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城區防臺風突發事故應急救援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1952
2024-09-06
21頁
61.50KB
1、沿海城區防臺風突發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XX區防臺風應急預案1 總則1.1 編制目的為切實做好全區防御臺風暴雨重大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為貫徹落實區政府對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理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我區防御臺風工作,建立防臺抗臺工作程序化、規范化、制度化的應急響應機制,保證防臺搶險救災工作高效有序進行,確保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1.2 編制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和國家防總2、防御臺風預案編制導則、浙江省防臺風應急預案、XX市防臺風應急預案、XX市防洪條例、XX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XX市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管理辦法、XX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結合XX實際,制訂本預案。1.3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全區范圍內臺風災害的預防及應急處置。1.4 工作原則1.4.1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科學決策,合理調度,不斷提高防臺風的現代化水平。1.4.2 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方針,以確保群眾生命安全作為防臺首要任務,立足于抗災保安全,防患于未然。1.4.3 防汛工作實行各3、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按照行政區域實行屬地管理,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區防臺風工作的責任主體。1.4.4 快速反應,部門聯動。發生臺風及次生災害時,當地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應迅速響應,各有關部門聯合行動,及時、高效地開展預防和應急處置。1.4.5 防汛工作按照流域或區域統一規劃,堅持因地制宜,城鄉統籌;突出重點,兼顧一般;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一切部門和單位都要服從當地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下級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揮機構要服從上級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揮機構的指揮調度。1.5 工作重點(1) 組織危險地區、危險地段人員安全轉移;(2) 組織4、出海船舶及時回港避風;(3) 山塘、水庫、水閘、堤防等水利工程保安; (4) 小流域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防范和人員避險;(5) 城鎮高層建筑工地、廣告牌、鐵塔、行道樹、電線桿、天線等高空設施防風保安,城鎮低洼地區的防洪排澇;(6) 風、雨、潮的預測預報和預警,并及時向公眾發布臺風信息。(7) 投資創業園區、重點工程建設開發地塊與周邊行政村、單位的結合部。(8) 其他需要重點防范和處置的事項。2 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2.1 區防汛防旱指揮部XX市XX區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揮部(以下簡稱區防指)負責領導組織全區的防臺搶險救災工作。2.2 街道、鎮防汛防旱指揮機構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街道、鎮設立防汛防5、旱辦事機構,負責當地的防臺搶險救災工作,必要時,由當地黨委、政府部署防臺搶險救災工作,防指辦事機構具體組織實施。2.3 其它防汛指揮機構投資創業園區、重點工程單位和城鎮社區、行政村等基層組織以及企事業單位,根據需要設立防汛辦事機構,明確人員職責,按照街道、鎮防汛防旱指揮機構指令和預案,負責本行政區域或本單位的防臺搶險救災工作。2.4 區防指組成區防指指揮由區政府分管副區長擔任,副指揮由區府辦副主任和區農林水利局局長擔任。2.5 區防指的主要職責在區委、區政府領導下,負責領導、組織全區的防臺和搶險救災工作。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有關防汛工作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上級政府防汛指揮部的指示、命令;6、編制完善防臺預案,審定和批準洪水調度方案、重要水庫控制運用計劃等;協調部門、上下之間的工作;檢查督促各有關部門做好防汛準備工作;組織開展防汛檢查,督促有關部門、單位及時處理影響防汛安全的有關問題;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督促或組織河道清障工作,提高防洪能力;負責發布全區汛情通告,宣布進入和解除緊急防汛期;組織災后處置,并做好有關協調工作;完善防汛指揮自動化系統,不斷提高決策指揮水平,逐步實現防汛規范化、現代化。健全指揮部日常辦事機構,落實人員編制,配備專職人員和必要的設施,解決日常經費,常年開展工作。2.6 區防汛防旱指揮部成員單位的主要職責(1)區農林水利局:承擔區防指的日常工作,負責組織、協調、7、監督、指導全區防汛防旱的日常工作;根據XX區水利工程管理職責有關要求,負責所轄涉水工程安全的監督管理,水庫、小山塘和主要水網的防洪調度;及時提供雨情、水情、旱情和水文預報;負責水資源的調配,組織指導抗洪搶險工作和水毀水工程的修復。(2)區人武部:組織指揮區預備役部隊和民兵參加搶險救災;協助區政府做好搶險救災相關保障工作;組織民兵和應急小分隊的應急演練。(3)區民政局:組織、協調全區旱、澇、臺災害的救助、救濟和救災工作,管理、分配各級救災款物并監督檢查其使用情況;組織指導和開展救災捐贈等工作;組織核實災情,及時向區防指提供災情信息;指導災區做好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4)區財政局:負責籌措防汛8、救災資金,落實防汛防旱專項救災資金,及時下撥防汛救災資金并監督使用情況。(5)區發改局:負責協調基礎設施災后修復或重建。(6)區交通局:負責水毀公路、橋梁搶修工作,以及提供道路通行情況信息。組織落實搶險物資運輸車輛,協助公安部門做好汛期搶險救災車輛優先通行工作。(7)區建設局:負責全區建筑、住宅和房地產等行業的防汛救災工作,落實在建工程的防汛防臺應急預案;危房人員轉移的檢查指導工作;提供建設系統災害損失情況。(8)區供電局:負責排澇、抗旱、搶險用電的供應和電力系統的防汛防臺工作;及時調度解決抗災救災電力及重要水利工程設施、搶險救災指揮機關的正常用電,落實應急電源;及時搶修水毀電力設施,保障電力9、供應;提供電力系統災害損失情況。(9)區外經貿局:負責落實防災救災成品糧的儲備、供應和調撥,保障市場供應;指導貿易與糧食系統防汛防臺工作。(10)區公安分局: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依法打擊盜竊、哄搶防汛防旱物資和破壞水利工程設施的違法犯罪行為,協助區有關部門、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妥善處理因防汛防旱引發的群眾性治安事件。(11)交警大隊:負責保障搶險救災行動的道路通行,實施交通管制;協助組織群眾撤離和安全轉移。(12)區衛生局:負責災區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和醫療救護工作;及時向區防指提供災區疫情與防治意見;組織衛生系統和醫療衛生人員趕赴災區開展防病治病;預防、控制疫病的發生和流行。(13)區委宣10、傳部(區文廣局):根據市、區防指和氣象部門提供的汛情、旱情和氣象資料,及時向社會公布發布氣象、汛情、旱情信息;做好防汛防旱工作的宣傳報道,加強防汛防臺抗旱等知識的媒體宣傳教育;負責編輯防汛抗臺圖片錄像資料。(14)區教育局:負責全區教育系統防汛防臺安全工作的監督管理;指導學校開展防災減災知識教育,提高師生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能力;加強對校舍危房(特別是外來工子弟學校場所)的檢查,密切注意臺風期間在校師生或參加其他活動師生的動態,確保人身安全。(15)區國土分局:負責滑坡、山地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組織開展重大地質災害的應急調查;協助區、街道、鎮政府做好11、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公布區域內地質災害的易發區,制定落實地質災害的防御預案。(16)區旅游局:負責旅游景點、度假區防汛防臺安全監督管理,指導旅游系統開展防汛避洪安全知識宣傳,提高從事旅游工作人員和游客的防災減災意識。(17)區城管局:承擔城區防汛辦的日常工作,檢查、督促城區防汛抗臺工作。做好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筑工地、廣告牌等防臺、抗洪及排澇工作。(18)投資創業園區:組織負責管轄區域內各企業開展防臺、抗洪工作,確保人員生命安全,及時轉移危房(臨時工棚)居住人員。(19)XX電信:負責保障水情、險情、災情信息和應急指揮通信的暢通,確保政府首腦機關、防臺防汛指揮機構、新聞媒體等重要單位的通訊暢通12、。(20)各鎮、街道:負責做好本轄區的防汛搶險救災工作。(21)其它各成員單位:各行各業應積極投入救災搶險工作,支授災區恢復生產。2.7 辦事機構區防指下設辦公室(以下簡稱區防指辦),負責區防指的日常工作。 3 影響臺風分級根據氣象部門預報,按照臺風影響范圍和程度,臺風預警等級分為、四個級別,分別代表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 3.1 特別重大(級)6小時內可能受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2級以上;或者已經受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已達12級以上,并可能持續。3.2 重大(級)12小時內可能受強熱帶風暴或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0級以上,或陣風11級以上;或者已經受強熱帶風暴影響,平均風力為10-113、1級,或陣風11-12級,并可能持續。3.3 較大(級)24小時內可能受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8級以上,或陣風9級以上;或者已經受熱帶風暴影響,平均風力為8-9級,或陣風9-10級,并可能持續。3.4 一般(級)氣象部門發布臺風消息,熱帶低壓可能影響我市,平均風力可達6級以上,或陣風7級以上;或者已經受熱帶低壓影響,平均風力為6-7級,或陣風7-8級,并可能持續。4 預防和預警機制4.1 臺風及次生災害監測農林水利局、國土XX分局分別負責臺風、暴雨、洪水、風暴潮及山地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系統建設,及時向區防汛指揮部提供臺風、降雨、洪水、風暴潮的實時信息和預報成果及地質災害14、監測資料。4.2 水利工程巡查水庫、山塘、堤防和其它險工險段等防洪工程管理單位應當建立日常巡查制度與安全監測監管制度。4.3 山洪災害預警員落實易發山洪和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災害地區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和城鎮社區、行政村,以及企事業單位應當確定預警員,落實預警職責。4.4 防臺檢查4.4.1 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揮機構應當在臺汛前組織有關單位開展防臺檢查,發現防臺安全問題的,責成有關單位限期處理和整改。4.4.2 城管、建設、供電、交通、建設、電信等部門應當加強市政、電力、交通、通訊等設施的防臺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4.4.3 區建設、農林水利、國土資源等部門,按職責分工協同15、街道、鎮組織對危險區域人員、房屋和船只、病險水利工程等調查,并登記造冊,報同級防指備案。4.5 臺風及次生災害預警4.5.1 臺風影響及帶來的雨量等預警各部門密切關注市氣象、水文部門作出的預報,區防指辦收到市防辦的預警信息后,應立即向有關街道、鎮和單位發出警報。有關街道、鎮和單位得到臺風影響或降雨警報后,應立即向有關地區發出處置預警。4.5.2 水利工程險情預警當水利工程發生險情或水庫遭遇超標準洪水時,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和各防汛防旱指揮機構按規定權限,通過廣播、電視、電話、警報等方式,向可能受影響地區發出警報,當地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做好群眾轉移的有關工作。4.5.3 內澇災害預警當防指辦收16、到市防辦轉發市氣象、水文預報將出現較大降雨時,各防汛防旱指揮機構應按照分級負責原則,督促有關部門確定內澇災害預警區域、級別,按照權限向社會發布,并做好排澇的有關準備工作。必要時,通知低洼地區居民及企事業單位及時轉移財產。5 應急響應應急響應級別的確定,以市氣象部門臺風預警、預報為主要依據,綜合市水文、海洋等部門的預警、預報,充分考慮臺風的影響程度、危害程度及防御能力等因素,分為、四級,級應急響應為最高級別響應,其次是級、級,級為最低級別響應。較高級別的應急響應包含較低級別應急響應的所有內容。級應急響應由區防指指揮批準啟動(必要時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批準啟動),級應急響應由防指副指揮或指揮批準17、啟動,級應急響應由防辦主任或防指副指揮批準啟動,級應急響應由防辦副主任或主任批準啟動。5.1 級應急響應區防指指揮主持會商,防指全體成員參加會議。部署臺風防御和搶險救災工作;提出防御目標、重點和對策建議;同時,發布人員梯度轉移命令,根據需要宣布進入緊急防汛期,向災害發生地派出工作組指導工作,組織指揮重大險情的搶險救災工作;向市防指、區委、區政府匯報有關情況。必要時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部署防臺工作。區防指辦密切監視臺風發展變化和雨情、水情、工情,掌握人員轉移和船只回港避風情況,做好江河洪水預報和重要流域的洪水調度,組織有關專家組赴一線加強技術指導,監督指導重要江河和重點區域洪水調度,調配區級防18、汛搶險物資,聯系人武部、公安、武警支援災區搶險救災。做好災情核查和信息發布工作。各防汛防旱指揮機構和其他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根據臺風影響程度,做好相應工作。5.2 級應急響應區防指指揮或副指揮主持會商,召開防御臺風緊急會議,農林水利、人武部、建設、民政、國土資源、城管、交通、教育、供電等防指主要成員單位參加。部署防臺搶險工作,落實防臺風各項措施。農林水利、國土資源等部門,協同街道、鎮加強水庫、山塘、堤防、地質災害隱患點等巡查,做好洪水調度工作;加大監測力度、加密預報頻次,隨時將最新消息報告區防指及有關部門。漁船就近避風,船上人員及沿海(岸)養殖人員撤離上岸;對危險地區的各類人員實施梯度轉移。19、區防指組織有關部門人員派工作組到臺風影響地區檢查、督促和指導防臺救災工作。人武部、街道、鎮各類搶險隊伍集結待命,隨時準備搶險救災。各防汛防旱指揮機構和其他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根據臺風影響程度,做好相應工作。區防指辦及時將有關防臺信息、災情信息報告區防指領導和市防指。5.3 級應急響應區防指副指揮或防辦主任主持會商,農林水利、國土、建設、城管等防指主要成員單位參加。明確防御重點,落實防御對策,掌握有關地區人員轉移和船只回港避風情況,監督指導臺風影響區域水庫、河網預排預泄和洪水調度,進一步落實防汛物資,各類檢查指導組、專家組、工作組、搶險救災隊伍等做好搶險救災的準備工作。農林水利、國土資源等部門20、加強對風情、雨情、水情、災情的預測、預報,并及時向區防指報告。其它成員單位根據各自職責,按照部門預案做好防御工作。區防指辦及時將有關防臺信息報告區防指領導和市防指。根據臺風影響程度,各街道、鎮防汛防旱指揮機構應及時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由當地防汛防旱指揮機構或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主持會商,部署防臺工作,明確防御目標和重點,發布人員轉移命令,組織指揮搶險救災工作。加強值班,密切監視臺風和水雨情,及時預報、預警,根據預案做好危險地區群眾轉移的準備工作,按照權限做好水庫、河網預排預泄和洪水調度,組織水庫、山塘、堤防、在建工程和險工險段、地質災害隱患點等巡查,組織人力、物力,做好搶險救災準備。及時將防臺情21、況報區防汛防旱指揮部。5.4 級應急響應農林水利部門領導到崗、加強值班,密切監視臺風動向,做好各自的預測、預報工作,并及時向區防指報告。區防指辦主任或副主任主持會商,研究分析臺風可能影響情況,研究防御重點和對策,部署有關工作。農林水利部門重點做好水庫、河網的洪水承載能力分析,研究、制訂預排預泄方案,協同街道、鎮做好水庫、山塘、堤防、在建工程等防洪工程的檢查工作及做好海上船只和沿海(岸)作業等人員的安全防范工作;國土資源部門重點做好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檢查工作;其它防指成員單位,根據各自職責,開展工作。區防指辦及時將有關防臺信息報告區防指領導。根據臺風影響的程度,街道、鎮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啟動相應的應22、急響應,由防汛防旱指揮機構領導主持會商,研究防御重點和對策,部署有關防臺工作。加強值班,密切監視臺風動向,重點做好海上船只和沿海(岸)作業等人員的保安工作。5.5 社會動員與參與(1)出現臺風災害后,事發地的防汛指揮機構可根據事件的性質和危害程度,報經當地黨委或政府批準,對重點地區和重點部位實施緊急控制,防止事態及其危害的進一步擴大。(2)必要時,可通過當地人民政府廣泛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防臺抗災工作,緊急情況下,可依法征用、調用車輛、物資、人員等,全力投入抗洪搶險。5. 信息發布與新聞報道(1)防臺抗災等信息發布應當及時、準確、客觀、全面。發布的主要形式包括授權發布、散發新聞稿、組織報道、接23、受記者采訪、舉行新聞發布會等。(2)一般防臺抗災等信息,包括局部汛情、工情、災情及搶險救災的有關信息,由區防汛防旱指揮部負責或區委宣傳部發布;汛情動態涉及到災情的,由區防指辦會同民政部門審核和發布;涉及人員傷亡等重大災情的,由區防汛防旱指揮部報區委、區政府審核后,按重大突發事件報道管理規定進行報道。(3)新聞媒體須及時向公眾發布有關防汛、氣象、水文、海洋、地質等相關信息,報道內容須經區委宣傳部或區防汛防旱指揮部審核。(4)新聞媒體應做好搶險救災、災后恢復生產及先進事例的報道宣傳工作。5.7 應急結束當臺風及次生災害得到有效控制時,區防指可視情況宣布應急結束。6 應急保障6.1 通信與信息保障(24、1)任何通信運營部門都有依法保障防汛信息暢通的責任。(2)電信、移動等通信運營部門負責保障水情、險情、災情等信息的及時、正確傳遞,確保政府首腦機關、區防指、人武部、公安、新聞媒體等重要單位的通訊暢通。在緊急情況下,應充分利用手機短信等手段發布防臺信息,通知群眾快速撤離,確保人民生命的安全。(3)出現突發事件后,通信部門應啟動應急通信保障預案,迅速調集力量搶修損壞的通信設施,保證通信暢通。必要時,調度應急通信設備,為防臺抗災和現場指揮提供通信保障。(4)水利(水文)部門負責水情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做好水情信息采集系統、水情、雨情、風情和報汛信息實時顯示預報系統、工程數據庫和社會經濟數據庫系統的實25、時升級、備份工作,確保信息暢通。6.2 應急隊伍保障(1)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參加防臺抗災的義務。解放軍、武警部隊和民兵是抗臺搶險的重要力量。人武部、公安及當地黨委、政府要做好駐地解放軍、武警部隊和民兵組成的應急搶險隊伍的協調保障工作。在抗洪搶險期間,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和防汛指揮機構應組織動員社會公眾力量投入抗洪搶險救災工作。(2)區防指應當組建專業搶險隊伍,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社區、村應當組織群眾參加抗洪救災工作。 (3)應急隊伍調動:一是本級防汛防旱指揮部管理的應急搶險隊伍,由本級防汛防旱指揮部負責調動。二是上級防汛防旱指揮部管理的應急搶險隊伍,由本級防汛防旱指揮部向上級防汛防26、旱指揮部提出調動申請,由上級防汛防旱指揮部批準調動。三是駐軍部隊的調動,由區防指提出要求,按照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在險情、災情緊急的情況下,區防指提出搶險救助請求,駐軍部隊應當按照規定立即實施救助,并向上級報告。6.3 物資保障(1)防汛物資儲備工作實行“分級儲備和管理、統一調配、合理負擔”的原則,由區防汛防旱指揮部辦公室統一儲備和管理,并統一調配。(2)各防汛防旱指揮機構、重點防洪工程管理單位以及易受洪、澇、潮水威脅的其它單位應按當地防汛需要和規范要求儲備防汛搶險物資,必要時可向區防汛防旱指揮部辦公室要求調配防汛搶險物資。6.4 資金保障財政、發改、民政、水利等有關部門和單位27、負責搶險救災資金籌措、落實和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做好救災資金、捐贈款物的分配、下撥,指導、督促災區做好救災款的使用、發放,以及相關金融機構落實救災、恢復生產所需信貸金的落實和信貸。6.5 技術保障(1)健全和完善區防指與省、市防指之間的遠程會商系統,提高信息傳輸的速度和質量,形成省、市、區三級防汛防旱指揮部的計算機網絡。(2)建立和完善全區信息采集系統,水情、雨情等信息實現共享,為防臺抗洪決策提供依據。(3)建立和完善江河洪水預報系統,提高預報精度,延長有效預見期。(4)建立和完善工程數據庫和社會經濟數據庫,實現防洪工程基本信息和社會經濟信息的快速查詢。6.6 治安保障公安部門負責做好災區和防28、災人員轉移后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嚴厲打擊破壞防臺抗災救災行動和工程設施安全的行為,保證抗災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負責組織做好防汛搶險、分洪爆破時的戒嚴、警衛工作,維護災區的社會治安秩序。6.7 避災場所保障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在建設、民政、農林、教育、文化等部門協助下確定本地區的避災場所,設立標志,確保災害來臨時處于危險區域的群眾躲避。6.8 電力保障供電部門負責防臺抗災等方面的供電需要和應急救援現場的臨時供電。6.9 交通運輸保障 交通運輸部門保障防臺抗災人員、救災物資和車輛調配,負責臺風影響期間渡口的安全。6.10 醫療衛生保障 衛生部門負責災區衛生防疫和醫療救護,預防疾病流行,做好人畜29、疾病的免疫和公共場所消毒工作。6.11 后勤保障 災害發生地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負責搶險物料、交通工具、食品、飲用水、醫療、藥品等后勤保障。必要時,區發改、民政、交通、衛生等部門共同做好災區急需物資的調配工作。6.12 宣傳、培訓與演練6.12.1 宣傳各級防汛指揮機構和新聞部門應加強防臺抗災避險知識宣傳,提高公眾的防災減災能力。6.12.2 培訓(1)采取分級負責的原則,由各防汛指揮機構統一組織培訓。(2)培訓工作應做到分類指導、考核嚴格,保證培訓工作質量。(3)培訓工作應結合實際,采取多種形式,定期與不定期結合,每年汛前至少組織一次培訓。6.12.3 演練(1)各級防汛指揮機構應定期舉30、行不同類型的防臺應急演習,以檢驗、完善和強化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能力。(2)專業搶險隊伍必須針對當地易發生的各類險情,有針對性地每年進行抗洪搶險演習。7 善后工作臺風災害發生后,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應組織有關部門做好災區生活供給、衛生防疫、救災物資供應、治安管理、學校復課、水毀修復、恢復生產和重建家園等善后工作。(1)水利部門協同街道、鎮組織對影響當年防洪安全和城鎮供水安全的水毀工程修復工作。防洪工程應力爭在下次洪水到來之前恢復主體功能;供水工程應盡快恢復功能。(2)公安部門負責做好水害災區的治安管理工作,維護災區的社會治安秩序。(3)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優先保證防汛搶險人員、救災物資運輸;負責31、用于搶險、救災車輛、船舶的及時調配。(4)民政部門負責受災群眾生活救助。應及時調配救災款物,組織安置受災群眾,做好受災群眾臨時生活安排,保證災民有糧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實解決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5)農業部門負責水害災區群眾的恢復生產工作。指導做好排漬除咸,洗苗追肥,田間管理等,開展生產自救。(6)衛生部門負責調配醫務技術力量,搶救因災傷病人員,對災區重大疫情、病情實施緊急處理,防止疫病的傳播、蔓延。(7)教育部門負責做好水害災區的校舍修復、正常復課等工作。(8)供電部門負責抗洪搶險、排澇等救災方面的供電需要和應急救援現場的臨時供電。(9)通信部門分別負責對遭受毀壞的涉及通信設施的修復工32、作,盡快恢復使用功能。(10)各防汛防旱指揮機構及時總結防臺抗洪搶險的經驗教訓,表彰獎勵有功人員;根據臺風、洪水災害中暴露的問題,改進和加強預防洪澇災害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區防指辦及時掌握抗臺救災情況,統計災情,及時向上級防指和區委、區政府匯報。7.1 防汛搶險物料補充針對當年防汛搶險物料消耗情況,按照分級籌措和常規防汛的要求,及時補充到位。7.2 災后重建災害發生地的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盡快開展災后重建工作。災后重建原則上按原標準恢復,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提高標準重建。7.3 防臺抗災工作評估每次臺風過后,各防汛防旱指揮機構應針對防臺抗災工作的各個方面和環節,進行定性和定量33、的總結、分析、評估。總結經驗,找出問題,進一步做好防臺抗災工作,并將總結材料上報區應急辦或上級部門。8 附則8.1 預案管理與更新本預案由區防指辦牽頭制定,報區政府批準后實施。定期組織對預案進行評估,視情況變化做出相應修改。區防指成員單位要按照各自的職責制定防臺預案,按規定程序批準后報區防指辦備案。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防臺應急預案,報區防汛防旱指揮部批準執行,同時指導并督促城鎮社區、行政村和事業單位、學校根據實際需要制定防臺預案。8.2 獎勵與責任追究對防汛搶險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由區委、區政府給予表彰獎勵;對防汛搶險工作中玩忽職守造成損失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并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8.3 預案解釋部門本預案由區政府辦公室負責解釋。8.4 預案實施時間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