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工程指揮部岔枕道岔鋪設運輸及裝卸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0267
2024-09-06
20頁
60.54KB
1、鐵路工程指揮部岔枕道岔鋪設、運輸及裝卸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 道岔鋪設施工作業指導書一、目的規范道岔鋪設施工的標準化作業,確保道岔鋪設施工作業的質量和安全,使之符合設計要求、符合施工規范及驗收標準的規定。二、適用范圍本作業指導書適用xx鐵路工程指揮部所有道岔鋪設施工作業。三、工作內容(一)鋪設混凝土岔枕單開道岔 鋪設混凝士岔枕(以下簡稱岔枕)道岔,若無干擾,施工場地寬闊,則可采用吊車配合人工卸車,以及就地組裝的施工方法。考慮經濟效益,宜預留岔位,然后再用火車平板車運輸全部道岔材料。 2、1.道岔運輸及裝卸 (1)岔枕長,重量大,易產生裂紋和被碰傷,一組道岔的材料應將鋼材和岔枕分別裝在兩個平板車上,最好一次運到工地。 (2)裝岔枕的平板車底面要平,平板與岔枕以及岔枕之間應墊兩根以上墊木,長岔枕適當多墊,墊木厚度應高出承軌槽。裝車后要用鐵絲捆牢,防止岔枕串動和互相磨擦碰傷。 (3)岔枕配件多,裝車時應清點配套,分類堆碼,不允許混亂。 (4)岔枕及鋼軌一般應使用機械裝卸。裝卸時應慢裝輕放。每次裝卸岔枕應限制數量,防止壓裂碰傷。吊枕鋼絲繩要有相當長度,防止吊重打滑。 (5)道岔鋼軌盡可能一次吊卸到位,如不能到位再用機械拖拉,不允許轉硬彎,道岔尖軌應與基本軌捆牢。 2.施工資料準備 (3、1)施工方法的確定; (2)核對設計圖; (3)提出用料計劃; (4)勞動力準備和機械設備用量等; 3.施工程序及作業技術要求 (1)施工作業程序 平整道碴、散布混凝土岔枕、硫磺錨固、上軌連接夾板、畫軌枕印、細方軌枕、安裝扣件。 (2)平整道碴作業技術要求 道碴必須符合部頒標準; 鋪碴前先鋪一層厚度不小于20的碎石道碴,其寬度岔前不少于3m,依次遞增至岔后不少于5.4m; 按水準樁及中線樁平整道碴并與相鄰道岔或線路高差進行順坡。 (3)散布岔枕 用機械吊鋪岔枕就位(短岔枕也可人工抬運就位); 用測繩自岔前至岔后拉直,并標出岔枕間隔距離,逐根散布,小范圍內的細方岔枕用撬棍調整。 (4)硫磺錨固 4、使用的材料、配合比、操作工藝、技術要求等詳見軌排生產作業指導書; 錨固螺旋道釘應使用模具,其高低差及橫向誤差必須符合設計規定。 (5)上軌連接夾板 道岔鋼軌一般直股直接卸車吊軌就位,彎股人工用撬棍拔移到混凝土枕承軌槽就位。連接夾板后要求軌縫均勻,岔前接頭方正,道岔縱向誤差不宜超過5mm。如果與其他道岔相連,將龍口軌連接好后,留有軌縫,為保證后繼道岔及龍口渡線位置,誤差也可超過5mm。 (6)畫軌枕印、細方軌枕 道岔鋼軌上所畫的岔枕印應嚴格要求,測量準確、標志明顯。 應按標準圖要求點畫,并注意154 號岔枕應垂直直股方向,5557號岔枕逐漸向垂直轍叉角平分線方向扭轉,5784號岔枕均垂直轍叉角平5、分線,第8789號、9092號岔枕又逐漸向垂直于岔后線路方向扭轉。 (7)上扣件 上扣件前應先墊好鋼軌下塑料墊板及橡膠墊板,膠墊圓點朝下,溝槽朝上,特別注意斜坡膠墊不要放錯位置。 60kgm鋼軌12號單開道岔混凝士岔枕扣件種類較多,安裝前要按標準圖對號核實就位。 組裝時對一些不合適的扣件不可用錘硬打入位,以防打壞配件和軌枕擋肩。 按規定力矩擰緊扣件。 4道岔質量標準 道岔質量標準見木枕道岔質量標準。 5安全注意事項 (1)混凝土岔枕重量大,宜用機械裝卸,散布裝卸時應慢吊輕放,以免互相撞擊發生碰傷或折斷。 (2)使用機械裝卸和散布鋼軌、岔枕時,吊件下面嚴禁站人,防止繩索拉斷或岔枕滑落傷人。 (36、)人工抬運岔枕或調整間距時,應防止岔枕滑落擠傷人,使用的抬杠和鋼絲繩不可過短。 (4)人工撥軌時施工人員應全部站在鋼軌一側統一指揮。翻轉鋼軌時應用撬棍敲擊軌頭以示信號,待全部人員離開鋼軌,確認安全時再開始翻轉,撬棍前后嚴禁站人。 6與線下單位協調解決事宜道岔鋪設完畢后,應與線下單位及時聯系,提醒注意以下問題。 (1)起道撥道時因混凝土岔枕重量大,起道機不要頂在岔枕上以免損壞岔枕。 (2)每次起道量不要太大,起道機起道后不要突然松開使整個道岔下落,以免折斷岔枕。 (3) 起道搗固應全面進行,不要只搗固個別岔枕以防過車壓斷岔枕及松開起道機岔枕承力過大使岔枕產生裂紋或折斷。 (4)開通前不允許有岔枕7、懸空現象。要特別加強對接頭及轍叉部位的搗固。 (5)道岔鋪設完畢后,及時上碴、整道,盡快交接。(二)鋪設提速道岔 1工作內容及注意事項我部所承擔施工的提速道岔均為砼岔枕道岔,其工作內容及注意事項除鋪設砼道岔內容外,還應注意以下事項。 (1)尖軌跟部限位器A、B塊應盡量相對居中,如發現A、B塊相互頂緊,則應根據尖軌跟端軌縫大小適當串軌,以保證前后間隙為7.01.5mm。 (2)導曲線支距偏差為2mm。 (3)岔枕間距允許偏差:砼枕為20mm。 (4)岔枕偏斜不得超過10mm,鋼岔枕偏斜誤差應在5mm以內。 (5)擺設岔枕時,不得用撬棍插入岔枕的螺旋釘孔內,以免損壞套管。 (6)滑床板與護軌墊板安8、裝彈片時,要注意區分彈片的正反面。正面(小斜坡一面)朝上置于臺板槽內,將銷釘表面涂油后穿入滑床臺(或臺板)側面釘孔,用手錘敲擊釘頭,使其就位。安裝轉撤器鋼枕滑床臺的銷釘應由外往里裝,以免碰上電務表示桿的接頭鐵。 (7)混凝土岔枕套管內應涂以黃油,以免螺栓銹蝕。螺栓不得捶打,以免傷害套管。螺栓扭矩應達到250-300NM。 (8)可動心軌鋪設時,長心軌凸緣距鋼軌邊緣應不少于20mm,允許偏差為+4.0mm。應根據實際軌溫與中和軌溫的溫度差測算偏差量。 (9)可動心軌第一牽引點處翼軌補強板上下顎應和翼軌密貼。補強板螺栓扭矩應達到400NM。 (10)叉跟尖軌尖端與短心軌跟端密貼。 (11)可動心軌9、第一牽引點安裝的轉換凸緣與拉板U型鐵的聯結要緊密不松曠,卡把之間的縫隙小于0.2mm。 (12)道岔轉撤器部分和可動心軌部位預鋪和施工中,應做好與電務人員的調試工作。 (13)線下單位道碴鋪設厚度,正線底碴25cm應滿足,要求道床平整度2cm,以免道床不平,壓折岔枕,起道作業時,兩股道同時起平,不能起高,注意消除前后空吊板;每根岔枕同時搗固,要特別加強對鋼軌接頭和撤叉部分的搗實。 2鋪設技術條件及質量驗收要求 見附件一、附件二四、參考文件 1提速道岔的鋪設與養護 2鐵路軌道施工及驗收規范 3茂湛鐵路施工技術管理辦法 4茂湛鐵路工程質量管理辦法 5新建時速200公里客貨共線鐵路設計暫行規定五、附10、錄本作業指導書由指揮部工程管理部負責附件一、提速道岔及轉換設備鋪設安裝維護技術條件 (一)道岔 (1)本技術條件適用于直向過岔速度達160kmh的 60kgm鋼軌12號提速道岔的鋪設、安裝及維護。 (2) 道岔的鋪設驗收及維護除按本技術條件執行外,還應符合鐵路軌道施工及驗收規范和鐵路線路維修規則的有關規定。施工單位自行擬定的單項細則應符合本技術條件的規定。 (3) 道岔上道之前應進行整組(連同電務轉換設備及外鎖閉裝置)預鋪,并滿足下列要求: 道岔各部尺寸以及零部件的安裝符合設計圖紙。 直尖軌軌頭刨切起點處直股軌距為(1435土 1)mm(日常養護維修標準為1435+3、1435-2mm)。 轉11、轍機安裝在專用的鋼岔枕上,轉換所需桿件全部設在鋼岔枕內。 在安裝外鎖閉裝置之前,兩尖軌應分別與相應的基本軌作密貼檢驗,可動心軌應與翼軌作密貼檢驗,確認尖軌(或可動心軌)在軌頭刨切范圍內與基本軌(或翼軌)的縫隙小于1mm。 頂鐵與尖軌或可動心軌軌腰間隙應小于1.5mm(日常養護維修標準為小于2mm)。 尖軌限位器前后縫隙的偏差不大于1.5mm ,不與無縫線路焊接的道岔日常養護維修標準為6.5mm)。 轉轍器及可動心軌轍叉墊板的滑床臺應平滑。確保尖軌及可動心軌放置在具有相同高程的基礎上。 尖軌與滑床臺應密貼,每側尖軌第一及第二牽引點鋼岔枕的滑床臺必須保持3塊密貼(指有磨痕或縫隙不大于1mm)。 各12、部分緊固螺栓須擰緊,擰緊的要求: a.安裝彈條時,螺母的擰緊程度以彈條中部前端下頦與軌距塊接觸為準。 b.防松螺母的下螺母(通常為凸錐螺母)為擰緊螺母,預擰緊參考扭矩列于下表。上螺母(通常為凹錐螺母)為防松螺母,不宜擰得過緊,以螺母不產生塑變為限。上、下螺母端面需留少量縫隙,數值列于下表。注意上、下螺母必須分別擰緊。發現螺母松動,應先卸下上螺母,將下螺母按規定扭矩擰緊后,再擰緊上螺母。螺母直徑(mm)20222427預擰緊扭矩(NM)150190300470上下螺母縫隙(mm) 彈片滑床板和彈片護墊板安裝時,應注意區分彈片正反面,分別插人滑床臺和護軌承軌臺內,再將銷釘表面涂油后,穿人滑床臺側面13、的釘孔,用手錘敲擊釘頭,使其就位。 可動心軌第一牽引點接頭鐵拉板與可動心軌轉換凸緣安裝時,要求接頭鐵與可動心軌轉換緣之間無縫隙。 整組道岔預捕時必須進行電動操作轉換試驗,尖軌與可動心軌實測轉換力不得大于6kN(不含密貼力)。 整組道岔試鋪組裝尺寸須符合下列規定: a.尖軌尖端前基本軌長度為2916mm,允許偏差為+4.0mm。 b.可動心軌實際尖端至翼軌趾端距離為 2 396mm,允許偏差為+4.0mm。 (4) 鋪設道岔的路基應穩定,排水良好,不得有翻漿冒泥、凍害、不均勻下沉等病害,道床應采用一級道碴。岔枕下應有不少于30cm厚度的清碴。 (5)道岔鋪設時,要求轉轍器兩根基本軌外鎖閉鐵的安裝14、孔在同一軸線上,允許偏差3mm。 (6)道岔上道后,各部軌距、水平、方向、高低及搗固等要求除按道岔驗收有關規定執行外,可動心軌轍叉部分維修時,尚須注意以下幾點: 用于跨區間超長無縫線路時,可動心軌彈性可彎中心后部6個間隔鐵及翼軌趾端間隔鐵應采用10.9級27高強度螺栓,螺母扭矩應達到 700-900 NM,以傳遞無縫線路傳來的縱向力。 設初期應加強搗固可動心軌尖端及彈性可彎部分的岔枕,運行一個月后,可按一般道岔進行搗固。 設初期,如心軌產生飛邊,應及時打磨。 常養護應保持安設在側股的護軌與可動心軌的查照間隔。 片滑床板及彈片護軌墊板在使用中須注意觀察彈片情況,如有折斷或殘變過大應及時更換。 意15、檢查叉跟尖端與短心軌的密貼狀態,發現不密貼時,可用調整片調整叉跟尖端一側頂鐵與軌腰之間的縫隙。要求間隙不大于1mm。 可動心軌與翼軌、頂鐵擋墻之間、鋼岔枕內均應保持清潔,及時清除石碴、砂土、碎石、凍雪及其它異物,以保證可動心軌的正常轉換。 (7) 尖軌、可動心軌跟端在運營中出現鞍形磨耗,深度達到1.5mm時,應進行焊補修理;并打磨恢復軌頭外形。 (8) 運營中,軌距超限需要調整時,應首先采用不同號碼軌距塊來調整,如不能滿足時,可另加墊片調整,墊片厚度不得超過2mm。 (9) 在寒冷地區鋪設使用提速道岔時,應注意保證道岔區道床排水良好,允許在軌底與鐵墊板間加墊厚度不大于6mm的凍害墊板。 (1016、) 道岔鋼軌扣件及高錳鋼轍叉傷損更換標準按鐵路線路維修規則有關規定辦理。 (11)道岔直股鋼軌接頭應焊接,高錳鋼轍叉兩端鋼軌接頭可采用凍結,絕緣接頭應采用膠接。用于跨區間超長無縫線路時。道岔直股前后端鋼軌接頭應焊接。道岔區側股鋼軌接頭也應采用焊接接頭。 (12) 現場采用鋁熱焊焊接接頭,應進行包括表面淬火的焊后熱處理。 (13)道岔直股前后線路過渡軌枕布置要求: 混凝土岔枕道岔與型混凝土軌枕線路相接時,須以型混凝土(長度為2.6m,有擋肩)過渡,鋪設根數為50根。 木岔枕道岔要求長2.6m,斷面為260mm160mm的木岔枕過渡,鋪設根數為道岔前后各50根。 渡軌枕一律按600mm間距布置。 17、(14)道岔部件裝卸要求 提速道岔的主要部件,如尖軌和基本軌、可動心軌和翼軌,都是在工廠組裝后包裝發運到現場。主要部件長度長、重量大,要求使用機械裝卸,裝卸時應避免過大撞擊。 若無機械裝卸,采用滑杠裝卸時,一定要控制好下滑的速度,不宜過快,滑杠末端應墊有緩沖物,不得有硬物,避免撞傷道岔部件,尤其應加強保護可動心軌一動和二動接頭鐵拉板,不得將其撞壞。 (15)混凝土岔枕裝卸要求: 岔枕重量大,應使用機械裝卸,裝卸時應慢吊輕放,避免互相碰撞,發生碰傷或折斷。 采用滑杠卸枕時,岔枕下滑速度不宜過快,滑杠末端應墊有緩沖物,將滑下的岔枕移開后,再滑另一根,以免撞傷岔枕。 岔枕按組堆放,存放場地要平整。按18、岔枕長短順序碼垛,長岔枕在下,短岔枕在上,每兩層岔枕間應有兩塊墊木,墊木高度60mm,上下層的墊木應在一條線上,上一層不得直接放在下一層的螺栓上,碼垛層數不宜超過12層。 岔枕在運輸、裝卸和堆放時應將螺栓旋入套管內,也可用木塞封住管口,以防套管內落入雜物。(16)混凝土岔枕及其聯結構件的鋪設要求: 扣件組裝前,應將混凝土岔枕表面清掃干凈,套管內應清潔無雜物,套管底部不能被雜物或泥土堵死,套管內應涂抹黃油以防螺栓銹蝕。 扣件組裝時,對一些不合適的配件要打磨修理,不得用錘硬打,以免損壞配件或損壞套管。 螺栓扭力矩達到250300 NM。 道岔應組裝好,整組鋪設。當在本線用吊車或其他專用機具鋪設時,19、新軌節鋪上后,應立即回填道碴。道碴搗實后,吊車才能進人新軌節鋪設下一段,以防壓折岔枕。 道岔鋪設后,要立即撥正方向,回填道碴,全面起道,搗固一定要使用機械搗固,線路開通的當天,應進行兩遍全面搗固,撥正方向,調整軌距,擰緊扣件,使道岔基礎迅速穩定。 (17)混凝土岔枕維護要求: 每年要進行l2次螺栓涂油,以防銹蝕,涂油前應先將墊板及岔枕表面的臟物清掃干凈,避免臟物帶入套管中。 應注意觀察螺栓使用情況,若發現松動,及時擰緊。 起道作業時,兩股道同時起平,不能起高,要注意一處起道影響一段,注意消除前后空吊板;搗固作業時,每根岔枕同時搗固,不能只搗一點,以免造成岔枕受力不均,要特別加強對鋼軌接頭和轍叉20、部分的搗實。 特別加強鋼軌接頭的維護,防止高低不平、左右錯牙及大軌縫,減少沖擊,減少鋼軌接頭處岔枕損壞。(二)轉換設備 (1)總則 轉換設備應符合鐵路信號施工規范、鐵路建筑等工程質量評定驗收標準(信號工程)中的有關規定。 電務施工前,應驗證工務部分是否符合前述道岔有關技術要求,特別是軌距、岔枕間距、尖軌(心軌)動程、尖軌(心軌)與基本軌(翼軌)的密貼程度等。 除產品出廠時采取防腐措施外,安裝時要根據現場條件再涂防腐層。防腐涂料可根據環境條件自選,并按要求定期檢查、重涂。 要根據廠內預鋪編號次序進行鋪設安裝。 鋪設初期,要加強轉換設備的檢查、養護、清掃工作。 (2) 外鎖閉裝置 外鎖閉裝置的安裝21、 a.尖軌與基本軌、可動心軌與翼軌間在外鎖閉牽引點處不應有密貼力(允許有0.5mm的間隙),并保證4mm不鎖閉。 b.外鎖閉安裝后,在轉換過程中要求燕尾鎖塊動作平穩,鎖閉鐵處燕尾鎖塊應準確到位。 轉轍器外鎖閉裝置安裝要求: a.按轉轍器外鎖閉裝置安裝圖的要求連接兩個鎖閉桿,要求兩個鎖閉桿連接平直與絕緣墊板、夾板配合良好,螺栓、螺母、墊圈聯結堅固,用1500V的兆歐表測量電阻不小于100M。b.外鎖閉裝置安裝后,用撬棍來回撥動尖軌,要求尖軌定位與反位密貼良好。若發現尖軌密貼狀態不好或不鎖閉,可通過增減尖軌連接的調整片或用滑塊進行調整。 可動心軌轍叉外鎖閉裝置安裝要求: a.將接頭鐵拉板與心軌轉換22、凸緣進行聯結。 b.外鎖閉裝置安裝后,用撬棍來回撥動心軌,要求心軌定位與反位均應密貼良好。若發現心軌密貼狀態不好或不鎖閉,可通過調整接頭鐵拉板內的偏心滑塊或調整鎖閉鐵與鋼枕支承件的聯結來調整心軌密貼。 (3) 轉轍機及安裝裝置 轉轍機及密貼檢查器安裝位置應排水良好,必要時增設排水溝。 檢查外鎖閉裝置是否符合其安裝技術條件。 轉轍機通常應安裝在道岔正線一側,并與道岔正線基本軌平行。其偏移量在轉轍機外殼兩端的距離內不大于5mm,在正線一側無法安裝時可在側線一側安裝。 基礎托板應與道岔正線垂直、短鋼板與托板垂直,托板與鋼枕聯結牢固。 各連接桿連接要平順,無蹩卡現象。各連接鎖應置入或退出自如,不應用手23、錘敲擊。 各部絕緣安裝正確,不遺漏,不破損,各部螺栓應緊固并達到規定的擰緊扭矩,絲扣露出螺帽外的余量應為5-10mm,開口銷齊全,并按規定的角度劈開。不經常調整的螺栓應采用止動墊圈,一次性止動墊圈不得再次使用。 轉轍機安裝基礎托板下不設支承座,要在托板及安裝轉轍機短鋼板下墊石碴以減緩列車通過時產生的振動。在工務起道,搗固等作業后要重新調整。 安裝完畢應保證在道岔定位或反位時,第一牽引點位置,尖軌(可動心軌)與基本軌(翼軌)間有4mm及以上間隙時不鎖閉。 轉轍機在正線(直股)、側線(曲股)側安裝的零部件不變。 電液轉轍機第一、二牽引點間油管采用槽鋼對扣防護并走地下。油管在出(入)地處應留有余量以24、減緩振動受力,油管彎曲半徑不得小于100 mm。 11 轉轍機安裝聯結時的順序及注意事項(尖軌、可動心軌通用): a.連接基礎托板,但各聯結螺栓不緊固。 b.轉轍機就位,連接各連接桿,調整基礎托板位置使轉轍機動作桿,連接桿和外鎖閉裝置鎖閉桿在同一直線位置,轉轍機高度可以在轉轍機動作桿伸出端和外鎖閉桿端檢查,緊固聯結螺栓。 c.調整直連接桿長度,使外鎖閉動程在尖軌、心軌定位或反位時兩側均等,其兩側相差不超過2mm。 d.調整表示連接桿連接鐵,使轉轍機表示(鎖閉)桿缺口內兩側間隙相等。e.電動操作轉轍機,檢查4mm不鎖閉。f.檢查、緊固全部螺栓并防松。附件二、提速道岔及轉換設備鋪設安裝驗收技術條件25、(一)道岔 (1)軌距 尖軌尖端軌距為1435mm,允許偏差為1mm。 直尖軌軌頭刨切起點處軌距為1435,允許偏差為1(從尖軌尖端量起為6156處)。 其他部位軌距為1435,允許偏差為+3-2。 (2)尖軌 尖軌軌頭刨切部分應與基本軌密貼,允許尖端至第一牽引點部分有0.2的縫隙,其余部分有不大于1的縫隙。 尖軌非工作邊與基本軌工作邊間距不小于65。 尖軌第一牽引點處開口值為160,允許偏差為3,尖軌第二牽引點處開口值為75,允許偏差為3(丈量點在相應于外鎖閉燕尾塊中心處)。 (3)可動心軌 可動心軌應在軌頭刨切部分與兩翼軌密貼,允許有不大于1的縫隙。 心軌第一牽引點開口值為117,允許偏差26、為1.5。 (4)基本軌及導軌 基本軌及導軌無硬彎,無傾斜,接頭軌面及工作邊一側平齊。 (5)護軌護軌平直段輪緣槽寬度42,允許偏差為+1-05(日常養護維修標準為+3-1)。 (6)查照間隔及護背距離。 查照間隔1391。 護背距離1348。 查照間隔及護背距離在心軌軌頭寬20-30斷面范圍內丈量。 (7)水平 偏差不超過4。 導曲線內股不高于外股 (8)方向 直線遠視直順,用10m弦量,偏差不超過4。 導曲線支距允許偏差為2。 連接曲線用10m弦量不超過4。 (9)高低 前后高低用10m弦量不超過4mm。 (10)道 床 道床潔凈飽滿,夯實拍平,邊坡整齊。 (11)岔枕 岔枕間距允許偏差:27、木枕為10,混凝土岔枕為20(日常養護維修標準為20),配置符合要求。 岔枕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 無連續空吊板。 (12)其他聯結零件 螺栓無松動,無缺少,無缺油。 鐵墊板及橡膠墊板或塑料墊片齊全。 扣件齊全密靠,離縫大于lmm者不超過6。 (13)外觀 道岔鋼軌編號,各部尺寸用油漆標記正確,字跡清晰。 舊料收集干凈。(二)外鎖閉和安裝裝置 (1)外鎖閉裝置 外鎖閉裝置的安裝應符合施工安裝要求,燕尾鎖塊、鎖閉桿、鎖閉鐵等無毛刺、飛邊。底漆或鍍層均勻,無漏漆或漏鍍。 鎖閉桿、鎖閉鐵及連接鐵安裝平直,可動部分在轉動過程動作平穩、靈活,無卡阻現象。 主要技術指標: 各部螺栓應擰緊,絲扣露出螺母外,鐵28、墊圈、絕緣管、墊圈等齊全,開口銷齊全。 (2)安裝裝置安 裝 位 置轉 換 動 程外 鎖 鎖 閉 量轉撤器第一牽引點(1603)mm35mm第二牽引點(753)mm20mm撤 叉第一牽引點(1173)mm35mm第二牽引點68mm20mm 各種基礎螺栓緊固,絲扣露出螺母外的余量應為5-10,開口銷齊全,開口合適,螺栓底部有防轉裝置。 基礎托板安裝與鋼軌垂直、平順,道岔各部桿件安裝偏移量不大于10,轉轍機外殼邊緣與基本軌直線距離相差不大于5。 分別檢查尖軌、心軌第一、第二牽引外鎖閉兩側(定位、反應)鎖閉量,兩者之差不超過2,超過時要進行調整。安裝裝置零部件齊全,質量合格,安裝正確,可動部分轉換靈活,不卡碰,曠量符合設計要求。道岔安裝裝置絕緣良好,各類電氣配線整齊、美觀,端子緊固,接點調整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