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住宅樓工程塔吊防碰撞措施及應急救援預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2108
2024-09-06
12頁
599KB
1、小區住宅樓工程塔吊防碰撞措施及應急救援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工程概況:XXXX置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XX項目位于XX市區礦山路南側原XX布廠地塊,南側為規劃路延長段,東側為住宅小區,西側為規劃道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1、相關參建單位序號項目內 容1工程名稱XXXX項目2工程地址XX3建設單位4勘察單位5基坑支護設計單位6土建安裝設計單位7監理單位8施工總承包單位2、塔吊布置情況根據現場情況,本項目擬定使用9臺塔吊。其中1#、2#、3#、4#、5#樓使用QTZ63型塔吊,6#、7#、8#、9#2、樓使用QTZ40型塔吊。所有塔吊均設扶壁。其中,層高較高的4#、5#樓布置塔吊基礎樁,樁型同主樓預制方樁。3、塔吊扶臂設置表:編號塔吊型號樓號層數樓層高度扶臂層數扶臂層離基礎高度(m)1#塔吊QTZ631#樓1145.77242#塔吊QTZ632#樓1866.37/1424/443#塔吊QTZ633#樓11/1837.7/66.36/1121/404#塔吊QTZ634#樓33105.77/16/23/3027/53/74/945#塔吊QTZ635#樓33105.77/16/23/3027/53/74/946#塔吊QTZ406#樓829.34157#塔吊QTZ407#樓829.34158#塔吊Q3、TZ408#樓621.44159#塔吊QTZ409#樓623.6415具體布置詳見塔吊平面布置圖:塔吊平面布置圖二、防止塔吊相互碰撞措施根據工程需要,本工程項目組現場設置9臺塔吊,5臺QTZ63型塔吊,塔吊起重臂長為50米,4臺QTZ40塔吊起重臂長為42米 ,9臺塔吊交錯布置,為防止塔吊碰撞事故發生,需制定專項群吊作業防碰撞的技術管理措施。具體措施如下:1、高低塔控制現場設置七臺塔吊交錯部分安裝(見下平面圖)。為防止塔吊操作過程發生碰撞,將七臺塔吊相臨間安裝高差控制在5米,首次安裝高度分別為20米、25米、30米,相鄰塔吊相互錯開。2、塔吊頂升順序塔吊頂升時嚴格控制訂升順序,先頂升高塔,再頂4、升低塔。3、塔吊作業過程防碰撞要點(1)、司機每班工作前須先檢查、調試制動系統。(2)、應盡量避免各起重機在回轉半徑內重疊作業。(3)、塔機不作業時,吊鉤起升到最高位置,小車駛至靠駕駛室位置,起重臂盡量按順風向停置。(4)、信號指揮人員必須有正式的操作合格證和上崗證,并且應與塔機組相對固定,無特殊原因不得隨意更換指揮人員。信號工指揮塔吊運轉時,先于其他塔吊信號工取得聯系,明確各塔吊運轉方向后方可指揮吊運,如吊運方向相互交叉,信號工應協調好吊運方向及吊運先后順序后,方可指揮吊運。(5)、塔機與信號指揮人員必須配備對講機,對講機經統一確定頻率后必須鎖頻,使用人員無權調改頻率,要專機專用,不得轉借。5、(6)、指揮過程中嚴格執行信號指揮人員與司機的應答制度,即信號指揮人員發出動作指令時,塔機司機應答后,信號指揮人員方可發出塔機動作指令。(7)、指揮過程中信號指揮人員必須時刻目視塔機吊鉤與轉臂過程,同時還須環顧相鄰塔機的工作狀態,并發出安全提示語言。安全提示語言必須明確、簡短、完整、清晰。(8)、將塔吊相交的區域設為吊裝警戒區,并設立明顯標志。(9)、兩臺塔吊在相交區域進行有計劃的批量工作時,要事先安排好塔吊進入該區域的先后順序。三、立體作業安全使用及管理方案群塔作業由于距離較近,施工中既要滿足生產要求,又要減少相互干擾,因此合理布置非常重要。安裝前制定平面布置和立體協調方案。1、平面布置時應6、盡可能覆蓋整個施工面,不產生或少產生盲點;相鄰塔吊要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塔機回轉時覆蓋面盡可能少重疊或不重疊。2、塔機垂直運輸時應能穿越現場施工構件,確保不同幾何尺寸的物件有足夠的間隙距離提升到需要的作業平臺。3、塔機應有足夠的高度,在考慮到吊鉤高度、吊索高度和吊物高度以及安全限位高度后,應有足夠的垂直距離保證各種不同幾何尺寸物件進行水平運輸。4、塔機相互間的距離應錯開,確保吊鉤在最大高度回轉時不相互碰撞。5、避開施工范圍內的所有設施(如相鄰建筑和高壓架空線路等),在危險距離內應進行隔離防護。6、堅持中間高、四周低的原則,由于中心位置塔機受周圍塔吊的影響和制約較多,因此居中塔機應盡可能保持在高位7、,并保證其技術性能最好。7、確保塔機回轉時與相鄰建筑物、構造物及其他設施間的水平和垂直安全距離大于2m,工作中吊物的水平和垂直安全間隙也必須大于2m。8、同步升高和下降,確保群塔相互間的垂直距離符合立體協調方案要求。9、堅持群塔作業運行原則a、低塔讓高塔原則:低塔在運轉時,應觀察高塔運行情況后再運行。b、后塔讓先塔原則:塔機在重疊覆蓋區運行時,后進入該區域的塔機要避讓先進入該區域的塔機。c、動塔讓靜塔原則:塔機在進入重疊覆蓋區運行時,運行塔機應避讓該區停止塔機。d、輕車讓重車原則:在兩塔同時運行時,無載荷塔機應避讓有載荷的塔機。e、客塔讓主塔原則:另一區域塔機在進入他人塔機區域時應主動避讓主方8、塔機。f、同步升降原則:所有塔機應根據具體施工情況在規定時間內統一升降,以滿足群塔立體施工協調方案的要求。四、群吊作業現場管理措施1、建立統一協調機制。建立群塔作業統一管理組織和管理網絡,配備足夠的人員,明確領導、施工組織及駕駛、指揮和維修保養人員的職責,對現場使用和管理進行統一安排、使用和指揮,并完善群塔作業操作規程,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做到持證上崗,所有人員按程序進行操作指揮。2、合理進行施工組織。根據現場生產需求和風向氣候情況以及每臺塔機的維修保養情況,合理安排塔機的使用,盡可能減少同步作業,并及時向操作和指揮人員下達協調作業通知。3、健全報告檢查制度。對施工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和隱患及時報9、告,及時檢查,及時通報,并合理安排維修保養,確保所有塔機經常性處于完好狀態。4、加強聯絡、通訊管理。群塔作業應對每臺單機進行統一編號,確定每臺單機操作及信號指揮人員,并保持固定。現場應為塔機組操作及相關人員配備對講設備,每臺機組對講頻率必須單獨鎖定,未經批準任何人不得改變人員組合,不得擅自改變對講機頻率,不得擅自指揮。5、加強指揮管理。信號指揮人員發出動作指令時,應先呼叫被指揮塔機編號,待塔機操作人員應答后方可發出塔機動作指令。同時,信號指揮人員必須時刻目視塔機吊鉤及吊物,塔機運行過程中指揮人員應環顧相近塔機及其他設施,及時指令;安全指令應明確、簡短、完整、清晰。塔機長時間暫停時,吊鉤應起升到10、最高和最近位置,起重臂按順風位置停置。五、塔吊碰撞應急預案1、指揮機構及成員項目經理部成立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由項目經理、項目副經理、安全總監組成,下設救援小組,小組成員有工程部組成。發生重大事故時領導小組成員迅速到達指定崗位,因特殊情況不能到崗的,按小組內職務排序遞補。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成立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指揮機構如下表:2、職責和分工(1)、指揮部(領導小組)A、負責制定和修訂工程項目的“施工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B、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練。C、檢查監督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工作。D、事故發生時發布和解除11、應急救援命令,并組織指揮救援行動。E、向上級匯報和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應急小組職務姓名聯系方式第一組指揮協調小組組長組員第二組現場救援小組組長組員第三組事故調查小組組長組員第四組善后小組組長組員(2)、人員分工和職責總 指 揮:XX副總指揮:XX 應急小組: 現場救援小組:XX事故調查小組:XX善 后 小 組:XX總指揮、副總指揮職責:負責組織和指揮整個應急救援工作。救援小組成員職責:協助總(副)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和負責日常工作。協助總(副)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事故處置和現場救援工作。3、事故應急與救援(1)、塔吊碰撞高低塔易發生的現象是吊運過程中發12、生鋼絲繩碰撞,發生鋼絲繩碰撞纏繞時,塔吊信號工立即指揮塔吊停止運轉,待吊運物品停止運動時方可沿吊運相反方向運轉,解除碰撞。如發生吊運鋼絲繩解除纏繞或物品穩定后協調下放,同時及時上報應急救援小組。(2)、塔吊碰撞倒塌事故發生后,項目部應急小組應立即通知公司突發事件應急小組,并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撥打110、120、119等電話,如需外援時撥打XX市建設局24小時值班電話。項目應急器材必須放置在明顯的、便于取用的地方,并做好必要標識。項目經理營救塔吊潛在的事故和緊急情況及應急措施對全體熱源進行培訓。項目經理應組織安全組、技術組、物資組、機電組工長定期檢查應急措施和落實情況,應急設備是否有效,發現問題13、及時解決。4、應急程序(1)、重大事故首先發現者緊急大聲呼救,同時可以手機或對話機立即報告現場當班負責人條件許可緊急施救報告聯絡有關人員(緊急時立即報警、打求助電話)成立指揮部實施應急救援、上報有關部門、保護事故現場善后處理(2)、一般傷害事故首先發現者緊急大聲呼救條件許可緊急施救報告聯絡有關人員實施應急救援、保護事故現場事故調查處理5、應急救援措施的基本要求(1)、各有關單位接到報警救援命令后,應立即迅速到達事故現場,尤其是現場急救人員要在第一時間內到達事故地點,以便能給傷者得到及時的正確施救。(2)、事故發生后,要立即與距離工地現場最近的XX市第二人民醫院聯系要求派遣醫生來現場協助救助,當人員傷害較多或較重時,要同時與120急救中心聯系。塔吊平面布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