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型企業危險廢物意外突發事故應急救援預案3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2005
2024-09-06
33頁
238.96KB
1、生產型企業危險廢物意外突發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 錄引言4概況4術語4一應急預案簡介5(一)應急預案編制目的5(二)應急預案適用范圍5(三)應急預案文本管理及修訂6二公司基本情況及周圍環境綜述6(一)公司基本情況6(二)危險廢物及其經營設施基本情況7(三)周邊環境狀況2三啟動應急預案的情形2四應急組織機構3(一)應急組織機構、人員與職責3(二)外部救援力量5五應急響應程序事故發現及報警(發現緊急狀態時)6(一)內部事故信息報警和通知6(二)向外部救援力量報告6(三)向鄰近公司及人員發出警2、報7六應急響應程序事故控制(緊急狀態控制階段)8(一)響應分級8(二)警戒與治安10(三)環境應急監測10(四)現場應急處置措施10(五)應急響應終止程序17七應急響應程序后續事項(緊急狀態控制后階段)17八人員安全及救護19(一)傷員現場急救19(二)傷員安全轉送20(三)人員撤離21(四)人員安全防護22九應急裝備22十應急預防和保障方案23十一事故報告24十二事故的新聞發布24十三應急預案實施和生效時間25十四附件25(一)組織機構名單25(二)值班聯系通訊表25(三)組織應急響應有關人員聯系通訊表26引言*公司是一家生產的公司,搞好安全生產管理,防止各類意外突發事故的發生,是公司義不容3、辭的責任。為確保公司、社會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防止發生意外突發事故,并能夠在事故發生的情況下,及時、準確、有條不紊地控制和處理事故,有效地開展自救和互救,盡可能把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環境污染和經濟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做好應急救援準備工作,落實安全責任和各項管理制度。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本著“快速反應、當機立斷,自救為主、外援為輔,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特制定*公司意外突發事故應急預案。概況地處xx市,由于公司的生產經營項目為,日常接觸的危險廢物種類較多,品種復雜,發生意外突發事件的具體情況具有不可預見性。因此,做好應急預案就顯得尤為重要。術語1危險廢物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4、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判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廢物。2醫療廢物 是指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教學、科研以及其他相關活動種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具體分類名錄依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制定的醫療廢物分類名錄執行。 3應急救援 指在發生事故時,采取的消除、減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惡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損失的措施。 4預案指根據預測危險源、危險目標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別、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應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慮現有物質、人員及危險源的具體條件,能及時、有效地統籌指導事故應急救援行動。一應急預案簡介(一)應急預5、案編制目的本預案編織的目的是最大限度降低因火災、爆炸或其他意外突發或非突發事件導致的危險廢物或危險廢物組分泄漏到空氣、土壤或水體中而產生的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危害,同時降低公司的經濟損失。(二)應急預案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危險廢物焚燒車間、危險廢物分類暫存庫、燃油及廢液罐區、危險廢物預處理車間發生意外突發事件時,公司采取的應急行動。(三)應急預案文本管理及修訂1應急預案文本管理應急預案副本內部發放范圍:車間、車間、門衛。發放份數:每個場所一份。應急相應行動表張貼范圍:、危險廢物分類暫存庫。張貼份數:每個設施點一份。2應急預案的修訂在以下情況下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1)適用法律法規發生變化;(2)6、應急預案在緊急狀態下暴露不足和缺陷,甚至完全失效;(3)危險廢物經營設施的設計、建設、操作、維護改變;(4)可能導致爆炸、火災或泄漏風險提高的其他條件改變;(5)應急協調人改變;(6)應急裝備改變;(7)應急技術和能力的變化;(8)各個生產班組、生產崗位發生變化等。二公司基本情況及周圍環境綜述(一)公司基本情況1公司基本情況概述2公司的空間格局3公司人員(二)危險廢物及其經營設施基本情況1公司所產生主要危險廢物情況公司所產生危險廢物的種類、數量、形態、特性、主要危害詳見表1。表1 公司產生主要危險廢物情況編號廢物名稱廢物類別數量廢物來源典型組成成分及其比例主要危害物質及其比例危險特性物理、化學7、性質2貯存、處置危險廢物的相關設施情況(1)危險廢物分類暫存庫危險廢物分類暫存庫位于。(2)固液儲存罐3危險區域根據危險廢物及其經營設施相關情況,公司的生產區域及危險廢物貯存庫為危險區域,具體劃分為三塊:(三)周邊環境狀況周圍無主要危險源。三啟動應急預案的情形即將發生或已經發生以下事故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1危險廢物溢出(1)危險廢物溢出導致易燃液體或氣體泄漏,可能造成火災或氣體爆炸;(2)危險廢物溢出導致有毒液體或氣體泄漏;(3)危險廢物的溢出不能控制在廠區內,導致廠外土壤及水體污染。2火災(1)火災導致有毒煙氣產生或泄漏;(2)火災蔓延,可能導致其他區域物質起火或導致熱引發的爆炸;(3)火8、災蔓延至廠區外;(4)使用水或化學滅火劑可能污染水流。3爆炸(1)存在發生爆炸的危險,并可能產生爆炸碎片或沖擊波導致安全風險;(2)存在發生爆炸的危險,同時可能引燃廠區內其他危險廢物;(3)存在發生爆炸的危險,同時可能導致有毒物質泄漏;(4)已經發生爆炸。四應急組織機構(一)應急組織機構、人員與職責1應急領導機構(1)人員組成表2 應急領導機構人員表姓名所處部門職務聯系電話首要應急協調人后備應急協調人(2)職責在日常工作中,負責制訂和管理應急預案,配置應急人員、應急裝備,對外簽訂相關應急支援協議等;在事故發生時,負責應急指揮、調度、協調等工作,包括就是否需要外部救援力量作出決策。應急協調人必須9、熟悉廠區的應急預案,廠區的所有生產運行情況,廠區危險廢物的位置、特性、應急狀態下的處理方法,廠區內所有記錄的位置,廠區的平面布置,周邊的環境狀況和危險源,外部救援力量的聯系人和聯系方式等。(3)權限具有調動人員、設備、資金和協調所有應急響應措施等實施應急預案的權利。2應急保障機構(1)人員表3 應急保障機構人員表姓名所處部門職務聯系電話首要聯系人后備聯系人(2)職責在日常工作中,負責應急準備,如應急所需物資、設施、裝備、器材的準備及維護等;在事故發生時,負責提供物資、動力、能源、交通運輸等事故應急的保障工作。3信息管理和聯絡機構(1)人員表4 信息管理和聯絡機構人員表姓名所處部門職務聯系電話首10、要聯系人后備聯系人(2)職責在事故發生時,負責對內外信息報送和傳達等任務。4應急響應機構(1)人員表5 應急響應機構人員表姓名所處部門職務聯系電話首要聯系人后備聯系人(2)職責在事故發生時,負責警戒治安、應急監測、事故處理、人員安全救護等工作。(二)外部救援力量表6 外部救援力量聯系表單位支持方式聯系方式抵達時限xx市公安局安全支持xx市消防大隊安全救助xx市急救中心人員救護xx市環境保護局環境應急監測xx市衛生局人員救護xx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員救護xx市安全生產監督局安全支持五應急響應程序事故發現及報警(發現緊急狀態時)(一)內部事故信息報警和通知發現緊急狀態即將發生或已經發生時:1通過目11、測或得到廠區報警器自動報警信號后,第一發現事故的員工初步評估并確認事故發生,立即警告暴露于危險的第一人群(焚燒爐操作工或預處理人員),通知應急協調人,如事故明顯威脅人身安全時,立即呼救,或撥打電話、啟動報警裝置等應急警報;如果可行,盡量控制事故源以防止事故惡化。2應急協調人接到報警后立即趕赴現場,做出初始評估(包括事故性質,準確的事故源,數量和危險物質泄漏的程度,事故可能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確定應急響應級別,啟動應急預案,并通知公司可能受事故影響的人員以及應急人員和機構(應急領導機構成員、應急隊伍);當需要外部救援時,呼叫有關應急救援部門并立即通知地方政府有關主管部門。3各有關人員接12、到報警后,按應急預案的要求啟動各自相應的工作。(二)向外部救援力量報告當泄漏、火災或爆炸可能威脅廠區外的環境或人體健康時,由應急協調人立即報告外部救援力量并請求支援。報告內容包括:1聯系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2發生事故的公司名稱和地址;3事件發生時間或預期持續時間;4事故類型(火災、爆炸、泄漏等);5主要污染物和數量(實際泄漏量或估算泄漏量);6當前狀況,包括污染物的傳播介質和傳播方式,是否會產生公司的外影響及可能的程度;7傷亡情況;8需要采取什么應急措施和預防措施;9已知或預期的事故的環境風險和人體健康風險以及關于接觸人員的防護建議;10其他必要信息。(三)向鄰近公司及人員發出警報當事故可能影13、響到廠外時,協助地方政府向周邊鄰近單位、受影響區域人群發出警報信息。警報方式:采用緊急廣播系統與警笛報警系統結合使用,廣播內容簡明告訴公眾該如何采取行動,如果決定疏散,通知居民避難所位置和疏散路線。 負責機構:信息管理與聯絡機構。六應急響應程序事故控制(緊急狀態控制階段)(一)響應分級根據事故的影響范圍和可控制性,將響應級別分成如下三級:1級:完全緊急狀態事故范圍大,難以控制,超出了本公司的范圍,使鄰近的單位受到影響;或者產生連鎖反應,影響事故現場之外的周圍地區;或危害嚴重,對生命和財產構成極端威脅,可能需要大范圍撤離;或需要外部力量,如政府派專家、資源進行支援的事故。事故類型舉例:危險廢液大14、量溢出,產生易燃氣體的大面積擴散,擴散程度難以自行控制。危險廢液大量溢出,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大面積擴散。設備老化或操作不當引發的強烈爆炸,產生沖擊波。采取應急響應措施:第一時間向鎮政府、xx市公安局、xx市消防大隊、xx市急救中心、xx市環境保護局等上級主管部門報警,請求支援。根據本預案采取先期應急措施。2級:有限的緊急狀態;較大范圍的事故,限制在公司內的現場周圍地區或只有有限的擴散范圍,影響到相鄰的生產單元;或較大威脅的事故,該事故對生命和財產構成潛在威脅,周邊區域的人員需要有限撤離。事故類型舉例:由于盛裝危險廢液的某一批次桶老化造成廢液泄漏,廢液以面狀方式擴散。由于儲罐、管線起火造成較多的15、危險廢液泄漏,但可以安全隔離。采取應急響應措施:第一時間向單位董事會報警,必要時向外部救援力量請求幫助;根據本預案采取先期應急措施;外部救援力量到達現場后,協助本公司應急響應人員一起處置事故。3級:潛在的緊急狀態;某個事故或泄漏可以被第一反應人控制,一般不需要外部援助,除所涉及的設施及其鄰近設施的人員外,不需要額外撤離其他人員,事故限制在公司內的小區域范圍內,不立即對生命財產構成威脅。事故類型舉例:在固體危險廢物入庫過程中,由于操作失誤造成包裝散落,固體廢物泄漏。小型火災,可以很快被撲滅,不會對其他危險區域造成影響。采取應急響應步驟:根據預案自行進行應急處置。實際應對事故時,注意應急狀態級別的16、是否升級,以便及時采取安全可靠的應急救援措施。(二)警戒與治安在級、級事故應急狀態下,現場警戒與治安秩序維護方案:1確定警戒范圍。2與警方協作拉警戒線,在警戒區的道路口上設置“事故處理,禁止通行”字樣的標識,由門衛負責指明道路繞行方向。3合理設置出入口,嚴格控制各區域進出人員、車輛、物資,并進行安全檢查、逐一登記,防止無關人員進入應急現場。(三)環境應急監測當事故發生時,由車間機修班及操作班班長負責監測泄漏、壓力集聚情況,閥門、管道及其他裝置的破裂情況,污染物的排放情況等,相關信息提供給應急人員,為其選擇合適的應急裝備和個人防護措施作出科學指導。當處于級事故狀態時,由公司化驗室負責公司范圍內的17、應急監測。當處于級、級事故狀態時,由xx市環境監測站采取相應的應急監測,方案參考xx市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四)現場應急處置措施1危險化學廢物的泄露(1)防護根據泄漏氣體、液體、固體的毒性及劃定的危險區域,確定相應的防護等級;防護等級劃分標準,見表;表7 防護等級劃分標準 危險區毒性重度危險區中度危險區輕度危險區劇毒一級一級二級高毒一級一級二級中毒一級二級二級低毒二級三級三級微毒二級三級三級防護標準,見表。表8 危險廢物泄漏防護標準防護等級形式防化服防護服防護面具一級全身內置式重型防化服全棉防靜電內外衣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全防型濾毒罐二級全身封閉式防化服全棉防靜電內外衣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全18、防型濾毒罐三級呼吸簡易防化服戰斗服簡易濾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護器材(2)救生組成救生小組,攜帶救生器材迅速進入危險區域;采取正確的求助方式,將所有遇險人員移至安全區域;對救出人員進行登記、標識和現場急救;將傷情較重者送交醫療急救部門救治。(3)控險啟用單位噴淋、泡沫、蒸汽等固定、半固定滅火設施;選定水源,鋪設水帶,設置陣地,有序展開;對于氣體類危險廢物,設置水幕或屏封水槍,稀釋、降解泄漏物濃度,或設置蒸汽幕。采用霧狀射流形成水幕墻,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標或危險源擴散;對于液體類危險廢物,用干砂土、水泥粉、煤灰等圍堵或導流,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標或危險源流散。視情況使用移動式泡沫管槍(炮)或高19、倍數泡沫發生器噴射泡沫,充分覆蓋泄漏液面。對于固體類危險廢物,做好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及砂土滅火進攻的準備,以防萬一。(4)氣體或液體類危險廢物堵漏根據現場泄漏情況,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嚴格按照堵漏方案實施;若易燃氣體或液體泄漏,所有堵漏行動必須采取防爆措施,確保安全;關閉前置閥門,切斷泄漏源;根據泄漏對象,對不溶于水的液化氣體、非溶于水且比水輕的易燃液體,可向罐內適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墊層,緩解險情,配合堵漏;堵漏方法,見表 。表9 堵漏方法部位形式方法罐體砂眼螺絲加粘合劑旋進堵漏縫隙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潮濕繃帶冷凝法或堵漏夾具、金屬堵漏20、錐堵漏孔洞使用各種木楔、堵漏夾具、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金屬堵漏錐堵漏裂口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堵漏管道砂眼使用螺絲加粘合劑旋進堵漏縫隙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屬封堵套管、電磁式堵漏工具組、潮濕繃帶冷凝法或堵漏夾具堵漏孔洞使用各種木楔、堵漏夾具堵漏、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 裂口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堵漏閥門使用閥門堵漏工具組、注入式堵漏膠、堵漏夾具堵漏法蘭使用專用法蘭夾具、注入式堵漏膠堵漏 (5)固體類危險廢物排險少量物品泄漏,小心掃起,收集于專用密封桶或干凈、有蓋的容器中;對與水反應或溶于水21、的物品可視情況直接用大量水稀釋,污水排入廢水收集系統;大量物品泄漏,先用塑料布、帆布等覆蓋,減少飛散,收集后嚴格按要求包裝。(6)清理在污染地面上灑中和或洗滌劑浸洗,然后用大量水清掃現場,特別是是低洼、溝渠等處,確保不留殘物;少量殘液,用干砂土、水泥粉、煤灰、干粉等吸附,收集后作技術處理或視情倒至空曠地方掩埋;對與反應或溶于水的也可視情況直接使用大量水稀釋,污水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殘液,用防爆泵抽吸或使用無火花盛器收集,集中處理;(7)警示進入現場必須正確選擇行車路線、停車位置、作戰陣地;易燃氣體泄漏時a消除現場一切可能引發燃燒爆炸的點火源;b嚴格控制進入重危區內實施搶險作業的人員數量;c嚴禁處22、置人員在泄漏區域內下水下道等地下空間頂部、井口處滯留。注意風向變換,適時調整部署;2危險化學廢物的燃燒和爆炸(1)防護根據燃燒爆炸氣體、液體、固體的毒性及劃定的危險區域,確定相應的防護等級;防護等級劃分標準,見表;防護標準,見表 。表10 危險廢物火災與爆炸防護標準防護等級形式防化服防護服防護面具一級全身內置式重型防火服全棉防靜電內外衣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全防型濾毒罐二級全身隔熱服全棉防靜電內外衣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全防型濾毒罐三級呼吸戰斗服簡易濾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護器材(2)救生組成救生小組,攜帶救生器材迅速進入現場;采取正確的求助方式,將所有遇險人員移至安全區 域;救出人員進行登記、標23、識和現場急救;將傷情較重者送交醫療急救部門救治。(3)控險冷卻燃燒罐(桶)及與其相鄰的容器,重點應是受火勢威脅的一面;冷卻要均勻、不間斷;冷卻盡可能使用固定式水炮、帶架水槍、自動搖擺水槍(炮);冷卻強度應不小于0.2升/秒米2; 啟用噴淋、泡沫、蒸汽等固定或半固定滅火設施。廢液燃燒或爆炸時,用干砂土、水泥粉、煤灰等圍堵或導流,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標或危險源流散。(4)排險外圍滅火向泄漏點、主火點進攻之前,應將外圍火點徹底撲滅。輸轉利用工藝措施排空儲罐或轉移受火勢威脅的桶、箱、袋等。(5)滅火滅火條件a周圍火點已徹底撲滅;b外圍火種等危險源已全部控制;c著火罐已得到充分冷卻;d人力、裝備、滅火劑已24、準備就緒;e危險物源已被切斷;d堵漏準備就緒,并有把握在短時間內完成。滅火方法a關閥法:罐區著火,關閉閥門,切斷物源,自行熄滅。b干粉抑制法:視燃燒情況使用車載干粉炮、膠管干粉槍、手提式干粉滅火器滅火。c水流切封法:采用多支水槍并排或交叉形成密集水流面,集中對準火焰根部下方射水,同時向火頭方向逐漸移動,隔斷火焰與空氣的接觸使火熄滅。d泡沫覆蓋法:對不與水反應物品,使用泡沫覆蓋滅火;e砂土覆蓋法:使用干砂土、水泥粉、煤灰等覆蓋滅火;f旁通注入法:將惰性氣體等滅火劑在噴口前的管道旁通處注入滅火。g用水強攻來疏結合法:對與水反應物品,一般不能用水直接撲救,但在有限空間內,桶裝堆垛中因固體泄漏引發火災25、,在使用干粉、砂土等滅火劑火難以助效的情況下,可直接出水強攻,邊滅火,邊冷卻,疏散,加快泄漏物反應,直至火災熄滅。(6)清理用噴霧水、蒸汽、惰性氣體清掃現場內事故罐、管道、低洼、溝渠等處,確保不留殘氣(液);小量殘液,用干砂土、水泥粉、煤灰、干粉等吸附后收集;大量殘液,用防爆泵抽吸或使用無火花盛器收集;在污染地面灑上中和或洗滌劑浸洗,然后用大量直流水清掃現場,特別是低洼、溝渠等處,確保不留殘液;(7)警示進入現場必須正確選擇行車路線、停車位置、作戰陣地;不準盲目滅火,防止引發再次爆炸;冷卻時嚴禁向火焰噴射口射水,防止燃燒加劇;當儲罐火災現場出現罐體震顫、嘯叫、火焰由黃變白、溫度急劇升高等爆炸征26、兆時,應急協調人應果斷下達緊急避險命令,所有人員應迅速撤離;嚴密監視液相流淌、氣相擴散情況,防止災情擴大;注意風向變換,適時調整部署;4污染事故可能擴大后的應對在現場應急救援過程中,如出現環境污染事故災情的擴大等各類突發事件,應急協調人應迅速向市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報告,根據現場狀況向市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進行匯報,請求上級相關部門進行增援,并通知周邊地區消防力量、武警部隊等部門前來救援。(五)應急響應終止程序當確認危險源被控制住,泄漏的危險物質被安全處置, 意外突發事件造成的污染已經得到妥善解決,應急活動可以終止。應急響應終止程序:1首要應急協調人發布應急終止命令;2外部救援力量撤退27、;3應急響應機構負責將應急裝備歸位;4應急保障機構七應急響應程序后續事項(緊急狀態控制后階段) 事故得到控制后,應急協調人必須組織公司人員進行后期污染監測和治理。1對所收集的廢物、被污染的土壤進行分類處置。2清理事故現場。3進行事故總結和責任認定。總結內容包括:調查污染事故得發生原因和性質,評估出污染事故的危害范圍和危險程度,查明人員傷亡情況,影響和損失評估,遺留待解決的問題等。應急過程的總結和改進建議,包括應急預案是否科學合理,應急組織機構是否合理,應急隊伍能力是否需要改進,響應程序是否與應急任務相匹配,采用的監測儀器,通訊設備和車輛等是否能夠滿足應急響應工作的需要,采用的保護措施和方法是否28、得當,防護設備是否滿足要求等。4報告事故。5將事故詳細情況進行記錄。6補充和完善應急裝備。7在清理程序完成之前,確保不在被影響的區域進行任何與泄漏物質性質不相容的廢物貯存或處置活動。8修訂和完善應急預案。恢復生產前,應確保:1廢棄材料被轉移、處理、儲存或以合適方式處置。2應急設備設施器材完成了消除污染、維護、更新等工作,足以應對下次緊急狀態。3有關生產設備得到必要的維修或更換。4被污染場地得到清理或修復。5采取了其他預防事故再次發生的措施。八人員安全及救護(一)傷員現場急救1按照公司危險化學品可能導致的傷害,受傷人員按以下分類:(1)化學性燒傷為危險液體廢物燒傷,其中也包括眼部的接觸燒傷。主要29、傷害對象崗位作業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2)高溫物理性燒傷包括直接接觸高溫物體表面的燒傷,高溫的水、汽燙傷,發生爆炸事故而導致的高溫燙傷、以及高溫熱焰燒傷。主要傷害對象以崗位作業人員、爆炸危險源點50m半徑范圍內工作人員、應急救援人員。(3)中毒為危險廢物中毒,主要傷害對象為崗位操作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4)氣體中毒和窒息包括吸入燃燒爆炸產生的有毒氣體導致的中毒和因為環境中氧氣濃度低而導致的窒息傷害。傷害對象主要有崗位操作人員、應急救援人員。2傷員轉移迅速將傷員撤離現場,轉移到上風或側上風方向空氣無污染地區;2患者現場救治方案(1)化學性燒傷立即脫去被污染衣著,迅速用流動的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30、就醫。(2)高溫物理性燒傷立即脫去燃燒起火的衣著,或者找水源沖洗患部及滅火(如安全水池、沖洗裝置、生活用水龍頭等),在一時難以找到沖洗水源且不能及時脫衣服德情況下,可以就地打滾滅火。迅速就醫。(3)中毒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食入:立即給飲植物油1530mL。催吐。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擠壓,采取心肺復蘇措施,并給予氧氣。(二)傷員安全轉送傷員通過應急救治,待急救31、車到達后,應立即轉送醫療衛生機構對癥治療。(三)人員撤離1當遇到以下情況時,建議全部撤離。(1)爆炸產生了容器的飛片或危險廢物。(2)溢出或化學反應產生了有毒煙氣。(3)火災不能控制并蔓延到廠區的其他位置,或火災可能產生有毒煙氣。(4)應急相應人員無法獲得必要的防護裝備情況下,發生的所有事故。2人員撤離程序警報啟動停止所有工作做好撤離前準備前往集合地點集合人員清點原地待命(1)發出撤離警報。(事故明顯威脅人身安全時,任何員工都可以啟動撤離警報。)(2)接到撤離警報,所有人員立即停止所有工作、電話、會議。(3)當班操作工必須切斷電源,關閉設備。(4)應急響應機構聯系人打開所有安全出口,指揮人員從32、最近的安全出口撤離,所有來訪者、參觀者一同撤離。(5)按照指定撤離路線前往集合地,要求快步走。(撤離路線及應急設施配置圖張貼于辦公樓、食堂。)(6)如現場發生火災有濃煙,應彎腰(有條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7)如一處安全出口發生堵塞,應指揮人員從其他出口疏散。(8)不在撤離途中發生堵塞,嚴禁在沿途停留。(9)到達緊急集合區后按部門列隊,列隊整齊后不得再隨意移動,保持安靜,不得喧嘩。(10)到達緊急集合區后按部門列隊,各部門負責人清點人數后向應急協調人報告是否有失蹤人員。(11)所有人員在緊急集合區原地待命,等待指令,直到收到警報解除的指令。(四)人員安全防護應急處置人員必須嚴格安裝應急處置措施33、中不同危險等級的安全防護標準做好安全防護工作。對于有毒有害氣態污染物的突發事故,應重點做好呼吸道防護措施。對于易燃易爆氣體或液體的事故,必須穿阻燃防護服,佩戴防爆用品。對于易揮發的有毒有害液體的事故,應做好全身防護。對于不揮發有毒有害液體的事故,必須穿隔離服。九應急裝備應急裝備、設施、器材清單見表 。表11 應急裝備、設施、器材清單種類名稱數量存放位置規格內部聯絡內部聯絡內部聯絡消防消防消防十應急預防和保障方案(一)預防事故的方案巡回檢查方案1巡回檢查是保障設備安全運行,及時發現和處理設備缺陷、隱患的有效手段。2巡回檢查分交接班檢查、經常監視檢查和定期檢查。3巡回檢查區域:整個生產區(包括燃油34、和廢液罐區、危險廢物分類暫存庫、焚燒處置區)。4巡回檢查由班長或當班人員進行檢查,并做好相應的記錄。5巡回檢查時應認真負責,必要時應攜帶工具,通過眼看、耳聽、鼻聞、手摸等手段作出正確的判斷。發現問題及時向主管領導匯報。6設備應處于良好備用狀態,應和運行中的設備一樣檢查。(二)應急設施設備器材及藥劑的配備、保存、更新、養護等方案1應急處理設施應由公司辦公室按照規定的頻次進行檢查,無特殊要求1次/月檢查,應保持記錄。2發生缺少、損壞等,立即補充或更換。十一事故報告當發生事故后,必須立即以電話形式向xx市環境保護局和xx市樂余鎮政府報告,在事故發生后515日內書面方式報告,事故處理完畢后立即書面報告35、處理結果。初報內容:本公司今日點分發生事故,發生事故的地點位于公司內區域,涉及危險源為,危險物質為,數量,該物質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危害為。至報告時,事故產生的污染的處理情況,處理方式,包括被污染土壤的修復,產生的廢水和廢物或被污染物質處理或準備處理的情況。書面報告除初報的內容外,還需包括有關確切的數據、發生的原因、過程、危害程度及采取的應急措施、措施效果、處理結果等。十二事故的新聞發布1新聞發布時間:XXXX年XX月XX日2新聞發布地點:XXXX3負責部門:辦公室、生產科4發布人:陳俊德5發布內容:事故發生的時間,發生區域,發生原因,涉及危險廢物的名稱和數量,對人體健康和周圍環境造成的危害。事故產生污染的處理進展,預期結束時間、處理效果等。6遵循原則:信息準確,報道真實。十三應急預案實施和生效時間 本應急預案自xx年9月1日起實施生效。十四附件 (一)組織機構名單組織機構機構職務姓名應急領導機構首要應急協調人后備應急協調人應急保障機構首要聯系人后備聯系人信息保障與聯絡機構首要聯系人后備聯系人應急響應機構首要聯系人后備聯系人(二)值班聯系通訊表姓 名電 話(三)組織應急響應有關人員聯系通訊表姓 名聯系電話(四)政府有關部門聯系通訊表部門聯系電話xx市政府xx市環境保護局xx市衛生局xx市公安局xx市安全生產監督局xx市消防大隊xx市鎮政府xx市供電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