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貨物道路運輸項目事故救援應急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1470
2024-09-06
15頁
55.50KB
1、危險貨物道路運輸項目事故救援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前言危險化學品在運輸途中若發生交通事故或泄漏事故,會引起燃燒、爆炸、腐蝕等嚴重的災害,為提高本公司危化品運輸事故應急救援能力,最的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國安生產法和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制度的規定等法律法規規定,特編制本公司危貨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目的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因危化品運輸過程中突發性事故帶來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社會影響,制定本應急預案。2、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5)、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2005年6月3日頒布);(6)、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44號);(7)、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食第373號);(8)、危險化學品名錄(國家安全監局人告2003第1號); (9)、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GB15603);(10)、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GB6720);(11)、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單位版)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本公司運輸危化品車輛可能發生的翻車、危險品泄漏、火災爆炸、撞車、墜河等事故。3、4、 意義:遵循“以防為主,防消結合”,追求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把事故控制造成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圍之內。二、公司概況有限公司位于 企業負責人 現有危化品運輸車輛 輛,日運輸能力 噸,現有危貨運輸從業人員 人,其中管理人員 人。主要從事易然、易爆氣體、液體、腐蝕品等道路運輸業務。三、術語1、危化品是指有危險的化學品。 2、危化品事故是指危化品其量意外釋放造成的人身傷亡,其意外泄漏造成燃燒、爆炸或環境污染事故。3、應急救援是指以發生事故時,采取的消除、減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惡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損失的措施。4、預案是指預測危險源、危險目標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別、危害程4、度、而制定的事故應急救援方案。充分考慮現有物質、人員及危險源的具體條件,使事故發生時能及時、有效地統籌指導事故應急救援行動。5、危險目標指危化品 性質、數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場所和車載貨物。6、直接經濟損失指因事故導致產值減少、資源破壞和受到事故影響而造成其他損失的價值。7、間接經濟損失指因事故導致產值減少、資源破壞和受事故影響而造成的其他損失的價值。四、危險目標1、危害種類。本公司確定運輸的危險貨物種類有:(1)氧氣、乙炔、氮氣、氬氣、二氧化碳;(2)液氧、液氮、液氬; 2、 危險目標的危險特性及周邊的影響(1)氧氣危險性類別:第2.2類不燃氣體;危規號:22001;UN編號:1072;包裝分類5、:();包裝標志:5和。危險特性:無色;無臭氣體;氣體比重1.1,微溶于水,強烈助燃,接觸油脂即劇烈氧化燃燒,與可燃氣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2)乙炔危險性類別:第2.1類易燃氣體;危規號:21024;UN編號:1001;包裝分類; ;包裝標志:4。危險特性:易燃、易爆,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混合氣體,遇高熱、明火能引起燃燒、爆炸。爆炸界限:空氣中2.5%80.7%(100%)(vd),氧氣中2.8%-93%(100%)(vd)。與氧化劑接觸反應劇烈。與氟、氯等接觸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與銅、銀、汞等純金屬接觸生成化合物產生爆炸物。乙炔具有窒息性,吸入20%濃度時頭暈;40%濃度時人會失神,但無局6、部癥狀。對周邊的影響:乙炔泄漏后,對周圍人群、建筑物有很大的危害。(3)氮氣危險性類別:第2.2類不燃氣體;危規號:22005;UN編號:1981;包裝分類:;包裝標志:4。危險特性:危險特性: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對周邊的影響:空氣中氮氣含量過高,使吸入氣氧分壓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氣濃度不 太高時,患者最初感胸悶、氣短、疲軟無力;繼而有煩躁不安、極度興奮、亂 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態不穩,稱之為“氮酩酊”,可進入昏睡或昏迷狀態。吸入高濃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潛水員深替時,可 發生氮的麻醉作用;若從高壓環境下過快轉入常壓環境,體內會形成氮氣氣泡7、,壓迫神經、血管或造成徽血管阻塞,發生“減壓病”。(4)二氧化碳危險性類別:第2.2類不然氣體;危規號;22019;UN編號:1013;包裝分類:III;包裝標志:5。危險特性:不然、無毒,若遇高熱,鋼瓶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吸入高濃度二氧化碳會窒息,出現呼吸停止甚至死亡。對周邊的影響:二氧化碳泄露,泄漏區人員迅速撤離至上風處,盡可能切斷泄漏源。發生火災可用武裝水冷卻貨場中的二氧化碳容器,禁用沙石壓蓋。(5)氬氣危險性類別:第2.2類不燃氣體;危規號:22011;UN編號:1006;包裝分類:III;包裝標志:5。危險特性:惰性氣體,有窒息性,在密閉空間內可將人窒息死亡。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8、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對周邊的影響:普通大氣壓下無毒。高濃度時,使氧分壓降低而發生窒息。氬濃度達50%以上,則引起嚴重癥狀;75%以上時,可在數分鐘內死亡。當空氣中氬濃度增高時,先呈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濟失調。繼之,疲倦乏力、煩躁不安、惡心、嘔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液態氬可致皮膚凍傷,眼部接觸可引起炎癥。(6)液氧危險性類別:第2.2類不燃氣體;危規號:22002;UN編號:1073 ;包裝分類:III;包裝標志:7。 危險特性:本身不燃燒,但能助燃,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燒爆炸的基本元素之一,與易燃物(如氫、乙炔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化學性質活潑,能與多種元素化 合發出光和熱,也即燃9、燒。當氧與油脂接觸則發生反應熱,此熱蓄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自然;當空氣中氧的濃度增加時,火焰的溫度和火焰長度增加,可燃物的著火溫度下降;液氧易被衣物、木材、紙張等吸收,見火即燃;液氧和有機物及其它易燃物質共存時,特別是在高壓下,也具有爆炸的危險性。常壓下,當氧的濃度超過40%時,有可能發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時,出現胸骨后不適感、輕咳,進而胸悶、胸骨后燒灼感和呼吸困難,咳嗽加劇;嚴重時可發生肺水腫,甚至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吸入氧濃度在80%以上時,出現面部肌肉抽動、面色蒼白、眩暈、心動過速、虛脫,繼而全身強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長期處于氧分壓為60-100kPa(相當于吸入氧10、濃度40%左右)的條件下可發生眼損害嚴重者可失明。皮膚接觸液氧時可引起嚴重凍傷,導致組織損傷。(7)液氮危險性類別:第2.2類不燃氣體;危規號:22006;UN編號:1977;包裝分類:Z01。危險特性:皮膚接觸液氮可致凍傷;如常壓下汽化產生的氮氣過量,可使空氣中氧分壓下降,引起缺氧窒息。(8)液氬危險性類別:第2.2類不燃氣體;危規號:22012;UN編號:1951;包裝分類:3;包裝標志:5。危險特性:普通大氣壓下無毒。高濃度時,使氧分壓降低而發生窒息。氬濃度達50%以上,引起嚴重癥狀;75%以上時,可在數分鐘內死亡。當空氣中氬濃度增高時,先出現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濟失調。繼之,疲倦11、乏力、煩躁不安、惡心、嘔吐、昏迷、抽搐,以致死亡。液態氬可致皮膚凍傷;眼部接觸可引起炎癥。五、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和組成人員公司成立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公司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應急處理的各項工作。承擔危險化學品運輸的車輛和駕駛員積極配合用車單位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公司危貨運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總 指 揮:副總指揮:成員:應救援指揮部下設辦公室:主任:成員:辦公室設在安全生產部。聯系電話:2、職責(1)、應急指揮部職責:a、負責公司危貨運輸事故應急處理總體工作,是應急處理的指揮機構;b、平時負責、檢查各車輛應急處理機構及預案的制定、12、完善、演練及監督各項安全措施的落實;c、負責危貨運輸事故發生后的重要事項的決策及向上一級部門匯報事宜;d、負責在事故發生后統一調度相關人員、設備,指揮應急處理工作;e、負責應急事故處理中貢獻突出人員或違紀人員的獎勵;(2)、辦公室職責a、掌握從事危貨運輸作業的種類、人數、地點;b、危貨運輸事故發生后,迅速了解、匯總事故情況和應急工作的現狀,及時向指揮部匯報;c、傳達指令,協調應急處理的相關事宜。六、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配置搶救器材表序 號品 名存放地數 量序 號品 名存放地數量1防爆手電筒車載16撬 棍車載12千 斤 頂車載17鐵 桶車載13鋼 絲 纜繩車載18滅 火 器車載14警 告 標志車載13、19三 角 木車載若干5工 具車載若干七、預案的啟動發生事故時駕駛員在第一時間準確的向當地消防、運管、安監及公司領導匯報事故發生的地點、時間、人員傷亡等情況,公司“危險化學品運輸過程事故應急救援運營方(預)案”總指揮通知所有應急小組起動預案。1、事故發生后駕、押運員應采取的緊急處理措施(1)、駕駛員立即拉緊手制動器,固定車輪,熄滅發動機關報警。押運員根據所載貨物的性質,釆取相應的急救措施,防止事故擴大。(2)、指揮周圍車輛及無關人員迅速離幵,現場隔離50米范圍禁止明火,防止事態擴大; (3)、疏散事故現場周圍易燃易爆物品、防止二次事故發生;(4)、立即到路口設置警戒標志,并迎接救援車的到來。214、人員緊急疏散、撤離駕駛員和押運員在緊急救援時,要按危險品性質和事故嚴重程度進行分析,決定是否對周邊人員緊急撤離以及撤離方式;在當地救援部門到來后,人員的疏散與撤離決定權移交給政府部門履行。3、危險區的隔離事故發生后,駕押人員應對事故現場周圍實行警戒,對無關人員及車輛進行緊急疏散,駕駛員要在危險區域放置“前方危險,車輛繞行”警示牌,協助相關部門做好交通管制工作。4、檢測、搶救、救援及控制措施(1)、 駕、押人員應落實危化品污染事故監測工作。(2)、搶險、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員的防護、監護措施。a、運輸易燃、易爆氣瓶發生事故的處理方式。關閉鋼瓶閥門,如果無法擰緊閥門,迅速將車輛開至空曠無人區域任其15、泄露盡。車輛無法開動時應向氣瓶大時澆水,使其冷卻并移出危險區域。安全轉移氣瓶,逐個卸車,嚴禁踢、傾、摔、碰、溜放卸車,注意防止氣瓶安全帽脫落,氣瓶豎放時必須穩妥。b、運輸易燃液體發生事故的處理方式輕裝容器,有滲漏現象時,應及時將滲透部位朝上,并移至安全通風處,進行粘補和更換包裝,已經泄露的物品用紗布覆蓋后掃凈,發現中毒,應立即將中毒人員移至空氣流通處。c、運輸易燃液體、自燃物品、遇溫易燃物品發生事故的處理方式妥善收集、更換或處理包裝。d、運輸腐蝕品發生事故的處理方式腐蝕品貨物發生泄露時用砂土覆蓋吸收,對遇水發生劇烈反應的,不得用水直接噴射撲救,以防腐蝕物品飛濺。撲救人員必須穿戴防護用品,對散發16、腐蝕性蒸汽的危化品,必須使用防毒面具。撲救人員應站在上風處。人體被腐蝕品灼傷處,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必要時送醫院就診。事故預案(3)、 翻車的應對措施a、發生 翻車事故,駕駛員、押運員應立即自救,離開駕駛室。b、根據車輛翻車點的地形和車輛重心,就地取材穩定車輛重心,防止車輛繼續滾滑,擴大險情。c、發生泄漏立即向消防119、救護120、交通事故122、治安110報警求援,向公司領導報告。在消防人員未到達前,做好保護現場看護工作,警告閑雜人員離開,現場隔離50米范圍禁止明火;d、公安、消防人員到達現場后,聽從指揮,協調調查處理,若有傷員立即設法搶救。(4)、泄漏的應對措施a、盡快駛離(拖主)人群密17、集地,到空曠區域。將發生動機熄火,并切斷車輛電源總電源。盡快堵塞、倒桶或卸料作業,并向公司領導報告泄漏原因、泄漏數量。b、泄漏量較大時,立即向消防119、救護120、交通事故122、治安110報警求援;現場隔離,要在泄漏點50米范圍內設置禁火區域,禁止車輛駛入,明火進入或其它可能產生火花的作業;119、110、122到現場后,服從指揮,配合搶險;c、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泄漏,待交警到場后,要主動接受事故據調查。(5)、火災、爆炸事故的應對措施a、當火勢可以控制的情況下,應迅速將車輛駛離(拖離)至空曠區域,以中斷災情的進一步擴大;b、火災初始,押運員和駕馭員立即用隨身攜帶的滅火器對準火焰根部滅火,或18、用其他方法中斷燃燒。當火勢猛烈滅火無效時,應立即撤離人員中斷交通,并立即向消防119、交通122、治安110報警,同時向公司領導泄報;c、發生爆炸和爆炸后燃燒,所有人員應立即撤離,如有人員傷亡應通知120急救中心;d、事故救援人員到場后,做好配合并協助進行事故調查。 (6)、 撞車的應對措施a、發生撞車事故后,應迅速撥交通事故122,協助調查;b、當事故發生后雙方有生命危險或貨物劇烈反應的(污染環境、火災爆炸等),駕駛員還應立即向消防119、120、110報警請求救援,同時保護現場,請求過路群眾或車輛緊急搶救、搶險,已造成危化泄漏的按“泄漏預案”執行;造成火災爆炸的按“火災、爆炸預案”執行;c19、告誡圍觀和過路人群迅速撤離;d、救援人員到來后,報從指揮,配合做好善后處理工科調查取證工作。(7)、車輛墜落的應對措施a、當發生車輛墜落公路(墜河)時,駕駛員、押運員要迅速逃生。b、逃生后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請求急救。5、 現場實時監測事故發生造成的污染,要通知環保部門,由環保部門決定采取應急對策。5、受傷人員救治在事故中受傷的人員,視情況施以急救措施,同時向120急救中心救援,電話中要說清楚,事故發生地及產生傷害的原因,并作了什么應急處理。在救援車沒有到達時,可攔截汽車將傷員送往醫院,用手機與120急救中心保持聯系,并聽從救援指令。6、現場保護與現場洗消(1)、現場保護在事故發生后駕駛員、20、押運員應設立警報,劃定安全區。疏散周圍人群,保護好現場。(2)、現場洗消洗消是消除化學污染的有效方法。要針對泄漏危化品的特性,及時搞好好現場洗消,車輛和設備的洗消,填寫事故現場記錄。八、事故善后處理事故應急救援終止程序待事故解除后,終止救援。(1)、駕、押員工保護好現場,協助事故調查,單位主管人員根據事故等級的大小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2)、組織力量迅速恢復生產。(3)、落實“四不放過”原則。九、具體要求1、辦公室要對駕駛員及押運員進行應急技能、緊急逃生技能、救援技能的教育培訓;2、公司要對全體員工進行應急響應、應急響應知識的培訓;3、公司每年要組織兩次應急演練,在短時間內要覆蓋應急預案中的幾種危險化學品的事故內容;4、公司要根據對演練中暴露的問題和對預案的可行性進行評估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