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公司有毒氣體高溫中暑及灼燙等職業危害事故應急預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0900
2024-09-06
13頁
1.72MB
1、化工公司有毒氣體、高溫中暑及灼燙等職業危害事故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總則1編制目的為了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意外事故,及時組織和協調各方面救援力量,預防和減少可能發生的職業病危害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規定,結合本公司實際,按照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原則,特制定本方案。2適用范圍本應急預案適用于本公司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職業性中毒、粉塵吸入、高溫中暑、凍傷、燙傷等職業病危害事故的應急救援行動。3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職業病防治法和有關的法律、法規、結合2、公司具體情況,制定本預案。二、本公司職業危害分析1.職業危害確定本公司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主要有:有毒氣體、高溫中暑、低溫冷凍、高溫灼燙、粉塵、噪音等。2.職業危害風險分析2.1中毒中毒是物體進入機體,與機體組織發生生物化學反應生物物理學變化,干擾或破壞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暫時性或永久性的病理狀態,危及生命的過程。本公司存在有氟化氫、硫酸、三氧化硫、煤氣等有毒物質發生泄漏,特別是在檢修中從業人員進入受限空間,如未按安全檢修規程對待檢修的設備容器采取隔絕、清洗、置換和分析合格等措施,人員進入后將有可能發生中毒和窒息的危險。其在生產、儲存過程中發生中毒的可能原因有:(1)主要危險物料 氟化氫為有3、毒品,屬高毒性。氟化氫可引起眼及呼吸道粘膜刺激癥狀,嚴重者可發生支氣管炎、肺炎或肺氣腫,甚至發生反向性窒息。眼接觸輕者局部強烈疼痛,重者角膜損傷,甚至發生穿孔。 煤氣中的一氧化碳屬有毒氣體,我國制定的MAC為30mg/m3。一氧化碳在血中與血紅蛋白結合而造成組織缺氧,輕度中毒者出現頭痛、頭暈、耳鳴、心悸、惡心、嘔吐、無力;深度中毒可致死亡。 發煙硫酸揮發出三氧化硫等對皮膚、粘膜等組織有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高濃度接觸引起喉痙攣或聲門水腫而死亡。(2)中毒的原因 有毒物質大量泄漏A煤氣、氟化氫氣體因管道、貯罐焊接質量或法蘭墊子老化發生泄漏或貯罐發生物理爆炸。B因斷電,冷凍鹽水供應中斷,氣溫高使無4、水氟化氫大量汽化,造成大量泄漏,泄漏的物料迅速蒸發擴散,形成毒氣團,可能威脅到廠外周圍地區,造成大量人、畜中毒,使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形成社會災害性事故。C回轉反應爐因焊接質量差或筒體長期受自身重量及高溫、粉塵沖刷、腐蝕等發生破裂,造成氟化氫大量泄漏。 有毒物質的少量泄漏煤氣和氟化氫氣體少量泄漏,發煙硫酸在裝卸、貯存過程中逸出三氧化硫,可形成局部高濃度環境,使在此環境工作的人員發生中毒,如果接觸的毒物濃度高,時間長,可能造成人員死亡。另外,長期工作在有毒環境下,可引起人員慢性中毒。 接觸的可能途徑:A泄漏時的緊急處理。B灌裝時管道未連接好造成脫落或有水氫氟酸灌裝時的氣體揮發C進入設備內作業,由于5、設備內未清洗干凈,揮發造成人員中毒。D在生產、儲存過程中因個人防護用品配備或使用不當,人員長期低濃度反復接觸造成健康損害或引起職業病。E長期在有毒物質環境下工作,造成人員慢性中毒或健康損害。2.2 灼燙(1)高溫灼燙本公司二段式煤氣發生爐系統存在高溫介質的設備、管道的外表,表面隔熱層隔熱效果不良或無警示標志,造成人體直接接觸到高溫物體的表面,或內部高溫介質泄漏接觸到人體,可能造成人體燙傷。 在檢查或操作時可能發生火焰外噴造成燙傷。 排渣、除塵裝置如運行不正常,排出的物料溫度高,人員作業時易發生燙傷事故。(2)化學灼傷化學灼傷是化工生產中的常見急癥。是化學物質對皮膚、粘膜刺激、腐蝕及化學反應熱引6、起的急性損害。按臨床分類有體表(皮膚)化學灼傷、呼吸道化學灼傷、消化道化學灼傷、眼化學灼傷。本公司存在接觸硫酸、氫氟酸等的生產崗位,若操作人員操作不當,或設備發生泄漏、飛濺,可能造成人員灼傷事故或對設備管道等造成腐蝕。 進入容器內檢修或拆裝管道時,殘液造成人員中毒或灼傷。 機泵設備等填料或連接件法蘭泄漏,放出有毒物質發生中毒,腐蝕性物質接觸到人體發生灼傷。 機泵檢修拆開時殘液噴出,造成人員中毒或灼傷。 泵運行過程中機械件損壞造成泵體損壞,發生泄漏,引起人員中毒或灼傷。 裝、卸車時連接管脫落,泄漏造成人員中毒或灼傷。2.3 低溫凍傷本公司生產過程中使用以氟利昂作為冷媒的冷凍機,多個生產崗位應用低7、溫,如遇泄漏或操作不當,有可能發生凍傷。2.4 中暑本公司生產系統存在高溫介質的設備,加上季節性持續高溫,多個生產崗位作業人員有可能發生高溫中暑。2.5 粉塵及電焊煙塵本公司生產過程中存在粉塵烘干、塊煤粉碎、機修電氣焊設備,如遇密封不良、操作不當或勞動防護不當,作業人員粉塵或煙塵吸入,可能導致人員肺部傷害。2.6 職業性耳聾 本公司生產過程中存在冷凍機等多種高噪音設備,如員工勞動防護不當,長期處于噪音環境中,有可能導致聽力下降。三、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1應急組織體系應急組織體系網絡構架圖醫療后勤組應急領導小組副組長應急領導小組組長應急領導小組成員救援處置組疏散組警戒保衛組2.指揮機構及職責2.18、 指揮機構:應急領導小組組 長:總經理副組長(現場總指揮):生產、安全和環保主管領導成 員:制造部部長、綜合部部長、經營部部長、安環部(副)部長、工藝副部長、設備副部長、電儀副部長2.2 職責 組織制定公司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與上級主管部門及有關組織機構進行聯絡。負責應急救援和事故處置的領導工作,統一指揮、協調各工作小組進行科學的、有效的救援,進行事故的調查、事故的處理,以及善后工作。 2.3 應急救援小組及其職責根據現場應急需救援的需要,公司成立以下五個應急救援小組:2.3.1 救援處置組:事故處置的技術工作。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以及職業危害等因素,及時提出控制事故或事故處置方案,9、以及在事故處置中應注意的事項。向事故處置人員簡明扼要地講明現場的情況及當前所處狀態。組長:制造部部長組員:制造部各主管、當班操作班、罐裝班人員2.3.2 疏散組:根據事故現場當時的風向,確定人員的撤離方向和路線,以及人員撤離后的集結地點。通知并引導現場人員按要求進行撤離,對疏散人員進行清點并向領導小組報告。組 長:經營部部長副組長:經營部副部長組 員:發生事故的當班操作工、當班倉庫人員2.3.3 警戒保衛組:維護現場秩序,依據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指令,隔離相關區域,阻止無關人員和物資進出隔離區域。組 長:保衛主管組 員:司機、當班門衛2.3.4 醫療后勤組:負責對受傷人員進行現場醫療處理,將重點10、傷員傷情報告事故救援領導小組,依據事故救援領導小組的指令,迅速將傷員轉送相關醫療機構,為事故救援提供車輛、飲食、飲水、食宿等后勤服務。組 長:綜合部部長組 員:綜合部辦公室成員四、應急救援程序事故報告應急救援現場自救互救封閉現場對外聯絡聯合救護事故分析責任落實1.事故報告:事故發生后應按照規定程序報告主要負責人、XX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XX縣衛生局等有關人員和部門。2.現場急救互救:各崗位工作人員均應掌握心肺復蘇及外傷急救包扎技術,備有現場急救包。一旦發生事故,便于現場急救互救,并及時對外聯系,爭取應急救援。3.建立應急救援聯絡通訊系統:各崗位人員要熟知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聯絡電話,以便事11、故發生后及時報告、聯系,取得救援。4.封閉現場:發生事故時除參與救援人員外,疏導無關人員迅速撤離現場,封閉現場,以免造成混亂,不利于急救和事故處理及分析。 五、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時的應急救援措施1.第一時間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的部門及人員,應立即向值班室報警,并采取一切措施切斷職業病危害事故源。職業危害事故發生時,立即停止作業,封存造成事故的材料、設備和工具,控制事故現場,防止事態擴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立即將被傷害人員移到安全處,進行應急處理,報告醫院搶救。疏通應急撤離通道,撤離現場人員,組織泄險,現場急救人員必須佩戴必需的防護用品,避免不必要的傷害。2.值班室接到報警后,應迅速通知有關12、部門,快速查明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的地點、范圍,下達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的指令,同時發出警報,通知領導小組成員及醫療救護隊伍和各專業隊伍迅速趕往職業病危害事故現場。3.領導小組成員根據職業病危害事故性質和規模,通知通訊組迅速向上級部門報告職業病危害事故情況。4.領導小組成員到達職業病危害事故現場后,根據職業病危害事故狀態及危害程度作出相應的應急決定,并命令各應急救援組立即開展救援。如職業病危害事故擴大時,應請求支援。5.當職業病危害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小組,調查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并成立搶修小組,研究制定搶修方案并立即組織搶修,盡早恢復生產。六、通信與信息保13、障公司設置24小時有效應急電話98,事故報警方式采用內部電話和外部電話(包括手機、對講機、座機等電話)線路進行報警,由領導小組根據事態情況通過內部電話或外部電話向公司內部發布事故消息,做出緊急疏散和撤離等警報。需要向社會和周邊發布警報時,由領導小組向政府以及周邊單位負責人,親自向政府或負責人發布消息,提出要求組織撤離疏散或者請求援助,隨時保持電話聯系。公司應急救援人員之間采用內部和外部電話(包括手機、座機)線路進行聯系,應急救援小組的電話必須24小時開機,禁止隨意更換電話號碼的行為。應急中心:110 消防:119 急救:120環保:12369 企業內部人員通信應急聯系表見表 8-1,與外部關聯14、單位應急通信聯系表見表 8-2。 表 8-1 企業內部人員應急聯系表姓名職務辦公電話手機號碼董事長總經理總工程師總經理助理總經理助理安全環保分管領導制造部部長安環部副部長綜合部部長制造部設備副部長制造部工藝副部長制造部部長助理綜合部保衛主管表 8-2外部關聯單位應急通信聯系表單位電話XX縣安監局XX縣消防大隊XX鄉人民政府縣疾控中心XX鄉派出所七、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一)綜合防塵措施1采取有效的綜合防塵降塵措施。2加強通風管理,確保供風充足。3佩戴好防塵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二)噪音防護措施1保持設備的經常性完好,發揮設備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如果設備發生故障,噪音指標超過國家環保標準時,要立即進15、行檢修,直到符合標準才可使用。2工作人員配備切實有效的勞動保護用品。3、對于突發性噪聲,提前通知附近的工作人員,做好安全防護,其他能夠人為控制的突發性噪聲應盡量做到“以人為本”的原則,使噪聲危害降到最低限度。4在設備選型時選擇低噪聲的設備。5對職工進行定期體檢,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6加強設備維修,減少機械老化帶來的噪聲。(三)高溫防護措施1在高溫季節來臨時,應準備好職工的防暑降溫用品和物資。2加強工作現場溫度監測。3加強職業危害學習培訓。(四)有毒有害氣體防護措施1加強氣體監測。2加強通風管理。3準備好個人防護用品,隨身攜帶自救器。4加強職工培訓,掌握自救互救知識。八、有關規定和要求1為了能16、在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后,做到反應迅速、處置得當,公司內所有有關部門及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本應急救援預案。各車間要對職工進行經常性的應急救援知識教育,每年組織一次專業分工的演練。保證救援物資及器材的完備和充足供應。2應急救援小組,在落實好日常值班制度、檢查制度、例會制度的同時,要針對發現和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對本預案加以不斷提高、改進和完善。九、獎懲1.獎勵 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現之一的部門和個人,應依據公司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1.1出色完成應急處置任務,成績顯著的。 1.2 防止或搶救事故有功,使公司和人民群眾的財產免受損失或者減少損失的。 1.3 對應急救援工作提17、出重大建議,實施效果顯著的。 1.4 有其他特殊貢獻的。 2.責任追究 按照法律、法規及公司有關規定,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有關責任人員視情節和危害后果,給予相應處罰:2.1 不按照規定制訂事故應急預案,拒絕履行應急準備義務的。 2.2 不按照規定報告、通報事故真實情況的。 2.3 拒不執行職業危害事故應急預案,不服從命令和指揮,或者在應急響應時臨陣脫逃的。 2.4 阻礙應急工作人員依法執行任務或者進行破壞活動的。十、附則1.術語和定義1.1 職業病: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18、病。一般來說,凡是符合法律規定的疾病才能稱為職業病。1.2 職業危害:職業危害指在生產勞動過程及其環境中產生或存在的,對職業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業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的一切要素或條件的總稱。1.3作業場所職業危害:作業場所職業危害是指勞動者職業活動中可能在作業場所接觸到的粉塵、化學性毒物、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有害因素。1.4應急救援:指在發生事故時,采取的消除、減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惡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損失的措施。1.5預案:指根據預測危險源、危險目標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別、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應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慮現有物質、人員及危險源的具體條件,能及時、一有效地統籌指19、導事故應急救援行動。1.6 應急準備: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進行的組織準備和應急保障。1.7 應急響應:事故發生后,有關組織或人員采取的應急行動。十一、附件與附圖1.廠區人員分布表部 門崗 位人數所 在 位 置制造部辦公室6綜合樓三樓制造部操作班29中控室、轉爐、主廠房制造部煤氣爐班13煤氣爐制造部灌裝班4灌裝制造部烘干班7烘干房制造部酸粉管理1硫酸槽粉倉制造部冰機工4冰機房制造部保機班10廠區設備場地制造部電工班5配電房制造部放渣工2渣倉品管中心化驗檢驗10新化驗樓二樓綜合部倉管員4倉庫安環部辦公室3新化驗樓一樓安環部水處理3水處理池場地2相關應急部門、機構的聯系方式火警:119急救中心:1203. 應急疏散示意圖十二、救援人員注意事項1. 佩戴好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施救過程中時刻保證自身的安全。2. 在某些特定的化學事故或特定的救援組織中,必須采取特殊的安全防護措不能盲目蠻干,以減少參戰人員的不必要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