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打擊爆破作業盲炮處理及物體打擊專項應急預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2641
2024-09-06
13頁
63KB
1、物體打擊爆破作業、盲炮處理及物體打擊專項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 錄一、編制依據3二、重要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3三、事故預防措施31、爆破作業基本規定32、禁止爆破作業的規定43、裝藥工作必須遵守的規定44、填塞工作必須遵守的規定55、爆破后的安全檢查56、爆破警戒與信號57、盲炮處理68、露天爆破7四、事故應對措施9(一)發生物體打擊應急處置:9(二)發生灼燙應急處置:9(三)項目擁有的滅火器性能和使用方法9五、應急準備10(一) 應急組織10(二)各應急小組職責11(三)應急救援預案啟動條件12、2(四)應急救援資源配備情況12六、應急培訓12七、應急響應13 一、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3號)。3、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4、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例6、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二、重要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根據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措施確定爆破作業造成人員傷亡為重要危險源。1、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為爆破作業安全事故,發生的地點為爆破作業的作業場所。2、可能影響范圍:爆破作業場所。可能影響的人員:現場施工和管理人員。3、發生事故可能造成1人3、或數人傷亡或機械設備損壞,構成重大安全事故。三、事故預防措施1、爆破作業基本規定使用爆破器材的單位,必須到工程所在地縣、市公安局申請領取爆炸物品使用許可證,方準使用。爆破作業,必須由經過培訓考核合格的爆破員擔任,爆破員必須持有縣(市)級以上公安局發給的爆破員作業證上崗作業。對爆破員應進行定期考核,發現不適合繼續從事爆破作業的,應收回爆破員作業證,停止其從事爆破作業的權利。爆破員因工作變動,不再從事爆破作業時,應將爆破員作業證交回原發證單位。進行爆破作業時,必須有專人負責指揮,在危險區的邊界,設置警戒崗哨和標志,在爆破前發出信號,待危險區的人員撤至安全地點后,才準爆破。爆破后,必須對現場進行檢查4、,確認安全后,才能發出解除警戒信號。進行大型爆破作業,或在城鎮或其他人口聚居的地方、風景區和重要工程設施附近進行控制爆破作業,施工單位必須事先將爆破作業方案報縣以上主管部門批準,并征得所在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的同意,方準爆破作業。2、禁止爆破作業的規定有邊坡滑落危險;支護結構與設計有較大出入或工作面支護損壞時;距工作面20m內風流中沼氣含量達到或超過1%,或有沼氣突出征兆;工作面有涌水危險或炮眼溫度異常;危及設備或建筑物安全,無有效防護措施;危險區邊界上未設警戒;光線不足或無照明;未做好準備工作時;在大霧天、雷雨天,禁止進行地面和水下爆破,需在夜間進行爆破時,必須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并經工程所在5、地地方主管部門批準。3、裝藥工作必須遵守的規定裝藥前應對峒室、藥壺和炮孔進行清理和驗收;大爆破裝藥量應根據實測資料的校核修正,經爆破工作領導人批準;使用木質炮棍裝藥。裝起爆藥包、起爆藥柱和消化甘油炸藥時,嚴禁投擲或沖擊;深孔裝藥出現阻塞時,在未裝入雷管、起爆藥柱等敏感器材前,應采用銅或木制長桿處理;裝藥過程中,禁止煙火和使用明火照明;禁止使用凍結的或解凍不完全的硝化甘油炸藥。4、填塞工作必須遵守的規定裝藥后必須保證填塞質量,峒室、深孔或淺眼爆破禁止使用無填塞爆破(擴壺爆破除外);禁止使用石塊和易燃材料填塞炮孔;禁止搗固直接接觸藥包的填塞材料或用填塞材料沖擊起爆藥包;禁止在深孔裝入起爆包后直接用6、木楔填塞;禁止撥出或硬拉起爆藥包或藥柱中的導火索、導爆索、導爆管或電雷管腳線。5、爆破后的安全檢查爆破后,爆破員必須按規定的等待時間進入爆破地點,檢查有無危石、支護破壞和盲炮等現象;爆破員如果發現危石、支護破壞和盲炮等現象,應及時處理,未處理前應在現場設立危險警戒或標志;只有確認爆破地點安全后,經當班爆破班長同意,方準人員進入爆破地點;每次爆破后,爆破人員應認真填寫爆破記錄。6、爆破警戒與信號爆破工作開始前,必須確定危險區的邊界,并設置明顯的標志。地面爆破應在危險邊界設置崗哨,使所有通路經常處于監視之下,每個崗哨應處于相鄰崗哨視線范圍之內。地下爆破應在有關的通道上設置崗哨,并掛上“爆破危險區,7、不準入內”的標志。爆破結束后,應經過充分通風,方可取回標志。爆破前必須發出三次代表不同意義信號,使危險區內的人員都能清楚地聽到或看到,應使全體施工人員和附近居民事先知道警戒范圍、警戒標志和聲響信號的意義,以及發出信號的方法。第一次信號預告信號。所有與爆破無關人員應立即撤到危險區以外,或撤至指定的安全地點。向危險區邊界派出警戒人員。第二次信號起爆信號。確認人員、設備全部撤離危險區,具備安全起爆條件時,方準發出起爆信號。根據這個信號準許爆破員起爆。第三次信號解除警戒信號。未發出解除警戒信號前,崗哨應堅守崗位,除爆破工作領導人批準的檢查人員以外,不準任何人進入危險區。經檢查確認安全后,方準發出解除警8、戒信號。7、盲炮處理一般規定發現盲炮或懷疑有盲炮,應立即報告并及時處理。若不能及時處理,應在附近設明顯標志,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難處理的盲炮應請示爆破工作領導人,派有經驗的爆破員處理,大爆破的盲炮處理方法和工作組織,應由項目總工程師批準。處理盲炮時,無關人員不準在場,應在危險區邊界設警戒,危險區內禁止進行其他作業。禁止拉出或掏出起爆藥包。電力起爆發生盲炮時,須立即切斷電源,及時將爆破網絡短路。盲炮處理后,應仔細檢查爆堆,將殘余的爆破器材收集起來,未判明爆堆有無殘留的爆破器材前,應采取預防措施。每次處理盲炮必須由處理者填寫登記卡片。處理裸露爆破的盲炮,允許用手小心地去掉部分封泥,在原有的起爆藥9、包上重新安置新的起爆藥包,加上封泥起爆。淺眼盲炮處理經檢查確認炮孔的起爆線路完好時,可重新起爆。用木制、竹制或其它不發生火星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輕輕地將炮眼內大部分填塞物掏出,用聚能藥包起爆。在安全距離外用遠距離操縱的風水管吹出盲炮填塞物及炸藥,但必須采取措施,回收雷管。盲炮應當班處理,當班不能處理完,應將盲炮(盲炮數目、炮眼方向、裝藥數量和起爆藥包位置、處理方法和意見)在現場交接清楚,由下一班繼續處理。深孔盲炮處理爆破風格未受損壞,且最小抵抗線無變化者,可重新聯線起爆,最小抵抗線有變化者,應驗算安全距離,并加大警戒范圍后,再聯線起爆。在盲炮孔口不小于10倍炮孔直徑外另打平行孔裝藥起爆,爆破參數10、由爆破工作領導人確定。若所用炸藥為非抗水性硝銨類炸藥,且孔壁完好者,可取出部分填塞物,向孔內灌水,使之失效,然后作進一步處理。峒室盲炮處理如能找出起爆網絡的電線、導爆索或導爆管,經檢查正常,仍能起爆者,可重新測量最小抵抗線,重劃警戒范圍,聯線起爆。沿豎井或平峒清除填塞物,重新敷設網絡,聯線起爆或取出炸藥和起爆體。8、露天爆破一般規定露天爆破需設人工掩體時,掩體應設在沖擊波危險范圍之外,其結構必須堅固嚴密,位置和方向應能防止飛石和炮煙的危害。露天爆破后須經安全人員認真檢查工作面安全情況,確認爆破地點安全,才準恢復作業。雷雨季節宜采用非電起爆法。在爆破危險區域內有兩個以上的單位(作業組)進行露天爆11、破作業時,必須統一指揮。同一區段的二次爆破,應采用一次點火或遠距離起爆。為防止人員陷入爆破后空穴,爆區必須設置明顯標志并經安全檢查,確認無塌陷危險后,方準恢復作業。裸露藥包爆破裸露藥包爆破,必須保證先爆的藥包不致破壞其它藥包,如不能達到此要求,則只準用齊發起爆,禁止用石塊覆蓋藥包。一般情況下不宜將炸藥包插入石縫中進行爆破,特殊情況下可以例外,但必須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經爆破工作領導人批準。淺眼爆破淺眼爆破應形成臺階,并應符合爆破說明書有關鉆眼、裝藥、填塞、起爆順序等項規定。采用導火索起爆或分段電雷管起爆,炮孔間距應保證其中一個炮孔爆破時不致破壞相鄰的炮孔。裝填的炮孔數量,應以一次爆破為限。采12、用導火索點火起爆,應不少于二人進行爆破作業。如無盲炮,從最后一響算起,經5分鐘后才準進入爆破地點檢查,若不能確認有無盲炮,應經15分鐘后才能允許進入爆區檢查。深孔爆破深孔爆破應有爆破技術人員在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和監督。深孔周圍(半徑0.5m范圍內)的碎石,雜物應清除干凈,孔口巖石不穩固者,應進行維護。深孔爆破必須采用電力,導爆索或導爆管起爆法。填塞時,不得將雷管腳線、導爆索或導爆管拉得過緊。在特殊條件下(如冰、凍土層或流砂等),經項目總工程師批準,方準邊打眼、邊裝藥,且只準采用導爆索起爆。禁止用炮棍撞擊阻塞在深孔內的起爆藥包。四、事故應對措施(一)發生物體打擊應急處置:當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搶救13、的重點放在顱腦損傷、胸部骨折和出血上進行處理。 發生物體打擊事故,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發現有人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出現顱腦損傷,必須保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二)發生灼14、燙應急處置:迅速脫離灼傷源,以免灼傷加劇盡快剪開或撕掉灼傷處的衣褲、鞋襪用冷水沖洗傷處以降溫小面積輕度灼傷可用必舒膏、玉樹油等涂抹用清潔的毛巾或被單保護傷處,并盡快送醫院治療 (三)、項目擁有的滅火器性能和使用方法滅火原理:利用壓縮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氫鈉)來滅火。適用范圍:可撲滅一般火災,還可撲滅油、氣等燃燒引起的失火。項目在施工場地的空壓機放、拌合站、鋼筋場地、庫房、炸藥庫房門前、項目經理部樓道均設置了消防箱和大量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是利用二氧化碳氣體或氮氣氣體作動力,將筒內的干粉噴出滅火的。干粉是一種干燥的、易于流動的微細固體粉末,由能滅火的基料、防潮劑、流動促進劑、結塊防止劑15、等添加劑組成。主要用于撲救石油、有機溶劑等易燃液體、可燃氣體和電氣設備的初起火災。干粉滅火器按移動方式分為手提式、背負式和推車式三種。 使用外裝式手提滅火器時,一只手握住噴嘴,另一只手向上提起提環,干粉即可噴出。 使用推車式滅火器時,將其后部向著火源(在室外應置于上風方向),先取下噴槍,展開出粉管(切記不可有擰折現象),再提起進氣壓桿,使二氧化碳進入貯罐,當表壓升至 0.7 兆帕 1 兆帕時,放下進氣壓桿停止進氣。這時打開開關,噴出干粉,由近至遠撲火。如撲救油類火災時,不要使干粉氣流直接沖擊油漬,以免濺起油面使火勢蔓延。 五、應急準備(一) 應急組織1、應急組織體系總指揮長:項目經理副總指揮長16、:生產副經理副指揮長:書記、總工程師綜合協調組安全保衛組應急救援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應急指揮組技術處理組傷員營救組預案編制組2、設總指揮、副總指揮,下設專業處置組。(3)專業處置組包括:綜合協調組、安全保衛組、應急救援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應急指揮組、技術處理組、傷員營救組。(二)各應急小組職責1醫療救護組:負責事故現場受傷人員的搶救,對傷員的臨時處理和與附近醫院的聯系并將傷員送醫院治療或搶救。2綜合協調組:做好傷亡人員及家屬的穩定工作,確保事故發生后傷亡人員及家屬思想能夠穩定,大災之后不發生大亂,做好受傷人員醫療救護的跟蹤工作。與保險部門一起做好傷亡人員及財產損失的理賠工作,慰問有關17、傷員及家屬。3后勤保障組:迅速調配搶險物資器材至事故發生點,提供和檢查搶險人員的裝備和安全配備;及時提供后續的搶險物資。4安全保衛組:對施工場區內外進行有效的隔離工作和維護現場應急救援通道暢通的工作,疏散場區外的無關人員撤出危險地帶。5應急救援組:負責在緊急事件上發生后,組織人力、機械設備進行施工,包括開挖坍塌土石、清理廢墟、打通風孔、組織機械和排水等各項施工工作。6傷員營救組:引導現場作業人員從安全通道疏散,將受傷人員進行營救至安全地帶。7技術處理組:根據施工生產內容及特點,制訂其可能出現而必須運用建筑工程技術解決的應急反應方案,整理歸檔,為事故現場提供有效的工程技術服務做好技術準備;應急預18、案啟動后,根據事故現場的特點,及時向應急總指揮提供科學的工程技術方案和技術支持,有效地指導應急反應行動中的工程技術工作。8應急指揮組:行使事故現場總指揮權,迅速判斷是否可能或者已經發生特大事故,并指導現場協調有序搶險;對難以解決的情況做出安排;事故后安排恢復生產。(三)應急救援預案啟動條件當項目部所屬各涉及爆破作業的工區在日常施工生產中發生爆破作業安全事故時,由應急預案總指揮項目經理下令啟動并運行本應急救援預案,全力確保國家、社會、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不受損失或少受損失。(四)應急救援資源配備情況應急救援物資、設備設施的配備(見下表)序號名 稱數 量位 置負 責 人1急救車2輛項目部辦公室主任219、滅火器50支項目部勞動與安全部長3物資運輸車2輛項目部物資設備部長4挖掘機1輛項目部物資設備部長5裝載機1輛項目部物資設備部長6安全帽50頂項目部物資設備部長社會資源:在發生爆破作業安全事故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根據實際需要將與工程所在地地方政府機構或部門請求支援,如請求火警119支援、請求醫院急救120支援、請求110支援等。六、應急培訓1、 應急小組成員和特殊工種等進行有效的急救知識培訓,并形成記錄,從而具備完成其應急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2 、應急主要培訓內容包括:a. 施工安全防護、作業區內安全警示設置、個人防護措施、施工用電常識、在建工程的交通安全、大型機械的安全使用;b. 對危險源20、的突顯特性辯識;c. 發生事故報警聯絡;d. 緊急情況下人員的安全疏散;e.現場搶救的基本知識;3、根據公司有關規定,要進行應急演練,由項目應急小組組織全體員工在施工現場進行演練,并作出總結形成記錄。七、應急響應1、當爆破作業過程中發生上述事故時,應立即上報項目專職安全人員,根據事件發展程度確定是否需要報警求救。項目專職人員根據實際情況上報項目總指揮并申請應急預案的響應。預案響應后執行尋全高速C2項目應急預案響應程序。2、 現場其他施工人員都應為搶救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3、 現場急救小組開展現場緊急救護的同時,應根據受傷人員傷情,必要時立即與醫院急救中心聯系,在盡可能的時間內,對傷者實施有效的急救治療。4、 急救小組成員立即組織現場人員維護現場秩序、疏導交通,對事發現場作必要的保護。5、 現場人員傷害事故發生后由職能部門按有規定負責事故的調查、處理和統計上報。6、 對應急救援預案實施的全過程,認真科學地作出總結,完善應急救援預案中的不足和缺陷,為今后的預案建立、制訂、修改提供經驗和完善的依據,保證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