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運專線鐵路工程高處墜落事故應急救援處置預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1162
2024-09-06
11頁
101.53KB
1、客運專線鐵路工程高處墜落事故應急救援處置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根據XXXX客運專線項目部一分部的組織結構、生產經營范圍和規模,以及從事施工生產和服務的專業和領域,分部所屬各架子隊在全面、準確識別評估危險源的基礎上,匯總形成了XX客運專線一分部危險源辯識評價匯總表和XX客運專線一分部重大危險源清單,其中可能發生的高處墜落事故、事件或緊急情況類型和嚴重程度如下:序號危 害 因 素事故類別及后果危險等級危險程度 (嚴重程度)1腳手架的搭設與拆除高處墜落4高度危險2高空支、拆模板高處2、墜落物體打擊4高度危險3懸空及裝修作業交叉作業,未設置安全網、孔洞口未封閉,臨邊無防護高處墜落物體打擊4高度危險4作業人員有職業禁忌,未戴安全帽,上架作業未系安全帶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5鉆孔樁施工前未檢查開挖工具,機具不符合要求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6孔井挖完或暫停施工時孔洞無防護或蓋高處墜落3中度危險7作業人員未使用專用爬梯(挖孔樁作業)高處墜落3中度危險8模板上施工載荷不符合要求,模板存放過高失穩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9拆模未經批準,高處拆模無可靠立足點,無專人防護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10高空作業無臨邊防護高處墜落3中度危險11腳手架鋪設不嚴,有探頭板、有空擋高處墜落33、中度危險12施工層未設置防護欄桿高處墜落3中度危險13小橫桿兩端未固定(腳手架)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14高空材料運輸通道不符合要求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15基坑周邊無防護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16臨邊防護不嚴,有漏洞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17高處懸空作業未系安全帶高處墜落3中度危險18不走通道,攀登外架高處墜落3中度危險19墩臺施工未設工作平臺或承載不夠,無圍欄、梯步高處墜落垮塌3中度危險20涵洞蓋板灌注時,未設操作平臺、欄桿高處墜落3中度危險21與接觸網交叉、接近的電力線路及其他障礙物拆除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22接觸網作業車、作業平臺升降未進行個體防護高處墜落物體打擊4、3中度危險23不系安全帶在軟橫跨上行走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24梯車上道作業時不設防護人員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25車上工具放置不穩車下人員無安全帽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26曲線地段作業時作業人員站在內側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27跨越既有電力線路或接觸網時無安全防護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28扒桿搭設不牢,絞車生根不牢、鋼絲繩磨損嚴重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29上下交叉作業時未進行防護和監控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30光(電)纜架空敷設未系安全帶高處墜落2中度危險31鐵塔安裝時操作不當高處墜落3中度危險32窗臺口清潔玻璃無保護高處墜落3中度危險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應急處置5、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3 組織機構及職責3.1 應急組織體系 分部應急救指揮部分部應急綜合協調工作小組分部應急搶險救工作小組分部應急安全工作小組分部應急善后處理工作小組分部現場應急救援小組分部應急后勤保障工作小組架子隊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作業班組應急救援突擊隊3.2 指揮機構及職責XXXX客運專線一分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為XXXX客運專線一分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專門指揮機構,負責本分部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管理工作,日常工作機構設在XXXX客運專線一分部安質環保部。各架子隊可以參照組成應急救援指揮部。聯系電話:(安質部:)總 指 揮:分部經理李強副總指揮:分管安全6、副經理丁繼龍、副經理趙愛稱、支部書記蔣勇、總工程師鄧江濤成 員:安質部部長蘇偉、綜合部部長朱云、計財部部長譚明利、工程管理部部長沈科、物設部部長唐茂文、物設部副部長鄧偉、安質部安全員陳祥虎。二、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一)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方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研究部署指揮部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方面的重點工作。(二)組織、協調、參與項目部發生的高處墜落一般性及以上事故(事件)原因和性質的研究確認。(三)為事故(事件)調查提供專家服務和技術支持。(四)開展事故(事件)應急知識宣傳教育。三、應急小組專門工作組職責應急小組設立五個工作組:綜合協調組、現場搶險救援組、安全保衛組、善后7、處理組和后勤保障組。各工作組根據職責具體承擔事故(事件)災難救援和處置工作。(一)綜合協調組:由安質部、綜合部、事故單位負責人組成,組長由綜合部部長朱云擔任,其職責為:1、協調搶險救援工作,啟動相關保障預案。2、確保現場醫療救援搶險和通訊暢通。3、調集搶險救援相關資料,負責新聞報道。4、上報搶險救援進展情況及事故調查資料準備。(二)現場搶險救援組:由工程部、物設部、安質部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事故單位相關部門組成,組長由工程部長沈科擔任,其職責為:1、引導人員撤離危險場所,搜尋、搶救傷亡人員。2、勘察事故,提出事故或險情處置建議意見和搶險救援技術方案。3、調集搶險救援所需器材、物資和搶險救援隊伍,8、展開搶險救援工作。4、協助負有法定職責的部門對現場事故公正調查取證。5、隨時向應急指揮部報告搶險救援過程中的有關情況。(三)善后處理組:由綜合部、事故單位有關部門組成,組長由事故單位工會主席擔任,其職責為:1、對事故或險情傷亡人員實施救治、處置。2、負責傷亡人員家屬的接待、安撫、理賠工作,保證社會穩定。(四)后勤保障組:由綜合部、計財部、事故單位相關部門組成,組長由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指揮長蔣勇擔任,其職責為:1、負責搶險救援及事故調查工作人員生活保障、食宿安排等后勤服務。2、提供必要的辦公用品、交通、通訊工具、急需的搶險救援器材與物資以及應急救援的資金保障。(五)安全保衛組:公安部門和事故單位有9、關人員組成,組長由公安部門現場負責人擔任,其職責為:負責搶險救災工作,維護現場治安秩序,保障搶險工作有序開展。4 監控與預防措施4.1危險源監控對辨識出來的危險源主要采取如下方式和措施進行監控:(1) 制訂安全專項方案,組織專家對方案評審;(2) 制訂操作規程,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安全意識培訓,特種作業人員堅持持證上崗制度;(3) 制訂管理制度、管理規程,相關職能部門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對違章人員給予重罰;(4) 嚴格執行國家、行業施工安全規范、規程,嚴把檢查關;(5) 嚴格執行集團公司、相關成員企業制訂的管理辦法;加強監督檢查的力度,每年進行兩次執法大檢查,積極開展安全月活動。4.2預10、警行動施工現場或生產經營場所發生三級(含三級)以上高處墜落事故/事件時,隨即啟動預警和信息發布程序:(1) 發生三級高處墜落事故a呼救:當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最先發現情況的人員應大聲呼叫。呼叫內容要明確:某某地點或某某部位發生某某情況!將信息準確傳出;聽到呼叫的任何人,均有責任將信息報告與其最近的項目部管理人員、搶救小組成員,使消息迅速報告事故應急響應小組現場總指揮處。b報警:當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最早發現者立即向項目經理報告。5 信息報告程序 5.1XXXX客運專線一分部指揮部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電話:XXXX客運專線一分部調度電話:XXXX客運專線一分部綜合部電話: 負有事故報告職責的部門,接11、到下屬單位的事故信息后,應做好接收電話或傳真的原始記錄,將事故信息匯總到應急小組辦公室,由應急小組辦公室按照事故報告程序將事故簡況用電話立即報告分管領導,分管領導向主要領導匯報事故簡況,如遇情況緊急或通訊聯系障礙,負有事故報告職責的部門,可直接向主要領導報告事故信息。5.2信息上報 發生事故后,項目部必須按照相關要求,由項目負責人在規定的時間內(1小時內)首先報告分部應急小組、成都鐵路局XX鐵路客運專線建設指揮部,同時還要按照以下規定報告當地政府相關部門。人身傷亡事故:報告當地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主管部門及工程項目所屬行業主管部門。5.2.2其他事故:報告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及工程項目所屬行業主管12、部門。5.2.3現場發生未構成人員死亡的一般性緊急事故(事件),相關單位(含指揮部)均要在24小時內以電話、傳真、書面等速報形式,報告局主管部門,并通過當月相關報表報告。5.2.4現場發生一般及以上死亡事故,相關單位(含指揮部)均要在1小時內以電話、傳真、書面等速報形式,報至局安全質量部和主管部門,并通過當月相關報表報告。5.2.5事故報告內容,必須按照XX集團事故處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執行。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1)事故發生單位名稱、聯系人、聯系電話;(2)事故發生地點;(3)事故發生時間;(4)事故設備名稱;(5)事故類別;(6)人員傷亡,經濟損失以及事故概況。根據事故處置情況及時續報以下內容13、:1)事故原因分析;2)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3)搶險交通道路可使用情況;4)其他需要報告的有關事項等。5.2.6對于報告的事故,分部安全質量部要立即報告分部經理,由分部經理報告指揮長。同時,分部安質部還要立即報指揮部安質部和當地政府有關部門。5.2.7相關記錄各架子隊應當明確專人對組織、協調應急行動的情況做出詳細記錄。6 應急處置6.1 響應分級 按事故的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將生產安全事故分為I、II、III、IV四級。對應相應事故等級,采取I級、II級、III級、IV級應急響應行動。 I級(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14、經濟損失的事故;II級(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III級(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IV級(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事故分級將適時做出調整。6.2 響應程序 根據事故的大小和發展態勢,各級應急指揮、應急行動、資源調配、應急避險、擴大應急等按以下響應程序執行:發生一般事故,由各架子隊主要領導宣布啟動IV級應急15、響應行動,分部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必須帶領主管部門(安質部)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工程部、物設部以及根據事故處理需要前往的相關部門)迅速趕赴事故現場,積極組織搶救并將處理情況及時報告上級主管部門。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由分部主要領導宣布啟動III級及以上應急響應行動,分部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必須帶領主管部門(安質部)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綜合部、工程部、物設部以及根據事故處理需要前往的相關部門)迅速趕赴事故現場,積極組織搶救并及時上報指揮領導和主管部門以及當地相關部門。發生安全事故后,分部領導班子和技術負責人、材料主管、財務主管、主任領工員、安全員、勞資員、機電領工員以及與發生事故有關的架子隊負責人、帶班人16、員等,未經分部經理同意,不得擅自離開項目部駐地,配合事故調查。發生安全事故后,在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迅速成立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指揮機構負責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協調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指揮機構由到達現場的各級應急指揮部組成。在事故現場參與救援的各單位和人員應當服從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指揮機構的指揮,并及時向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指揮機構匯報有關重要信息。發生安全事故后,工程項目施工單位必須迅速、有效地實施先期處置,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并全力協助開展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在事故應急處置過程中,各級應急指揮部應高度重視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并根據工程特點、環境條件、事故類型及特征,為17、應急救援人員提供必要的安全防護裝備。在事故應急處置過程中,根據事故狀態,事故現場應急指揮機構應劃定事故現場危險區域范圍、設置明顯警示標志,并及時發布通告,防止人畜進入危險區域。在事故應急處置過程中,要注意做好事故現場保護工作,因搶救人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為縮小事故等原因需移動現場物件時,應當做出明顯的標記和書面記錄,盡可能拍照或者錄像,妥善保管現場的重要物證和痕跡。6.3 處置措施當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最早發現者立即向項目經理報告,項目經理組織現場營救小組人員迅速對傷者施救,首先應觀察傷員的神志是否清醒,隨后看傷員墜落時身體著地部位;在弄清了傷員的受傷部位,再采取現場急救處理,處理方法是:如顱腦損18、傷,當看到摔傷者的耳朵、鼻孔有出血時,千萬不要用手帕、棉花或紙團去堵塞,如果強行堵塞,會失去自然引流減壓作用,可能形成顱內高壓,加重腦水腫,且會增加顱內感染的機會,造成嚴懲后果。對胸腹部或骨盆著地者,最好將傷者平搬、平抬、平臥在硬板上,立即送醫院急救。對四肢著地者應檢查有無骨折,若摔傷者四肢某部位疼痛、腫脹、畸形或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位置,則為明顯的骨折標志。對可疑骨折,應將傷者肢體用木板、棍子或金屬板固定起來,也可將兩腿包扎固定在一起,或將上肢固定在軀干上,以防止肢體搖晃造成復合損傷。應注意止血帶的正確使用,防止影響血液循環,導致壞死性截肢的嚴重后果。為了將摔傷者安全地送往醫院,除注意不要造成搬運繼發損傷外,還要注意防范途中呼吸道堵塞、出血等意外情況發生。盡可能不用拖拉機運送傷者,以救護車運送傷者最好。7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各架子隊應根據承擔的施工生產任務量的大小、工程性質、地理位置,配備相應的應急救援物資。其常備應急物資如下:常備藥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止血袋、紗布、繃帶、常用小夾板擔架、氧氣袋等救災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