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路基工程巖溶注漿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0362
2024-09-06
13頁
137.81KB
1、鐵路路基工程巖溶注漿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xx鐵路路基工程巖溶注漿施工作業指導書1.適用范圍適用于xx鐵路標段路基巖溶注漿施工。2.作業準備2.1內業技術準備作業指導書編制后,應在開工前組織技術人員認真學習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閱讀、審核施工圖紙,澄清有關技術問題,熟悉規范和技術標準。制定施工安全保證措施,提出應急預案。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對參加施工人員進行上崗前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2.2外業技術準備施工作業層中所涉及的各種外部技術數據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齊生活、辦公設2、施,滿足主要管理、技術人員進場生活、辦公需要。3.技術要求3.1平面布置易塌陷區:對溶洞、土洞、垂直溶蝕破碎帶發育的地段,鉆進注漿一般按二序(、)進行。序注漿孔間距7m,按正方形均布;序孔在序孔正方形中心及溶洞位置內插加密,、序孔形成菱形布置,間距5m。支擋工程及車站咽喉區等地段,下有巖溶需注漿處理時,、序孔正中內插序孔,注漿孔孔距加密至3.5m。對溶洞、土洞、垂直溶蝕破碎帶不發育且連續長度超過30m的地段,以7m縱距沿中線布置探灌結合孔,用以核查設計地質條件。3.2整治深度3.2.1 裸露型巖溶:進入基巖不小于5m。當基巖溶蝕發育時,整治深度適當加深,詳見縱剖面設計圖,鉆孔注漿整治深度一般不3、超過10m。若地面以下15m深度內存在溶洞,則加固至洞底以下不小于2m。溶洞頂板厚度大于15m地段一般不作整治,當頂板破碎、溶洞跨度較大時,采取安全頂板厚度法進行判別,若頂板厚度達不到要求(完整頂板厚跨比不小于0.5,非完整頂板厚高比不小于5.0),則要采取鉆孔注漿至溶洞底板以下2m。3.2.2 覆蓋型巖溶:填土加覆蓋土總厚度小于25m地段,通過鉆孔注漿封閉土石界面(基巖面上3m,下5m)。若加固深度范圍內有溶洞時,則鉆孔注漿至溶洞底板以下2m,上部土層鉆孔采取充填注漿封孔。3.2.3 斜坡地段溶洞和熔巖破碎帶:填土+地表覆蓋土厚度小于15m地段,整治設計至基巖面以下5m;當基巖面以下10m深4、度內存在溶洞的地段,整治設計深度至溶洞底板。3.3鉆孔孔徑:覆蓋層中鉆孔采用跟管鉆進,直徑不得小于130mm。基巖段終孔直徑不得小于91mm。3.4材料及配比:以純水泥漿為主的單液注漿材料,水泥采用P.O 42.5水泥,水灰比為0.6:11:1。開始注漿時采用稀漿灌注,當灌入量較大時可據情況采用濃一級的漿液灌注。對土洞、空溶洞或半充填溶洞,應高壓充填砂、碎石后再進行注漿治理。對溶蝕裂隙發育、連通性好、漏液嚴重時,注漿時可摻入一定量的粉土或粉煤灰,粉土摻入量水泥重量的10%,粉煤灰摻入量為水泥重量的20%50%。3.5注漿壓力參數:注漿壓力(孔口壓力表讀數)為0.20.4MPa,終注壓力 0.25、0.5MPa。3.6注漿結束條件:在終注壓力下連續注漿10min的注入率不大于5L/min時,可終止注漿。4. 施工程序及工藝流程4.1 施工程序施工程序為:施工準備注漿孔布置確定工藝測量放樣鉆孔鉆孔沖洗壓水試驗制漿注漿封孔檢驗驗收 4.2 工藝流程 施工準備注漿孔定位放樣鉆機成孔 注漿檢查安裝設備注漿管件注漿注漿結束效果檢查封孔注漿施工工藝流程圖5. 施工要求5.1 注漿孔布置 易塌陷區:對溶洞、土洞、垂直溶蝕破碎帶發育的地段,鉆進注漿一般按二序(、)進行。序注漿孔間距7m,按正方形均布;序孔在序孔正方形中心及溶洞位置內插加密,、序孔形成菱形布置,間距5m。支擋工程及車站咽喉區等地段,下有巖6、溶需注漿處理時,、序孔正中內插序孔,注漿孔孔距加密至3.5m。對溶洞、土洞、垂直溶蝕破碎帶不發育且連續長度超過30m的地段,以7m縱距沿中線布置探灌結合孔,用以核查設計地質條件。5.2 測量放線 測量定出注漿孔位置,使用經緯儀確定軸線方向,鋼尺量距確定孔位,編號后用木樁標示,施工后序孔時驗證前序孔孔位,并用水準儀測定孔口高程。孔位偏差50cm。當因避讓管、線等客觀原因需對孔位進行調整,且距離50cm時,需報設計、監理單位核準。在序孔中選取30%按勘探孔技術要求施鉆,作好鉆探巖芯記錄和描述,用以驗證設計地質條件。5.3 鉆孔 覆蓋層中鉆孔采用跟管鉆進,直徑不得小于130mm,基巖段終孔直徑91m7、m。鉆進過程中,將鉆孔深度、地層變化、溶洞、漏水漏漿、掉鉆等情況詳細記錄在報表中,作為在注漿過程中采取相關措施的依據。注漿先導孔、檢查孔以及監理工程師指示的其他孔有鉆取巖心要求時,按取心次序統一編號,填牌裝箱,技術人員對巖心進行描述,并繪制鉆孔柱狀圖。監理工程師指示保存的巖心,按指定地點存放,防止散失和混裝。造孔結束,會同監理工程師進行檢查驗收,檢查合格,并經監理工程師簽認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 5.4 鉆孔沖洗注漿前需進行成孔沖洗。對沖水時返水的鉆孔,以沖洗液變清為結束條件。對溶洞、溶蝕破碎帶發育、沖洗時不返水的鉆孔,要求流量不小于泵送額定流量的80%,沖洗時間不少于10min。5.5 壓8、水試驗 5.5.1裂隙沖洗后,進行壓水試驗。 5.5.2簡易壓水試驗壓力為注漿壓力的80%,并不大于1MPa;壓水20min,每5min 測讀一次壓入流量,取最后的流量值作為計算流量,其成果以透水率q表示,單位為(Lu)。 5.5.3先導孔應自上而下分段卡塞進行壓水試驗,按要求采用五點法或單點法。 5.6 制漿 5.6.1材料及配比:以純水泥漿為主的單液注漿材料,水泥采用P.O 42.5水泥,水灰比為0.6:11:1。對溶蝕裂隙發育、連通性好、漏液嚴重時,注漿時可摻入一定量的粉土或粉煤灰,粉土摻入量水泥重量的10%,粉煤灰摻入量為水泥重量的20%50%。5.6.2材料必須稱量,稱量誤差5%。水9、泥等固相材料采用質量稱量法。水采用水表測量體積稱量法。 5.6.3制漿用水需取樣送檢合格,符合砼拌合用水標準方可使用。5.6.4各類漿液必須攪拌均勻,測定漿液密度和粘滯度等參數,并作好記錄。 5.6.5純水泥漿的攪拌時間,高速攪拌不少于30S,普通攪拌不少于3min。漿液在使用前應過篩,從開始制備至用完的時間4h,否則作為廢漿處理。5.6.6拌制細水泥漿液和穩定漿液,加入減水劑和采用高速攪拌機,攪拌時間通過試驗確定。細水泥漿液的攪拌,從制備至用完的時間2h,否則作為廢漿處理。 5.6.7采取必要措施保持漿液溫度在540之間,超此范圍則為廢漿。 5.7 注漿5.7.1正式注漿前必須進行現場壓水(10、注水)、注漿試驗,確定合理的注漿參數和施工工藝,一般平均200m路基長度做一個點,試驗點數每個工點不少于3個。5.7.2開始注漿時采用稀漿灌注,當灌入量較大時可據情況采用濃一級的漿液灌注。對土洞、空溶洞或半充填溶洞,應高壓充填砂、碎石后再進行注漿治理。漿液濃度變換標準:當注漿壓力保持不變,注入率持續減少時,或當注入率保持不變而壓力持續升高時,不得改變水灰比;當某一比級漿液的注入量已達300L,或灌注時間已達1h,而注漿壓力和注入率均無顯著改變時, 應改濃一級水灰比漿液灌注;當注入率30Lmin 時,漿液根據具體情況,可越級變濃;注漿過程中如出現注漿壓力或注入率突然改變較大,應立即查明原因,并采11、取措施處理。 5.7.3注漿壓力參數:注漿壓力(孔口壓力表讀數)為0.20.4MPa,終注壓力 0.20.5MPa。5.7.4注漿結束條件:在終注壓力下連續注漿10min的注入率不大于5L/min時,可終止注漿。 5.7.5注意事項:注漿過程中,要嚴密觀測地基的變形,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注漿,查明原因,并按照要求處理,確認沒有問題后再繼續注漿;對注漿中斷、串孔、冒漿、漏漿、孔口涌水、吸漿量大等問題按照有關要求進行處理,并將處理方案報送監理人審批;注漿過程中應定時測記漿液密度。5.9 封孔 5.9.1每個注漿孔全孔注漿結束后,會同監理工程師及時進行驗收,驗收合格的注漿孔才能進行封孔。 5.912、.2采用自下而上進行注漿封孔,灌注水灰比為0.5:1 的濃漿,待漿液到達孔口停止,并及時補漿,直至漿液面不再下降為止。 5.10特殊情況處理5.10.1注漿過程中,發現冒漿、漏漿,應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嵌縫、表面封堵、低壓、濃漿、限流、限量、間歇注漿等方法進行處理。5.10.2注漿過程中發生串漿時,如串漿孔具備注漿條件,可以同時進行注漿,應一泵灌一孔。否則應將串漿孔用塞塞住,待注漿孔注漿結束后,串漿孔再行掃孔、沖洗,而后進行注漿。5.10.3注漿工作必須連續進行,若因故中斷,可按照下述原則進行處理:應及早恢復注漿,否則應立即沖洗鉆孔,而后恢復注漿,若無法沖洗或沖洗無效時,則應進行掃孔,而后恢復注漿13、;恢復注漿時,應使用開灌比級的水泥漿進行灌注,如注入率與中斷前的相近,即可改用中斷前比級的水泥漿繼續灌注,如注入率較中斷前的減少較多,則漿液應逐級加濃繼續灌注;恢復注漿后,如注入率較中斷前的減少很多,且在短時間內停止吸漿,應采取補救措施。5.10.4孔口有涌水的注漿孔段,在注漿前應測記涌水壓力和涌水量,根據涌水情況,可選用下列措施綜合處理:自上而下分段注漿;短的段長;高的注漿壓力;濃漿結束;屏漿;閉漿;純壓式注漿;速凝漿液; 待凝;壓力注漿封孔。5.10.5注漿段注入量大,注漿難于結束時,可選用下列措施處理:低壓、濃漿、限流、限量、間歇注漿; 漿液中摻加速凝劑; 灌注穩定漿液或混合漿液。該段經14、處理后仍應掃孔,重新依照技術要求 進行注漿,直至結束。 5.10.6注漿過程中如回漿變濃,宜換用相同水灰比的新漿進行灌注,若效果不明顯,延續灌注30min,即可停止灌注。 5.11 注漿效果檢測 合格的注漿施工一般應滿足如下條件:(1) 檢查孔巖芯可見多處水泥結石體,基本填滿可見裂隙。漿液結石體試件單軸抗壓強度0.3MPa。(2) 檢查孔的單位吃漿量不超過周圍4孔單位平均吃漿量的15%。(3) 壓水試驗測定的滲透系數小于注漿施工前的1/10。(4) 瞬態面波法檢測巖土體注漿后的面波速度,合格標準按鐵路特殊路基設計規范(TB10035-2006)中12.1.5條辦理。(5) 采用電測探法進行注漿15、前后物探異常對比測試。檢測單位進行灌漿質量檢測時,采用電測深、瞬態面波法等綜合物探法,輔以鉆孔取芯、注水或灌漿實驗,以進行施工前后物性參數變化的對比,注水或灌漿施工參數變化對比。(1)(2)(3)為一套指標,可只檢測一項。綜合上述檢測結果分析后對灌漿施工質量進行全面評價。6勞動組織 6.1 勞動力組織形式:采用架子隊組織模式。6.2 施工人員應結合試驗段確定的施工方案、機械、人員組合、工期要求進行合理配置。每個作業工地人員配備表隊長1人技術負責人1人專職安全員1人工班長、領工員1人技術、質檢及試驗人員各1人機械工人、普通工人3050人其中負責人、工班長、技術人員、專兼職安全員必須由施工企業正式16、職工擔任,并可根據工程情況適當配備若干勞務工人。7.材料要求單液漿以水泥為主,巖溶空洞應灌入水泥砂漿或注入拌有粉煤灰的水泥漿;雙液注漿以水泥和水玻璃為主體(或粉煤灰)適宜調配而成。注漿用水:應是可飲用的河水、井水或其他清潔水,含油脂、糖類或酸性的水和工業廢水不可使用;注漿用的水泥采用普通硅酸巖水泥,水泥標號為PO 42.5。水泥應保持新鮮,一般不應超過出廠日期三個月,受潮結塊不得使用,水泥的各項指標應符合客專驗收標準。水玻璃采用3543Be,模數在2.43.0,以及惰性材料砂和粉煤灰均應符合現行客專標準。8. 設備機具配置 主要施工機械配置表鉆機4臺注漿泵2臺攪漿罐2臺存漿罐2臺注漿機2臺水泵17、2臺9. 質量控制及驗收9.1 質量控制9.1.1通過注漿前注水試驗,調整材料配比和注漿壓力等工藝技術參數。 9.1.2注漿過程應加強地面觀測記錄(水平位移、冒漿點的位置等)。注漿全過程應做好技術資料和基礎數據記錄、整理、分析工作。9.1.3各孔注漿量根據具體地質情況有較大的差異,應考慮添加水玻璃雙液注漿,必要時間歇注漿。注漿量過大時,應提請有關四方會勘,采取適當的工程措施進行處理。 9.1.4注漿過程注意環境保護,及時清理漿液污染物。注漿結束后應采用水泥砂漿對注漿孔徹底回填、封孔。 9.1.5注漿前了解清楚注漿位置地質情況,施工時發現特殊情況及時分析處理。9.1.6開工前進行安全、技術交底。18、 9.1.7加強現場管理,保證注漿質量。9.2 質量驗收: 在分段(或整段)施工結束后,應采用鉆孔取芯及物探結合進行注漿質量檢查。取芯鉆孔在灌漿孔間布置,孔數不少于注漿孔數的2%且不小于3孔;壓水注漿試驗利用取芯鉆孔進行,瞬態面波測點在整治范圍內抽檢,測點數不少于注漿總孔數的510%;電測深檢查測線長度為選整治段落長度的10%,優先選取巖溶形態強烈發育地段布置,測線位置應與平面圖中的測線重合。合格的注漿施工一般應滿足如下條件:(1)檢查孔巖芯可見多處水泥結石體,基本填滿可見裂隙。漿液結石體試件單軸抗壓強度0.3MPa。(2)檢查孔的單位吃漿量不超過周圍4孔單位平均吃漿量的15%。(3)壓水試驗19、測定的滲透系數小于注漿施工前的1/10。(4)瞬態面波法檢測巖土體注漿后的面波速度,合格標準按鐵路特殊路基設計規范(TB10035-2006)中12.1.5條辦理。(5)采用電測探法進行注漿前后物探異常對比測試。檢測單位進行灌漿質量檢測時,采用電測深、瞬態面波法等綜合物探法,輔以鉆孔取芯、注水或灌漿實驗,以進行施工前后物性參數變化的對比,注水或灌漿施工參數變化對比。(1)(2)(3)為一套指標,可只檢測一項。綜合上述檢測結果分析后對灌漿施工質量進行全面評價。10.安全及環保要求 10.1 安全要求 10.1.1 施工區域應設警示標志,嚴禁非工作人員出入; 10.1.2 施工中應對機械設備進行定20、期檢查、養護、維修;10.1.3 為保證施工安全,現場應有專人統一指揮,并設一名專職安全員負責現場的安全工作,堅持班前進行安全教育制度。10.1.4 現場施工中,設專人指揮、調度,確定合適的機械車輛走行路線,并設立明顯標志,防止相互干擾碰撞,機械作業要留有安全距離。制訂作業程序和運行路線,確保協調施工,安全生產。10.2 環保措施 10.2.1 施工作業過程中,容易造成對環境的污染。是施工中應注意的首要問題。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在施工過程中,減少甚至避免塵土(或水泥)揚塵, 需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視,管理上加強監督;二是在技術上嚴格把關,多灑水,并對相應工藝進行技術改良。 另外,生產中的廢棄物及時處理,按時專門用車運到當地環保部門指定的地點棄置。試驗及生活中產生的污水及廢水,應集中處理,符合環保部門規定要求。10.2.2 雨、雪施工防護措施 施工前,應與地方氣象部門聯系,掌握當地的氣候變化情況,避免雨天施工,并在雨、雪天氣做好防護措施。 施工前在路基(路塹)邊坡范圍外挖臨時排水溝使雨水能及時排走,施工過程中,應保持排水臨時排水系統的完善和暢通,同時應備適量的隔水膜(布),能滿足雨、雪天氣時,對受雨水影響大的部位的面覆蓋,使雨停后能立即恢復 生產,把雨雪天氣對施工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