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水災事故地表水防治防治采空區積水應急救援預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2189
2024-09-06
11頁
42.50KB
1、礦井水災事故地表水防治、防治采空區積水應急救援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 錄1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1.1事故類型21.2危害程度分析2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22.1統一指揮原則22.2自救互救原則32.3安全搶救原則32.4通訊暢通原則33 組織機構及職責34 水災事故預防與預警34.1危險源監控34.2預防措施45 信息報告程序76 應急響應76.1響應分級76.2響應程序86.3處置措施86.4搶險過程中的注意事項97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101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事故類型礦井水災1.22、危害程度分析本礦井 4號煤層現有積水約128034m3,井田內4號煤層還分布有大量采空區,多數已密閉,密閉時采空區內未發現積水,由于導水裂隙帶溝通上部含水層或上部采空區,隨著時間的推移,采空區內會積聚一定量的水,井田內10號煤層井田西部邊界處最低底板標高800m,低于奧灰巖溶水水位標高(805m)5m,屬帶壓開采煤層。隨著開采年限長的延長,開采采空區面積不斷增加,產生大量的老空積水。對礦井的主要危害來自采空區積水和奧灰水。水害事故輕則淹沒工作面或某一區域,導致設備、人員受損,重則淹沒礦井,造成人身、財產的重大損失。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2.1統一指揮原則搶險救災工作必須在指揮部的統一領導和現場搶3、險指揮部的具體指揮下開展。2.2自救互救原則事故發生初期,現場人員應按照礦井災害預防及處理計劃積極組織搶險,并迅速組織遇險人員撤離,防止事故擴大。2.3安全搶救原則在事故搶救過程中,應采取措施,確保救護人員的安全,受困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優先;嚴防搶救過程中發生事故,防止事故擴大優先。 2.4通訊暢通原則現場應設專線指揮電話,并保持暢通。3 組織機構及職責執行綜合預案相關內容。4 水災事故預防與預警4.1危險源監控 礦井成立防治水機構,礦長負責防治水業務全面領導與組織工作,經常檢查防治水情況,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并確定職權內的重大問題。 總工程師負責防治水全面技術領導工作,主持審批水文地質4、資料、受水威脅地區資料、防治水設計、水害預防計劃以及較重大的防治水措施和季度受水威脅地區水文地質資料。 總工程師每月組織有關部門進行一次水患排查分析及防治水措施落實情況檢查。 礦每月由總工程師組織有關人員根據當月掘進計劃進行水情水害分析排查,并提出水害預測預報。 生產技術部按年、季、月編制水害預報,有關內容按規定報上級有關部門,定期進行檢查落實,建立健全礦井水文地質圖件。 嚴格執行有關規程條例等,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提前采取探、放水措施。 每年一季度對地表塌陷、裂隙情況,周邊小窯開采與封閉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由生產技術部科長負責。對處于匯水位置,可能導致地表水或小窯積水進入大礦井下5、的隱患地點,采取覆蓋充填,疏通水道,砌筑擋水壩、護坡或鋪人工河床等措施。 每年一季度,對礦區河溝沿線進行全面檢查,安排隊伍疏通河道、清除河岸淤積物,對低于最高洪水位標高的井口必須在汛期來臨前全部封堵。4.2預防措施 地表水防治措施.1 礦成立防汛辦公室,負責編制防汛搶險預案,嚴格落實各部門職責及各項檢查制度。.2 一季度由生產技術部負責對礦區地表、河溝、裂隙、山體邊坡、小煤窯窯口封閉等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并編寫防訊調查報告,交予礦防汛辦,由防汛辦安排專業隊伍對隱患地點進行治理。.3 礦生產技術部必須查清礦區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統的匯水、滲漏情況,掌握礦井歷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資料。.4 生產技術部6、要經常對礦區周邊進行巡視檢查,防止在煤層露頭的防隔水煤柱亂采亂掘現象發生。.5 生產技術部要定期對井上、下與小煤窯相關的各類密閉和河溝內的人工河床、擋水壩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匯報礦防汛辦,由礦防汛辦安排隊伍進行治理。.6 生產技術部負責建立健全小煤窯各類圖紙、臺賬等技術資料。.7 因井下工作面回采造成的地面塌陷、裂縫、塌陷坑等要定期檢查,并在春秋兩季組織充填。.8 在雨季和降雨以后要及時收集當地氣象資料,跟蹤觀測河流流量和工作面涌水量變化情況,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確保安全。.9 加強觀測,特別是雨季前后,要增加觀測次數,提高警惕,當水位高于最高洪水位時,向上級部門和地方政府發出警報。.10 7、礦儲備足夠數量的防汛物資,做到專用,嚴禁挪做他用,由供銷科長負責。 防治采空區積水.1 每個月以及礦井新掘巷道時,對礦井采掘工作面上方采空區積水進行物探或鉆探測定,堅決執行“有掘必探 有疑必鉆”的探放水原則。 .2 探放老空水前,應當首先分析查明老空水體的空間位置、積水量和水壓。.3 探水前,必須編制探放水設計,確定探水警戒線,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氣體危害等安全措施。 .4 探放水設計由生產技術部提出,經總工程師審定,嚴格按設計進行探放水。探放水作業期間,除施工人員外,探放水工作負責人須親臨現場指導。.5 采用注漿堵水工程隔斷老空區與本礦井的水力聯系,避免礦井發生水害事故。.6 按照國家煤8、礦安全規程規定合理配備符合要求的水文地質專業人員,同時要按規定定期進行培訓,配備專業的探放水隊伍與符合規定的探放水設備。.7按照煤礦防治水規定對井田邊界留設足夠的井田保護煤柱。 其它防治水措施.1 各施工隊組的作業規程、措施中必須有全面的符合本規定的有掘必探內容,同時隊組要認真貫徹規程措施。.2 回風巷內排水系統由所在盤區負責排設與管理,如需通過回風設施時,通防部要積極配合施工保證系統完善合理。.3 各盤區要建立完整、合理的排水系統,且保證完好運行正常。.4 各回采、掘進工作面要建立完整、合理的排水系統,且保證完好運行正常。.5 每年雨季到來前要進行一次聯合強排水試驗,做好中央水泵房與主排水管9、道的日常維護工作。以確保礦井綜合排水能力能夠滿足安全生產的需要。.6 每年一季度對中央水倉進行淤積勘察工作,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進行清倉,經勘察確認需要清理的,組織隊伍實施清淤工作,清淤工作要在4月中旬雨季到來前完成。.7 每年雨季到來前對大巷內的水溝進行一次全面清淤;平時進行不間斷的巡查,有淤積及時組織清理。4.3預警行動 各生產隊組在作業中發現礦井透水預兆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匯報礦應急救援指揮部,按照避災路線撤退。 各單位要配備足夠的排水設備,并定期檢修維護,定期清理排水溝 。 礦儲備足夠數量的防汛物資,由防汛辦公室負責。 在二季度汛期到來之前,組織人員在井下構筑必要的擋水(導水)工程,10、防止洪水泄入大礦后危及井下人員和主要設備的安全。5 信息報告程序執行礦綜合預案相關內容。6 應急響應6.1響應分級針對事故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可控性,將礦井水災事故 定為級應急響應。6.2響應程序 礦調度室接到礦井水災事故匯報后,應立即向當日礦值班領導匯報。 當日調度值班人員根據事故匯報情況,立即命令受威脅區域人員按避水災路線撤離,并向總指揮匯報。 經總指揮與值班長確認為礦井重大水災事故后,立即向調度室下達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的命令。6.3處置措施 井下發生水災事故時,現場人員應立即報告礦調度,并盡可能就地取材迅速加固工作面,堵住出水點,防止事故擴大。 如果情況緊急,水勢兇猛,無法搶救時,人員應按11、作業規程規定的避災路線由下往上撤退。切勿進入透水水平以下的獨頭巷道。 行進中,應抓牢支架或固定物體,以防被水中流動的矸石和木料撞傷。 在撤退沿途和經過交岔口,應留設標記,提示救護人員。 如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無法撤退時,應有組織地到獨頭工作面躲避。避災期間,要盡量減少活動,以避免增加耗氧量,只要有水喝、有空氣,就可生存,同時應定時發出呼救信號。 當突水點下部巷道全斷面被水淹沒后,與該巷道相通的獨頭上山如不漏氣,仍會有空氣存在,也會有避難人員。在救援時嚴禁打鉆,防止獨頭巷道空氣外泄,水位上升,淹沒避難人員,只準加速排水。 礦應急救援指揮部立即通知相關區域人員按避災路線撤退,根據情況決定是否請求救12、護大隊給予救援。 選定井下救援基地由一名副礦級領導擔任井下救援指揮,指揮救護大隊進行搶險工作。 頭燈房及區隊立即統計當班入井人員及所在區域,同時實行入井管制。 機運部由一名科長帶領救災小組進入中央水泵房,必要時關閉防水閘門,確保主水泵正常運行。 如地面洪水灌井時由一名副礦級領導帶領救援隊伍趕至地面進水點,堵住漏水口,并疏通地面排水通道。 老空透水時,通防部要派專人查清災區的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防止救援過程中人員發生中毒事故。 水文地質人員應分析判斷突水來源和最大涌水量,測量涌水量的變化,通過察看水位變化,判斷突水量的發展趨勢,應采取的必要措施,防止淹沒整個礦井。6.4搶險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檢查維護所有排水設施和輸電線路,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采取上述應急措施仍不能阻止淹井時,井下所有人員應按水災避災路線向高處撤退,迅速向安全出口轉移,直至安全升井。 排水期間保持通風良好,經常檢查有害氣體含量。事先準備好局部通風機,隨著排水工作的進行逐段排除有害氣體。 搶救長期被困人員升井時,禁止用燈光照射其眼睛,要保持體溫,不能立即抬出井口。7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7.1根據礦井水災、防汛救援的要求,建立、健全相應的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應定期檢查,確保充足、完好狀態。7.2當發生事故時,可根據救援的需要,由應急救援指揮部隨時調集物資、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