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區間盾構建設設備傾覆事故應急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1335
2024-09-06
16頁
208.50KB
1、地鐵區間盾構建設設備傾覆事故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 錄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41.1、工程概況41.2、危險性分析5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53、組織機構及職責53.2、應急組織人員職責5、第一負責人5、第二負責人63.3、應急小組下設機構及職責6、現場搶險救災組6、后勤保障組6、醫療救護組6、善后處理組7、事故調查組74、預防與預警74.1、預防措施7、防起重機械傾覆安全措施7、防其他設備傾覆安全措施84.2、預警行動95、信息報告程序:96、應急處置106.1、響應分級106.2、響應程序12、1、應急指揮11、應急行動11、資源調配11、應急避險11、擴大應急響應126.3、應急處置措施12、設備傾覆時的應急措施12、設備傾覆引起人員傷亡的處置137、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13防設備傾覆事故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工程概況XX站-XX站區間線路為大致南北走向,呈“S”型,主要在規劃的四合莊西路西側敷設。規劃的四合莊西路寬40m,還未形成道路。區間出XX站后,立即穿越XX、XX鐵路,繼續穿越原XX編組站站場(現已拆除),區間在原編組站下方轉彎,偏向東北方向。區間下穿編組站5層宿舍樓,緊接著下穿XX河,到達XX盾構始發井。采用兩臺盾構機施工,均從軌排井始發3、,先施工左線,后施工右線。XX站-XX站區間線路呈“L”走向,線路西北段穿越大量居民區,規劃的XX路寬40m,在XX站西端已經形成路面,但還未完全形成道路。區間沿線要穿越居民區多為13層磚房,狀況不佳;XX村站南端設置施工豎井兼盾構接收井,在盾構接收井北側設置1#、2#兩個明挖段。1、2#明挖段北段設兩個盾構井。 圖 12盾構隧道斷面圖1.2、危險性分析(1)危險區域分析根據從事工程的項目特點,本工程易發生傾覆事故的設備有龍門吊、汽車起重機、挖掘機、裝載機,可能發生設備傾覆事故的區域為豐-前盾構區間、樊-豐盾構區間,事故可能發生的時期為工程開工至竣工。(2)危害程度分析施工現場一年四季均可能發4、生設備傾覆事故。事故發生時,可能會造成施工人員及施工周邊居民的生命、財產損失,并可能造成施工周圍建筑(構筑物)的損毀,給項目及周圍居民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社會影響很大,危害程度很大。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1)緊急事故發生后,發現人應立即報警。一旦啟動本預案,相關責任人要以處置重大緊急情況為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絕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諉拖延。各部門之間、各單位之間必須服從指揮、協調配和,共同做好工作。因工作不到位或玩忽職守造成嚴重后果的,要追求有關人員的責任。 (2)項目部在接到報警后,應立即組織自救隊伍,按事先制定的應急方案立即進行自救;若事態情況嚴重,難以控制和處理,應立即在自救的同時向專業隊伍救5、援,并密切配合救援隊伍。3、組織機構及職責3.2、應急組織人員職責、第一負責人項目經理是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第一負責人,擔任總指揮,負責緊急情況處理的指揮工作。成員分別由工程部部長、技術部部長、安保部部長、總工程師、物資部部長、盾構工區負責人、車站暗挖工區負責人、綜合辦公室組成。總工程師和書記是應急救援第一執行人,擔任副指揮,負責緊急情況處理的具體實施和組織工作。、第二負責人工程部部長兼車站暗挖工區負責人、盾構工區負責人是應急小組第二負責人,負責相應事故救援組織工作的配合工作和事故調查的配合工作。3.3、應急小組下設機構及職責、現場搶險救災組現場搶險救災組由搶險總指揮及副總指揮領導,成員由質量技6、術部部長、工程部部長、物資設備部部長、安保部部長、盾構工區負責人、車站及暗挖工區負責人和項目班子及分包單位負責人組成。主要職責是:組織實施搶險行動方案,協調有關部門的搶險行動;及時向指揮部報告搶險進展情況。并對事故現場進行警戒,阻止非搶險救援人員進入現場,疏導現場車輛,維持治安秩序,保護搶險人員的人身安全。、后勤保障組后勤保障組由項目物資部、綜合辦公室成員組成。主要職責是:負責調集搶險器材、設備;負責解決全體參加搶險救援工作人員的食宿問題。、醫療救護組醫療救護組由安保部、綜合辦公室及有醫護經驗的人員成員組成。主要職責是:負責現場傷員的救護及對外聯系醫院等工作。、善后處理組組長由項目經理擔任,成7、員由項目領導班子組成。主要職責是:負責做好對遇難者家屬的安撫工作,協調落實遇難者家屬撫恤金和受傷人員住院費問題;做好其他善后事宜。、事故調查組組長由項目經理、公司責任部門領導擔任,成員有項目安保部長,公司相關部門,公司有關技術專家組成。主要職責是:負責對事故現場的保護和圖紙的測繪,查明事故原因,確定事件的性質,提出應對措施,如確定為事故,提出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理意見。4、預防與預警4.1、預防措施4.1.1、防起重機械傾覆安全措施(1)起重吊裝作業前,起重機械的操作、指揮人員應了解被吊物的具體情況(尺寸、材料及重量),并在現場核實起重吊裝作業半徑。(2)按照被吊物重量及作業半徑,查詢汽車起重機起8、重能力表,確定起重機伸臂長度,及吊臂工作角度,保證起重機在起重吊裝作業時不大于額定起重量的80%。(3)起重吊裝作業前對起重機液壓系統、限位系統、警報系統等進行全面檢查,確保吊裝作業的順利進行。(4)起重機就位前,檢查起重機工作場地,在場地不平或松軟時,應采取硬化并增加墊木等措施,保證起重機支腿部位場地的堅實、平整,防止因場地承載力不足,造成起重機傾覆。(5)起重吊裝作業時,嚴格控制吊臂伸出長度,不得超載運行。(6)起重吊裝作業要嚴格執行試吊程序,在試吊不成功的情況下,應查找原因,待問題解決后,重新進行試吊,試吊成功后方可進行起重吊裝作業。(7)汽車起重機起重吊裝作業應采用側吊的方式,作業時吊9、臂與地面的夾角不得小于60,左右回轉范圍不應超過90,不得橫吊,以免傾翻。(8)嚴禁使用起重機進行橫拖及斜吊。(9)起吊構件時,吊索要保持垂直,不得超出起重機回轉半徑斜向拖拉,以免超負荷和鋼絲繩滑脫或拉斷繩索而使起重機失穩。起吊重型構件時應設牽拉繩。(10)起重機操作時,臂桿提升、下降、回轉要平穩,不得在空中搖晃,同時要盡量避免緊急制動或沖擊振動等現象發生。未采取可靠的技術措施和未經有關技術部門批準,起重機嚴禁超負荷吊裝,以避免加速機械零件的磨損和造成起重機傾翻。(11)起重機應盡量避免滿負荷行駛;在滿負荷或接近滿負荷時,嚴禁同時進行提升與回轉(起升與水平轉動或起升與行走)兩種動作,以免因道路10、不平或慣性力等原因引起起重機超負荷而釀成翻車事故。(12)當兩臺吊裝機械同時作業時,兩機吊鉤所懸吊構件之間應保持5m以上的安全距離,避免發生碰撞事故。(13)雙機抬吊構件時,要根據起重機的起重能力進行合理的負荷分配(吊重質量不得超過兩臺起重機所允許起重量總和的75%,每一臺起重機的負荷量不宜超過其安全負荷量的80%)。操作時,必須在統一指揮下,動作協調,同時升降和移動,并使兩臺起重機的吊鉤、滑車組均應基本保持垂直狀態。兩臺起重機的駕駛人員要相互密切配合,防止一臺起重機失重,而使另一臺起重機超載。(14)吊裝時,應有專人負責統一指揮,指揮人員應位于操作人員視力能及的地點,并能清楚地看到吊裝的全過11、程。起重機駕駛人員必須熟悉信號,并按指揮人員的各種信號進行操作;指揮信號應事先統一規定,發出的信號要鮮明、準確。 (15)在風力等于或大于六級時,禁止在露天進行起重機移動和吊裝作業。 (16)起重機停止工作時,應剎住回轉和行走機構,鎖好司機室門。吊鉤上不得懸掛構件,并應升到高處,以免擺動傷人和造成吊車失穩。、防其他設備傾覆安全措施(1)設備行駛的道路必須平整、堅實、可靠,停放地點必須平坦。 (2)設備不得停放在斜坡道上工作,不允許停留部位一高一低或土質一硬一軟。(3)在路邊和斜坡等地方作業時,必須設指揮引導員。操作人員必須遵照指揮工作。(4)作業時,不得超過機器的性能范圍。(5)非起重設備用于12、起吊作業時,應對使用場所、吊具和起吊負荷等規定嚴格的條件。并遵守相關的安全條例。4.2、預警行動(1)當現場發現事故隱患時,發現人員應立即報告應急指揮部總指揮(副指揮)及現場安全人員,現場進入預警狀態。(2)應急指揮部應立即組織相關人員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現場隱患的處置,消除隱患。5、信息報告程序:圖5-1事故信息報告程序圖(1)事故發現人員應立即確定事故的類型和大小,并使用移動通信設備或固定電話向總指揮(副指揮)報告。根據現場情況撥打消防電話119及急救電話120、999。(2)總指揮接到報警后,通知副指揮、組員,根據事故大小啟動應急救援系統,保護事故現場、設置警戒標志、疏散現場人員并組織搶13、救傷員、隔離其他危險源,盡量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3)項目部24小時值班電話:,其他相關應急搶險聯系電話見附件1。(4)根據事故發生所在地向電力、消防、公安等相關部門報告。(5)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事故發生時間、地點和相關設施。- 聯系人姓名和電話等。6、應急處置6.1、響應分級表6-1 應急響應分級表序號等級死亡重傷直接經濟損失牽頭處置單位擔任現場指揮領導級別1I級(特別重大事故)30人100人以上(包括急性中毒)1億元市政府(市應急委員會)市委、市政主要領導2II級(重大事故)10-30人50-100人5000萬元-1億元市政府(市應急委員會)20-30人:市府領導;10-20人:市府14、分管領導3III級(較大事故)3-10人10-50人1000-5000萬元市政府(市應急委員會)6-10人:市府分管秘書長、建委、交通委主要領導:3-5人:建委主要領導、交通委主要領導4IV級(一般事故)A級1-2人3-10人500-1000萬元市建委、交通委(市軌道建設指揮部)、建管公司死人或重大環境破壞、社會影響事故:建委、交通委分管領導;其它環境破壞、傷人等較大社會影響事故:指揮部領導,建管公司主要領導5B級無1-2人500萬元以下建管公司建管公司分管領導、項目管理公司主要領導、施工單位分管領導6C級無無500萬元以下監理單位項目總監、施工單位項目經理6.2、響應程序、應急指揮根據事故等15、級,由相關部門的人員擔任搶險指揮,項目經理負責搶險具體工作的執行,施工現場突發事故時,項目部和現場人員必須立即向建管公司和相關單位報告,并通過建管公司向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報告,啟動“防起重傷害事故應急預案”,調運搶險機械、物資到場,搶救傷員,保護現場,設置警戒標志,為防止發生次生、衍生災害,對現場進行相應處理。、應急行動施工現場突發起重傷害事故時,應急指揮部應立即組織駐地或施工現場搶救隊員和職工進行搶險救災。搶險要按照救人第一的原則。當現場遇有人員受到威脅時,首要任務是搶救人員,與急救中心和醫院聯系,請求出動急救車并做好急救準備,確保傷員得到及時醫治。事故現場取證救助行動中,安排人員同時做好事故16、調查取證工作,以利于事故處理,防止證據遺失。、資源調配施工現場突發事故時,后勤保障組應立即從離事故發生所在地距離近的工區應急物資倉庫(車站工區、豎井工區)調運救護人員的裝備、救護器材、自動蘇生器、通訊器材等搶險物資至事故現場,并充分利用現場的一切設施進行人員搶救及財產的保護工作,如果該工區搶險物資數量不能滿足使用時,立即調配另一工區搶險物資至事故現場。、應急避險在現場平面圖上繪制應急疏散通道,一旦發生風險事故,人員可按圖示疏散通道撤離到安全地帶。應急避險由應急指揮部現場搶險救災組負責指揮、維持秩序和清點人數。、擴大應急響應當事態超出實際處置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應立即按程序上報,由建管公司17、總工程師辦公室向市建設交通委報告,啟動市應急預案,建管公司協助處置。由市建設交通委領導立即向市應急聯動中心匯報必要時請求實施更高級別的響應機制。6.3、應急處置措施6.3.1、設備傾覆時的應急措施.1、一般處置措施(1)采取焊接、連接方法,在不破壞失穩受力情況下增加平衡力矩,控制險情發展。(2)選用適量噸位起重機按照搶險方案將設備轉移至平坦場地,變形部件用氣焊割開或調整。(3)清空設備內所有油料,在現場對設備進行拆解或用拖車將傾覆的設備運至拆解廠進行拆解。.2、起重機械的應急處置措施(1)基礎下沉、傾斜:、應立即停止作業,并將回轉機構鎖住,限制其轉動。、根據情況設置地錨,控制起重機的傾斜。 (18、2)平衡臂、起重臂折臂:、起重機不能做任何動作。、按照搶險方案,根據情況采用焊接等手段,將起重機結構加固,或用連接方法將起重機結構與其它物體聯接,防止起重機傾翻和在拆除過程中發生意外。、用2-3臺適量噸位起重機,一臺鎖起重臂,一臺鎖平衡臂。其中一臺在拆臂時起平衡力矩作用,防止因力的突然變化而造成傾翻。、按搶險方案規定的順序,將起重臂或平衡臂連接件中變形的連接件取下,用氣焊割開,用起重機將臂桿取下;、按正常的拆塔程序將起重機械拆除,遇變形結構用汽焊割開。 6.3.2、設備傾覆引起人員傷亡的處置(1)迅速確定事故發生的準確位置、可能波及的范圍、設備損壞的程度、人員傷亡等情況,以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處置19、。 (2)劃出事故特定區域,非救援人員、未經允許不得進入特定區域。迅速核實塔式起重機上作業人數,如有人員被壓在倒塌的設備下面,要立即采取可靠措施加固四周,然后拆除或切割壓住傷者的桿件,將傷員移出。 (3)搶救受傷人員時幾種情況的處理: - 如確認人員已死亡,立即保護現場; - 如發生人員昏迷、傷及內臟、骨折及大量失血:立即聯系120、999急救車或距現場最近的醫院,并說明傷情。為取得最佳搶救效果,還可根據傷情聯系專科醫院。外傷大出血:急救車未到前,現場采取止血措施。骨折:注意搬動時的保護,對昏迷、可能傷及脊椎、內臟或傷情不詳者一律用擔架或平板,不得一人抬肩、一人抬腿。 - 一般性外傷:、視傷情20、送往醫院,防止破傷風。、輕微內傷,送醫院檢查。 - 制定救援措施時一定要考慮所采取措施的安全性和風險,經評價確認安全無誤后再實施救援,避免因采取措施不當而引發新的傷害或損失。7、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1)救護人員裝備:頭盔、防護服、防護靴、擔架、呼吸保護器、急救藥品等; (2)自動蘇生器:適用于搶救因起重傷害事故造成的呼吸抑制或窒息處于假死狀態的傷員。 (3)通訊器材:固定電話一個,移動電話:原則上每個管理人員一人一個,對講機若干。附件1 應急搶險24小時聯系電話序號姓名職務或單位電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附件2 相關應急預案名錄序號預案級別預案名稱1綜合應急預案2現場處置方案附件4 搶險隊成員名單搶險隊1搶險隊2序號姓名職務備注序號姓名職務備注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搶險隊3安全巡視組序號姓名工種職務序號姓名職務職務1隊長1組長2副隊長2副組長3隊員3組員4隊員4組員5隊員監控量測組6隊員序號姓名職務職務7隊員1組長8隊員9隊員2副組長物資調配組序號姓名職務職務3組員1組長2副組長4組員3組員5組員對外聯絡組4組員序號姓名職務職務15組員2組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