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土建工程第十標段區間盾構接收應急預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3197
2024-09-06
14頁
230.39KB
1、軌道交通土建工程第十標段區間盾構接收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軌道交通土建工程第十標段區間盾構接收1應急預案1一、 編制依據35、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93號)。3二、編制目的3三、應急工作原則3四、應急組織機構34.1 處置程序31、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設項目部會議室。43、具體信息反饋程序:44.2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織機構44.3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53、疏散警戒組64、通訊聯絡組65、應急搶險(一)組66、應急搶險(二)組67、應急技術處理組68、設備搶險組69、物2、資供應組710、醫療救護組711、資金保障組712、事故調查組713、善后工作組714、現場影像資料收集工作由xx負責。84.4 應急救援體系84.5 相關人員聯系方式8掘進部通訊錄10五、應急資源儲備115.1 勞動力配備115.2 應急設備11六、現場突發事件預防措施111、洞門破除期間啟動所有降水井。112、洞門地下連續墻砼只破除60cm,剩余40cm最后破除,破除從上向下進行。126.1 洞門破除時掌子面出現涌水涌砂12當洞門開始破除時,出現涌水涌砂現象,采取以下具體措施:121、立即停止洞門砼破除,施工人員攜帶施工機具迅速撤離。122、利用盾構井內的土方及時對洞門掌子面進行反壓,并且3、繼續從地面將土方向基坑內運送,填土高度應到達負三層中板位置。123、監測降水井開啟數量及降水井水位。124、若土方填至負三層結構中板處,任然有水砂涌出,將地面的降水井主管道的閘門打開,向基坑內進行灌水。125、將基坑回填完土方和水后,通過地面鉆孔注漿,將洞門周圍的水路進行封堵,并加強降水。126.2 停電應急處理121、立即啟用300KW備用發電機,半小時內將降水井的線路進行切換,保證降水井持續停水。122、立即檢查電源及電路,盡快恢復供電。12七、事故調查和總結127.1 事故調查127.1.1 調查和總結127.1.2 聯合調查127.2 事故處理127.3 善后工作137.4 恢復生產14、37.5 事故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建議13一、 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70號)。2、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3、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4、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5、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93號)。二、編制目的為了保證在事故發生后能迅速、有序、有效地開展應急與救援行動,提高應急快速反應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危害程度和減少經濟損失,保障國家、企業和員工生命財產安全,特制定本預案。三、應急工作原則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員工和公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5、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項目部領導統一組織協調下,項目部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相關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各部門要認真履行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的職責,建立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和應急機制。3、預防為主,平戰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災難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物資儲備、隊伍建設、完善裝備、預案演練等工作。四、應急組織機構4.1 處置程序1、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設項目部會議室。2、在施工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時,由現場領工員或現6、場值班人員組織施工人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并組織人員及時撤離,同時對應急領導小組進行信息反饋。信息反饋必須在一小時內完成。3、具體信息反饋程序:(1)現場值班人員應急總指揮;由應急總指揮啟動應急預案;(2)如應急總指揮不在,則:現場值班人員應急副總指揮;由應急副總指揮啟動應急預案。(3)事故發生后,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根據啟動應急的等級應當于1小時內向分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和當地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分公司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應當于1小時內向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報告事故,所有的事故報告首先采用電話報告后,再進行書面報告。(4)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7、生單位概況;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采取的措施;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4、聽到報警后,相關小組成員應在指定位置集合。應急預案啟動后,各組織立即運轉。4.2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織機構建立以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的應急預案領導小組,小組成員由項目總工、安全總監、項目副總工,技術部、安質部、財務部、物設部、綜合部、計合部組成。組織機構見圖4-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結構圖。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向當地政府部門、建設單位、集團公司應急救援(響應)領導小組報告。建立健全本標段重大危險源監控方法與8、程序負責本項目相關信息收集、分析和處理。在接到事故現場人員的報告后,領導小組成員必須根據應急預案的內容、結合現場實際、制定搶險救援具體方案,迅速到達事故發生現場,組織指揮現場應急人員開展應急救援,并采取措施控制危害源,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保護好事故現場。4.3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急搶險組醫療救護組資金保障組事故調查組善后處理組物資供應組設備搶險組應急技術組疏散警戒組通信聯絡組圖4-2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圖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由本項目應急總指揮擔任,主要職能及職責:(1)分析緊急狀態確定相應報警級別,根據相關危險類型、潛在后果、現有9、資源控制緊急情況的行動類型;(2)指揮、協調應急響應行動;(3)與項目部外應急響應人員、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4)直接監察應急操作人員行動;(5)最大限度地保證現場人員和外援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安全;(6)協調后勤方面以支援應急響應組織;(7)應急響應組織的啟動;(8)應急評估、確定升高或降低應急警報級別;(9)通報外部機構,決定請求外部援助;(10)決定應急撤離,決定事故現場外影響區域的安全性。2、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副組長由本項目應急副總指揮擔任,主要職能及職責:(1)協助應急總指揮組織和指揮應急操作任務;(2)向應急總指揮提出采取的減緩事故后果行動的應急響應對策和建議;(3)保持與事故現場10、各應急響應組組長的直接聯系;(4)協調、組織和獲取應急所需的其它資源、設備以支援現場的應急操作;(5)組織本單位的相關技術和管理人員對施工場區、生產過程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6)定期檢查各常設應急響應組織、部門的日常工作和應急響應準備狀態;(7)根據各施工場區的實際條件,努力與周邊有條件的企業為在事故應急處理中共享資源、相互幫助,建立共同應急救援網絡和制定應急救援協議。3、疏散警戒組組長: 副組長: 組員:職 責:應急程序啟動后,疏散警戒組人員在疏散警戒組組長帶領下,分別對各出口進行封閉、警戒,未經應急總指揮許可情況下,嚴禁任何人員及機械出入。4、通訊聯絡組組長: 組員:職責:負責內外部信息11、溝通,項目車輛使用以及對外聯絡(包括xx區xx醫院的聯絡工作,聯系電話xx)。準備要點:熟悉應急組織組成及程序,保證各組有序開展工作。5、應急搶險(一)組組長: 副組長:組員:xx、盾構隊工人40名。職責:在突發狀況下組織應急機械及車輛進行土方挖掘及搶救隧道被困人員,聽從應急總指揮的指揮。準備要點:對應急車輛及設備進行檢查、清點,在規定地點待命。6、應急搶險(二)組組長: 副組長:組員:xx、盾構隊工人40名等。職責:隨時注意隧道的變動情況,如發現盾構漏水漏,及時進行封堵。準備要點:對所需材料進行清點,如果不足立即補充。7、應急技術處理組組長:組員:職責:在應急搶險過程中,負責提供技術支持,根12、據現場情況制訂xx區間盾構隧道下穿2號線盾構隧道應急響應方案。8、設備搶險組組長: 副組長:組員:職責:保證現場的正常供電,并在突發情況下保證搶險設備的供電及利用抽水泵進行抽水工作。準備要點:對所需備用電纜進行清點,對各搶險設備的線路進行統一規劃,對抽水泵進行檢查。9、物資供應組組長: 副組長: 組員:職責:保證現場應急搶險物資充足、到位;在應急情況下保證商品砼的及時供應,并在應急總指揮指揮下組織泵車進行商品砼灌注。準備要點:與不少于2家商混廠家聯系,確保應急材料及時供應。10、醫療救護組組 長:組員:職責:負責緊急情況下對受傷人員的救援及初步救護工作。準備要點:清點救援藥品及器材,保證及時有13、效對受傷人員進行救治。11、資金保障組組長:職責:保證所需應急資金及時到位,確保現場使用。12、事故調查組組長:事故調查組成員:職責:調查了解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及相關人員的責任;按“四不放過”的原則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罰、教育、總結。13、善后工作組組長:善后工作組成員:職責:負責做好傷亡人員及家屬的安撫工作,確保事故發生后傷亡人員及家屬思想能夠穩定,穩定家屬的上訪情緒(派專人進行看護);做好受傷人員醫療救護的跟蹤工作,協調處理醫療救護單位的相關矛盾;與保險單位一起做好傷亡人員及財產損失的理賠工作;盡可能將事故所造成的影響降低到最小。14、現場影像資料收集工作由xx負責。4.4 應急救援體系圖4-14、3 應急救援體系4.5 相關人員聯系方式(1)發生施工風險后,立即報告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相關人員,由應急組長或副組長啟動應急預案,聯系方式如下:業主代表胡友軍:總監理工程師xx:項目部通訊錄序號部門姓名職務電話1經理部黨支部副書記2經理部常務副經理3經理部項目總工4經理部安全總監5技術部副總工兼技術部部長6技術部技術部副部長7技術部質檢工程師8技術部質檢工程師9技術部實驗員10技術部資料員11技術部測量主管12技術部測量組長13技術部測量員14技術部測量員15技術部測量員16技術部測量員17技術部測量員18技術部測量員19技術部測量員20技術部測量員21技術部測量員22技術部總領工23物設部物設15、部部長24物設部設備管理員25物設部材料管理員26物設部庫管員27計合部計合部部長28計合部計合部副部長29計合部計價員30計合部計價員31技術部調度員32財務部財務部長33財務部出納34綜合部資料員35安質部安全員36安質部安全員37安質部安全員38綜合部司機39綜合部司機掘進部通訊錄序號部門姓名職務電話1經理部副經理2掘進部總工3掘進部機電部長4掘進部物設部長5掘進部6掘進部綜合部長7掘進部隊長8掘進部隊長9掘進部隊長10掘進部隊長11掘進部隊長12掘進部土建工程師13掘進部土建工程師14掘進部土建工程師 (2)、發生風險隱患或安全事故的應急電話:火警電話:119;報警電話:110;醫療救16、護電話:120。五、應急資源儲備5.1 勞動力配備全部參建職工、民工。5.2 應急設備序號設備名稱數量用途存放地點1搶險車2輛搶險交通現場2混凝土罐車2臺洞門臨時封堵現場3混凝土泵車1臺洞門封堵場外待命4C20商砼40 m3洞門封堵場外待命5雙液注漿機1臺注漿止水現場6鉆機1臺打注漿孔現場7聚氨脂10桶注漿止水現場8聚氨酯泵2臺注漿止水現場9水泥20t注漿材料現場10水玻璃20桶注漿材料現場11直徑10mmPVC管20m注漿止水現場12回填土500m洞門反壓現場1350QW30-30-7.52臺應急排水現場14應急燈10把搶險照明現場15警示帶200m搶險現場16編織袋500個填充沙袋現場1717、木楔2袋洞門封堵現場18棉紗5袋洞門封堵現場注:1、準備應急搶險物資,有專人保管,不得挪作它用。2、所有應急物資在盾構接收前務必到場完畢,堆放到東端頭的儲備室中。六、現場突發事件預防措施盾構機接收為盾構法施工的重大風險源之一,容易發生涌水涌砂現象,嚴重時會導致造成端頭水土流失, 土體坍塌,泥水淹沒吊出井。為了保證盾構的安全順利到達、接收,我項目制定了以下安全措施及應急預案。如盾構機接收洞門土體失穩,按以下處置程序進行:1、洞門破除期間啟動所有降水井。2、洞門地下連續墻砼只破除60cm,剩余40cm最后破除,破除從上向下進行。6.1 洞門破除時掌子面出現涌水涌砂當洞門開始破除時,出現涌水涌砂現象18、,采取以下具體措施:1、立即停止洞門砼破除,施工人員攜帶施工機具迅速撤離。2、利用盾構井內的土方及時對洞門掌子面進行反壓,并且繼續從地面將土方向基坑內運送,填土高度應到達負三層中板位置。3、監測降水井開啟數量及降水井水位。4、若土方填至負三層結構中板處,任然有水砂涌出,將地面的降水井主管道的閘門打開,向基坑內進行灌水。5、將基坑回填完土方和水后,通過地面鉆孔注漿,將洞門周圍的水路進行封堵,并加強降水。6.2 停電應急處理1、立即啟用300KW備用發電機,半小時內將降水井的線路進行切換,保證降水井持續停水。2、立即檢查電源及電路,盡快恢復供電。七、事故調查和總結7.1 事故調查7.1.1 調查和19、總結事故調查組再調查取證工作結束后,要盡快寫出事故調查報告,總結事故教訓,并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對重大傷亡事故,應根據事故調查組提出的調查結論、事故性質、責任認定和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的建議,按照事故調查處理程序的有關規定,形成事故調查處理報告,于60天(特殊情況不超過90天)內報分公司、集團公司或中鐵工程總公司批復結案。7.1.2 聯合調查項目部發生一次死亡三人及以上重大傷亡事故時,由事故所在地政府有關部門與分公司、集團公司有關人員組成事故聯合調查組,總公司派員參加,對事故進行調查處理。7.2 事故處理按照事故調查組提出的事故調查報告,本著“四不放過”的原則,查清事故原因,落實事故責任,監20、督制定整改措施及其落實情況,并對責任人進行處分、處罰。必要時,要將“四不放過”的落實情況向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報告。7.3 善后工作善后處置工作由善后處理組負責組織開展,積極穩妥深入細致地做好善后處理工作,包括:穩定員工、受傷者及其家屬的情緒;對安全事故緊急事件中的傷亡人員、應急處置工作人員按規定給予撫恤或賠償;與保險單位一起做好傷亡人員及財產損失的理賠工作等。7.4 恢復生產項目部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安全隱患已經消除,應急響應結束后,根據地方人民政府和甲方下達恢復生產的命令,項目部方可恢復生產。7.5 事故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建議安全生產事故善后處置工作結束后,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應分析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應急救援工作的建議,完成應急救援總結報告并及時上報分公司和公司應急領導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