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惡劣天氣建設工程事故預防應急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2786
2024-09-06
12頁
38.50KB
1、高溫惡劣天氣建設工程事故預防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高溫、惡劣天氣預防及應急預案為了保證我公司的安全生產工作落實到實處,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建筑法和消防法等法律、法規和標準,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特制定工程預防高溫、惡劣天氣應急救援預案。制定應急救援預案的目的是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緊急事件的發展,將事故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一、方針與原則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保護人員安全優先,保護環境優先”的方針,貫徹“常備不懈、統一指揮、高效協調、持續改進”的原則。二、危險性分2、析惡劣天氣指大風、暴雨、高溫等天氣,可能引發的安全事故主要有坍塌、中暑、中毒、觸電、高空墜落、物體打擊等。三、相關陪門聯系方式與外部聯絡機構(消防、醫院、安全監督部門) 綜合部負責與上級有關部門及醫院等單位聯系,聯系方式: 消防隊聯系電話:119 急救電話:120四、危險性分析報警聯絡步驟當事人或責任者不能迅速處置并控制局面時,應立即撥打應急組織電話,請應急小組領導、技術部、工程部、綜合部等有關人員迅速趕到現場。綜合部負責與消防隊、醫院、安監等單位聯系并立即通知應急組織其他人員立即趕到現場。 五、應急指揮者、參與者的責任、義務1、 應急領導小組:組 長:xxx 組 員:xxx2、應急領導小組職3、責: (1) 負責全公司人員的應急培訓和應急演習, 可能時每年對應急預案的一部分內容進行一次演練; (2)負責對應急人員實施應急準備與響應方面的安全技能和防護意識培訓; (3)本著“寧可備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備”的原則,為應急行動配備應急設備、器材及其他應急物資,并做到專物專用;(4) 必須24 小時有應急值班。(5) 發生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險情時,第一時間向項目經理及分管領導匯報,并迅速調動本單位應急力量采取應急行動;(6) 應急狀態下,組織人員、設備、物資等投入應急搶險行動,及時向公司應急辦公室(總經辦)匯報現場情況和發展趨勢,必要時提出救援請示;(7) 負責傳達和執行上級應急組織的各項指令4、;(8) 在緊急情況下負責組織人員撤離、逃生。六、應急指揮中心地點、組織機構1、應急指揮中心地點:工地辦公室。 2、潛在事故或緊急事件發生的部門,部門領導人為即定的應急組織成員。 3、非工作時間發生的意外緊急事故,當值的人員為應急組織的既定成員,負責報警。 七、物資準備1、防汛應急物資:鐵鍬 20 把、潛水泵4臺、掃把20 把,雨布50 平方米。2、高溫應急物資:麝香正氣水100 瓶、風油精100 瓶、綠豆100kg、人丹100 包。 3、急救物資:擔架5 副,手電筒:15個, 創可貼 10 盒, 醫用膠帶 10 盒, 紫藥水10 瓶 ,碘酒 10 瓶, 紅藥水10 瓶 , 繃帶15 條,急救5、車輛2 臺。 八、人員準備遇到突發情況時,應急人員應無條件立即到位。有關勞務人員的安排,統一由項目部協調處理,各方全力配合項目部開展工作。 九、預警等級結合施工現場具體情況,預警分為四個等級:藍色預警、黃色預警、橙色預警、紅色預警。 A、藍色預警:大風(24 小時內可能受熱帶低壓影響,平均風力可達 6 級以上,或陣風7 級;或者已經受熱帶低壓影響,平均風力為6-7 級,或陣風7-8 級并可能持續)、雷雨大風(6 小時內可能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6 級以上,或陣風7 級并伴有雷電;或者已經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為6-7 級,或陣風7-8 級,并伴有雷電,且可能持續) B、黃色預警:天氣情6、況為暴雨(6 小時降雨量將達50 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 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8-10 級大風天氣。 C、橙色預警:天氣情況為暴雨(3 小時降雨量將達50 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 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10-12 級大風天氣。 D、紅色預警:天氣情況為大暴雨(3 小時降雨量將達100 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 4 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風暴潮、12 級以上大風和其它重大災害天氣。 十、預警應急預案的啟動當市氣象局發布以上預警等級預報后,公司綜合部過信息群發系統等方式向有關部門、有關單位發布預警應急等級信息,預警應急單位應立即啟動預案。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各項目部項目經理電話保持247、 小時暢通;各項目部項目經理應24 小時在現場值班。 (一)藍色預警 1、工程部通知各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專職安全人員,會同項目總監對深基坑、腳手架、大模板、臨時用電、臨建設施、現場排水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并各自做好檢查記錄,主管領導帶領安全、設備、質量等部門的負責人,對各工程項目進行巡回檢查,并及時向工程所在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情況。 2、各項目部應立即停止起重機械作業,全面檢查塔機、物料提升機、外用電梯和吊籃的安全裝置、避雷裝置,并做好檢查記錄。施工平臺的材料,外架上的材料必須立即清理,并碼放整齊,并進行加固處理; 3、在市氣象局發布天氣預警后,所有施工現場要全部停止室外施工作業。 (二8、)黃色預警 1、公司工程部、技術部立即組織對所有在建工程搶險救災準備情況進行全面檢查,落實搶險人員、物資、器材、設備等。2、公司工程部、技術部負責人、項目經理應組織相關人員進一步核查工程重點部位的安全狀況,并安排專人定時對重點部位、設備、臨建等設施及周邊環境進行檢查和觀測,并做好記錄。 在做好藍色預警工作的基礎上,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深基坑工程周邊要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各工程項目應增加對深基坑側壁支護和周邊建筑物、構筑物以及道路的監測和巡視的頻次。設置有效的排水措施。 應對起重機械基礎進行詳細的檢查,保持基礎排水暢通。起重機械必須按照應急加固措施進行加固,物料提升機、外用電梯的吊籠應降至最9、底層,吊籃應落到地面。 (2)應重點檢查大型模板支撐系統的剪刀撐、水平縱橫加固桿、拋撐和纜風繩等;基礎應平整、堅實,保持排水暢通。 (3)應重點檢查腳手架的剪刀撐、拉結點、小橫桿的搭設情況,基礎做到平整、堅實和排水暢通,確保腳手架的整體穩定。 (4)對施工現場的臨建設施要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備齊加固器材,并做好人員撤離的應急措施。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要立即采取措施。生產廠家應對生產安裝的臨建設施進行全面檢查,該維護的維護,該加固的加固。達不到要求的必須拆除重建;暴雨天氣必須安排專人進行不間斷巡查;隨時觀察風雨對臨建設施的影響、損害情況,及其基坑、腳手架、起重設備等可能對臨建造成的破壞,如有危險立10、即將臨建內人員轉移到安全地方。 (5)施工臨時用電必須符合標準規范要求,尤其要做好各配電設施的防雨措施,檢查用電線路有無破皮老化現象,全面檢查施工現場的各類臨時用電設施、配電線路,嚴格實行三相五線制,確保做到三級配電、兩級保護,各類配電設施的防雨設施防護完好;暴雨天氣應立即切斷總電源,并準備好應急照明器材。所有施工現場在市氣象局發布天氣預警后要全部停止施工用電。 (三)橙色預警 1、立即向工程所在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搶險救災的人員、物資、器材、設備、車輛的到位情況以及所處的位置和機動時間,等待指令。 2、應按照應急搶險預案,組織搶險人員和設備、車輛、器材等應急物資,在現場集中待命,隨時準備搶11、險。3、公司應采用傳真、電話等形式,將災害天氣可能引發安全事故的危險源以及應急措施上報工程所在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4、公司負責人、項目經理、項目總監,在做好藍色預警和黃色預警工作的基礎上,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應進一步增加對深基坑側壁支護和周邊建筑物監測和巡視的頻次。項目部和監理單位應設專人每小時巡視1 次;第三方監測單位每3 小時進行1 次監測,如遇緊急情況應隨時監測。(2)大型模板支撐系統應進一步增設剪刀撐、水平縱橫加固桿、拋撐或纜風繩,并派專人進行監護。(3)腳手架應增設拉結點和小橫桿,增設水平和縱向斜支撐,增強腳手架的整體穩定。(4)施工項目部和臨建設施生產安裝單位,應對達不到建筑12、工程施工現場裝配式輕鋼結構臨建房屋技術規程要求的臨建設施采取加固措施,并會同總監和臨建設施生產安裝單位技術負責人,對臨建設施的加固效果進行計算并做出評估。對仍不能保證安全的,立即將人員疏散、撤離。 (四)紅色預警 1、按照工程所在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指令到達指定的地點集結待命,隨時準備投入搶險救災行動。 2、公司和項目部應按照搶險應急預案,組織搶險人員、器材、設備等應急物資到達可能發生險情的重點搶險部位,隨時準備搶險救援。 3、采用傳真、電話等形式,將災害天氣可能引發安全事故的工程部位、設備、臨建等設施及周邊環境的動態觀測和監測情況,在第一時間向工程所在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4、公司負責人、項目13、經理在做好藍色預警、黃色預警和橙色預警工作的基礎上,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應會同第三方監測單位對深基坑邊坡位移、沉降,周邊建筑物等進行24 小時不間斷巡視,每小時監測1 次,必要時隨時出據監測記錄和報告。 (2)大型模板支撐系統應加倍增設剪刀撐、掃地桿、水平縱橫加固桿。 (3)腳手架要按照水平每 3 米、垂直每 2 米一處的標準增設拉結點,連續滿設剪刀撐,增設水平和縱向斜支撐,拆除密目安全立網,降低高度,仍不能保證安全的,應立即拆除。 (4)各工程項目部要嚴格實施應急預案,將人員疏散、撤離至安全地帶,防止發生人員傷亡事故。 十一、高溫作業應急措施合理安排作息時間。要密切關注高溫天氣的氣象預14、報,氣象學將日最高氣溫大于35攝氏度定義為“高溫日”,連續5天以上“持續高溫”。嚴格實行“抓兩頭、歇中間”的避高溫措施,適當調整夏季高溫作業勞動和休息制度,減輕勞動強度,嚴格控制室外作業時間,避免高溫時段作業,確保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當溫度過高時作息時間調整為上午7:00-11:00 ,下午15:00-18:00。施工現場備有充足的純凈水、綠豆湯和防暑降溫藥品,并每天對水杯、餐具進行高溫消毒。同時,全力加強后勤保障,對施工人員膳食進行合理調配,并妥善安排藥品、飲品供應等相關防暑降溫工作。同時,對容器內和高溫條件下的作業場所,要采取通風和降溫措施。對露天作業集中和固定場所,應搭設歇涼棚,防15、止熱輻射,并要經常灑水降溫。施工人員的宿舍、食堂、廁所、沐浴間等臨時設施符合標準要求和滿足防暑降溫需要。施工現場的食堂要做到生熟食品要分開,食品必須當天食用,以防傳染病以及食物中毒現象發生。現場發現法定傳染病人應立即報告醫院,并進行隔離,環境消毒及檢疫由醫院位處理。 中暑的診斷與搶救:因長時間的日光曝曬,或在高溫環境下工作,出現大汗頭暈、無力、口渴、眼花、心慌、四肢麻木、體溫略升高,血壓下降等癥狀。中暑的搶救:發現中暑病人都應立即將其移到陰涼通風處。 1)輕度中暑:給予含鹽冷飲,服十滴水或藿香正氣水,休息后即可恢復。 2)高熱型:重點是物理降溫,用26-29溫水或50%酒精全身擦浴,用電風扇吹16、風,頭部大血管放置冰袋,靜脈點滴生理鹽水+氯丙嗪50mg。 3)痙攣型:重點補充鈉、靜點5%GNS 或3%NS,抽搐者用10%水含氯醛10-20ml。 九、突發安全事件的處置 預警應急預案啟動后,如發生重大安全突發事件,第一時間啟動搶險應急措施,同時立即向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十二、臺風、雨季預防及應急措施(1)、開工前與當地氣象部門簽訂服務合同,及時掌握天氣預報的氣象趨勢及動態,定期提供旬、月氣象預報,以此安排月度施工計劃;并注意鄰近3天天氣預報,以此安排日施工計劃,并同時做好預防的準備工作。(2)、成立防洪、防臺風領導小組,明確責任,落實到人。(3)、堅持防洪、防臺風值班制度。遇有險17、情及時組織力量搶修,并及時向上級報告。(4)、根據地形對場地排水系統進行疏通,以保證水流暢通不積水,并防止周鄰地面水倒流進入場內。(5)、機電設備的電閘箱或開關采取進盒和搭篷等防雨、防潮措施,并安裝接地保護裝置。(6)、雨中灌筑砼時,快速測定粗、細骨料的含水量,根據含水量的大小,及時調整砼的施工配合比,確保水灰比的正確性。同時對正在灌筑的部位或已被灌筑砼未初凝的部位,用防水材料遮擋或覆蓋。(7)、水泥庫及砼攪拌場所的擋雨設備應完善,防止雨水飄入而影響施工質量。拌合站、預制場、項目部及其所有料倉、廠房均應支撐牢固,并設置可靠的攔蓬絕。地錨螺栓頂澆注牢固。(8)、場備足覆蓋材料,保證已噴脫模劑的模18、型板和澆灌砼不被雨水沖刷。(9)、在填方坡腳以外挖掘排水溝,保持場地不積水。(10)、選用透水性好的、符合要求的填料分層填筑。每一層的表面做成2%4%的排水橫坡,當天填筑的土層應當天完成壓實。(11)、邊坡及時夯拍密實,防止坍方和沖刷,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和環境的污染。(12)、雨天過后基層土過濕,所填土含水量過大,應采取翻曬換填,摻拌生石灰等措施進行處理,防止填土出現填土過濕碾壓不密實現象。(13)、對未安排跨雨季施工的基礎工程,在人力、物資和機械設備上保證在雨季來臨之前施工至不受雨季影響的部位或完成。(14)、基坑設置排水溝和集水坑,配以抽水機將積水排出到基坑以外。(15)、現場備足覆蓋材料,以保證砌好的建筑物不受雨水沖刷。十三、災害天氣過后的處置災害天氣過后,工程部、技術部、監理等單位應聯合對施工現場深基坑、大型起重機械、腳手架、大模板、臨時用電、臨建設施等重點內容進行全面檢查,寫出檢查驗收報告,并經三方簽字同意后,方可開工。對啟動應急預警預案和搶險救災,以及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等進行總結,并書面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