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企業重大危險源管理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1877
2024-09-06
30頁
91.06KB
1、燃氣企業重大危險源管理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總則1.1編制目的為確保公司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在重大危險源事故事件發生事故后,能迅速有效的控制和處置事故,從而減少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制定此預案。1.2規范性引用文件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2)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1號(3)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安監總局令第40號(4)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標2、準、規范(1)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2)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3)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29639-2013(4)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2006(5)化學品分類和危險性公示通則GB13690-20091.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范圍為,是指本公司管理重大危險源范圍內的生產現場可能發生的泄漏、火災等生產安全事故的預防和處理。2事故風險分析2.1重大危險源基本情況XX燃氣有限公司始建于XX年。公司儲存區域液化石油氣儲罐4座,其中200m3的球罐2座,50m3的臥式儲罐1座,30m3的臥式儲罐13、座,儲存溫度為常溫,設計壓力1.7MPa,工作壓力0.6MPa,最高可儲存量為480m3,最大儲存量為280t。 根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本公司的液化石油氣儲量構成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根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40號)要求,本公司重大危險源級別為三級。2.2物料危害理化性質液化石油氣主要成分由丙烷(C3H8)、丙烯(C3H6)、丁烷(C4H10)、丁烯(C4H8)等低碳烴類組成,還含有少量H2S、CO、CO2等雜質,由石油加工過程產生的低碳分子烴類氣體裂解氣壓縮而成,液化石油氣通常以液態在常溫壓力下儲存,具有氣、液兩相的性質。外觀4、與性狀:無色氣體或黃棕色油狀液體,有特殊臭味;閃點-74:沸點從0.542,引燃溫度426537;爆炸極限(VV)2.59.65;相對于空氣的密度:1.52.0,不溶于水。危險特性(1)燃燒速度快。液化石油氣燃燒屬于氣、液混合燃燒,燃燒速度快,火勢猛烈,蔓延擴展迅速。(2)火焰溫度高,輻射熱高。液化石油氣燃燒熱值高達105000kJ/m3,火焰溫度高達2000。(3)爆炸速度快,沖擊波威力大,破壞性強。液化石油氣爆炸速度快,達到20003000m/s。(4)易揮發。常溫下,液化石油氣易揮發,一旦暴露在空氣中能迅速擴到250倍以上。(5)比空氣重,爆炸下限低,最小著火能量小。液化石油氣比空氣重15、.52.0倍,在空氣中易向低洼地方流動,并聚集起來。液化石油氣爆炸濃度范圍較窄,只有2.25%9.65%,最小著火能量也很低,只有310-4J。極度易燃,受熱、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燒,與空氣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6)液化石油氣包裝容器受熱后可發生爆炸,爆炸破裂的碎片具有飛射危險。2.3可能發生的事故及危害程度容易導致事故的因素造成儲罐發生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質量因素:如設計不當,選材不符,強度不足,制造安裝質量差,加工焊接組裝缺陷,閥門、附件質量不合格等。(2)工藝因素:如高流速介質沖擊磨損,交變應力作用,腐蝕破壞,冷脆斷裂,材質老化,液化石油氣雜質(如H2S)長期超標等。(3)管理6、因素:儲罐超期不檢,帶病運行,安全狀況等級差,安全附件超期不校驗,違章檢修等。(4)操作因素:如誤開閉閥門,對液位監測錯誤或不及時,超量灌裝引起儲罐超壓,導致儲罐本體破裂或法蘭墊片破裂泄漏等。(5)外界因素:如外來車輛撞擊;建筑物倒塌;寒冷地區的凍裂;風災、水災、地震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側翻基礎下沉或傾斜等。容易導致事故的部位(1)罐體本體、接管根部角焊縫因質量或缺陷原因的開裂泄漏。(2)儲罐的氣相進口、液相進口、氣相出口、液相出口、排污口、放散口、液面計接口、安全閥接口、壓力表接口等接管、閥門的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3)液化石油氣管道法蘭、閥門等連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4)液化石油氣罐車7、裝卸用軟管泄漏或爆裂。災害后果預測液化石油氣火災有以下特點:燃點低,熱值大;火焰溫度高,輻射熱強;爆炸速度快,破壞沖擊性強;復燃的危險性大。.1危險分析液化石油氣主要是由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低分子烴類組成的混合物,也含有少量的雜質。液化石油氣根據危險貨物品名表GB12268-2012的規定,屬于第2.1類易燃氣體。(1)燃燒爆炸性液化石油氣能夠燃燒,分為穩定燃燒和爆炸兩種形式。液化石油氣發生泄漏,遇火發生的連續燃燒現象,叫做穩定燃燒。液化石油氣發生泄漏后,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遇到火源發生爆炸,其爆炸速度為20003000ms;液化石油氣燃燒熱值高達105000kJ/m3,火焰溫度達28、000以上,通常會產生強大的沖擊波和高溫。(2)比空氣重液化石油氣的氣態相對密度為1.52,比空氣重。由于比重大,發生泄漏時液化石油氣就會積存在低洼處和溝渠,或沿地面任意漂流,一旦達到爆炸濃度,遇明火或火花、靜電等火源時,可引起液化石油氣的燃燒,甚至爆炸。(3)受熱膨脹液化石油氣的液體密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變小,體積則增加。其液體的體積膨脹系數比汽油、煤油都大,是水膨脹系數的1016倍。因此,在充裝液化石油氣的罐車應嚴格控制充裝量,否則隨著溫度的升高氣瓶極易被脹裂。(4)點火能量小液化石油氣的閃點低,引燃能量約0.3mJ,液化石油氣的著火溫度約為426537,比其它可燃氣體低,點火能量小,一個火9、星就能點燃。(5)帶電性液化石油氣在罐裝和運輸過程中易產生靜電,流速越快,越易產生靜電。(6)腐蝕性液化石油氣對容器、管道、橡膠管、密封物等有腐蝕作用。(7)氣體泄漏的流散性與液化氣的潛伏性液化變為氣態速擴散,形成高濃度區,迅速混合區,燃燒、爆炸最猛。其擴散的區與區之間,迅速擴大而且電阻率大于1013cm2,間靜電位達300V時即放電,產生燃燒爆炸。比重是空氣的1.52倍,可沿地面擴散,且聚積在地面或低洼處,蒸氣擴散后遇火源著火回燃。當流入河道中時,由于摩擦作用,即使逆風也會向水流方向擴散,遇火源即燃燒、爆炸。.2爆炸性液化石油氣其液態變成氣態體積要增大約250350倍,同時吸收大量的熱。其一10、旦著火,對儲罐,具有直接的威脅,隨時可能爆炸的“炸彈”。著火時容器受火燃燒輻射和熱氣流的影響,其罐體內壓力變化有三種情況出現:(1)受熱50時,其飽和蒸氣壓為1.4MPa,壓力增加與溫度升高成正比,其速度約為20.330.4kP/。(2)在容器內的液量很少時,當達到某一溫度時液態全部氣化,此時氣體壓力的增加與溫度的升高成正比。(3)容器受熱后,內部的液體膨脹造成內部壓力劇增,此種情況最危險,在火災中這種情況極易出現。容器金屬壁被加熱,材料機構強度下降,發生塑性變形。容器內壓力的劇增,造成容器物理性爆炸,容器一旦爆裂,除了大量的液化氣沖出以外還同時會拋出金屬碎塊,足以傷害人體和建筑物毀壞。公司發11、生危險化學品事故時,按危險程度分為3個區域,分別為事故中心區、事故波及區、受影響區。(1)事故中心區:即距離事故現場050m半徑區域。此區域為液化石油氣泄漏濃度指標高,并伴有爆炸、火災發生,建筑物設施和設備的損壞,人員受到的嚴重威脅。(2)事故波及區:指距離事故現場50200m區域。該區域空氣中液化石油氣濃度較高或燃燒后氣體和灰燼濃度大,作用時間長有可能發生人員或物品的傷害和損壞。(3)受影響區:大于200-500m區域,指事故波及區外可能受影響的區域。該區域可能有從事故中心區和波及區擴散的小劑量液化石油氣或燃燒后氣體和粉塵的影響。注意:在火焰體積因氣體的擴大而加速增大,火勢(尤其是燃燒的儲罐12、或設施)的噪音不斷增大,燃燒火焰由紅到白,光芒耀眼,從燃燒處發出刺耳的哨聲,罐體抖動,罐車變色,安全閥發出聲響時(這些是儲罐爆炸前的征兆)。.3健康危害(1)如無防護,人直接大量吸入有麻醉作用的液化石油氣,可引起頭暈、頭痛、興奮或嗜睡、惡心、嘔吐、脈緩等;也就是液化石油氣在空氣中含有1%時,人在空氣中10min無危險;當空氣中含量達到10%時,人處在該環境中2min就會麻醉。重癥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識喪失,甚至呼吸停止。(2)不完全燃燒可生成一氧化碳,從而導致一氧化碳中毒。(3)直接接觸液化石油氣液體或其射流引起皮膚凍傷,如果皮膚與液化石油氣液體接觸時間過長,造成永久性的傷害,甚至可能危及13、生命。.4環境危害對大氣可造成污染,殘液還可對土壤、水體造成污染。3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3.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公司應急救援組織結構見下圖3-1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治安保衛組搶險救災組通信聯絡組組后勤保障組醫療救援組物資供應組事故調查組圖3-1 應急救援體機構圖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我公司成立應急指揮中心,由總指揮和副總指揮,和其他成員組成。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安全部;總指揮由公司總經理擔任,總經理不在公司內時,由副經理或總經理指定的公司有關領導擔任;現場指揮部成員由指揮中心組織人員組成,負責事件(故)發生應急援救現場組織指揮工作,指揮中心人員構成如下:總指揮;夏鳳君副總指揮:張亞林 宋鑄平成員:姜樹新 張宏14、剛 岳志強 劉書臣 夏立輝 譚 昕 金曉波 姚 喜 鄭金杉 劉 悅赫英華 韓文韜 王曉霞 班允玲 孔令峰劉 穎應急小組指揮部下設7個應急救援小組,負責配合指揮部進行各方面具體的應急救援行動。(1)治安保衛組組長:姚 喜 組員:王建華 劉書成(門衛及公司辦公室其他人員)(2)搶險救災組搶險一組組長:夏立輝 組員:維修站全體人員搶險二組組長:劉書臣 副組長:趙 亮 組員:全體混氣車間人員、全體充裝人員及加氣站人員(3)事故調查組組長:姚 喜 副組長:張宏剛 組員:班允玲 曾憲萍 謝宏 劉書臣 李 巖 (4)物資供應組組長:劉晶秋 組 員:郜叢麗 瞿艷嬌 (5)通信聯絡組組長:韓文韜組員:加氣站全體15、人員 (6)后勤保障組組長:孔令峰 組員:辦公室人員 (7)醫療救援組組長:劉 穎組員:陳 楠 王思怡 王 倫3.2應急救援部門及人員崗位職責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職責(1)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2)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負責人力資源配置、應急組織協調、應急隊伍調動等。(3)負責組織制定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方案。防止險情轉化為事故;事故發生時應遵循事故處理原則,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急救援方案,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4)負責向上級和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匯報事故情況,根據總指揮命令向外發出救援請求。(5)接受政府部門的指令和調動,向互助單位及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16、(6)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產對預案修改提出建設性意見。(7)公司應急援救小組負責編制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對其審核、修訂、完善。對事件(故)信息上報、接受政府指令和調動。(8)檢查應急救援系統的靈敏性和應急救援設備、設施的有效性。(9)組織指揮部成員及全體員工對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保存事件(故)發生后的有關數據及資料存檔。總指揮職責 總指揮一般由企業法人或法人指定授權人擔任,其職責:(1)組織制訂液化石油氣儲罐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負責單位人員、資源配備,應急隊伍的調動;(3)批準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與終止;(4)事故狀態下設立應急救援內部機構并明確工作職17、責;(5)確定現場指揮人員;(6)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7)事故的信息上報工作;(8)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物證、資料;(9)組織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和演練;(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調動。 副總指揮職責(1)協助總指揮進行事故現場的協調工作;(2)負責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審核工作;(3)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數據;(4)對現場事故處置提出技術要求;(5)負責重大事故調查的組織;(6)總指揮不在時代理總指揮的職責; 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機構主要職責(1)搶險救災組職責一組:負責對市區燃氣管網、燃氣設施及燃氣用戶出現的突發事件的處理工作,協助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對搶險、搶修18、工作的現場協調。二組:負責對廠區內所有制氣設施及儲氣設施發生的一切突發事件的處理工作,協助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對搶險、搶修、生產系統開、停車的現場協調。 (2)事故調查組職責負責查閱資料,提供數據信息,協助指揮領導小組對事故原因作出判斷;負責組織恢復生產;事后按照“四不放過”原則調查事故經過及原因,追查事故責任,負責事故報告工作。 (3)物資供應組職責負責突發事件的物資儲備及管理;事故狀態下的緊急物資供應,保證物資供應第一時間到位。 (4)后勤保障組職責負責事故后向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匯報及新聞發布。負責車輛調動,救治傷員及提供受傷人員的生活必要品。安撫受傷人員及其家屬。(5)治19、安保衛組職責負責做好現場保衛警戒、維護秩序、疏通道路、組織人員撤離等工作。(6)醫療救援組職責負責事故現場人員的緊急救護工作;負責與外部醫療救助單位溝通和傷員的入院護送工作;負責公司事故人員醫療保險的辦理工作;參加公司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演練;(7)通信聯絡組職責建立有效的通信網絡,危險區域內提供防爆型通信器材,保障救援通信聯絡和對外通信聯絡的暢通。4處置程序4.1預防和預警危險源監控(1)重大危險源監控落實日常對儲罐罐體周邊環境的檢查。現場裝配可燃氣體在線檢測報警裝置,當發生泄漏時早發現,便于盡早處理。對重大危險源安裝攝像監控裝置,嚴密觀察重大危險源區域概況及人員活動情況。(2)重大危險源事故20、預防建立儲罐及相關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崗位安全責任制度;設置專門安全管理機構或者專職人員;定期分析儲罐及相關特種設備的安全狀況,完善事故應急預案;建立儲罐及相關特種設備使用登記、定期檢驗制度;建立日常檢查制度;建立消除事故隱患制度;建立作業人員(包括管理人員)培訓考核、持證上崗制度;儲罐四周設置消防圍堤,周邊設置人體靜電釋放系統。儲罐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其它預防措施。預警行動應急負責人根據預測結果,應進行以下列置步驟。(1)可能發生級以上事件時應立即啟動本專項應急預案,并報119、120。(2)可能發生級以下事件時,組織指令相關人員采取防范措施,并連續跟蹤事態發展。(3)重大危險源裝置一旦發21、生泄漏、著火等,控制室內的可燃氣體報警器將進行報警,現場如果有人員發現異常,也可以通過手動報警器進行報警。充裝車間、部門現場發生事故險情時,在場人員應立即組織施救,同時報告本部門應急處置小組和本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接到報告后,立即指示事故搶險救災組組長,啟動和執行現場處置方案,組織相關人員搶險救災,加強對險情的控制,防止事故漫延和擴大,并要求現場人員做好安全保障工作。與此同時,本公司通信聯絡組負責立即通知各應急救援組作好應急搶險的人員和物資準備。根據險情發展,如勢態不可控制,應急指揮中心立即啟動最高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迅速組織實施。同時向上級政府部門應急指揮機構報告。遵照應22、急指揮中心指令,通信聯絡組負責及時準確發布事故信息,讓其周邊地區人員及單位作好撤離準備。4.2信息報告程序事故報告流程(1)事故報告公司調度室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接受各車間、部門事故信息應急指揮中心的指令,必要時參加現場應急處置工作;應急電話:0435-4355570。調度室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向公司應急總指揮中心報告,做好事故的詳細記錄,同時通知指揮中心和成員車間、部門負責人。事故按如下流程報告:事故部門事故現場安全稽查部各應急救援單位總指揮部外聯、周邊單位政府相關部門報告內容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1)事故發生地點;(2)事故設備型號、部位;(3)事故類型(如爆炸、火災等);(4)有無人員23、傷亡情況;(5)周圍環境情況(6)影響范圍;(7)報告人姓名。事故報告方式(1)信息報告與通知 公司設置2部(4355570、4355510)外線電話,具有隨時撥打報警條件。主管領導手機24小時開機安全值班,廠內生產人員24小時安全值班,負責事件(故)與火災報警及與領導聯系工作。主管領導根據實際情況負責通知相關人員。(2)信息傳遞與上報 發生事故按以下情況分為類并按以下規定執行。第類事故: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可以確定在1000元以下、且無人身傷害的,應在1日內報公司安全稽查部。第類事故: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可能在1000元至10000元,或人身受輕傷害的4小時內上報公司主管領導。第類事故: 人身傷害較24、重2人以上,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可能在10000元以上的事故。必須立即上報公司主管領導。本條款“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第類事故應在三日內上報區、市有關部門。險情報告可采用電話和當面報告等形式,報告人要明確險情發生的具體位置和事故類別,任務通知由單位負責人電話或當面告知,通知內容要交待清楚險情具體部位及危害。外部通訊聯絡由安全稽查部歸口管理,安全稽查部接到報告后先報告應急指揮中心同時根據事故情況及時電話通知、通報相關部門及救援機構,指揮中心按規定及時將險情上報上級有關部門。4.3響應分級 應急救援響應級別分為三級,第3級企業預警;第2級企業應急;第1級社會應急。 4.4響應程序預案分級25、相應條件與啟動:按事故分類:第類事(故)件對應第3等級響應;第類對應第2等級;第類對應第1等級。公司發生級以上(含級)氣體管線設備泄漏、著火事件時,應急負責人應立即按照公司總體應急預案規定的程序向應急指揮中心報告;當發生級事件,應急小組總指揮可直接向區120、119及上級主管部門辦公室值班電話報告;當發生級以下事件時,值班人員負責通知公司各管理部門、車間進入預警狀態,并跟蹤事態發展至事件排除解除預警;通過平時安全培訓教育與演練,在事故發生時操作員即可作出初步判斷,值班組長便可啟動相應等級進行緊急救援預案進行施救,同時匯報救援小組組長進行統一救援組織與指揮緊急救援工作;當發生級以下(不含級)事件26、時,啟動本預案,同時上報公司應急指揮中心;當發生級以上(含級)事件時,啟動本預案,應急指揮小組成員應立即向組長匯報,同時上報政府有關部門;地方人民政府已經啟動應急預案時,啟動本預案;同時上報上級政府有關部門;市有關部門要求企業啟動預案時,起動本預案;同時上報政府有關部門;當發生級以上事件時,公司安全負責人應分別向119、120,市燃氣辦公室逐級報告。5處置措施當液化石油氣發生少量泄漏時,操作人員應按照安全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的要求及時關閉相關閥門、設備,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先期處置,立即通知單位管理、維修、應急搶險人員趕到現場。指揮人員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啟動本單位應急救援預案。當發生大量泄漏、或27、事態無法控制時、或有跡象表明事態趨向失控時應立即報警,當地政府應急指揮人員決定是否啟動本地區應急救援預案。 通過對危險源風險分析,在生產過程中可能發生儲罐泄漏、儲罐內氧量超標、儲配站初起火災三種安全隱患事故,其具體處置措施如下: 5.1儲罐泄漏 (1)當發現儲罐或儲罐根部閥泄漏時,搶險組要立即派入帶上相關防護用具和設備到泄漏點前檢查是否具備處理條件,如具備處理條件,關閉進液閥門,停止一切裝卸活動,關閉壓縮機和氣相進口閥門,開啟烴泵抽泄漏罐中的液體,倒向備用罐,用沾水棉被堵住泄漏處減少泄漏量,進一步組織堵漏處置;如不具備處理條件,治安保衛組立即通知值班人員全廠發出警報,同時向119報警。(2)接28、管、閥門的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時,關閉進液閥門,停止一切裝卸活動,必要時開啟烴泵抽泄漏罐中的液體,倒向備用罐,用沾水棉或堵漏夾堵住泄漏處減少泄漏量,進一步組織堵漏處置。如不具備處理條件,治安保衛組立即通知值班人員全廠發出警報,同時向119報警。(3)罐車卸液軟管泄漏或爆裂:罐車作業人員立即啟用罐車上緊急切斷裝置,關閉罐車上液相閥門。同一時間,操作人員立即關閉卸液管道上液相閥門,關閉壓縮機,關閉工藝管線上氣相閥門,切斷液化石油氣氣源。嚴禁用壓縮機加壓倒罐。如不具備處理條件,治安保衛組立即通知值班人員全廠發出警報,同時向119報警。(4)全體人員聽到警報后,立即停止生產操作,禁止啟動儲配站內機動車29、輛,己啟動的要迅速熄火,治安保衛組人員設立警戒線,警戒線內嚴禁煙火和啟動無防爆裝置的電器設備,組織無關人員撤離至警戒線外,并隨泄漏不斷擴大,警戒線范圍也必須不斷擴大。(5)立即在危險區域、緩沖區域、疏散區域內停電,滅絕一切可能引發火災和爆炸的火種。進入危險區前用水槍將地面噴濕,以防止摩擦、撞擊產生火花,作業時設備應確保接地。(6)搶險救災組立即派人專門開啟閥門和啟動烴泵和壓縮機,將泄漏儲罐的液化氣轉移到其它儲罐,同時關閉其它無關閥門。啟動消防水泵噴啉儲罐。連接水龍頭和消防栓,用水槍向漏點噴水,降低空氣中液化氣濃度。(7)醫療救援組協助處理泄漏,協助運送消防器材和搶險工具,做好搶救傷員的準備。(30、8)當專業消防人員到達時,指揮人員要立即與消防部門指揮官通報情況,共同制定搶險措施,全力配合做好相關搶險工作。(9)泄漏消險后,治安保衛組要派人守護現場,防止泄漏出來的液化氣引起火災。(10)確認無火災危險后,查找泄漏原因,及時搶修。5.2儲罐內含氧量超標(1)用烴泵將罐內LPG輸送到其它罐內(2)設置警戒,在專人看護下打開散閥將罐內氣態LPG排空至表壓為零。(3)用注水專用軟管連接消栓。(4)檢查所有相關閥門正確無誤后打開消防防栓開始向罐內注水。(5)注滿水后,關閉注水罐進液閥消防栓和放散閥,卸開注水軟管。(6)利用其它罐通過氣相管向水注水罐加壓,同時打開注水罐的排污閥開始排水,在排水過程中31、表壓控制在0.2MPa以內。(7)排水完后迅速關閉排污閥,并停止向罐內加壓。5.3儲配站初期火災(1)立即截斷氣源,用站內滅火器撲滅余火。(2)若無法截斷氣源,立即報警。治安保衛組同時設置警戒線,并派人到路口接消防車。在未切斷液化石油氣泄漏源的情況下,嚴禁熄滅已穩定燃燒的火焰。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物或泄漏源時,應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風系統和密閉性空間擴散。(3)禁止啟動站內一切機動車輛,迅速疏散無關人員至上風處。(4)打開罐區的噴淋裝置,對相關儲罐進行冷卻。組織足夠的力量,將火勢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用消防水冷卻著火及鄰近罐壁,并保護相鄰建筑物免受火勢威脅控制火勢不再擴大蔓延。(5)從安全距離外,利32、用帶架水槍以開花的形式和固定式噴霧水槍對準罐壁和泄漏點噴射,以降低溫度和可燃氣體的濃度。(6)險情發生以后,義務消防人員和其他職工以最快的速度到現場集中聽從指揮。(7)消防隊到后,一切聽從消防隊指揮,積極配合消防隊滅火。5.4人員撤離當事故區域危險品大量泄漏或無法控制火災,需要疏散人員的警報時,區域內的人員迅速、有序地撤離危險區域,并到指定地點結合,從而避免人員傷亡。當班生產負責人在撤離前,利用最短的時間,盡量關閉該領域內可能會引起更大事故的電源和管道閥門等。5.5安全防護個體保護佩戴正壓呼吸器,穿防靜電隔熱服,在處理液態液化石油氣泄漏時佩戴防凍傷防護用品,禁止使用非防爆型電氣和工具。傷員處置33、(1)皮膚接觸:若有凍傷,就醫治療。(2)吸入中毒: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立即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并及時就醫。5.6現場監測(1)用可燃氣體檢測儀隨時監測危險區域、緩沖區域、疏散區域內的氣體濃度,人員隨時做好撤離準備。(2)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迅速撤出現場所有人員至安全地帶,并重新評估,確定危險區域、緩沖區域、疏散區域。當可燃氣體檢測儀檢測液化石油氣濃度報警時;在火焰體積加速增大,燃燒火焰由紅到白,光芒耀眼,從燃燒處發出刺耳的噪音,罐體抖動,儲罐變色,即為可燃蒸氣爆炸的預兆。此時,撲救人員應立即撤離到安全地帶。(3)當事態發展無法控制或控制不34、利時,應及時向有關上級部門匯報,請求增援或啟動上級應急預案。5.7搶險原則(1)以人為本、快速反應、分級負責、企地聯動、常備不懈。(2)發生傷亡事故,搶救、急救工作要分秒必爭,及時、果斷、正確,不得耽誤、拖延;5.8注意事項(1)救護人員進入事故中心區域必須兩人以上分組進行;(2)救護人員必須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救護;(3)救護人員必須聽從指揮,了解現場情況,防護器具佩戴齊全;(4)迅速將傷員抬離現場,搬運方法要正確。(5)根據傷員的傷情,選擇合適的搬運方法和工具,注意保護受傷部位;(6)呼吸已停止或呼吸微弱以及胸部、背部骨折的傷員,禁止背運,應使用擔架或雙人抬送;(7)搬運時動作要輕,35、不可強拉,運送要迅速及時,爭取時間;(8)嚴重出血的傷員,應采取臨時止血包扎措施;(9)搶救觸電人員必須在脫離電源后進行。6事故應急救援終止程序(1)事故得以控制,由公司安全負責人負責對現場可燃氣體檢測合格,并已經進行取證工作后,應急指揮中心總指揮宣布解除警報,搶險人員方可離開現場。由安全稽查部負責解除警報事宜,通知警戒人員撤離。(2)涉及到周邊社區和單位的疏散時,由公司負責人安排專人及時通知周邊單位負責人員或者社區負責人解除警報。(3)事故現場處置完畢后,各小組集合隊伍清點人數,安全負責人向總指揮匯報搶險任務完成情況,總指揮宣布解除警報后,生產崗位人員由生產負責人帶領清理現場。(4)事故調查36、組準備事故報告,及時向政府及相關部門上報書面災害報告。7后期處置(1)應變程序終止后,公司負責人立即安排生產恢復、災害檢討總結、善后賠償工作。(2)由安全稽查部組織公司應急救援處置能力的評估,完成災害報告的同時,完成公司應急救援預案的修訂。8附則8.1術語和定義 危險化學品指屬于爆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蝕品的化學品。危險化學品事故指由一種或數種危險化學品或其能量意外釋放造成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或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指在發生事故時,采取的消除、減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惡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損失的措施。重大危險源指長期37、地或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于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危險目標指因危險性質、數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場所或設施。預案指根據預測危險源、危險目標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別、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應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慮現有物資、人員及危險源的具體條件,及時、有效地統籌指導事故應急救援行動。 8.2 應急預案備案 本預案由公司應急預案編制小組編制,備案后,由公司總經理簽署發布、實施。8.3 維護和更新 (1)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應急救援預案的日常維護,收集整理有利于預案修訂的演練報告、合理化建議、法規要求等作為預案評審、修訂的依據。(2)公司應急救援預案每年進行一次評審,每三年進行一次更新,評審報告作為預案更新的依據加以保存。(3)發生以下情況時應急預案可隨時進行更新公司發生重大事故,經事故應急處理顯現,預案不適合或不使用;國家應急救援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發生變更;公司生產工藝或危險目標發生變更;公司主要應急救援人員發生變更;有其它變更情況者。8.4 制定與解釋 公司預案在公司主要負責人的領導下,由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組織制定、解釋。 8.5 應急預案實施 本預案由安全生產工作會議通過,報安全生產預案主管部門備案后,由公司總經理簽署后生效,簽署之日起實施。9附件(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