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礦山選礦廠尾礦庫開采專項應急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2717
2024-09-06
11頁
49.50KB
1、非煤礦山選礦廠尾礦庫開采專項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 事故風險分析1.1尾礦庫概況*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尾礦庫位于選礦廠西北側,尾礦庫的下游800m為水庫,西南側70m為*村。選礦廠附近有豐董公路,選礦廠至尾礦庫有簡易公路相通,交通便利。尾礦庫為傍山型尾礦庫,尾礦庫現狀總壩高*m,庫容*萬立方米。尾礦庫初期壩為土石壩,壩高*m,坡比為1:2。尾礦庫初期壩現狀安全穩定?,F堆積壩壩頂高程為*m,平均坡比為1:2,壩內側邊坡比為1:1.75,尾礦庫內側灘面平均高程為*m。尾礦庫排洪設施類型為排水斜槽,排水2、斜槽為漿砌石結構。周邊無重要設施,下游無村莊居民。1.2危險源與風險分析*礦業選廠尾礦庫設計總壩高*米,總庫容*萬立方米。周圍無重要設施,尾礦庫下游無村莊。依據河北省重大危險源分級評定辦法(冀安監管應急201393號)規定,“全庫容大于等于100萬m3或者壩高大于等于30m的尾礦庫”構成重大危險源,本尾礦庫不構成重大危險源。*礦業選廠尾礦庫可能發生的事故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1)尾礦壩垮壩發生尾礦壩垮壩的原因主要有: 子壩堆積坡比不符合設計要求,堆積坡過陡。 礦漿沿子壩內坡趾橫向流動沖刷子壩內坡;管理不善,不進行交替放礦形成局部集中放礦,礦漿沖刷壩外坡造成壩體坍塌、潰壩。 尾礦庫長期超量蓄水,3、干灘長度不夠。 大氣降水量短時間內驟增、庫周山體發生大面積滑坡、塌方,特大暴雨、庫周山體滑坡、塌方導致庫水位猛漲出現漫壩事故。 礦區發生高于設防烈度的地震,地震造成持力區尾礦液化。(2)洪水漫頂發生洪水漫頂的原因主要有: 尾礦庫排水系統設計排水能力低、排水系統淤堵、無排水系統; 排水系統設計有缺陷,施工質量達不到規范要求,排水系統損毀;排水管、泄洪塔等發生變形、破損、斷裂、傾倒、磨蝕,最大裂縫開展寬度超出允許值,伸縮縫、止水及填充物作用失效,管內淤堵; 放礦位置不當,或不均勻放礦,造成水位過高、扇形坡等,最小安全超高和尾礦庫的最小干灘長度長期達不到設計和規范要求;用常規子壩攔洪; 庫區洪水超過4、設計的設防要求。 壩端截水溝損毀,致使山坡雨水沖刷壩肩;(3)水位超警戒線水位超警戒線的原因主要有:突降暴雨;破壞或損壞,導致排水能力不足,引發庫內水位上漲。(4)排洪設施損毀,排洪系統堵塞尾礦庫排洪設施摧毀,排洪系統破壞,一是導致這樣尾礦庫內的沉淀水無法正常排出壩外,庫內水位增高,超過警戒水位;二是沉淀水及礦漿通過已損毀、破壞的排洪系統排除壩外,引發尾礦庫內灘面、壩體坍塌等,進而引發大的災難性的事故。(5)壩體深層滑坡壩體深層滑坡是指尾礦庫壩體內部發生劇烈變形,引發整個壩體移動、坍塌、失穩。其原因在于壩體基礎不好、尾礦壩筑壩質量不高、壩體坡面比太陡、壩體滲潤線長期過高等原因。1.3危險源監控5、及預防1.3.1危險源監控尾礦庫的監控方式、方法監控方式壩上照明在壩面上安裝照明設施。壩上通訊尾礦工配備通訊設施,包括手機、對講機等。灘面水位、壩體浸潤線、壩體位移監測設施設置庫內灘面水位觀測標尺,壩體建有浸潤線和位移監測設施。監控方法監測內容對壩體浸潤線、壩體位移、灘面水位標高和干灘長度進行監測。監測方法人工監測系統:水位標高通過觀察尾礦庫內的水位標尺獲得;干灘長度采用插放多面小紅旗顯示要求的干灘長度,使干灘長度不能少于規程的要求;壩體浸潤線、壩體位移數據通過精密儀器測量獲得。監測頻率水位、干灘長每日進行觀測;壩體浸潤線、壩體位移每季度監測一次,特殊情況加密頻次,并做好監(觀)測記錄。職工情6、況尾礦工均持證上崗。1.3.2事故預防措施(1)尾礦壩垮壩預防措施:嚴格按照設計進行尾礦庫的施工和管理;做好尾礦庫應急預案的編制、培訓和演練等工作。(2)洪水漫頂預防措施:嚴格按照尾礦庫管理規定進行管理,堅持低水位運行,保障干灘長度及安全超高,經常性檢查壩體、排水系統的工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并處理。(3)水位超警戒線預防措施:嚴格按照設計進行尾礦庫排水系統的施工和管理;做好汛期尾礦庫安全生產和應急準備。(4)排洪設施損毀,排洪系統堵塞預防措施:對排洪設施進行定期檢查,對回水、排滲水進行水質、水量觀測。發現異常,及時查找原因并報告上級部門予以處理。(5)壩體深層滑坡預防措施:控制滲潤線、按設7、計筑壩、及時修整壩體坡面、保持合理的壩體坡面比。(6)做好防震工作,一是尾礦庫庫內少存水,在滿足生產用水條件下盡量降低庫內水位;二是嚴格控制庫內水位,確??拐鹪O計要求的安全灘長滿足地震條件下壩體穩定的要求;三是建立正常的巡壩制度;四是做好應對地震的物資準備;五是地震后,必須對尾礦庫進行巡查和檢測,及時修復和加固破壞部分,確保尾礦庫運行安全。2.應急組織體系及職責*礦業選廠應急組織體系包括應急救援指揮部、應急響應辦公室、搶險救災組、安全警戒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通訊聯絡組,相應職責見生產事故綜合應急預案。3處置程序3.1信息報告尾礦庫巡視人員發現尾礦庫存在安全隱患(庫內水位超過警戒水位、侵8、潤線埋深超高、干灘長度不足、排洪設施出現裂縫等)時,及時把現場情況匯報尾礦庫安全管理人員,管理人員到現場查看安全情況并報告給公司應急響應辦公室或應急救援指揮部。尾礦庫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要立即開展自救和互救,并通過電話、報警器等方式,將事故情況向應急辦公室或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接到報警后,應急指揮部發布啟動應急預案命令,并于1小時內向*安監局等有關部門報告。應急響應辦公室值班電話為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3.2 信息上報應急響應辦公室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寫出事故信息快報表,逐級上報。事故信息快報書應包括以下內容:1)發生事故的單位概況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2)事故發生的類型;9、3)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4)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5)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6)需要有關部門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7)事故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3.3 信息傳遞*礦業公司選礦廠廠長通過電話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針對事故的具體類型、危害程度進行匯報,并根據事故的性質和危害程度,判斷是否報請上一級應急救援指揮部啟動上一級應急救援預案。公司應急響應辦公室以網絡或傳真方式將事故信息快報書迅速逐級上報。3.4 應急響應應急響應的過程分為接警、判斷響應級別、應急啟動、控制及救援行動、擴大應10、急、應急終止和后期處置等步驟。3.4.1出現塌坑險情時(1)尾礦壩工作人員巡壩時,發現尾礦壩有管涌、流土、排洪不暢及洪水可能漫壩、壩面有塌坑等險情,立即用電話向應急響應辦公室報告,值班人員接到電話報警后,立即報告給廠領導。廠領導立即進入指揮狀態,根據事件的性質和規模,決定啟動事故應急救援程序,在尾礦庫值班室成立現場指揮部,并指揮搶險;(2)總指揮對搶險救災組各單位成員簡短部署搶險救援工作,各應急小組馬上行動履行職責??傊笓]在布置的同時,向縣應急辦公室報告;(3)安全警戒組按預案確定的疏散區域、疏散線路立即疏散撤離人群;警戒組建立警戒區域,禁止與救援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協助發出警報,傳達緊急信11、息,執行指揮機構通告;(4)醫療救護組組長及人員迅速趕往事故現場,了解情況后及時進行救援總指揮命令立即展開搶險;(5)后勤保障組根據事故的大小情況,調派應急救援物資、密切關注救援情況,及時發布事故救援信息。并對現場傷員進行簡單處理,等待救護車到來。(7)安全管路人員向總指揮電話報告險情已被徹底控制,指揮部命令安全人員對大壩事故現場進行檢查堪驗;3.4.2出現垮壩危險時(1)尾礦壩工作人員發現尾礦庫壩體因地震等原因出現嚴重裂縫、坍塌和滑動跡象,有垮壩危險等險情時,立即用電話向應急響應辦公室報告,值班人員接到電話報警后,立即報告給廠領導。廠領導立即進入指揮狀態,根據事件的性質和規模,決定啟動事故應12、急救援程序。啟動選廠應急救援預案,在尾礦庫值班室成立現場指揮部,并指揮搶險;(2)總指揮對搶險救護組各單位成員簡短部署搶險救援工作,各應急小組馬上行動履行職責??傊笓]在布置的同時,向縣政府有關部門、報告;(3)安全警戒組按預案確定的疏散區域、疏散線路立即疏散撤離人群;警戒組建立警戒區域,禁止與救援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協助發出警報,傳達緊急信息,執行指揮機構通告;(4)按預案規定,指揮部、后勤保障組、醫療救護組、應急響應辦公室等人員緊急集合,并到達尾礦庫;(5)安全管理人員對大壩事故現場進行檢查勘驗,確定經緊急處置仍不能徹底控制險情時,向總指揮電話報告,指揮部命令應急處置組撤離危險區域,等待選13、廠及縣政府救援。4處置措施發現尾礦庫安全隱患時,應急救援指揮部應根據當時情況制定相應的措施,并采取以下相應的技術措施。(1)裂縫處理發現裂縫后都應采取防護措施,以防止雨水或冰凍加劇裂縫的開展。對于滑動性裂縫的處理,應結合壩坡穩定性分析統一考慮;對于非滑動性裂縫可采取以下措施進行處理:對于不太深的表層裂縫及防滲部位的裂縫,采用開挖回填是處理裂縫比較徹底的方法。對于壩內裂縫、非滑動性很深的表面裂縫,由于開挖回填處理工程量過大,可采取灌漿處理。對于中等深度的裂縫,因庫水位較高不宜全部采用開挖回填辦法處理的部位或開挖困難的部位,可以采用開挖回填與灌漿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處理。(2)滲漏處理處理泄漏的原則是14、“內截、外排”。內截就是在壩的上游封堵滲漏入口,截斷滲漏途徑,防止滲入。外排就是在壩的下游采用導滲和濾水措施,使滲水在不帶走土顆粒的前提下,迅速安全地排出,以達到滲透穩定。(3)滑坡處理當發現有滑坡征兆或有滑動趨勢但尚未坍塌時,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搶護,防止險情惡化;一旦發生滑坡,則應采取可靠的處理措施,恢復并補強壩坡,提高抗滑能力。搶護中應特別注意安全問題。滑坡搶護的基本原則是:上部減載,下部壓重,即在主裂縫部位進行削坡,而在壩腳部位進行壓坡。盡可能降低庫水位,沿滑動體和附近的坡面上開溝導滲,使滲透水能夠很快排出。若滑動裂縫達到坡腳,應該首先采取壓重固腳的措施。因土壩滲漏而引起的背水坡滑坡15、,應同時在迎水坡進行拋土防滲?;绿幚砬?,應嚴格防止雨水滲入裂縫內??捎盟苄员∧?、瀝青油氈或油布等加以覆蓋。同時還應在裂縫上方修截水溝,以攔截和引走壩面的積水。(4)管涌處理在地基好,管涌影響范圍不大的情況下可搶筑濾水圍井;險情面積較大,地形適合而附近又有土料時,可在其周圍填筑土埂或使用土工織物包裹,以形成水池,蓄存滲水,利用池內水位升高,減少內外水頭差,控制險情發展;如堤壩后嚴重滲水,采用一些臨時防護措施尚不能改善險情時,宜降低庫內的水位,宜減少滲透壓力,使險情不致迅速惡化,但應控制水位下降速度。(5)防漫頂處理在堤頂不寬、土質較差的情況下,可用土袋搶筑子堤。在鋪第一層土袋前,要清理堤壩頂的16、雜物并耙松表土。用草袋、編織袋、麻袋或蒲包等裝土七成左右,將袋口縫緊,鋪于子堤的迎水面。鋪砌時,袋口應向背水側互相搭接,用腳踩實,上下層袋縫必須錯開。在缺土、浪大、堤頂較窄的情況下,可采用單層木板或埽捆子堤。當出現超過設計標準的特大洪水時,應在搶筑子堤的同時,報請上級批準,采取非常措施加強排洪,降低庫水位。(6)防風浪沖擊處理對尾礦壩壩頂受風浪沖擊而決口的搶護,除參照上述辦法進行處理外,還可采取防浪措施處理。用草袋或麻袋裝土七成,放置在波浪上下波動的部位,相互疊壓成魚鱗狀,當風浪較小時,可采用柴排防浪。掛樹防浪則是利用砍下的枝葉繁茂的灌木,使樹梢向下放入水中,并用石塊或砂袋壓住,其樹干用鉛絲、麻繩或竹纜連接于堤壩頂的樁上。(7)排水設施堵塞或損壞處理當出現排水設施入口堵塞時,應組織人員對入口處的雜物進行清除,并派人值守,保證排水暢通。如出現排水井倒塌事故,應立即查明倒塌原因,并組織對排水井入口處進行清理,先保證排水暢通,然后搶修排水井設施。如出現排水隧道塌方,導致排水不暢,如果上游來水不大,則可以采取停機搶修的辦法,減少入庫水量,并進入隧洞對塌方部位進行支護。如果處于雨季,且塌方嚴重,則應根據情況,預先疏散下游群眾,然后采取壩上控制排水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