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客運專線路基試驗段填筑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0219
2024-09-06
11頁
56.85KB
1、鐵路客運專線路基試驗段填筑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一、工程概述:我工區負責施工里程是(xx)(含447.006米短鏈);包括路基、橋涵、其他運營生產設備及建筑物、大臨工程、配合輔助工程及站前站后預留接口工程等,其中路基地段長約4.681km,全部為特設路基,地基采用預應力管樁、CFG樁以及碎石注漿樁結合樁頂筏板、樁帽以及土工格柵等方式處理。路基基床表層為0.4m厚的級配碎石,路堤基床底層2.3m厚采用A、B組填料填筑。根據設計說明結合我單位現場實際施工進度情況,選定xx段為路基A、2、B組填料填筑試驗段,長100.8米。二、編制依據:2.1新建鐵路xx至xx軌道交通施工圖:xx城際施圖V(路);2.2xx城際軌道交通路基施工圖設計大樣圖;2.3xx城際軌道交通路基施工圖設計總說明;2.4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2.5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2.6客運專線無渣軌道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2.7客運專線無渣軌道鐵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三、試驗段試驗項目及目的:1、試驗目的通過試驗研究,主要要達到的目的為:選擇合適的配套機械設備;確定科學合理的技術參數(填料松鋪厚度、碾壓遍數、碾壓行進速度)、現場質量控制措施,并提出試驗報告。2、試驗內容(1)3、試驗松鋪厚度、碾壓遍數。包括兩種松鋪厚度(即30cm、35cm)的試驗,壓路機行進速度為2Km/h。這四種松鋪厚度的碾壓順序均為:先靜壓1遍+弱振2遍,以后按強振2遍+靜壓1遍作為一次組合連續重復多次,每一次組合碾壓后都進行孔隙率、K30值、Evd和Ev2值測試,確定合理的松鋪厚度和碾壓遍數。(2)試驗壓路機行進速度。在第一步得到合理松鋪厚度的基礎上,分別以1 Km/h、2Km/h、4Km/h和6Km/h的速度,按第一步確定合理的碾壓次序和遍數進行碾壓,測試不同行進速度碾壓后的孔隙率、K30值、Evd和Ev2值,根據試驗結果提出合理的、經濟可行的壓路機行進速度。(3)試驗壓路機械。按照前兩部所4、確定的松鋪厚度、碾壓遍數、碾壓行進速度進行試驗,比較各種壓路機械在松鋪厚度、碾壓遍數、行進速度相同情況下的碾壓效果,確定合理的壓路機械。3、試驗結果整理分析。根據填筑工藝參數試驗測試的孔隙率、K30值、Evd和Ev2值,通過相關分析,研究填料壓實指標之間的相關關系;通過記錄、整理、分析各種變換參數情況下的數據,確定施工最佳參數,并編寫相應的施工工藝報告。4、工藝流程(1)、試驗段填筑工藝試驗流程圖:施工準備機械設備種類,型號確定確定整體試驗段填筑工藝參數對填料進行室內試驗,確定合理的級配,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松鋪厚度,碾壓遍數參數確定行進速度參數的確定對試驗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編制試驗段工藝試5、驗報告報送監理審核(2)、路基填筑施工工藝流程圖施工準備測量放樣不合格基底處理檢 測合格埋設沉降、變形觀測設備填料試驗填 料攤鋪、整平碾壓、整平不合格檢 測合格轉入上層施工四、施工準備:1、人員安排為了保證A、B組填料填筑試驗段施工科學合理、有效的進行并取得預期目標,我工區成立試驗段施工領導小組,人員及聯系方式見下表,你作業隊應成立相應試驗責任小組,和工區領導小組對口聯系。工區試驗段主要管理人員表姓 名負責內容聯系電話行政主管現場總負責技術主管現場技術測量物質試驗安全調度資料2、機械設備要求試驗段需要重型壓路機一臺,推土機2臺,挖掘機1臺,平地機1臺,你作業隊應盡在2月14日完成機械設備以及操6、作人員的進場和報驗。以后根據路基工程進度情況,及時調整機械設備型號及數量。3、A、B填料選定及進場情況經監理工程師簽證取樣試驗,我單位已確定四處料源合格料場,分別為江陰市南閘鎮泗河塘口料場、江陰市云亭百益況、常州金壇薛埠鎮方山采石場以及州金壇薛埠鎮花山采石場。五、A、B填料試驗段施工工藝:(1)基礎底防水層施工A、B料填筑前,先在已施工完成的筏板、樁帽面層涂熱瀝青兩道。瀝青涂刷前先清除筏板面上的浮渣、浮土和油污,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干燥后涂熱瀝青一道,涂刷時均勻,無漏刷,無氣泡。第一層熱瀝青干透后才能涂刷第二層,第二層涂刷要求同第一層。筏板兩側管樁樁帽間碎石回填:回填前先整平場地,采用小型振動7、夯分層夯實,夯實后修整碎石面層,平整、高程達到設計要求。(2)測量放樣測出基底處理后的原地面標高,依照設計資料精確測放路基邊線及線路中心線,預留超填寬度,打樁標示。(3)分層填筑填筑壓實按照“四區段、八流程” 法橫向全寬、縱向水平分層填筑施工,各區段做好標志牌擺放在施工現場。四區段指填鋪區、整平區、碾壓區、檢測區,八流程指施工準備、施工放線、基底處理、填土、整平、碾壓、檢測、邊坡修整。根據松鋪厚度計算每車攤鋪面積,用白灰畫出網格線,同時埋樁掛線,標示松鋪厚度。為保證路基邊部的壓實效果,填筑時將兩側路基各加寬50cm,填筑后按路基設計寬度以及坡度刷坡。(5)攤鋪平整采用推土機按全路堤寬均勻攤鋪,8、攤鋪填料中的粗細料應攤鋪均勻,不應有粗集料或細集料窩。然后用壓路機快速靜壓一遍后用平地機進行初平,初平時按照設計4%的橫坡度做出路基橫坡。再用壓路機碾壓2遍(邊部壓34遍)。碾壓完成后測量放線,直線地段每20m、曲線地段每10m設置一個測量斷面,每斷面設左、中、右3個測點,根據測點進行精平。填筑整平過程中尤其注意防止填料離析,使每一填筑層填料中的粗細料填筑均勻、層面平整。(6)振動碾壓采用重型壓路機、按平行線路方向走向、先兩側后中間順序,按先靜壓后弱振、再強振的步驟進行碾壓。碾壓順序為:先靜壓1遍+弱振2遍,以后按強振2遍+靜壓1遍作為一次組合連續重復多次。各區段交接處,應互相重疊壓實。直線段9、由兩邊向中間、曲線段由內側向外側,縱向進退式進行,邊部多碾壓23遍,橫向輪跡重疊不少于40cm,前后相鄰兩區段縱向重疊不小于2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處錯開不小于3m,做到無漏壓,無死角。碾壓過程中如發現有凹凸不平現象,采用人工配合及時補平,使碾壓好的路面平整度符合要求。預埋管線以及路基沉降觀測設施與路基填筑同步實施,沉降板觀測管周圍采用沖擊夯夯實。(7)壓實檢測路基底層A、B組填料采用孔隙率、K30值、Evd和Ev2值四項指標控制。對填筑壓實質量可疑地段,根據工程質量控制的需要,增加檢驗的點數。通過質量檢測了解施工過程的質量情況,對達不到質量要求的檢驗項目,進行分析和研究,查明原因,改進工藝,增10、加施工質量管理,確保基床底層路基質量滿足施工圖要求。各項指標合格后才可進入下一層施工。(8)整修成型隨每填層的鋪筑、碾壓進程同步整修,按照施工圖標示路基寬度和邊坡坡度修整邊坡,清除多余填料,保證填筑邊坡整齊平順,使碾壓設備能走形到邊。(9)基床底層完工檢查基床底層頂面的最后一層施工完成后,進行路基成型后的整平、整修工作,同時進行自檢、復檢,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抽檢的三級質量檢測系統,嚴格按照驗標要求的試驗方法、試驗點數、檢驗頻次,逐層分段、分部進行試驗檢測。檢驗不合格者,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六、路基施工質量控制1、填料質量控制選用的指定的取土場,通過二次解小、破碎和篩分分級,嚴格控制最大粒徑11、,以獲得顆粒級配穩定的A、B組碎石類土填料,為全工區統一供應優質的A、B組填料,利于路基填筑獲得最大壓實密度和長期穩定性。2、路基填筑壓實控制采用擊錘質量為35.2kg的大型擊實儀試驗測定碎石土的最大干密度,嚴格質量控制標準;選用重型振動壓路機為路基填筑的壓實機械,路基填筑施工嚴格按工藝試驗確定的參數施工,嚴格過程監控和質量檢驗、記錄。填筑時路基兩側各加寬約50cm,保證邊坡壓實質量。基床底層壓實質量控制標準見下表:基床底層壓實質量控制標準填料壓實標準碎石類及粗礫土檢測頻次和取樣部位A、B組填料地基系數K30(MPa/m)150每填高約0.9m,100m范圍內檢測4點,距路基邊2m處左右各1點12、,中間2點。變形模量Ev2(MPa)60每填高約0.9m,100m范圍內檢測4點,距路基邊2m處左右各1點,中間2點。動態變形模量Evd(MPa)35每填高約0.9m,100m范圍內檢測4點,距路基邊2m處左右各1點,中間2點。孔隙率n28%每層沿縱向每100m檢測6點,距路基邊1m處左右各2點,中間2點。3、沉降觀測施工前在結合初步的地質勘察資料進行詳細的補充地質勘查基礎上進行沉降計算,施工期間和完工后進行沉降測試,以便借助沉降預測檢驗路基是否滿足允許工后沉降的要求。4、沉降觀測方案依據施工圖設計要求,在DK149+900、DK149+950、DK150+000處設置監測樁,在DK150+013、00處設置沉降板,同時在既有線路肩和軌頂設觀測樁,縱向間距50m。沉降板隨填土高度逐段接高,填土過程中要注意保護,高精度水準儀(達到二級水準測量標準)觀測;監測位移觀測采用混凝土樁,經緯儀觀測。填筑最后一層填料后,在設計觀測斷面的路基面左右兩側路肩處打入鋼釬,繼續沉降觀測。4.1沉降觀測數據的采集與處理在軟土路堤填筑期間,沉降板、監測樁和觀測樁每天觀測一次,各種原因暫時停工期間,前2天每天觀測一次,以后每3天測試一次。在沉降量突變的情況下,每天應觀測23次。路堤經過分層填筑到剩余最后一層填料時繼續沉降觀測,前15天內每3天觀測一次,第1530天每5d觀測一次,第3090天715d觀測一次。填筑14、最后一層填料后,在設計觀測斷面的路基面左右兩側路肩處打入鋼釬,從第7天開始每7d觀測一次,第3090天1015d觀測一次。根據每個測試截面的沉降觀測數據,形成本段線路的沉降曲線,通過與設計沉降坡度的對比、分析, 進行沉降預測、評估,選擇與實施相應的施工措施。4.2沉降板施工設計要求埋設的沉降板,在路基填筑第一層后即開始埋設。路基第一層填料碾壓密實后,測量放出沉降板的準確位置,人工挖除板位土層至原地面。沉降板基礎底部先鋪設中粗砂,人工整平,并用沖擊夯夯擊密實,然后安設沉降板,沉降板上分層回填路基填料并夯擊密實。沉降板隨著路基填筑而不斷接長,管周用沖擊夯夯擊密實,保證不留路基碾壓死角。沉降板鋼管周15、圍套PVC管,保證沉降板自由沉降,路基填筑過程中,要注意對沉降板的保護。七、 雨季施工措施1、對職工進行雨季施工和防洪搶險的教育,對施工人員應配備必要的勞動保護用品。增建必要的避雨棚,設置有關的衛生設施等。2、對施工便道進行必要的改善、整修和加固。3、雨季來臨前,加固、疏通施工現場附近的溝渠及河道等排洪設施,保證其暢通,防止洪水對施工產生影響。4、路基填筑開工前先作好臨時排水設施,包括臨時排水溝、截水溝及橫向排水溝、排水管等,以利雨期排水、排洪;永久性排水設施盡可能提前進行施工。5、雨季進行路基施工要特別注意排水工作,施作的排水設施能夠完全排除地表水和外滲的地下水,不得長期將基底暴露或浸泡在積水中。6、雨季路基填筑應當天填筑,當天檢驗合格,未完工序不過夜。路堤分層填筑,每一層的表面,做成4的橫向排水坡,當天填筑,當天完成壓實。雨前和收工前,將攤鋪的填料壓實完畢,使其表面不致積水。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必要時進行翻拌晾曬處理,達到最佳含水量時,再進行壓實作業。雨后的路基面經過晾曬、復壓處理,并經檢查合格后才能繼續施工。路基成型后,路肩兩側設臨時縱向磚砌擋水墻,兩側邊坡每隔30m設排水吊溝,形成臨時排水體系,防止地表水對成型路基邊坡的沖刷。多雨時期路基施工分級分段填挖、逐級逐段砌筑擋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