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礦井上下基本建設中各類水害事故處理應急預案2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3335
2024-09-06
26頁
193.64KB
1、煤礦礦井上、下基本建設中各類水害事故處理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一、總 則31.2編制依據31.3適用范圍41.4工作原則41 礦井概況51.1 礦井基本情況52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62.1 事故類型62.1.1 采空區積水62.1.3 地表水83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83.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的設置與人員配備94 指揮機構職責104.1 總指揮職責10(1)根據現場的危險等級、潛在后果等,決定本預案的啟動。10(3)指揮、協調應急程序行動及對外消息發布。104.2 副總指揮職責:104.3 成員2、單位職責10(8)保衛科:負責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交通等工作。114.4 應急救援小組及職責12(3)警戒保衛組。由礦黨委副書記任組長,保衛科有關人員組成。12(6) 上級應急救援指揮(超出礦應急處置能力的事件)135 預防與預警135.1 危險源監控13(8)10#煤頂、底板砂巖水監控14(9)斷層水監控15 (10)地表水監控155.2 預警行動156 信息報告程序166.1 報告程序166.2 信息報告與通知166.3 礦內部信息傳遞187 應急處置187.1 響應分級187.2 響應程序19(5)根據事故情況,協調調運有關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197.3 處置措施20(1)堅持“防3、堵、疏、排、截”五項綜合治理措施。208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21(2)根據救援的需要,由指揮部隨時調集各種物資和設備219 避災線路23(1)、正常通風時避災路線23(2)、反風時避災路線23(2)、當災情波及范圍較大礦井反風時避災路線為:24(2)、當災情波及范圍較大礦井反風時避災路線為:2410、應急救援預案的審批與貫徹25一、總 則為增強xxxx煤業水害事故應急救援能力,規范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程序,保證礦井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能夠及時有效地實施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防止事故蔓延和擴大,維護職工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礦區穩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4、法、礦山安全法、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93號)等法律、法規指令性文件以及其他有關行業管理規定、技術規范和標準等。結合我礦現場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1.2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3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4煤礦安全規程5煤礦安全監察條例1.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應于本礦井上、下基本建設中各類水害事故的處理和應急救援工作。1符合、級響應條件的事故2超出本公司處置能力或管轄范圍的事故。3認為需要由本公司處置的事故。5、1.4工作原則防治礦井水害的方針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井下發生水災事故后,干部職工要沉著、冷靜地按照“緊急救援、妥善避難、安全撤退、救人優先”的原則救險。貫徹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區域為主,煤礦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生產礦井專業救援隊伍應急救援第一響應者的作用,會同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協同應對,將日常管理同應急救援工作相結合。以搶救遇難人員為主,本著“先活者后死者,先重傷后輕傷,先易后難”的原則救險。1 礦井概況1.1 礦井基本情況根據xx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工作領導組辦公室下發的關于xx市xx縣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復(晉煤重組辦發200964號),批復同意xxx6、x縣xx煤礦有限公司一礦、xxxx縣xx煤礦有限公司、xxxxxx煤業有限公司、xx縣xx鄉xx煤礦、xx縣xx鄉xx煤礦由xx縣xx能源有限公司進行兼并重組整合,重組整合后礦井名稱為“xxxxxxxx煤業有限公司”礦井開拓方式為斜井開拓,礦井井筒共有3個,主斜井:凈寬3.8m,凈高3.3m,三心拱料石砌碹支護,凈斷面積11.54m2,傾角20,長度358m,裝備帶式輸送機,主要擔負礦井提煤和進風任務;副斜井:采用普通爆破法施工,掘支綜合作業,一次成巷;凈寬4.5m,凈高4.0m,半圓拱錨網噴支護,凈斷面積15.82m2,傾角20,長度267m。井筒內鋪設30kg/m單軌和混凝土固定道床,主要7、擔負礦井輔助提升、運送人員和進風任務,兼作一個安全出口;回風立井(xx一礦的回風立井):直徑4.2m,凈斷面積13.85m2,垂深107m,裝備梯子間,主要擔負礦井回風任務,兼作一個安全出口。(表1-1),主要巷道布置三條,分別為西(東)翼軌道巷、西(東)翼皮帶巷和西(東)翼回風巷,均沿10#煤層頂板布置。皮帶巷與軌道巷相距20m,軌道巷與回風巷相距32m,皮帶巷和回風巷兩側各留35m保安煤柱。全井田9、10、11號煤層劃分為一個水平,水平標高+875m。開采區域劃分三個采區,現狀及規劃期內開采井田南部、東南部一采區10號煤層,一采區開采結束后接替開采井田東部二采區,二采區開采結束后接替開采井8、田北部、西部三采區。10號煤層采煤方法為長壁綜合機械化采煤,回采工藝為一次性采全高,頂板管理為全部垮落法,礦井通風方式為中央并列式,主扇工作方式為抽出式,主、副斜井進風,回風立井回風。未來3年內,采掘工作面主要布置在一采區,首采10號煤層,工作面布置在東翼皮帶巷以南。2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1 事故類型根據xxxx煤礦生產礦井地質報告、水文地質補充勘察報告,結合采掘工作面出水情況,確定礦井開采10#煤時水文地質條件較為中等;礦井潛在的水害隱患類型主要有水害有:汛期的地表水;10#煤層回采工作面老空水等。2.1.1 采空區積水井田老窯水分布狀況井田內2號煤層老空積水區5處,積水面積74439、11m2,積水量52230m3;4號煤層老空積水區5處,積水面積1349135m2,積水量113583m3;9號煤老空區積水3處,積水面積約729316m2,積水量76837m3;10號煤層老空積水區3處,積水面積453144m2,積水量203550m3。由于采空區的積水區與積水量是動態變化的,因此預計采空區的積水區與積水量會隨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各煤層采空區積水情況詳見表5-3。根據礦方提供的100103工作面采后水文地質總結報告中,礦方對物探發現的2號、4號煤低阻異常區域、推斷積水區域,進行了井下的鉆探驗證,在工作面運輸順槽工作面切眼起每間隔30米,垂直向2#煤層進行鉆探,共打有效探孔210、1個,其中4、12號探孔鉆探到陷落柱;1、2、13、17、20號孔鉆探到氧化煤層;其余均為采空層,鉆孔均無出水現象,經礦方分析原因可能為2#、4#煤層已開采多年,采空區已基本冒落坍塌嚴實,加之本工作面地勢處于西高東低的緩傾斜地段,有積水也大部已隨地形流向了相鄰的地勢較低的xx華潤聯盛蔡家溝煤業采空區內。故2號煤層原5處積水經驗證有一處沒有積水(積水面積107595m2,積水量7542m3),采空積水區變為4處;4號煤層原5處積水經驗證有一處沒有積水(積水面積216704m2,積水量18228m3),采空積水區變為4處(詳見圖5-25-5)。9號煤層在井田北部龍池井口附近的采空區發生著火,為滅火11、當地政府向該采空區內注入大約20000m3的水,火撲滅后這部分水留在采空區中,推測這部分水以向東南一直流至采空區邊界。 采空積水區情況匯總表 表5-3煤層號編號積水區面積 (m2)積水量(m3)積氣情況2113258193502848125945364531452343547922487合計636716446884119385116406有217777914954有314044911814有462035252181有合計1132431953559123991426105有2491505315有344025245417有合計729316768371010-2341828155667有10-34612、73720593有10-46457927290有合計4531442035502.1.3 地表水1、地表水井田地勢總體為中部高而四周低,最高點位于井田北中部山梁上,海拔 米,最低點位于井田東南部,海拔 米,最大相對高差 米。井田內無常年性河流,僅有季節性河谷,雨季在河谷中有短暫的山洪流過,一般情況下對煤礦開采影響較小。3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l)以人為本,安全第一。(2)立即報告。現場最先發現突水預兆或水災的人員應盡量設法弄清水情,并立即向調度室報告,同時聽從調度室的指示。調度室及時通知值班礦領導和相關部門。水災規模大且失控,現場人員應立即向調度室匯報,并及時通知附近受威脅地區的人員,按照作業規程13、或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中所規定的避災路線撤出。(3)統一領導,協調行動。在指揮部組織協調下,迅速進行應急處置工作。(4)自救互救,安全搶救。事故發生初期,應積極組織搶救,并迅速組織遇險人員沿避災線路撤離,防止事故擴大。在事故搶救過程中,應采取措施,確保救護人員的安全,嚴防搶救過程中發生事故。(5)依靠科學,規范有序。采用先進的救援裝備和技術,增強應急救援能力。堅持事故災難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物資準備、隊伍建設、裝備完善、預案演練等工作。逐步規范應急救援工作,確保應急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3.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的設置與人員配備 14、總 指 揮: 副總指揮: 相關人員:4 指揮機構職責4.1 總指揮職責(1)根據現場的危險等級、潛在后果等,決定本預案的啟動。(2)負責應急行動期間各單位的運作協調,部署應急策略,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完成。(3)指揮、協調應急程序行動及對外消息發布。(4)事故或突發事件超出礦處置能力時,向集團公司、政府應急救援機構提出救援申請。4.2 副總指揮職責:(1)協助總指揮組織或根據總指揮授權,指揮完成應急行動。(2)向總指揮提出應采取的減輕事故后果的應急程序和行動建議。(3)協調、組織應急行動所需人員、隊伍和物資、設備調運等。4.3 成員單位職責(1)地防科:參與礦井水災事故現場救援方案研究制定,15、組織、指導救援隊伍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參與分管業務事故調查處理工作。(2)安全科:參與現場救援方案研究制定,組織、指導救護隊伍開展應急救援工作;負責或參與事故調查處理和事故報告起草工作;對事故有關責任人按照規定進行處罰。(3)生產技術科:參與事故現場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參與分管業務事故調查處理工作。(4)通防科:參與事故現場救援方案研究制定,組織、指導救護隊伍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參與分管業務事故調查處理工作;按照指揮部命令,負責調整礦井通風系統、監視主要通風機的運行情況和組織完成必需的通風工程。(5)機電科:參與事故現場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參與分管業務事故調查處理工作;事故應急過程中管轄范圍內的電力恢16、復及與上級供電部門的電力供應聯系。(6)調度室:負責應急值守、接收、處置各單位上報的突發事件信息,及時報告礦領導;并根據領導指示上報公司、政府有關主管部門,調度有關救援力量參加救援工作,下達各項救援命令、跟蹤、續報事故救援進展情況;負責保障應急過程的通訊暢通;遇緊急情況時,有權使用礦長授予的停產撤人職權,將受威脅人員撤至安全地點。(7)財務科:負責應急救援各項費用計劃和及時撥付,確保救援資金及時到位;監督應急救援資金使用情況。(8)保衛科:負責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交通等工作。(9)礦醫務室:負責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工作,派遣醫療救護人員趕赴現場進行救治,并做好藥物及醫療器材儲備。(10)供17、應科:負責應急物資儲備和調運工作。(11)后勤保障部:負責搶險人員的食宿等生活事宜。(12)采、掘隊組:負責核實本單位施工范圍內的人數,及時采取措施組織安全撤離,并如實詳細地向礦調度室匯報事故基本情況(事故發生的單位、時間、地點、人員情況、事故性質、影響范圍及發生原因等),隨時接受指揮部命令,完成有關搶險任務。4.4 應急救援小組及職責 根據事故類型和應急工作需要,指揮部下設5個應急救援小組。(1)現場指揮組。由礦分管安全生產的副礦長和總工程師任組長,礦分管副總工程師和有關業務科室(安全科、生產技術科、地防科、機電科、通防科、調度室)、應急救援隊伍、事故單位主要負責人及管理人員組成。職責:實施18、指揮部制定的搶險救災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對事故危害程度和范圍、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及時處理突發災變;指導應急救援隊伍進行應急處理與處置,包括關停設備、設備檢測等工作,及時控制危險源;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建議;為恢復生產提供技術支持。(2)醫療救護組。礦黨委副書記任組長,礦醫務室、煤管科有關人員組成。職責:負責現場醫療救護、受傷人員轉送和衛生防疫工作。(3)警戒保衛組。由礦黨委副書記任組長,保衛科有關人員組成。職責:負責人員疏散、戒嚴、救援隊伍引導和維持秩序、交通等工作;必要時經指揮部批準,向公司保衛處或地方公安部門提出支援申請。(4)后勤保障組。由礦副總會計師任組長,礦物資供應站、黨政辦公室、財務科19、機電工區、調度室、通防科、總務科和事故單位人員組成。職責:負責保證搶險救災中物資和設備的及時調度和供應,環境監測、應急通訊保障、電力供應,各項搶險費用的計劃和撥付并監督資金使用情況,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工作。(5)善后處理組。由礦長任組長,由勞資社保科等部門和事故單位人員組成。職責:負責傷亡人員家屬安撫、工傷保險、理賠等事故善后處理工作。 (6) 上級應急救援指揮(超出礦應急處置能力的事件)事故超出礦處置能力時,由指揮部向公司或政府有關部門請求支援,在上級主管部門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人員到位后,指揮部和下屬各搶險救援小組按照 “歸口”原則,立即歸屬上級各應急救援指揮部領導,服從其調配。5 預20、防與預警5.1 危險源監控(1)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煤礦水害防治“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則。(2)礦成立了礦井防治水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了防治水技術管理責任體系、地測防治水規章制度和崗位責任制。(3)防治水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地測科,負責礦井防治水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和日常管理工作(地測科根據礦生產計劃、年度規劃,編制水害防治計劃和預測預報;完善各種礦井水文地質基礎臺帳;編制礦井綜合水文地質圖、礦井充水性圖等基礎圖紙;定期開展水害隱患排查與避水方案演習;做好斷層水、不良鉆孔的超前治理等水害防治工程工作;建立健全礦區地下水動態觀測網等。(4)21、提前做好不良鉆孔的啟封工作。 (5)建立健全礦井完善的排水系統。(6)制定各項探放水措施,施工人員必須規范操作。(7)采空區積水監控。在采掘工程圖上標明積水區及其底洼點的具體位置和積水外緣標高,并外推60m用紅色圈出積水老空區的警戒線。當掘進工作面進入積水警戒線后,必須超前探放水,并在距積水實際邊界30m處停止掘進,進行打鉆放水,在確保積水已被基本放凈后,才允許繼續掘進。以平面圖、剖面圖確切反映積水區與采掘工作面的空間關系。要分析其主要的充水因素,預計可能的積水量和動水量。超前探放老空積水,同時要制定預防有害氣體溢出傷人的專門措施。(8)10#煤頂、底板砂巖水監控礦井必須利用物探、鉆探等手段,22、提前查明采區、工作面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并做好新采區和首采工作面的探放水工作,建立健全采區和工作面排水系統。當煤層頂板有含水層和水體存在時,應當觀測“三帶”發育高度。(9)斷層水監控應核準(包括補鉆探明)斷層產狀、位置,分析斷層帶的富(導)水性,并在平面圖、剖面圖上確定斷層與采掘工作面的空間幾何關系。井巷通過導水或可能導水斷層前,必須超前探水。探水線(探水起點)至斷層交面線的最小距離不得小于30m,預計水壓大于2MPa時應按比例增大。當井巷通過含(導)水斷層時,要嚴防來壓冒頂突水或遲到突水(突泥砂),并建議采掘部門采取相應的防水措施。對與強含水層連通的導水斷層,必須按規定留設防隔水煤柱。 (123、0)地表水監控 每次降大暴雨和降雨后應及時觀測井下水文變化情況,并向礦調度室報告。5.2 預警行動(1)超前預防:積極開展水害因素分析和預測工作。每年初根據采掘接續計劃,結合水文地質資料,全面分析水害因素,提出水害分析預測表及水害預測圖。在采掘過程中,對預測圖、表要逐月進行檢查,補充和修訂,發現險情,應及時發出水害通知單,并報告礦調度室,通知可能有受水害威脅地點的人員撤到安全地點。(2)工作作業區異常:采煤工作面、掘進迎頭或其它地點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有臭味等突水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發出警24、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3)當對水患地點進行探放水鉆進時,發現煤巖松軟、片幫、來壓或鉆孔中的水壓、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頂鉆等異狀時,必須停止鉆進,但不得撥出鉆桿,現場負責人應立即報告礦調度室,并派人監測水情。如果發現情況危急時,必須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然后采取措施,進行處理。(4)當調度室接到已發生水害事故的電話通知時,立即報告值班礦領導,啟動本預案,組織實施救援,必要時請求上級協調增援。6 信息報告程序6.1 報告程序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按照規定要求及時做好上報工作。安監處統一負責礦事故信息的接收、報告、初步處理和統計分析。6.2 信息報告與通知(1)發生事故后,現場人員25、要立即開展自救和互救,并立即報告礦調度室或本單位負責人。礦調度室、安監處或單位負責人立即報告集團公司調度室、安全監察局等有關部門。必要時可越級上報山東煤礦安全監察局魯西分局。礦調度室、安監處及上級各有關部門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接收事故報告信息,應急值守電話為:礦調度室電話 : 礦安全科電話 : xx市安監局電話:xx市煤炭工業局電話:xx市xx縣人民政府電話:xx市xx縣公安局電話:xx煤炭工業局調度中心電話:xx市救護大隊電話:(介休)消防救援電話:119醫療救援電話:120(2)事故初期采用電話報告,主要內容包括:事故的類型、發生時間、地點、人員傷亡情況、環境受影響面積及程度、事故潛在的26、危險程度、轉化方式趨向等初步情況。在初報的基礎上核實有關確切數據,寫出事故書面報告報集團公司,報告主要內容:發生事故的單位、時間、地點;事故簡要經過、遇險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事故搶救處理、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并附示意圖;需要有關部門、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事故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6.3 礦內部信息傳遞礦調度室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按照事故管理規定立即向礦有關領導和有關科室負責人報告。(1)發生輕傷事故、一般非傷亡事故和一般僥幸事故,調度室立即向礦值班領導、分管安全生產領導和有關業務科室負責人報告。(2)發生重傷以上人身事故或二級以上非27、人身事故,或對周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事故,礦調度室立即報告礦值班領導、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有關業務科室負責人。7 應急處置7.1 響應分級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礦井控制事態的能力,將事故相應級別分為級、級、級。級:造成人員傷亡或一級非人身事故,匯報礦調度室,由礦啟動應急預案,同時匯報集團公司。級:出現人員重傷或二級非人身事故,匯報礦調度室,由礦啟動應急預案。級:出現人員輕傷或三級及以下非人身事故,匯報礦調度室和事故單位,由事故單位實施現場處置方案。7.2 響應程序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單位立即啟動現場處置方案,礦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根據事故有關管理規定立即報集團公司。礦按下列程序和內容響應28、:(1)調度室接到事故報告后,調度室值班人員立即進行應急處置,同時立即報告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并根據領導小組組長指示,通知各成員單位負責人在規定時間內到指定地點集合。指揮部立即組成并領導、指揮救援工作。(2)調度室和安監處進一步了解事故情況,收集事故有關信息,及時掌握事態發展和現場救援情況,并向指揮部及時報告。(3)現場指揮組根據現場情況協同指揮部進行事故初始評估,劃分現場工作區(危險區、緩沖區、安全區),及時研究制定搶救方案和安全措施。(4)指揮部根據救援工作需要,協調調動有關人員和專家、應急救援隊伍奔赴現場實施救援。(5)根據事故情況,協調調運有關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6)根據受傷人29、員情況,調動醫療救護隊伍趕赴現場進行救治和指導。(7)在事故搶救搶險過程中,若事態擴大,搶救力量不足,事故(事件)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搶救組和現場指揮組要立即向總指揮部匯報。指揮部請求上級進行增援,啟動上一級事故應急預案,實施擴大的應急響應。7.3 處置措施(1)堅持“防、堵、疏、排、截”五項綜合治理措施。(2)立即報告。現場最先發現突水預兆或水災的人員盡量設法摸清水情, 并立即向調度室和有關領導報告,聽從調度室的指示。(3)突水量小水害規模小,在保證人員安全的前提下,迅速組織搶救,現場跟班工區長和班組長組織現場人員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設法處理封堵出水點,并利用現場排水設備進行排水。(4)突水30、規模大水勢不能控制,現場人員在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的同時,用最快的方法通知附近受威脅地區人員,按照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或該工作地點作業規程中所規定的避災路線有序撤離,防止災情擴大。(5)指揮部首先聽取當日礦值班領導關于災情和已經下達的命令情況匯報,繼續組織撤人、停電,保證主要通風機、副井提升及壓風機、水泵的正常運轉。(6)指揮部結合災情實際,制定事故處理方案,迅速組織有關領導及專業組人員到井下現場救災,組織人力、物資保證搶險工作的正常進行。(7)指揮部根據現場需要,派救護隊偵察險情,查明原因,由專家組、地測科、通防科負責迅速分析突水情況,向礦調度室匯報,提出處理措施和建議。由指揮部決定采用堵、31、泄、排等手段,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8)發生水害后,地測科加強水位、水壓、水量、水溫、水質的觀測;通防工區加強對突水地點的有害氣體檢測,職工佩帶自救器,防止有害氣體突然溢出。(9)機電工區保證中央泵房、采區泵房的正常工作。泵房人員在接到水害事故報警后,要立即啟動所有水泵,把水倉水位降至最低。如果涌水威脅到變電所、中央泵房、采區泵房時,根據具體情況及時關閉防水密閉門。中央泵房、變電所值班人員必須堅守崗位,在未接到指揮部撤人命令前禁止擅自脫離工作崗位。(10)事故處理結束后,指揮部指定有關部門和人員收集整理事故資料,編制事故調查報告。8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1)水災事故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儲備由機電32、科、物資供應站負責儲備和管理,并保障救災物資、設備足額儲備,狀態好。(2)根據救援的需要,由指揮部隨時調集各種物資和設備應急救援物資明細序號名稱型號單位數量地點用途備注1雨傘把10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2消防鏟把27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3消防軟管盤13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4雨衣雨褲套48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5鍍鋅鐵絲12#公斤50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6安全帽頂60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7鐵鍬把30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8干粉滅火器個15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9消防桶個28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10手電筒把28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11雨鞋雙28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12麻繩盤2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13編織袋個500應急材料庫應急救33、援14電纜線3*2.5米100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15斧頭把1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16刀具把5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17管鉗把1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18液壓千斤頂臺2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19擔架付10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20消防水槍個2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21CO2檢測儀個5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22CO檢測儀個5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23O2檢測儀個2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24氧氣呼吸器臺2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25油氈張30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26排水軟管1寸米100應急材料庫應急救援9 避災線路100104綜采工作面避災路線(1)、正常通風時避災路線100104綜采工作面100104運輸順槽東翼皮帶巷主斜井地面1001034、4綜采工作面100104回風順槽聯絡巷東翼軌道巷副斜井地面當災情波及范圍較大無法撤離至地面時,要及時撤至避難硐室等待救援。(2)、反風時避災路線100104綜采工作面100104回風順槽東翼回風巷總回風巷回風立井地面100108運輸順槽掘進工作面避災路線:(1)、100108運輸順槽掘進工作面東翼運輸巷主斜井地面 100108運輸順槽掘進工作面聯絡巷東翼軌道巷副斜井地面當災情波及范圍較大無法撤離至地面時,要及時撤至避難硐室等待救援。(2)、當災情波及范圍較大礦井反風時避災路線為:100108運輸順槽掘進工作面風橋東翼回風巷總回風巷回風立井地面(3)、避災原則:頭腦清醒,想清路線,聽從指揮,有序35、撤離。自救互救,及時匯報。100108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避災路線:(1)100108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東翼運輸巷主斜井地面100108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聯絡巷東翼軌道巷副斜井地面當災情波及范圍較大無法撤離至地面時,要及時撤至避難硐室等待救援。(2)、當災情波及范圍較大礦井反風時避災路線為:100108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風橋東翼回風巷總回風巷回風立井地面(3)、避災原則:頭腦清醒,想清路線,聽從指揮,有序撤離。自救互救,及時匯報。10、應急救援預案的審批與貫徹本應急救援預案經由礦有關人員簽字后,報上級有關部門審批后,安監科負責組織人員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不斷完善,保證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礦 長 簽 字:總 工 簽 字:生產副礦長簽字:安全副礦長簽字:機電副礦長簽字:相關人員 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