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礦山防洪防汛自然災害事故應急響應預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2481
2024-09-06
14頁
80.50KB
1、煤礦礦山防洪防汛自然災害事故應急響應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隨著雨季的到來,防洪防汛工作迫在眉睫。當災難性的汛情(洪水)突然發生時,能夠快速、有序、及時、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最大限度地降低災難事故給人民和社會造成的危害;減少或防止次生災害,維護社會穩定,盡快恢復正常秩序。為此我項目部為了安全度汛,制定了防洪防汛應急預案,成立了防洪防汛領導小組,并配備了充足的物資、設備和其它防洪防汛用品,確保項目部安全順利渡過汛期。本應急預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中華人民共2、和國防洪法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安全規程和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等文件進行編制。1、應急原則:我項目部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搶結合,統一指揮,統一調度,服從大局的原則,發揚團結抗洪的精神,在項目部防洪領導小組統一指導下,積極配合,團結一致,確保項目部安全度汛。2、工作計劃:制定防洪防汛安全管理制度,并做到各成員都有防洪意識,并將制度落實到各參戰單位、人員。及時進行安全度汛教育和防洪防汛安全責任教育。經常檢查防洪物資準備情況、防洪設備運行情況,確保洪水來臨時的應急。加強后勤保障和服務工作,3、確保人員、物資、設備及現場工作一切安全。3、 成立防洪防汛指揮部,明確職責:總 指 揮:XX 副總指揮:XX成 員:XX總 指 揮:負責全面的應急救災指揮和協調工作,及時、全面了解情況,當即做出決策。啟動與案情相應級別的應急預案,合理分配和及時調動全公司的應急資源。在應急程序的進行中,及時發現錯誤,并果斷進行糾正。直到災情得到全面控制,確認后,宣布關閉預案。副總指揮: 總指揮指令,赴災害現場負責應急救援指揮。 組織指揮部研究制定現場應急搶險救援方案。 現場批準并指揮實施應急救援搶險方案。 分管應急行動中的單項工作責任。成 員:執行總指揮的指令,負責防洪物資的供應與儲備,設備的調派和運送及搶險工4、作中的一切相關事宜。醫療組:由煙峰鄉衛生院工作人員擔任,負責治療在搶險過程中受傷的人員。4、應急方案:(1)建立以礦長為指揮的防洪防汛指揮部,分工負責,明確責任,確保責任到人;加強調度,做到一切行動有指揮,一切行動聽指揮;汛期到來時,安排專人現場值班,并成立防洪防汛搶險隊。(2)做好物資供應計劃,安排好防汛渡汛物資的準備工作,在汛期來臨前,準備好足夠的編制袋、砂、水泵、水管、鐵鍬、雨衣等防洪物資。(3)投入搶險現場的裝載機、發電機要加強保養與維修,確保汛期來臨時設備能正常運轉,特殊時期能充分發揮設備的應急作用。(4)密切與氣象部門聯系,及時獲得天氣預報,保障信息暢通,及時采取防范措施,作好防洪5、防汛準備工作。(5)地面受洪水威脅到的材料和設備,由礦總指揮統一安排,盡可能的搬運到高處的安全地帶。(6)總指揮要根據水位變化,組織防洪隊員盡可能的疏通排洪渠道,把本項目部的財產損失降到最低程度。(7)結合本礦部實際情況,發生汛情的中段主要是1000中段。這個中段井口由謝華高負責。用備好的沙袋、水泥等材料,堵住井口。堵井口前,要先把井內風、電設備全部關緊,然后用沙袋碼砌堵好井口,再用黃土把留下的縫隙堵實,高度要大于水位高度,厚度要保證水泥、沙袋不被洪水沖走。極積組織有關人員轉移可能被洪水淹沒或卷起的材料和設備。先關閉井口鐵門并用鏟車和鐵鍬疏通洪渠道,用水泥、沙袋和黃土壓緊、保證洪水灌不到井底。6、(8)保障供給由方萬喜負責。 負責各種應急物資的采購、儲備和管理,確保事件發生時的物資支持。 在抗災救援的現場保證應急物資到位。 開發和更新應急物資資源,以最新技術標準,更新應急物資裝備,定期更換過時、失效的應急物資。(9)醫療組由煙峰鄉衛生院的醫護人員擔任。 制定現場營救、搶險方案。 引導災害現場人群疏散和向安全地帶撤離,控制傷員營救、物資轉移的局面。 實施應急搶險之前,要了解和掌握洪汛災害的情況,防止和避免出現次生和衍生災害。 要求和教育參加搶險的人員嚴格操作規程、強調風險意識,確保自身安全。 在搶險過程中,要由了解現場情況、又有搶險經驗的人員帶領,有方向、有目標的開展工作,避免無目的、無7、價值、無措施、無線索的工作。 在搶險中,一定要先救人,后搶救物資和設備。 判斷事故現場,現有應急資源的支持程度,不能控制事態時,及時發出請求支援的信號。(10)現場救護由鄧學躍、宋恭強負責。 根據事件現場人員的傷害情況,制定搶救傷員的具體方案。 合理分配醫護救助人員的力量,劃分災害現場和安全地帶,同時在災害現場內、外展開急救行動。 戰地緊急救助后,盡快安排傷員送往醫院治療。 在感到災害現場醫療應急力量不能完全支持時,立即向上級或附近醫療部門求援。 對災害可能引發的各種傳染病進行檢查和預警,啟動衛生防疫的應急處置措施,預防和控制疫病的發生、擴散和蔓延;檢驗飲水和食品的衛生指標,確保衛生規范標準。8、(11)通訊組由李運鵬負責。負責在應急救援的全部實施過程中,所需要的通訊設備和人力的支持,確保上、下、橫、豎信息暢通。 封鎖災害現場,派專人保護重要設施和要害部位。 維護災害現場的秩序,確保災區社會安定。 動員和組織危險區域的群眾向安全地帶轉移。(12)后勤服務由王金負責。 負責災害現場所有人員的飲水和食品保障。 接待外部人員。 接待受害人家屬,協調善后處理工作。(13)現場保衛由伍智龍負責。 封鎖災害現場,派專人保護重要設施和要害部位。 維護災害現場的秩序,確保災區社會安定。 動員和組織危險區域的群眾向安全地帶轉移。(14)如果事故太大,本單位無法處理的情況下,應立即通知礦山救護隊請求支援。9、5、預防預警:5.1 對危險源的監控與報告要明確構成本預案的第一危險要素是大氣降水- 暴雨和連續大雨,第二危險要素是短時間內地表水匯聚形成的規模,第三危險要素是地表水匯聚水域的形成范圍和發展變化。(1)公司主要匯水區建立資料、信息檔案、詳細說明匯水區位置、地形、地貌特點、地質構造情況、匯水區域的淹沒面積和可能涉及的重要設施,洪水匯聚與外泄的地表逞流條件或通道的暢阻狀況等。(2)搜集當地的20 年、50 年一遇的大雨、暴雨氣象資料,了解歷史上洪汛發生的情況。(3)在危險源(匯水區)周邊設立堅固的觀測標志和永久地觀測站點,選派敬業人員監視和觀測匯水區的形成、變化和發展,及時、準確地捕獲異常信息。(10、4)依據氣象部門預測的天氣趨勢變化,視干旱季節和汛期的不同情況,各觀測站點向“總指揮”定時、準時、及時、隨時或連續報告觀測數據和信息。(5)公司洪汛災害的危險部位的重點是:公司各井下礦的生產作業場及井下各重要設施、儲油庫、地表辦公生活區等。5.2 預警行動(1)在獲得各險情觀測站的危險和危急信息,應立即匯總,在最短時間內向總指揮部做出電話和書面(可后補)匯報,并同時把其它信息反饋給“危險源”部位的險情觀測站。(2)在危險源作業現場的負責人,向所在應急辦公室報告危險、危急信息,并通知現場人員同時做好應急準備。(3)根據總指揮的指示、險情觀測站發出的預警信息、危險源現場宏觀情況報告,綜合分析后,發11、出啟動相應級別的預案行動指令。5.3 信息報告與處理(1)災情上報程序 災情初報。受災單位要在第一時間了解、掌握本單位的人員傷亡情況和重大財產損失情況,并在一小時之內向總指揮報告;總指揮匯總全災區的受災情況,完成數據統計工作,經總指揮的審核和簽字,并向當地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做出報告。 災情續報。在公司區域災害案情穩定之前,公司及其下屬各項目部均需堅持24 小時報告制度,并規定每天9 點之前,匯報之前24 小時的情況。 災情核報。公司區域內災情完全控制后,按照當地政府和有關規定,進一步核實災情,逐級如實詳細上報。5.4 礦山洪汛災害的防御對策洪水災害與其它自然災害是地球自身的一種物質運動形式,是12、人類能力無法抗拒的事件。對自然災害必須堅持以防為主和防、抗、救相結合的方針,采取先進的新技術手段,全面防御并突出重點。(1)監測與預報。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多種自然災害的監測系統,例如洪汛、氣象、地震、生物等自然災害的觀測臺站網絡已經覆蓋全國各個區域。有些觀測資料的質量已經趕上或超過世界的先進國家的水平。公司主要是從國家的監測系統中,及時獲取全面地、完整地、準確的災害預報預警信息,制定正確方案,把握應急處置的先機。公司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在政府災害管理部門的支持下,在自己的區域內設立觀測站點,與國家臺網交換觀測數據,資料共享。(2)加強預防管理,提高抗災能力。貫徹、執行國家的安全標準,嚴格規范本13、系統的安全紀律。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和應急物資的投入,改善抗災能力。加強對生產作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教育,嚴肅安全作業考核程序,提高職工防災意識。(3)加強救助管理,實現正確救助。對于突然發生的重大洪汛災害,既需要外部救助,但更多地還是內部救助。對群眾加強科普教育,學習自然災害知識,破除迷信思想,樹立科學觀點,做到遭遇災害侵襲時,個人能自救、人人能互救。(4)突出防御重點,采用先進技術,實施安全保護。采用最新科研成果,最先進的技術措施,定期更新和檢查安全生產裝備及其防護設施,發現隱患及時整改。落實各項具體措施,分清具體責任,時時確保逃生路線和撤離通道暢通無阻。(5)防治地表水侵人,切斷大氣降水補給像,14、防止大量地表水進人礦井。主要辦法有:修筑防洪溝、封堵塌陷或裂縫通道、排出低洼積水、迫使河流改道或洪水運動方向等。(6)查明水源。在整個礦山開采過程中,始終做好礦床水文地質工作。查明礦井充水的可能,搞清水源、礦井水、地下水和地表水補給關系和涌水通道,為有效治理礦井突水提供可靠技術依據。(7)井下隔絕水路、堵截水源。在井下均應設置水閘門、水閘墻、密閉泵房、截水構筑物。設置防水礦柱,對巖石裂隙層可采用“灌漿堵水”辦法。(8)預先排水、疏干降壓,有計劃全部或部分疏放危險水源。6、應急響應:根據洪汛災害波及的面積、災情傷害的程度,受災單位自控的能力,以及應急資源支持程度等情況,公司關于重大洪汛災害的應急15、預案可分為個級別;根據不同類型的洪汛災害和災害發生的部位又可分為基本應急程序和專項應急處理程序。6.1 應急分級 I級響應:公司區域內遭到洪汛災害,一次造成1 人以上死亡;或者5人以上重傷;或者一次直接經濟損失10萬元人民幣以上;全局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影響,公司喪失或部分喪失自我恢復能力。級響應:公司區域內遭遇洪汛災害后,一次造成重傷3至5人;或者一次直接經濟損失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人民幣,局部損失嚴重,部分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影響,公司有自我恢復生產和重建家園的能力。級響應:公司區域內遭遇自然災害,一次造成13人重傷及一定數量經濟損失;局部損失較重,或大部分損失輕微但不影響全局正常生產經營活動16、。6.2 基本應急程序建立明確、合理的基本應急程序,是臨陣不亂、進入快速反應,實施高效應急處置的有力保障。(1)指揮與控制獲得洪汛災害信息后,在應急辦公會議上,總指揮任命指揮長人選,在指揮長的帶領下,應急機構的相關組成人員、與災情相應的應急資源立即趕到事故現場。同時,總指揮指令災害現場單位進行先期處置,并等候災害現場的反饋信息。 到達現場的指揮長召集所有參與救災的應急組織領導,立即組成現場指揮中心。 全面了解情況,對現場情景和處置難度做出科學地、正確的評估與分析,組織調集與災情相匹配的應急資源。 同時做好以下工作:設置警戒線,協調和組織應急反應的人力資源,調集應急物資和設備,安全疏散人員,管制17、現場交通,維護現場及相關場所的治安秩序,對信息和新聞媒介的現場管理,對受害人緊急處置。 規定現場應急處置區域,處置現場四周最少設定兩道警戒線,由保衛人員專門看守,在應急現場處置區內,合理布置各種應急資源的位置。 協調災害單位、核實對災情評估準確度,確定應急處置重點,向總指揮反饋信息,果斷做出應急決策,快速展開救援行動。 選派專人詳細記錄對災害現場應急處置的全部過程。(2)資源調度程序資源調度程序要遵循以下原則: 在組織和調集應急資源時,要保證“第一出動力量”的堅強有力,能夠在最佳時機,實施有效控制,達到“首戰告捷”。 現場已集結的應急處置人員和后續的應急人員,要由專職聯絡人員引導行動,在指定位18、置進行列隊集結。 核心處置力量和現場急需的專業處置力量,要靠近現場集結,以備應急行動暢通無阻。 應急搶險的專用設備、專用工具、專用器材和專用車輛,要在現場選擇優先的位置停放,隨時投人使用的設備和車輛要放在現場中心,輔助、支持的車輛停放在現場邊緣地方。(3)衛生和醫療救護程序在應急救災事件中,衛生和醫療救護程序關系到整個應急處置工作的成敗。因此,要做好下列工作: 對現場傷亡人員做出評估,主要包括傷亡人數及種類、傷員的主要傷情、需要采取的措施及投入的醫療資源、快速了解傷員準確位置、把握搶救的良機。 先把傷員運出危險區,戰地急救后由救護車送往醫院。 按受害者的傷害情況,按輕傷、中度傷、重傷、死亡進行19、分類,以便在最緊急情況下,把有限的醫療資源用到最需要的人員身上。 在醫療資源不能完全支持時,向政府請求應急支持。(4)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程序保證應急人員的安全是完成應急處置的前提,是增強應急救援隊伍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應急人員在實施救援行動前,現場指揮員必須向應急人員講清災害現場的安全、生存條件的基本情況,評估周圍環境、條件與事故的關系,判斷二次災害(或次生災害)發生的可能性。 根據災害的類型及應急處置內容,裝束好相應的防護裝備(如安全帽、防毒面罩、特種作業服、氧氣瓶、救生衣等等),由安全員逐項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參加行動。 明確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則。 在領隊人員或災害單位知情人員的引領20、下,有計劃、有目標的開展救援工作。6.3 專項應急處理方案洪汛災害僅是多種自然災害之一。自然災害種類較多,其破壞形式和影響范圍也不完全相同。根據公司具體單位的具體情況,對影響面積廣、危含程度較派的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要有專門編制的專項應急處置方案。 6.4 應急結束在遇險人員全部獲救、傷員全部得到處置或住院治療以后,經現場指揮部確認事故不再發展,災情完全得到控制,消除了次生災害隱患,環境符合規定標準,并向領導機構反饋信息,經總指揮批準后,指揮長現場宣布應急反應結束,應急隊伍和裝備分批撤離現場。應急結束后,災害現場進人后期處置工作。說明:本應急預案只有在發生洪災事故后方可啟動實施。應急設備、物資的準備數量和存放地點序號設 備 名 稱單位數量負責人用 途存放地點1沙方20方萬喜搶險場地2水管米300方萬喜搶險物質供應倉庫3水泵臺3方萬喜搶險物質供應倉庫4手電把10方萬喜搶險物質供應倉庫5雨衣套10方萬喜搶險物質供應倉庫6編織袋條200方萬喜搶險物質供應倉庫7鐵鍬把20方萬喜搶險物質供應倉庫8搞頭把10方萬喜搶險物質供應倉庫9木柱根50方萬喜搶險物質供應倉庫防洪工作組成員及聯絡方式序號職 務聯 系 人聯系電話1礦 長2副礦長3安全環保科長4安全環保科員5安全環保科員6辦公室7后勤部8技術負責人周邊可利用資源序號單 位聯系電話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