相關顯示、非相關顯示、偽顯示。非相關顯示和偽顯示不必評級。b) 長度與寬度之比大于3的磁痕,按條狀磁痕處理;長度與寬度之比小于等于3的磁痕,按圓形磁痕處理。c) 缺陷磁痕長軸方向與工件(軸類或管類)軸線或母線的13、夾角大于等于30時,作為橫向磁痕處理,其它按縱向磁痕處理。d) 長度小于0.5mm的磁痕不計。e) 兩條或兩條以上磁痕在同一直線上且間距小于等于2mm時,按一條磁痕處理,其長度為兩條磁痕之和加間距。.2 缺陷記錄:a) 嚴格按照表格涉及內容填寫,無涉及內容的方格劃“”。在小方框內有后面所指項目就劃“”,無后面所指項目就劃“”。b) 在檢驗圖示欄,把所有相關顯示的尺寸、數量和產生部位均應記錄,并圖示。c) 在檢驗記錄欄,寫明缺陷性質、綜合長度,并且記錄檢測過程以及所發生的特殊情況(是否有非相關顯示、偽顯示等)。d) 磁痕的永久性記錄可采用膠帶法、照相法及其它適當的方法。e) 檢驗人、審核人分別在14、記錄表上簽字,并寫明檢測日期。 工作記錄.1 主要工作記錄內容:a) 參加檢測人員人數、各自級別以及各自所從事的工作內容。b) 所從事的工作量。c) 檢驗人員安全狀況,以及工作中所使用設備有無漏電現象。d) 工作垃圾收集和處理情況。.2 要認真做好工作記錄,在工作現場收集的數據和記錄的特殊情況,隨后需進行整理。.3 檢驗項目負責人、記錄人簽名,并注明記錄日期。5.8 質量等級評定 焊縫和熱影響區及坡口表面的磁痕分級焊縫和熱影響區及坡口表面的磁痕分級見表1:表1等級線性缺陷圓形缺陷(評定尺寸35100)不允許d1.5mm,且在評定框內小于等于1個不允許1.5mmd4.5mm,且在評定框內小于等于15、4個4mm,不允許裂紋4.5mmd4.5mm, 且在評定框內小于等于4個大于級大于級 注: d表示圓形缺陷直徑。 其它部件的磁痕分級其它部件的磁痕分級見表2:表2等級線性缺陷圓形缺陷(評定框尺寸2500mm2其中一條矩形邊的最大長度150mm)L2,不允許裂紋d2, 且在評定框內小于等于1個2L4,不允許裂紋2d4,且在評定框內小于等于4個4L8,不允許裂紋4d8, 且在評定框內小于等于6個大于級大于級 注:L表示線性缺陷長度,d表示圓形缺陷直徑。5.9 不合格處理 依據標準規定對發現的缺陷進行評定,有不合格的立即向委托單位發送不合格通知單。 不合格通知單要求寫明不合格品所在位置、尺寸和走向,16、并畫出示意圖,另外還要告之對方檢測日期、要求返修完工日期等,檢驗人、審核人簽名,注明日期發送。 不合格通知單要求一式四份,兩份交委托單位,一份交項目部質檢部門,一份留底。委托單位在返修完工后,把由返修人、質檢員簽字的一份不合格通知單反饋回來。 委托單位把不合格品返修完工后應另行委托檢測。5.10 檢測報告 檢測報告包括的內容.1 報告編號;.2 工程名稱、項目(部件)名稱、委托單號;.3 項目(部件)部位、編號、材質、規格、熱處理狀態及表面狀態;.4 檢測標準、檢測方法;.5 焊工姓名、代號;.6 檢測數量、合格數量、不合格數量;.7 檢測裝置的名稱、型號;.8 磁粉種類、磁懸液濃度、施加磁粉17、的方法;.9 磁化方法、磁化規范;.10 檢測靈敏度校驗及標準試片、標準試塊;.11 磁痕記錄及工件草圖(或示意圖);.12 檢測結果及質量等級評定、驗收等級;.13 檢測單位蓋章,審核人、檢驗人及其技術等級,報告日期。 出具檢測報告.1 報告編號按照同一工程機組、同一委托單位、同一種檢測方法依次編號,并注明報告年份。例如,某一報告編號為:“MTGL1003(2/5)2005”,則 “MT”為磁粉檢測方法英語縮寫、“GL”為鍋爐工區漢語拼音縮寫、“1”為1號機組、“”為項目(部件)代號、 “003”為該報告序號、“(2/5)”為該報告共5頁中的第2頁、“2005”為報告年份。.2 工程名稱、項18、目(部件)名稱在報告中要寫清全部名稱,不能寫簡稱。項目(部件)編號嚴格按照從上往下、從前往后、從左往右的順序編排。.3 嚴格按照標準規范規定進行檢測結果評定,畫出被檢部件示意圖,標明缺陷位置、尺寸和走向,評定合格等級,得出檢測結論。.4 審核人、檢驗人簽名并注明各自檢驗技術等級,寫明報告日期,加蓋金屬檢測中心公章。公章位置不可超出報告表格底線。.5 檢測報告一般要求一式四份(特殊情況可增減份數),移交委托單位三份,留底一份。檢測報告移交時,雙方在檢測報告登記臺帳上簽字,并注明移交日期。5.11 質量控制5.11.1 檢測人員控制5.11.1.1 由于磁痕顯示主要靠目視檢查,所以要求檢測人員應有19、良好的視力,每年應進行一次視力檢查,近距離矯正視力不得低于1.0,色盲者不得從事熒光磁粉檢測。5.11.1.2 磁粉檢測人員按技術等級分為高級、中級和初級(級、級和級),取得技術等級資格證的人員,只能從事與該等級相應的磁粉檢測工作,并負相應的技術責任。無證不允許上崗。5.11.2 設備質量控制5.11.2.1 電流表精度校驗:磁粉探傷機上的電流表可拆下來校驗,但最好是在探傷機上與電流互感器或分流器一起校驗,半年進行一次。5.11.2.2 設備內部短路檢查:磁粉探傷設備如果出現內部短路,會造成磁粉檢測的成批漏檢,后果極其嚴重,所以設備內部短路檢查最長半年檢查一次。檢查方法:將磁化電流調節到經常使20、用的最大電流,當探傷機兩夾頭之間不夾持任何導體時,通電后電流表的指針如果不動,說明無短路。5.11.2.3 電流載荷校驗:探傷機的電流載荷,是指探傷機輸出的磁化電流值。最長半年校驗一次。校驗方法:將一長500mm,直徑為2030mm的銅棒夾持在探傷機兩夾頭之間通電,觀察電流表指示值。將磁化電流值調節到最小和最大值,檢查最小電流值是否足夠小,以不致在檢驗小工件時燒傷工件;檢查最大電流值能否達到探傷機的額定輸出,如果達不到,應掛標簽說明實際可達到的磁化電流值范圍。5.11.2.4 通電時間校驗:在三相全波整流磁粉探傷設備上,用時間繼電器來控制磁化電流的持續時間,要求通電時間控制在0.51S之內。可21、使用袖珍式電秒表測量,最長半年校驗一次。.5 電磁軛提升力校驗:電磁軛的提升力校驗,最長半年校驗一次。校驗方法:當電磁軛的極間距為200mm時,交流電磁軛的靜重提升力至少應有44N,直流電磁軛至少應有177N。5.11.2.6 退磁設備校驗:退磁設備可采用標準退磁樣件或帶有自然缺陷的樣件進行校驗。校驗方法:用剩磁法磁化樣件,施加磁懸液,觀察到缺陷磁痕后再擦掉磁痕,對樣件退磁,重新施加磁懸液,如磁痕不再出現,說明退磁設備退磁效果合格。(該方法適用于沒有具體退磁標準時用)5.11.2.7 測量儀器校驗:磁粉檢測用測量儀器如照度計、磁強計、毫特斯拉計(高斯計)、電秒表應每年校驗一次。5.11.3 材22、料質量控制5.11.3.1 磁懸液濃度測定:一般采用梨形沉淀管,用以測量容積的方法來測定,每天開始檢測前進行。測定方法:充分攪拌磁懸液,取100ml注入沉淀管中;對沉淀管中磁懸液退磁(新配制的除外);水磁懸液靜置30min,油磁懸液靜置60min,變壓器油磁懸液靜置24h;讀出沉淀磁粉的體積,其濃度符合標準規定要求即為合格。5.11.3.2 磁懸液污染測定:在每次新配制磁懸液時,將攪拌均勻的磁懸液在玻璃瓶中注滿200ml,放在陰暗處,作為標準磁懸液。用于每周一次的新舊磁懸液對比試驗。測定方法:充分攪拌磁懸液,取100ml注入沉淀管中;對沉淀管中磁懸液退磁(新配制的除外);水磁懸液靜置30min23、,油磁懸液靜置60min,變壓器油磁懸液靜置24h;在白光下觀察,梨形管沉積物中若明顯分成兩層,當上層污染物體積超過下層磁粉體積的30%時為污染。5.11.3.3 水斷試驗:將水磁懸液施加在工件表面,停止澆磁懸液后,如果工件表面磁懸液的薄膜是連續不斷的,在整個工件表面連成一片,說明潤濕性能良好;如果工件表面的磁懸液薄膜斷開,工件有裸露表面,即水斷表面,說明潤濕劑不足。此時應添加潤濕劑,使之達到完全潤濕。5.11.4 檢測工藝控制5.11.4.1 為了保證磁粉檢測的可靠性,必須嚴格按照有關的標準、規范和檢驗規程進行。所有技術文件應齊全、正確,并應是現行有效版次。5.11.4.2 綜合性能試驗:磁24、粉檢測綜合性能試驗,應在初次使用探傷機時及此后每天開始工作前進行。將標準試片貼在被檢工件表面,進行磁化和濕連續法檢測,按所要求的靈敏度等級,如果磁痕能清晰可見,為綜合性能試驗合格。5.11.5 檢測環境控制采用非熒光磁粉檢測時,檢測地點應有充足的自然光或白光。(采用熒光磁粉檢測時,要有合適的暗區或暗室。)在磁粉檢測場地應有均勻而明亮的照明,要避免強光和陰影。采用非熒光磁粉檢測時,被檢工件表面的可見光照度應不小于1000lx。采用照度計測量白光照度,每月一次。5.12 安全和環境衛生控制5.12.1 設備接地要符合標準要求,保證設備在無短路和接線無松動時使用,尤其使用水磁懸液時,絕緣不良會產生電25、擊傷人。5.12.2 磁懸液中的油基載液、潤濕劑、防銹劑等,作為一種組合物,并非是危險的化學品,但長期使用會除去皮膚中的天然油,引起皮膚的干裂或刺激,所以磁粉檢測人員應戴防護手套,并避免磁懸液進入人的口腔和眼睛。5.12.3 磁化的工件周圍都產生磁場,它會影響測磁儀器和機械手表的精度,所以不允許將儀器和手表置于強磁場附近。5.12.4 鍋爐壓力容器磁粉檢測常在高空、野外、水下或球罐中操作,磁粉檢測人員必須首先知道這些特殊環境中有哪些特殊的安全要求,必須學會在這類場所檢測時的安全知識,保護自己不致受到傷害。6 記錄6.1 磁粉檢測工藝卡6.2 表面檢驗委托單6.3 表面檢驗不合格通知單6.4 磁26、粉檢測記錄6.5 磁粉檢測報告 附錄A.1 (規范性附錄) 圖1磁粉檢測流程圖開始編寫委托單 委托單位接收委托金屬檢測工區符合要求否檢測準備檢驗員預處理 檢驗員確認被檢部件檢驗員符合要求否技術交底技術員 否 是 否 是檢驗員 通電磁化 檢測報告檢驗員結果評定編寫不合格通知單檢驗員結束 檢測記錄檢驗員 施加磁懸液 檢驗員 觀察與判斷 檢驗員退磁檢驗員 后處理 檢驗員 否 是 附錄(資料性附錄)記錄表樣記錄表樣見表(金屬050)表(金屬054)金屬050 金屬檢測中心金屬051 表面檢驗委托單工程名稱: 委托單位: 編號:項目名稱部件名稱檢測方法磁 粉滲 透檢測比例檢測部位序 號部 件 編 號材 27、質規 格數 量備 注委托人/日期 接收人/日期 金屬檢測中心金屬052 表面檢驗不合格通知單 編號:工程名稱委托單位委 托 人項目名稱委托日期委托編號序 號部件名稱編 號材 質規 格檢驗標準檢測結果結 論備 注接收人/日期 檢驗員/日期 金屬檢測中心金屬053 磁粉檢測記錄編號: 工程名稱材 質委托單位試件名稱規 格委托編號檢驗標準檢驗儀器磁化電流檢驗方法 干法 濕法 熒光法 非熒光法磁化方法 磁軛法 觸頭法磁 粉 紅粉 黑粉磁化時機 連續法 剩磁法檢驗時機 焊后 熱處理后 水壓實驗后表面狀態 打磨修正 機加工 自然檢測數量合 格 數不合格數檢測記錄:備 注:審 核 檢驗員 年 月 日 金屬檢測中心金屬054 磁粉檢測報告報告編號:工程名稱材 質委托單位部件名稱規 格抽查比例執行標準檢測位置表面狀況儀器型號標準試塊磁 懸 液磁 粉 檢 測 記 錄編號缺陷性質缺陷長度(mm)缺陷位置結果評定檢測結果:備 注金屬檢測中心(蓋章) 審核 檢驗員 年 月 日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