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樣本庫實驗室污染及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3234
2024-09-06
15頁
42.50KB
1、生物樣本庫實驗室污染及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實驗室污染及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生物安全)應急處理程序(一)病原微生物污染應急處置措施1、實驗室如果發生一般病原微生物潑濺或泄漏事故,按生物安全的有關要求,根據病原微物的抵抗力選擇敏感的消毒液進行消毒處理。(1)如果病原微生物潑濺在實驗室工作人員皮膚上,立即用75%的酒精或碘伏進行消毒,后用清水沖洗。(2)如果病原微生物潑濺在實驗室工作人員眼內,立即用生理鹽水或洗眼液沖洗,然后用水沖洗。(3)如果病原微生物潑濺在實驗室工作人員的衣服、鞋2、帽上或實驗室桌面、地面,立即選75%的酒精、碘伏、0.2-0.5%的過氧乙酸、500-10000mg/L有效氯消毒液等進行消毒。2、實驗室實發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污染時,實驗室工作人員應及時向實驗室污染預防及應急處置專業小組報告,在2小時內向衛生主管部門報告,并立即采取以下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擴散。(1)封閉被污染的實驗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擴散的場所;(2)開展流行病學調查;(3)對病人進行隔離治療,對相關人員進行醫學檢查;(4)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院觀察;(5)進行現場消毒;(6)對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動物采取隔離、捕殺搶救等措施。(7)其他需要采取的預防、控制措施。3、3、如果工作人員通過意外吸入、意外損傷或接觸暴露,應立即緊急處理,并及時報告實驗室污染預防及應急處置專業小組。如工作人員操作過程中被污染的注射器針刺傷、金屬銳器損傷,解剖感染力動物時操作不慎被銳器損傷或被動物咬傷或被昆蟲叮咬等,應立即實行急救。首先用肥皂和清水沖洗傷口,然后擠傷口的血液,再用消毒液(如75%酒精、2000mg/L次氯酸鈉、0.2%-0.5%過氧乙酸、0.5%的碘伏)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傷口(厭氧微生物感染不包扎傷口)。必要時服用預防藥物,如果發生HIV職業暴露時,應在一到兩個小時以內服用HIV抗病毒藥。二、化學性污染應急處置措施(化學安全)1、一般化學性污染應急處置措施(1)、如4、果實驗室發生有毒、有害物質潑濺在工作人員皮膚或衣物上,立即用自來水沖洗,再根據毒物的性質采取相應的有效處理措施。(2)、如果實驗室發生有毒、有害物質潑濺或泄漏在工作臺面或地面,先用抹布或拖布擦拭,后用清水沖洗或時用中和試劑進行中和后用清水沖洗。(3)、如果實驗室發生有毒氣體泄漏,應立啟動排氣裝置將有毒氣體排出,同時開門窗使新鮮空氣進行實驗室。如果發生吸入毒氣,造成中毒應立即搶救,將中毒者移至空氣良好處使之能呼吸新鮮空氣。(4)、經口中毒者,要立即刺激催吐,反復洗胃,洗胃時要注意吸附、微酸和微堿中和、水溶性和脂溶性以及保護胃黏膜的原則。2、嚴重化學性污染應急處置措施按照中國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調查處5、理第二章第四節急性化學性傷害調查處理的方法進行處置。三、實驗室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措施(電氣安全)1、實驗室一旦發生火災,一定要迅速而冷靜地首先切斷火源和電源,并盡快采取有效的滅火措施。水和沙土是最常用的滅火材料。2、若出現觸電事故,應先切斷電源或拔下電源插頭,若來不及切斷電源,可用絕緣物挑開電線,在未切斷電源之前,切不可用手去拉觸電者,也不可用金屬或潮濕的東西挑電線。若觸電者出現休克現象,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并請醫生治療。3、按有關規范或制度做好實驗室貴重物品、危險品、有毒有害物質、菌毒種的保管和使用記錄。一旦被盜,應立即保護好現場,報告有關部門,查明被盜數量,估計造成后果的嚴重程度,制定并采取6、有效的控制措施。通暢氣道口對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壓,人工循環。4、通暢氣道,觸電傷員呼吸停止,重要的是應始終確保氣道通暢。如發現傷員口內有異物,可將其身體及頭部同時側轉,并迅速用一個手指或用兩手指交叉從口角處插入,取出異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將異物推到咽喉深部。通暢氣道可采用仰頭抬頦法。用一只手放在觸電者前額,另一只手的手指將其下頜骨向上抬起,兩手協同將頭部推向后仰,舌根隨之抬起,氣道即可通暢,嚴禁用枕頭或其他物品墊在傷員頭下。頭部抬高前傾,會加重氣道的阻塞,且使胸外按壓時心臟流向腦部的血流減少,甚至消失。口對口人工呼吸,在保持傷員氣道通暢的同時,救護人員用放在傷員額頭上的手指,捏住傷員的鼻翼,7、在救護人員深吸氣后,與傷員口對口緊合,在不漏氣的情況下,先連續大口吹氣兩次,每次1秒5秒。如兩次吹氣后試測頸動脈仍無搏動,可判斷心跳已經停止,要立即同時進行胸外按壓。吹氣和放松時要注意傷員胸部應有起伏的呼吸動作。吹氣時如有較大阻力,可能是頭部后仰不夠,應及時糾正。觸電傷員如牙關緊閉,可口對鼻進行人工呼吸。口對鼻人工呼吸吹氣時,要將傷員觜唇緊閉,防止漏氣。胸外按壓,正確的按壓位置是保證胸外按壓效果的重要前提。確定正確按壓位置的步驟如下: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觸電傷員的右側肋弓下緣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處的中點,兩手指并齊,中指放在切跡中點,劍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另一只手的掌根緊抬食指上緣置8、于胸骨上,即為正確的按壓位置。正確的按壓姿勢是達到胸外按壓效果的基本保證。正確的按壓姿勢如下:使觸電傷員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護人員站立或跪在傷員一側肩旁,兩肩位于傷員胸骨正上方,兩臂伸直,肘關節固定不屈,兩手掌根相疊,手指翹起,不接觸傷員胸壁,以髖關節為支點,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將正常成人胸骨壓陷3cm5cm,兒童和瘦弱者酌減,按壓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時救護人員的掌根不得離開胸壁。按壓必須有效,其標志是按壓過程中可以觸及到頸動脈搏動。操作頻率如下:胸外按壓要以均勻速度進行,每分鐘80次左右,每次按壓和放松的時間相等。胸外按壓與口對口、鼻人工呼吸同時進行,其節奏為單人搶救時每按壓9、15次后吹氣2次,反復進行,雙人搶救時,每按壓5次后由另一人吹氣1次,反復進行。搶救過程中的再判定按壓吹氣1分鐘后,相當于單人搶救時做了4個,壓吹循環,應用看、聽、試方法在5秒7秒時間內完成對傷員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復的再判定。若判定頸動脈已有搏動但無呼吸,則暫停胸外按壓,而再進行2次口對口人工呼吸,接著每5秒時間吹氣1次,即每分鐘12次。如脈搏和呼吸均未恢復,則繼續堅持心肺復蘇法搶救。搶救過程中傷員的移動與轉院心肺復蘇應在現場就地堅持進行,不要為方便而隨意移動傷員,如確實需要移動時,搶救中斷時間不應超過30秒。移動傷員或將傷員送往醫院時,應使傷員平躺在擔架上,并在其背部墊以平硬闊木板。移動或送醫10、院過程中應繼續搶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繼續心肺復蘇法搶救。應創造條件,用塑料袋裝入砸碎了的冰屑做成帽狀包繞在傷員頭部,露出眼睛,使腦部溫度降低,爭取心腦完全復蘇。傷員好轉后的處理如傷員的心跳和呼吸經搶救后均已恢復,可暫停心肺復蘇法操作,但心跳呼吸恢復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驟停,應嚴密監護,不能麻痹,要隨時準備再次搶救。初期恢復后,傷員可能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躁動,應設法使傷員安靜。現場搶救用藥,現場觸電搶救,對采用腎上腺素等藥物治療應持慎重態度。如沒有必要的診斷設備和條件及足夠的把握,不得亂用。在醫院內搶救觸電者時,由醫務人員經醫療儀器設備診斷后,根據診斷結果再決定是否采用。5、預防措施5.1組織定期11、學習電業安全規程,加強用電安全意識。5.2加強電力設施的維護,防止設備老化造成的誤觸電事故。5.3加強對安全工器具的管理,防止因工器具不合格造成的誤觸電事故。5.4安全部門組織,每年一次組織全企業從事生產的員工學習觸電急救方法。要求能夠較熟練掌握,并在事故搶救過程中準確采取應急措施。6、后期處置6.1事故調查觸電事故之后,由有關部門組成事故調查組進行事故調查。各有關部門認真配合調查組的工作,客觀、公正、準確地查清事故原因、發生過程、恢復情況、事故損失等。事故調查應與現場應急處置工作有機結合。事故調查組到達現場后應認真聽取現場應急處置工作情況介紹,并與現場應急指揮機構協調,參與現場應急處置工作。12、事故調查工作包括:調查組的組成、應急救援情況的調查、事故現場調查、技術分析、事故原因的判定、事故性質和責任的查明、編寫事故調查報告、提出安全預防措施建議。6.2改進措施觸電事故之后,公司應及時組織各相關部門找出觸電事故發生原因,分析事故發展過程,總結事故救援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提出具體措施,進一步完善和改進觸電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四、消防應急預案(消防安全)為了確保本單位來賓、員工的人身及財產安全,保證各級領導及全體員工在發生火災的情況下,明確各崗位、部門、人員職責,正確使用滅火器材,控制火災蔓延,安全迅速的組織現場群眾疏散和自救,特制訂此應急預案。一、報警和接警處置警程序當任何人發現火災時應當立13、即通過報警裝置向消控中心報警,不得謊報。消控中心接到火災報警時,首先用對講機或電話詢問相關地點工作人員現場情況,并就近派遣一名保衛部人員趕赴現場查看。如屬誤報,應盡快查明原因并填寫值班記錄表;如發現確實發生火災,應根據現場情況選擇開啟防排煙系統,并通知現場工作人員、保衛部及時到位控制火勢蔓延,報告單位值班領導趕赴現場指揮撲救,同時向公安消防119指揮中心報警。二、確認火災發生后的整體處置程序(1)現場工作人員發現火情后,第一時間向消控中心報告起火部位、燃燒物質、火勢大小及蔓延方向,就近選取一切可用的滅火器材進行撲救。(2)消控中心向公安消防119報警后,立即打開起火層相關樓層的應急廣播和消防警14、鈴,通知相關樓層人員在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下有序疏散,疏散時注意保持現場秩序,盡量不引起現場群眾恐慌,并提醒現場人員注意防止煙氣。(3)消控中心根據指揮指令切斷火災區域內的非消防電源,迫降電梯至底層,保持與現場工作人員的聯系,并根據現場情況開啟如:消防泵、噴淋泵、防火卷簾等設備;在現場不需要或不允許的情況下嚴禁隨意開啟設備。(4)消控中心人員在消防部隊到達現場后,及時向消防部隊報告火場情況,并協助撲救火災。(5)單位值班領導在接到火警報告后,應立即召集相關部門負責人趕赴消控中心,并在消控中心成立臨時救災指揮部,單位最高領導人任總指揮。利用通訊設備了解火情,下達撲救指令。此時必須保證消控中心與各個15、地方、部門、外界的聯絡暢通。撲救指令包括:1、疏散現場群眾,劃定安全警戒區域;2、是否需要啟閉消防泵、噴淋泵、氣體滅火等設施設備;3、是否切斷電源、迫降電梯;4、是否關閉空調、通風設備,啟動防排煙系統。5、其他有利于疏散及火災撲救的指令。6各部門在接到火災報警后,應迅速按照預案布置就位,與指揮部保持聯系,各部門領導應在第一時間趕到消控中心。三、組織機構根據預案,在火災突發情況下各部門成員分別成立不同的行動小組,根據指揮部領命,協調配合。(1)滅火行動組:由保衛部確定組員名單,成立單位的志愿消防隊,在接到火警報警第一時間,攜帶滅火器材趕赴火災現場,根據指揮部命令實施滅火。(2)通訊聯絡組:各部門16、挑選一名,專門負責在火災突發情況下保持與消控中心和指揮部聯系,確保火災時的通訊暢通,傳達指揮部命令,反饋火場情況。(3)疏散引導組:火災緊急情況下,各樓層人員應立即控制現場局面,防止混亂,正確疏散在場群眾向安全地帶撤離,由保衛部指派人員負責現場指揮疏散。(4)安全防護救護組:由后勤部召集人員(最好懂急救常識),將受傷的群眾和工作人員抬離危險區域,做好現場急救工作,并負責聯絡120急救中心,最大限度確保傷員安全。四、應急疏散處置程序(1)各樓層現場工作人員在接到火警后必須先疏散群眾。(2)疏散時注意疏散順序,對著火層本層人員先進行疏散,其次為著火層上層及下層,防止所有人員涌向同一出口,造成堵塞。17、(3)疏散時注意防止混亂,控制現場人員情緒,提高疏散效率,根據現場情況向消控中心報告,要求啟動防排煙系統。(4)疏散時如發現受傷人員,立即聯絡安全防護救護組,第一時間救治傷員。五、初起火災撲救程序和措施(1)滅火行動組人員接到火災報警后,第一時間攜帶滅火器材趕赴火災現場,按照“救人第一,先控制、后消滅,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首先搶救被困火場的人員,控制火勢與撤離物資同時進行。(2)根據指揮部命令設立水槍陣地,能滅則滅,不能滅則盡一切辦法控制火勢蔓延,等待消防部隊救援。(3)滅火行動組人員在搶救火場時應注意自身安全防護,不脫離組織單獨行動,在指揮部沒有下達命令前不貿然行動,受到火勢威脅時應及時18、后撤。(4)公安消防部隊到達現場后,根據消防部隊需要,協助滅火。六、通訊聯絡保障(1)火災突發情況下,應設立專門的聯絡渠道,對講機等設備應設立專門的對講頻道。(2)由通訊聯絡組負責傳遞各方信息,傳達指揮部命令,并確保火災時通訊的暢通。(3)各部門應制定相應的通訊應急方案,在通訊受到阻礙時立即啟動應急方案,確保正常的信息傳遞。七、安全防護救護程序和措施(1)安全防護組接到報警后,準備好相關救護器材,急救物資,于指揮部待命。(2)根據指揮部命令劃定室內(外)安全警戒區域,制止群眾圍觀,確保疏散出口處的暢通。(3)根據火場情況出動,配合滅火行動組搶救傷員,采取有效地急救措施,并及時撥打120急救指揮19、中心。八、火災結束后工作(1)各部門恢復正常工作狀態。(2)根據公安消防部門指示,由保衛部派員負責火災現場保護,任何人不得破壞。得到撤銷火災現場保護命令時,派人及時清理,做好清理現場時的安全措施。(3)如公安消防部門需要,全體人員必須積極配合火災調查工作。(4)辦公室負責統計火災損失,并在災后2個工作日內上報。(5)各部門要及時總結,包括起因,滅火戰斗等方面五、輻射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輻射安全)應急處理措施嚴格遵守射線裝置的操作規程,一但發現控制臺上的監視器不能停止、按鈕不能復位或其它況,造成射線裝置一直出射線時:1、立即按下應急開關或切斷主控電源,保護好事故現場,及時上報;2、醫院啟動應急預案20、;3、控制現場,積極主動調查事故原因;4、及時報告當地環保部門和衛生部門,并在2小時內填寫輻射事故初始報告表;5、協助環保、衛生部門調查事故原因。6、協助衛生專業人員對受照射人員進行受照劑量估算,并進行身體檢查和醫學觀察;7、及時向公眾發布消息,消除公眾疑慮;八、輻射事故的報告發生輻射事故的科室,必須立即向醫院值班時報告。醫院值班室應立即向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報告,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及時收集整理相關處理情況向區環保局和區衛生局報告,最遲不得超過2小時。九、善后處理1、保存好受照人員的體檢資料,做好醫學跟蹤觀察;2、請專業維修人員檢查維修,確認正常后方可繼續使用;3、總結經驗教訓,防止類似事故再發生。21、十、預案管理1、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2、本預案二年修訂一次。六、液氮(干冰)安全1、危險性概述1.1危險性類別:高壓氣體,引起快速窒息。1.2健康危害:1.2.1眼睛接觸:無不良影響;1.2.2吸入:高濃度可能引起窒息。窒息可能會造成無預警的失去意識,其速度非常快,受害人不能保護自己。1.3燃爆危險:對環境有嚴重危害,對水體、土壤和大氣造成污染;1.4環境危害:無。2、急救措施2.1皮膚接觸:不適用;2.2眼睛接觸:不適用;2.3吸入:穿戴自給式呼吸器將患者移到非污染區。為患者保暖和休息,就醫。如果呼吸困難或停止,給予人工呼吸。如果心跳停止,應立即由受過培訓的人員實施心肺復蘇。3、消防措施22、3.1危險特性:暴露于高熱或火焰時,鋼瓶會快速排放或猛烈爆炸。該產品是不可燃性物質且不助燃。遠離鋼瓶,從有保護的位置噴水冷卻它,用水霧保持容器和環境冷卻。3.2有害燃燒產物:氮3.3滅火方法:消防人員需要特殊防護裝備,若有必要,滅火時佩戴自給式呼吸器。3.4滅火劑:所有已知的滅火劑都可以使用。4、泄漏應急處理4.1疏散人員至安全區域。除非能證明空氣安全,否則要戴自給式呼吸器。監測含氧量。強操作區通風;4.2不要在有積累危險的地方排放。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防止繼續泄漏或移至空氣新鮮處;4.3溢漏;4.3.1清理方法:加強操作區通風;4.3.2建議:如果可能,停止產品的輸送。增加泄漏區的排風并監測氧23、含量。如果從鋼瓶或鋼瓶閥泄漏,撥打供應商的應急電話。如果泄漏發生在用戶體系內,在試圖修復前應關閉鋼瓶閥,安全泄壓,并用惰性氣體吹掃;5、操作處置與儲存:5.1操作注意事項:5.1.1密閉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5.1.2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5.2儲存注意事項:5.2.1在通風良好、安全且不受天氣影響的地方存儲。鋼瓶應直立擺放,且保持保護性閥蓋和輸出罰的密封性完好;5.2.2存儲區域應遠離頻繁出入處和緊急出口。儲存區域內不應有火源,儲存區內所有電器必須有防爆設施。易燃物存放區應與氧及氧化物存放區最好相聚20FT;5.2.3存儲溫度不可高于52,將空瓶與滿瓶分開存放。避免過量存儲和存儲時間過長。6接觸控制/個體防護6.1工程控制:提供自然或機械通風,防止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低于19.5%。6.2呼吸系統防護:在缺氧的環境中使用自給式呼吸器或正壓供氣式面罩。空氣過濾式呼吸器不能提供保護,使用呼吸器的人員必須經過培訓。6.3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面罩。6.4身體防護建議在操作鋼瓶時使用安全鞋,戴安全手套。6.5其他防護:確保充分通風,特別在狹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