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開挖建設冒頂片幫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2878
2024-09-06
11頁
135.69KB
1、礦井開挖建設冒頂片幫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XX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冒頂片幫事故專項預案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類型由于礦巖不穩固、頂底板管理不善、檢查不周、疏忽大意、人在浮石下工作、支護不符合規定、人的安全防護欠缺等原因都會引起冒頂片幫事故,造成人員死亡。 1.2災害程度分析采礦工作面,掘進巷道工作面,巷道內有支護的地段以及巖石松軟、構造破碎地段都是易發生冒頂片幫事故的場所。1.3事故可能發生的季節一年四季均有可能發生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1)人員的撤離要隔離與疏散相結合。(2、2)做好現場防護,防止搶救中發生二次傷亡。 (3)重視醫務人員對救出人員的現場臨時處置。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公司應急組織體系有:應急救援指揮部、應急響應組(調度室)、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安全部、生產技術部、辦公室、應急救援技術組、醫療衛生組等。3.2指揮機構及職責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接受市、縣政府應急救援中心及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領導,請示并落實指令;下達應急預案啟動和終止指令;在應急處置過程中,負責向公司應急救援中心及縣、市有關部門求援或配合地方政府應急工作。3.2.2應急響應組(調度室)職責負責24小時電話值班接警(電話: )。組織、協助和協調進行應急處理和應急救援;及3、時通知公司各職能部門和相關單位進行救援;3.2.3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負責事故現場應急指揮工作;整合、調配現場應急資源;核實應急終止條件并向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請示應急終止。3.2.4應急救援技術組職責對事故的發展趨勢及影響及時進行檢測與評估;提出應急處置方案、建議和技術支持。3.2.5醫療救援組職責做好現場醫療準備及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工作,防止搶救過程中發生二次傷亡;對受傷人員及時有效進行現場急救,合理安排轉院治療。安全部職責協調指揮技術方案的實施和搶險救援工作的指揮。3.2.7辦公室職責為公眾咨詢、接待、安撫受害人員家屬做出安排,統一對外聯系;承擔公司新聞發言人的職責;確保通訊暢通。 4預4、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1)加強采空區檢測管理,建立健全采空區技術檔案。(2)加強支護管理。(3)合理選擇采礦方法,確保采場有不少于兩個直達地面的安全出口。 4.2預警行動(1)及時封閉采空區。(2)支護必須經過設計,施工必須規范符合設計要求。(3)采礦方法要安全、經濟,確保采場安全出口安全暢通。 5信息報告程序(1)發現事故人員立即電話報告公司應急響應組(電話: ),并同時附近人員撤離該區域。(2)應急響應組的調度員要立即報告公司值班領導。(3) 值班領導根據事故達到級別情況,指示應急響應組的值班調度員要及時報施工當地鄉鎮、縣、市政府。 6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按照應急事故的性質、嚴重5、程度、可控性、影響范圍等因素對事故分為級(重大)、級 (一般)、級(輕微)。6.1.1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為級(重大)事故:a)事故(或存在的隱患)已經嚴重危及周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b)造成或可能造成3人及以上死亡,或10人及以上重傷;c)造成50萬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d)造成較大社會影響。6.1.2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為級(一般)事故:a)事故(存在的隱患)對周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一定威脅;b)造成或可能造成1-2人死亡,造成10人以下中毒、重傷;c)造成20-50萬元直接經濟損失; d)造成一定社會影響。6.1.3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為級(輕微)事故:a)除級、級外的人員受到輕度傷害6、的事故;b)人員受到輕度傷害、或直接經濟損失20萬元以下的事故;c)經危害分析、風險評估確認的級事故。 6.2響應程序公司發生級(重大)、級(一般)事故時,應急響應程序見圖(應急響應程序框圖)應急指揮中心應急救援指揮部zhonhxinonhxin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應急響應組市、縣政府應急指揮中心事故現場社會救援機構應急救援隊伍技術組術組辦公室安全部疏散與警戒組財務部技術組醫療救護組應急救援隊公司發生級事故時,事故單位立即啟動本單位應急處置預案,組織應急救援,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命令相關單位進行配合救援,命令各單位作好啟動級預案的應急準備。公司發生級事故時,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立即下達啟動本預案的指7、令,并按照相應程序,向縣、市政府有關部門報告。視事態發展請上級做好啟動級預案的準備。 6.3處置措施(1)井下人員發現冒頂片幫事故,立即電話報告公司部調度,公司調度要立即報告值班經理;(2)值班經理接報后要立即組織相關區長、帶班長、應急救援分隊成員按預案進行救援,同時上報事故請求礦部援助;(3)公司啟動事故應急救援程序,在事故現場成立現場指揮部并指揮搶險。(4)迅速組織事故發生地或險情威脅區域的工人撤離危險區域。(5)采取隔離和疏散措施,封鎖事故現場和危險區域,設置警示標志,避免無關人員進入事件發生區域,并合理布置救援力量;(6)掌握事故發生的準確信息,及時制定科學的事故或險情搶救方案并組織實8、施;重點做好現場防止頂板坍方和冒落措施,防止搶救過程中發生二次傷亡; (7)在事故現場搶險救災,要先派有經驗的人員認真觀察事故地點頂板安全狀況、遇險者的位置及被壓埋狀況,一旦發現冒落區仍在活動,應停止救援,搶險人員撤至安全地點,防止搶救過程中發生二次傷亡;技術人員立即商議對策,對現場不安全狀況及時進行妥善處理;(8)當事故失控,危及搶險人員生命安全時,應立即指揮現場全部人員撤離至安全區域。(9)搶救人員首先應以呼喊、敲打、使用地音探聽器與遇難人員聯絡,確定遇險人員的位置和人數。如遇險人員所在地點通風不好,必須設法加強通風。若因冒頂片幫,遇險人員被堵在里面,應利用高壓風管、水管及開掘巷道、打鉆孔9、等方法,向遇險人員輸送新鮮空氣、飲料和食物。在搶險中,必須時刻注意救護人員自身的安全;(10)如遇險人員被大塊巖石壓住,不能強行砸開,要用千斤頂或撬棍將大塊撬起,將人救出;(11)清理塊石,要小心移走遇險者身上的石塊等雜物,先搶救頭部及上身位置,避免傷害遇險人員。在處理時,應根據頂板事故大小、地壓情況等,采取不同的搶救方法;(12)事故現場如有人員傷害,在搶救的同時,要立即上報公司調度室,立即組織醫護人員趕赴現場緊急救護,人員救出后,醫療救護組醫務人員要進行現場臨時處置,對傷勢嚴重者要及時送縣醫療機構進行醫療救治。(13)搶險過程中,要盡量保持事故現場原樣,確需移動的要畫出原樣圖或進行拍照錄象10、,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以便事故調查。7.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7.1應急物資應急救援隊配有足夠的有害氣體監測器、氧氣呼吸器、繩索、擔架等物資,醫務人員配有各種急救藥品、器材。7.2保障措施(1)在搶救過程中,技術人員應根據危險區的危害因素和事故發展趨勢進行動態評估,及時提出新的搶險指導意見;(2)選用合適的搶險器材和搶險方式,結合工藝技術措施,開展搶險救災工作。附件1公司應急機構及有關部門聯系電話部門聯系電話備注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調度室)安全部生產技術部辦公室保衛部財務部礦部縣人民醫院附件2公司應急機構各部門負責人名單職務姓名單位 職務電話組長副組長附件3公司應急救援各小組名單1應急響11、應組(調度室)負責人: 電話:成 員:2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人: 電話:成 員:3應急救援技術組負責人: 電話:成 員:4疏散與警戒組負責人: 電話:成 員:5安全部負責人: 電話:成 員:6辦公室負責人: 電話:成 員:7財務部負責人: 電話:成 員:8應急救援隊負責人: 電話:成 員:附件4市縣政府有關部門聯系電話序號單位電話傳真123456789附件5公司應急物資儲備明細表序號物資名稱數量儲備庫備注1.鐵鍬10把應急倉庫2.洋鎬5把應急倉庫3.彩條布3卷應急倉庫4.塑料布2卷應急倉庫5.編織袋50條應急倉庫6.鐵絲10捆應急倉庫7.棕繩2條應急倉庫8.雨衣50套應急倉庫9.雨鞋50雙應急倉庫10.礦燈40盞應急倉庫11.安全帽40頂應急倉庫12.強光燈5盞應急倉庫13.手持喇叭15個應急倉庫14.警報器2個應急倉庫15.滅火器20臺應急倉庫16擔架10付應急倉庫17急救箱20個應急倉庫18氧氣呼吸器15個應急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