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手足口病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0555
2024-09-06
16頁
41.50KB
1、小學手足口病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總 則1.編制目的為提高學校應對和處置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廣大師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促進學校教育持續穩定的發展。2.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條例、山東省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預案、臨沭縣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臨沭縣教育系統突發事故、事件應急處置方案、臨沭縣教育系統突2、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及省、市、縣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3.分類分級學校突出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分為兩類:(1)學校傳染病疫情,群本性不明原因疾病;(2)學校食物中毒事件;根據突出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學校突出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四級: I級(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由國家、省、市、區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認定,具體參照山東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預案。4.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臨沭縣第一初級中學突然發生,嚴重干擾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造成可能造成師生身心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群體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緊急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5.工作原則(1)預防為主3、,防患未然。貫徹“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本著“教育在先,預防在前”的原則,堅持預防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落實各項防范措施,切實做好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各項準備工作,認真開展好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和學校保健教師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廣大師生的健康意識,自我防范意識以及自救,互救的知識技能,對各類可能引發突出公共衛生事件的情況及時分析、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2 )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切實履行教育行政部門為學校和師生服務的職能,有計劃地加強常態下的演練,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把保障學校師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作為4、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丁和危害。(3)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縣教育體育局統一領導下,建立健全分工負責,條塊結合,部門屬地管理為主的學校突出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組織體系和管理網絡。在縣教育體育局的領導下,學校各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能和職責,負責組織實施學校突出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并實行“一把手”責任制。(4)依法規范,措施果斷。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規范的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制度,加強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維護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和合法權益,使學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工作迅速化、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加強與衛生部門的通力合作,充分發5、揮衛生專業人員的作用,主動依靠和配合衛生部門及專業人員快速反應,協同應對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可能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及時有效地開展監測、報告、處理、穩定等工作。6、應急預案體系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包括:(1)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體系。本預案為全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項預案,由學校負責制定和實施,并報縣教體局備案。(2)各部門突出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由各部門負責制定和實施,并報學校備案。 二、應急組織體系及職責1.應急領導機構與職責根據全縣教育體育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級別,必要時成立XX鎮XX小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由校長任總指揮,副校長擔任副總指揮,并分工負責相6、關應急工作。成員由主要領導擔任。在校長的領導下,通過專題會議研究、決定、處置和部署學校特別重大,重大和較大(必要時)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設6個應急組:(1)應急指揮協調組:主要負責重要會議和重大活動的安排及相關重要文稿的起草;有關領導督導檢查行程安全;相關文件的運轉和整理歸檔;協調落實防控期間值班人員及值班電話的暢通,發揮綜合協調、運轉樞紐作用。(2)應急防控組:主要負責了解、掌握全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基本情況;辦理縣教育體育局、縣政府部署緊急重要事項;及時向縣教育體育局、縣政府報告學校突發公共衛生重要情況和建議;會同縣教育體育局衛保所和衛生部門分析、研究,提出符合實際的防控政策和措7、施,根據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級別和情況,指導各部門實施應急響應,啟動各級應急預案,指導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防控、應急處理、調查評估等工作,防止突發事件在校園內發生和流行,全校防控人員的業務培訓。(3)應急信息組:主要負責全校防控工作下情上達信息渠道的暢通;收集匯總(日報告、零報告),分析和上報有關工作信息;應急處置工作的正面宣傳報道,重要信息、工作簡報和必要的宣傳材料編印發放,總結推廣防控工作經驗和做法。(4)應急監督組:主要負責督促落實縣政府、縣教育體育局領導和學校領導有關批示、指示、決定的事項;幫助、指導、檢查、督促各部門防控政策、措施的落實,匯總上報落實情況及存在的問題。(5)應急8、保障組:主要負責全校的通信暢通;組織、協調、保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所需的醫療救護設各、救治藥品、醫療器械、防護用品、消毒設備和藥品等物資的采購,調度和供應;經費預算和相關經費落實;辦公地點、設備、用品的落實;指揮部及相關人員的生活保障、交通保障、衛生防護保障、醫療保障等各項后勤保障工作。(6)應急教育教學管理組:主要負責停課、復課、考試、招生活動安排等教育教學工作管理;停課不停學,指導學生利用各種形式學習;做好學生、教職員工的宣傳教育和校園秩序穩定工作。2.常態管理機構與職責常態情況下,全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機構與辦事機構設在政教處。主要職責:指導全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組織體系和9、應急信息平臺建設,編制和修訂XX縣XX鎮XX小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預防預警機制建設,學校傳染病,食物中毒事故監測,預警預防信息的發布以及“即發即報”工作”,指導學校各部門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演練及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開展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應急處置、應急演練的培訓,提供技術服務,努力提高應急能力,開展學校衛生老師的業務培訓,提高業務知識水平和管理能力,協助衛生部門處置較大和一般的學校傳染病流行,食物中毒事故,負責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的日常管理工作。3.各部門職責學校各部門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執行機構,直接負責本部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控制,應急準備、應急處置、宣傳教10、育。三、運行機制1.監測、預警與報告(1)監測學校建立監測網絡,完善監測機制。依據上級有關部門提供的監測信息,以及學校各部門報告各種傳染病流行及食物中毒事故發生或可能突發等情況,整合監測信息,及時開展危害程度、可能發展趨勢的風險分析。(2)預警和發布學校根據縣教育體育局監測分析結果,對可能發生和可以預警的學校、幼兒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時做出預警,學校進行同步應對,向全體師生員工發出預警。預警級別依據學校發公共衛生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一般劃分為四級:I級(特別重大)、II重大)、(較大)和(一般),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預警信息包括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類別,11、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采取的預防控制措施和發布機關等。預警信息的發布、調整和解除可通過學校微信群、校訊通等方式進行。(3)報告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建立學校責任報告人制度,不得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特別重大和重大的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由學校立即如實向縣教育體育局、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報告。2.應急處置(1)先期處置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應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學校立即做出應急反應。學校和各部門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并及時向縣教育體育局報告,學校和各部門在報告特別重大、重大、較大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時,要根據職責和12、規定的權限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置,控制事態。(2)應急響應對于先期處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態,或者需要縣政府、縣教育體育局處置重大、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根據縣政府領導、縣教育體育局領導指示或者實際需要,經縣政府領導或縣教育體育領導批準后啟動應急預案。(3)應急響應措施學校應急措施:執行上級政府和教育局及其有關部門決定采取的措施;在有關部門指導、幫助下,制訂采取救援的措施和方案,組織專家隊伍和應急隊伍實施救援,防止擴大、次生事件;根據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需要,調集各類人員、物資、交通工具和相關設施、設備參加應急處理工作,必要時,向縣政府、縣教育體育局及有關部門提出支援請求;幫助、13、指導、檢查、督促各部門防控政策、措施的落實;全校或部分班級限制或者停止集會活動、停課,啟動停課不停學方案;及時向縣政府、縣教育體育局有關部門報告應急處置情況:各部門響應措施:按照縣教育體育局、區衛生局和學校的要求,落實各項措施;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需要,調集各類人員、物資和相關設施、設備參加應急處理工作;緊急采取隔離阻斷傳染源,消毒等措施,封閉或者封存教室、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等;嚴格晨檢、考勤制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實施“日報告”,“零報告”制度,24小時值班,密切保持與事件發生點的聯系,及時了解情況,掌握突發事件動態信息;嚴格學校門衛管理制度,加強學校外來人14、員的管理;開展防治知識宣傳和健康教育,提高廣大師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部署做好師生和家長的穩定工作,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控制事態發展;督促學生監護人按照有要求做好預防性服藥和預防性接種工作;及時向學校報告應急處置情況。(4)應急結束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或相關危害因消除后,現場應隊伍予以撤離。向縣教育體育局請求,解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的狀態。3.信息發布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發布由上級行政部門負責,任何學校和個人無權發布信息。4.善后處置與調查評估學校各部門要積極穩定、深入細致地做好善后處置工作。學校要對特別重大、重大、較太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起因,性質、影響、責任、經驗、教訓等15、問題進行調查評估,并報縣教育體育局和上級有關部門。 四、應急保障學校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和本預案做好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工作,保障應急處理工作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交通、通信、醫療衛生等。五、監督管理學校各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加強監督管理,定期開展指導、檢查、督促工作。各部門要認真實施健康教育,落實各項衛生安全管理制度,廣泛開展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自救、減災等常識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全體師生的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要結合實際,有計劃有重點地對應急救援人員、管理人員進行培訓,開展應急預案的演練,不斷提高其專業技能。六、責任追究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實行領導責任制16、和責任追究制。對在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報告、調查、控制和處置過程中,有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等行為的,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當事人的責任。七、附則本預案由學校制定,由學校負責解釋與組織買施。各部門按照本預案的規定履行職責。并制訂相應的應急預案。學校將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及時修訂本預案,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XX年5月制訂XX年5月 第1次修訂XX鎮XX小學預防手足口病應急處置預案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傳染病之一,主要感染對象五歲以下嬰幼兒。一年四季均可見到,以夏秋季較多。可以通過玩具、食具、鼻咽分泌物、飛沫等多種途徑傳染,以出疹、發熱為特征,臨床為口腔內、手、足部等部位17、發生皰疹,潛伏期為3-8日。為了預防手足口病,依據中國傳染病防治法、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一、成立學校“手足口病“防治小組:組長:XX副組長:XX組員: 各班班主任 1.總負責:XX校長校長作為學校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高度重視學校衛生工作2. 副組長:XX負責落實督查全校防治“手足口病”工作;督促保健老師指導全校教職工做好班級、校內環境、消毒工作,并指導教職工、幼兒科學地認識“手足口病”。3.保健:各班班主任嚴格認真做好晨檢工作,并負責教職工、學生、家長防治“手足口病”知識的普及宣傳,以及保育員營養員的消毒工作。 二、防治措施:1.宣傳教育組織全體教職工學習防“手足口病”知識。開18、展防“手足口病”活動,教育幼兒做好個人清潔衛生,勤洗手。分發致家長的告知書,提高家長對“手足口病”的認識。通過校板報、班級家教專欄宣傳有關預防“手足口病”的知識。2.認真做好學校室內室外的環境衛生工作。3.做好晨檢工作,發現異常及時讓家長帶學生去醫院檢查治療,并與學校保持溝通與聯系;4.做好缺勤學生原因調查并做好結果記錄,排除“手足口病”疫情。5.做好室內通風,定期進行紫外線消毒。6.做好日常用品、用具的衛生消毒。7.個人防護: 全體工作人員要勤洗手,口罩衣服及時消毒更換。盡量減少外出。教職工如有發熱、皮疹要暫停工作,及時到去醫院檢查治療。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剪指甲、勤換衣服、勤19、洗手、多喝水。三、疫情報告及處置1.一旦發現疑似病例班主任第一時間向校長報告;立即報上級主管部門(疾控中心、婦幼所、教育局、)。校長室電話: 2.班主任老師立即對學生、發病學生班級進行隔離,(用餐、戶外活動、游戲活動均到指定地方,傳染病班級學生的毛巾被子等各類物品均單獨消毒使用。3.召開會議,思想上加強重視,每天正確掌握學生出勤人數,了解各班缺勤情況。做好宣傳工作,對家長、對學生、對全體教職工開展各種有關手足口病宣傳,加強個人衛生習慣的指導。4.班主任老師指導教師:對發病班級進行消毒指導:教室里開窗通風,紫外線消毒1小時;桌椅、玩具柜:500mg/L每天擦拭;玩具:塑料玩具每天浸泡消毒1小時,20、木制玩具500mg/L消毒液擦拭,書本紫外線燈照射1小時,毛絨玩具不玩;毛巾: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蒸汽消毒1小時(抖松);杯子: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蒸汽水開1小時;學生被褥:每周帶回清洗曝曬。廁所:1000mg/L;教室地面:500mg/L5.班主任檢查環境和物品的消毒是否符合要求;加強飲食衛生管理和環境衛生工作,防止腸道病毒經食品及校所環境的傳播,指導營養員對餐具、盛具的清洗消毒。6.班主任老師加強晨檢,嚴格按照一問,二看,三摸,四查的原則,一旦發現發熱、皮疹現象立刻勸說家長回家就醫,不得入校,并告之班級老師做好隨訪工作。7.做好發病班的終末消毒,自覺接受疾控中心和婦幼保健所的業務監督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