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礦井井水災突發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置預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3337
2024-09-06
13頁
59.88KB
1、煤礦礦井井水災突發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置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總則1.1編制目的水災是煤礦五大災害之一,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毀。為了預防水災事故發生,并能夠對事故做出及時、迅速、適當的反映,最大程度的減少傷害、損失、降低水災危害程度,預防事故的發生以及事故進一步的擴大,減輕或消除對環境的污染,特制定水災應急預案。1.2編制依據本應急預案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礦井水文地質規程、煤礦防治水工作條例、*煤礦建管處礦井重大災害預防措施及處理計劃及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編制。本預案為*煤礦應急預案體系中2、針對礦井井下水災的專項應急預案1.3應急預案體系*煤礦應急預案體系綜合預案 專項預案 現場處置方案礦井井下水災應急預案(本案)1.4適用范圍本應急預案適用于*礦井下水災事故預防和事故后的應急處置。1.5應急工作原則煤礦事故救援應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區域為主、煤礦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生產礦井專業救援隊伍應急救援第一響應者的作用,會同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協同應對,將日常管理同應急救援工作相結合。主動報告災情原則。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通訊系統,礦內外、井上下和主要作業地點通訊必須暢通。一旦發生水災事故時,作業地點的負責人必須向礦調度室匯報,簡要說3、明發生水災的位置,發生事故的性質、范圍、嚴重程度。調度室必須立即通知當日值班處領導、處長、常務副處長、安全副處長、生產副處長、機電副處長、相關生產業務部室負責人同時向公司調度室匯報。快速反應原則。接到事故通知后,處長、常務副處長、安全副處長、生產副處長、機電副處長、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礦山救護隊要迅速趕赴事故現場。迅速搶險原則。指揮部要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快速準確制定救災方案,救護隊等有關部門要爭分奪秒地積極投入搶險救災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借故拖延時間。突出重點原則。首先搶救遇險遇難人員。同時,要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的擴大和避免次生事故的發生。主動配合原則。各部門不僅要完成各自所承擔的任務,而且4、要主動配合、密切協作,提高搶險救災工作的整體效能,把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要有全局觀念,局部必須服從整體。處領導負責原則。為避免各自為政,延誤時間,事故發生后,要立即成立搶險救災指揮部,總指揮由處長擔任。所有人力、物力、財力都要絕對服從指揮部的指揮,對執行命令不力的,指揮部有權做出處理。事后,視情節輕重予以嚴肅查辦2、礦井水災事故的危險性分析2.1單位概況*井田位于XX煤田,地處太行山脈中段西側,XX省XX盆地西部,行政區劃隸屬于XX省某市市某縣縣的鎮。礦井工業場地位于某縣縣南*東100m處,距某市市約30km,距某縣縣城2.5km。XX二級公路和XX高速公路從本區東部經過,井田東部約10km處5、有南北通過的太焦鐵路,交通便利。井田南北走向長10.113.7km,東西傾斜寬8.0km,井田總面積95.3km2。井田北部邊界為二崗山斷層,南部與XX集團趙莊礦井相鄰,西部為人為邊界,為礦井后備區,東部與下霍井田、霍爾辛赫井田相鄰。礦井開拓方式為立井開拓,現為在建礦井,設計一期為3.00Mt/a,設計總規模為5.00Mt/a。*井田3#煤層頂板影響范圍內的巖性主要為泥巖、砂質泥巖、粉砂巖、細砂巖及中砂巖。直接頂板為泥質巖,局部為粉砂巖及砂巖,厚07.45m。厚度穩定性差,結構松軟,吸水易軟化,強度較低。砂質泥巖自然抗壓強度為16.024.6MPa,粉砂巖自然抗壓強度為12.833.6MPa。6、老頂為砂巖,厚020.10m,巖相變化大,不規則裂隙發育,見有方解石脈及泥質物充填現象。細砂巖自然抗壓強度為27.055.6MPa,中砂巖自然抗壓強度為52.060.9MPa。3#煤層直接底板為泥質巖石,泥巖、砂質泥巖,局部為粉砂質泥巖及粉砂巖,厚02.45m。泥巖自然抗壓強度為6.310.8MPa,粉砂質泥巖自然抗壓強度為13.8MPa,砂質泥巖自然抗壓強度為18.0MPa,粉砂巖自然抗壓強度為11.8MPa。基底為灰色中厚厚層狀細粒砂巖,厚0.457.50m。巖相變化大,為半堅硬堅硬巖石。細粒砂巖自然抗壓強度為23.1.6MPa。本井田位于太行山中段西側的XX盆地西部,區內最高點位于中部的7、堯廟山上,標高+1061.7m,最低點位于西堯村北漳河河床,標高為927.6m,相對高差134.1m。區內地形總趨勢中部高東西部低,為低山丘陵地帶。工業廣場地勢平坦,標高為+936.3m。漳河為區內主要河流,由西向東橫穿本井田西北角,河床寬50-200m,深度0.501.00m。據歷年觀測資料記載:其最大流速為0.17m/s,最大流量為489m3/s,最大含砂量為172kg/m3。井田屬海河水系。年平均蒸發量為1406.5mm;年降雨量為340.29832.9mm,平均5mm,降水多集中在7、8、9三個月。*煤礦為新建礦井,周圍未有小窯開采,地面河灘未有出現下沉塌陷現象,地表水現未有與井下巷道8、溝通。*煤礦可采煤層為3#煤層,3#煤層主要受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影響,正常情況下,一般不會影響對*煤礦目前開拓,但由于地質構造等影響,將造成局部地段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化。因此水文地質條件為中等類型。本礦奧灰水靜水位標高為+676m左右,而開采水平為+370米,屬承壓開拓區域。陷落柱、斷層等導水通道分布井田范圍,由于目前技術手段的限制,無法避免開拓工程在施工中直接揭露陷落柱、斷層等導水構造。并且對斷層、陷落柱滯后突水問題沒有研究,奧灰水通過導水構造涌入礦井造成事故的可能性存在。礦井現有主井臨時污水排水倉、副井臨時污水排水倉、中央風井臨時排水倉共3個臨時水倉,經主井井筒和副井井筒兩趟管路對礦建時壙井9、涌水進行排放。2.2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礦井水災危險源根據我礦的實際及水文地質條件看A地表水;B頂板水;C奧灰水。以上為我礦防治水方面的重要危險源。風險分析*煤礦為新建礦,夏季地表洪水也易從主、副、風井筒灌入井下,造成淹井事故;由于目前技術手段的限制,無法避免開拓工程施工中直接揭露陷落柱、斷層等導水構造,造成正在開拓的巷道容易與煤層頂底板各種天然水體導通,導致井下空間充水,而發生事故。根據事故性質造成的危害程度、發展情況和緊迫性,將水災事故分為:特別重大水災:淹沒礦井,造成礦毀人亡,經濟損失巨大。重大水災:輕則淹沒工區,重則淹沒礦井,造成礦毀人亡,經濟損失巨大。較大水災:輕則淹沒開拓、掘進工作10、面,重則淹沒工區,造成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巨大。一般水災:可能造成開拓、掘進工作面局部水災,影響生產。3、組織機構及職責3.1應急組織體系(見附件一)3.2指揮機構及職責水災搶險救災指揮部及職責總 指 揮:處長 副總指揮:常務副處長 各分管副處長 成員單位:地測部、調度室、安全部、總工辦、工程部、機電部、監控部通風部、抽采部、處長辦公室、生產服務部、生活服務部、保衛部、行政事務部、車管辦、網絡信息部、XX五建一處和XX一建三十一處。礦井發生重大事故后,處長、常務副處長和其他分管處領導必須立即趕到救災指揮現場,組織搶救,處長是負責處置事故的指揮者。在處長未到之前,由值班處長負責指揮。各有關人員在處11、理災害事故中的任務和職責:(1)處長:是處置事故的指揮者,在礦常務副處長和機電處長的協助下,制定營救人員和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2)礦常務副處長:是處長處理事故的第一助手,在處長領導下組織制定營救人員和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3)各分管副處長:根據營救人員和處理事故作戰計劃,負責組織為處理事故所必須的工人待命,及時調集救災所必須的設備材料。(4)地測部要及時查明水災發生的地點、性質、水的來源、來水量等,為救災提供可靠依據。(5)礦調度室負責保持與相關領導、部門和人員的聯系。在發生水災事故后,發揮其指揮協調職能,并做好記錄。(6)安全部負責查清水災地區撤退上井人員以及沒有上井的人員名單并匯報搶險救12、災指揮部,并負責搶險救災時,出入井人員的管理及監督。(7)總工辦、工程部任務:按照處長命令負責協調井下施工隊組方面的工作,協助處長進行搶救、撤人和災害處理。(8)生產服務部、機電部根據指揮部的要求,及時提供救災所需物資、設備和配件,并保證其能夠有效使用。(9)通風部、抽采部:按照處長命令負責改變礦井通風系統,為實現自然通風及恢復主通風機運轉做好技術指導工作,重視主通風機的工作狀況和組織完成必要的通風工程,組織瓦斯排放、有害氣體的監測監控并執行與通風瓦斯、安全監控等有關的其它措施。(10)保衛部負責治安保衛,維護礦區的正常秩序,嚴格監護爆炸物品,特別要在井口附近設專人警戒,嚴禁非救災人員逗留和圍13、觀。(11)處長辦公室、車管辦、行政事務部、生活服務部負責做好聯系醫院,處理好受傷人員的急救工作,做好傷員轉運和住院期間的治療工作,以及遇難人員的善后處理、家屬的安置、救災所需非生產性物資的保障及社會穩定工作。(12)XX五建一處和XX一建三十一處負責打鉆、排水管路的安裝、排水等工作。(13)網絡信息部、監控部負責井上下通信網絡的暢通,及時按指揮部要求架設井上下通信系統。(14)井下各施工隊隊長、班組長:負責按應急搶險指揮部要求有序撤到安全地點直至地面,清點人數,及時向調度室匯報,并隨時接受處長命令,完成有關搶救和災害處理任務。在撤退前當班第一責任者負責將動力、主副風機饋電開關打到零位并閉鎖,14、關閉供水閥門。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及職責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礦井水災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具體事務工作。辦公室設在礦井調度室,主任由處長兼任或由處長授權常務副處長兼任,副主任由各相關分管副處長擔任,成員由常務副處長及有關部門人員共同組成。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是:(1)負責礦井應急救援指揮工作的綜合協調和管理,根據事故災難情況和救援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向礦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2)與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保持聯系,傳達礦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命令。(3)調動礦井應急救援力量,調配礦井應急救援資源。(4)提供技術支持,組織礦井應急救援技術組參加救援工作,協調礦井醫療救護工作。(5)15、調用礦井應急救援基礎資料與信息。(6)礦井事故擴大或專業領域救援力量、資源不足時,協調相關救援力量及設備增援。(7)完成礦井應急救援指揮部交辦的其它事項。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及職責 事故現場成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由有關部門負責人和救護隊組成,主要負責指揮井下現場搶救工作,及時處理各種安全生產事故。設以下專業小組:(1)搶險救災組:由礦山救護隊和礦應急救援指揮部緊急調集的有關單位人員組成,具體負責實施現場搶險指揮部制定的搶險救災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2)技術專家組:由與煤礦有關的技術專家和礦技術負責人組成。主要研究制定搶救技術方案和措施,解決事故搶救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3)物資供應組:主要保16、證搶險救災物資和設備的及時調度和供應。(4)警戒保衛組:主要負責事故現場警戒、人員疏散、治安及交通秩序維持等工作。 (5)醫療救護組: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6)后勤保障組:主要負責車輛調度及后勤保障等工作。(7)善后處理組:負責傷亡人員家屬的安撫和補償等善后處理事宜。4、預防與預警4.1危險源監控及預防編制水災應急預案,切實做到措施得力、方案周密、行之有效。按照礦井實際情況編制礦井防治水計劃,做好水文地質觀測與礦井地質工作,做到計劃內容齊全,措施得當。井下采掘工程必須堅持有“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探放水工作必須由專人負責,井下探水必須制定安全措施。有計劃地將17、威脅性水源全部或部分地疏放掉。利用水閘墻、水閘門和防水煤柱等物體,臨時或永久地截住涌水,將采掘區與水源隔離,使某一地點突水不致危及其它地區,減輕水患威脅。配備足夠防洪防汛的人力、物力、財力,防汛期間,礦井要有設專人值班。配備完好的工作、備用和檢修水泵。制定排水系統的設備和管路檢查維修制度,按期檢查和維護。當作業現場出現水災事故預兆時,如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點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縫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突水預兆,應停止掘進,立即向調度室匯報,采取措施。各單位必須嚴格執行每年的礦井重大災害預防措施。4.2預警行動 根據對礦井安全生產水災事故的預18、報和預測結果,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對水災事故采取以下措施:(1)下達預警指令。(2)及時發布和傳遞預警信息,提出相關整改要求。(3)根據事態發展的資料,采取防范控制措施,做好相應的應急準備。4.3、信息報告與處置4.3.1當作業現場出現潛在的水災事故或發生水災事故,事故地點及附近的人員在安全地點利用電話將發生事故的地點、事故性質、原因和災害程度向礦調度室匯報。礦井調度室應立即通知礦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得到總指揮批準后,迅速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相關部門負責人。報告事故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當地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19、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已采取的措施;其它應當報告的情況。4.3.2電話通知程序如下: 井下電話 施工單位調度室處長 由處長決定 值班處領導常務副處長、各分管副處長礦調度室 有關部室 局調度室 4.3.3指揮部領導及成員的辦公室、手機電話號碼表。(見附件二)5、應急響應5.1響應分級根據突水點突水量及礦綜合應急預案中事故等級的劃分,礦井水災事故劃分為四個等級:特別重大水災,突水水量1800m3/h。淹沒礦井,造成礦毀人亡,經濟損失巨大。重大水災,突水水量為6001800m3/h。輕則淹沒采區,重則淹沒礦井,造成礦毀人亡,經濟損失巨大。較大水災,突水水量為60600m3/h。輕則淹沒工作面,重則淹20、沒采區,造成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巨大。一般水災,突水水量60。可能造成工作面局部水災,影響生產。5.2響應程序5.2.1礦井發生特別重大水災事故后,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應急搶險救災指揮部運作,并下達搶險救災命令,通知礦搶險救災隊伍、救護隊及有關人員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并向上級匯報災情,請求支援。5.2.2礦井發生重大水災事故后,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搶險救災指揮部運作,并下達搶險救災命令,通知礦搶險救災隊伍、救護隊及有關人員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并向上級匯報災情,請求支援。5.2.3礦井發生較大水災事故后,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搶險救災指揮部運作,并下達搶險救災命令,通知礦搶險救災隊伍、救護隊及有關人員開21、展搶險救災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向上級匯報災情。5.2.4礦井發生一般水災事故后,應立即完善排水系統,進行排水。5.3應急處置措施5.3.1當作業現場出現潛在的水災事故或發生水災事故,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及時礦調度室匯報,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害威脅地點的全部人員。5.3.2撤出人員根據*煤礦礦井重大災害預防措施及處理計劃中規定的避災路線撤離。5.3.3地測部負責人在接到礦調度室通知后,立即安排技術人員調查水的來源、來水量,查明后立即向指揮部匯報。5.3.4指揮部根據情況采取相應措施組織救災工作。在搶險救災期間,指揮部所屬各部門,按各自職責,積極行動,盡職盡責做好搶險救災工作。5.3.5掌握災區范圍、22、搞清事故前人員分布,分析被困人員可能躲避的地點,以便迅速組織搶救。5.3.6根據透水量的大小和礦井排水能力,積極采取堵、疏、截、排等治水技術措施。5.3.7加強通風,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氣體的積聚和發生熏人事故。5.3.8排水后進行偵察、搶險時,要防止冒頂、掉底和二次突水。5.3.9搶救和運送長期被困井下的人員時,要防止突然改變他們已適應的環境和生存條件,造成不應有的傷亡。5.3.10對于被水、沙截堵的災區人員,除應積極組織搶救外,如一時難以疏通,則應利用管道或其它方式向遇難人員供風、飲水以及食物 。5.4應急結束當礦井水災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或者相關危險因素排除后,礦井已經進入恢復階段,現場23、應急指揮部確認應急狀態可以終止時,向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報告,由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決定并發布應急狀態終止命令,宣布應急狀態終止。在應急狀態終止后,應根據需要,組織信息發布,說明有關事故處理完畢后的調查結果、采取的措施、善后處理的安排及預防改進措施。6、應急后期處置應急救援結束后,礦各單位應做好如下工作:(1)認真核對參加搶險救災人數,清點各種救援機械和設備、監測儀器、個體防護設備、醫療設備和藥品、生活保障設施等,對于在救援中損耗的應急物資必須重新更換配備,始終保持完好狀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整理好搶險救災記錄、圖紙等,及時總結分析,寫出救災報告。(2)盡快恢復生產秩序,消除事故后果和影響,減24、少事故造成的損失。礦井事故中可能會存在潛在的危險因素,如頂板垮落、巷道淤積等,因此在恢復通風、清理現場時必須檢查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和加強支護等。(3)按照國家有關事故調查的規定,救災完成后,成立事故調查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過程、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情況,進行認真細致的調查,以充分吸取事故教訓,從管理、技術等方面進一步明確安全措施。并對礦井水災應急處置能力進行評估,對水災事故應急預案提出修訂建議。(4)妥善安置遇難人員的家屬,綜合部、行政部要負責做好遇難人員的詳細統計資料,并及時報告煤礦安全主管部門和勞動保障部門,同時積極采取措施全力做好遇難人員親屬的接待、安撫和補償工作。7、保障措施7.1通信與25、信息保障7.1.1礦井應急指揮部領導及成員住宅及辦公室應配備有線電話、手機相結合的基礎應急通信系統,保障通信暢通。7.1.2應急工作相關的單位和人員的通信聯系方式(見附件二)7.2應急物資裝備保障為保證礦井搶險救災及時、有效,必須建立礦山應急救援裝備保障系統,形成全方位搶險救災裝備支持和保障7.2.1水災應急日常準備物資見下表:名稱車輛汽油柴油木材鉛絲水泥砂石料單位輛噸噸方噸噸方數量1552051020名稱草麻袋水泵水管電纜鐵鍬鎬頭備注單位條臺根米把把數量500515001500100507.1.2生產服務部、機電部要對水災應急日常所需物資、設備和配件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及維護,并能保證其有效使用26、。對于數量較大的搶險物資,生產服務部、機電部必須明確貨源,做到用之即到。7.3應急隊伍保障礦成立搶險救災隊伍,隨時做好處理重特大事故的準備。做好應急隊伍的業務培訓和應急演練,增強企業應急能力;加強與其它企業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應急隊伍的素質。7.3.1安全部負責監督由XX五建一處和XX一建三十一處各組織十名技術工人,成立應急搶險小分隊。礦各部門同時要成立不少于三人的應急搶險小組。搶險小分隊及各部門的搶險小組由安全部負責聯系日常培訓。7.4經費保障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對礦井水災的應急日常費用進行預算,財務部審核,經礦應急救援指揮部審定后,列入年度預算;重特大水災事件應急處置結束后,財務部等部門對應急處置費用進行如實核銷。8、預案的培訓和演練8.1安全部應將水災應急預案、水災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煤礦防治水管理規定以及*煤礦礦井重大災害預防措施及處理計劃納入年度培訓計劃。8.2所有井下施工隊組要根據水災應急預案每年進行一次演習,并在演習中熟悉各自作業地點的避災路線及避災自救及施救方法。8.3安全部負責監督進行水災應急預案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