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區建設項目懸挑腳手架專項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3363
2024-09-06
10頁
5.12MB
1、住宅小區建設項目懸挑腳手架專項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 重大方案技術交底記錄 工程名稱XX家園分部(分項)方案名稱懸挑腳手架專項施工方案交底的依據1、本工程的建筑、結構施工圖紙。2、本工程懸挑腳手架專項施工方案3、相關安全、質量規范、規程。4、省、市現行的有關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規定。交底人(簽名)交底時間接受交底人(簽名)交 底 內 容一、懸挑腳手架工程施工部署1 總體方案根據本工程實際情況,本工程施工腳手架的選擇本著安全、經濟、實用、搭拆方便的原則擬采用以下施工方案:(1)1-62、號樓主體結構轉換層以下采用落地式雙排鋼管式腳手架,其具體方案另詳落地腳手架方案,本方案主要針對本工程懸挑腳手架分項工程編制。(2)采用16#工字鋼鋼梁懸挑式腳手架。懸挑架設計考慮結構、裝修施工使用,根據施工活荷載分布情況,結構施工大于裝修施工期,方案以結構用腳手架為設計目標。(3)屋頂部分小型結構采用落地式雙排鋼管腳手架。(4)卸料平臺設置,1-6號樓樓均設置卸料平臺2個。(5)方案共由三個部分組成,普通落地式腳手架、懸挑式腳手架、卸料平臺。根據以往施工經驗,方案主要對工字鋼懸挑式腳手架作詳細編制.具體方案設定見下表: 本工程懸挑腳手架總體設計方案 表1樓號1-6號樓開始懸挑結構層數5層結構面3、建筑物最高點結構標高(m)99.55落地腳手架高度(m)21.25懸挑腳手架頂面高度(m)101.05 第一次外挑面的標高(m)21.2本次挑架高度(m)27.35第二次外挑面的標高(m)48.55本次挑架高度(m)27第二次外挑面的標高(m)75.55本次挑架高度(m)26.5懸挑次數3卸荷層8層11層17層20層26、29立桿橫距0.8m 立桿縱距1.5m歩 距1.8m型鋼梁型號16#工字鋼預埋錨固件18mm離墻距離0.25m卸荷鋼絲繩18mm預埋卸荷吊環20mm鋼絲繩水平間距1.5m腳手板鋼筋網片安全網密目式安全網擋腳板木腳手擋板連墻件設置設置高度范圍連墻件形式豎向距離(m)水平距離(m4、)覆蓋面積()鋼管扣件式3.6310.8二、懸挑式鋼管腳手架搭設施工懸挑式腳手架采用48*3.5mm鋼管搭設,最大搭設高度為27.35m,立桿橫距為0.8m,縱距為1.5m,步距為1.8m,內立桿距外墻面0.25m;水平懸挑梁為16#工字鋼。挑梁內側用18圓鋼錨環固定在現澆板上,第一道錨環距挑梁末端200mm,第二道錨環預埋于邊梁內,挑梁在邊框梁處,將挑梁前端墊高80mm。挑梁具體布置見附圖。1、挑梁制作挑梁采用16#工字鋼,在距離挑梁前端150mm處焊25以上鋼筋頭,用于立桿定位,焊接時不允許點焊,必須滿焊,保證焊接質量,鋼管或鋼筋頭高出工字鋼200mm,挑梁平面布置見方案附圖。1.鋼筋或鋼5、管 2. 底座墊板 3.16#工字鋼懸挑腳手架構造示意圖 懸挑腳手架構造示意圖2、懸挑梁固定 在懸挑層頂板砼澆筑前,按懸挑架工字鋼平面布置圖所示位置埋設16圓鋼錨環。在建筑物梁、板上預埋錨環;錨環掛于現澆板底網片鋼筋上,且錨固長度不小于350mm。如下圖:3、轉角處挑梁做法由于轉角處工字鋼間距不能滿足外架立桿縱距的要求,需在懸挑工字鋼上架設工字鋼,采用U型螺栓連接。在懸挑工字鋼前端用16.00mm(6*19+1)的鋼絲繩與建筑斜拉承載,用花籃螺栓調節松緊程度。做法如下:4、架體搭設4.1立桿4.1.1立桿固定于挑梁上的32套管或25鋼筋頭上,以保持立桿穩定,立桿對接時,扣件應交錯布置,兩個相鄰6、立桿的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主接點的距離不大于步距的1/3。4.1.2立桿選用3.5m、4.5m、6.0m鋼管縱向排列布置,立桿接長時必須采用對接扣件,搭設到頂層時可以采用搭接。4.1.3主立桿要求垂直度偏差不大于全高的1/400,腳手架設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設在懸挑梁上平面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設在縱向掃地桿上面,并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桿上。4.2大小橫桿4.2.1懸挑架步距1800mm,第一道大橫桿(掃地桿)距挑梁200mm,設在立桿內側,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桿上,小橫桿固定在大橫桿下面的立桿上。水7、平桿在轉角處必須交圈(形成井字形結構);其余小橫桿位于大橫桿上,以大橫桿做小橫桿的支座,用直角扣件連接牢固。4.2.2大橫桿必須選用兩種不同長度的鋼管交錯布置,并滿足相鄰兩接頭的水平距離大于500mm,且不應在同步同跨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mm。小橫桿在立桿外伸出100mm,設在距主節點100mm的范圍內,并不得拆除。橫向水平桿必須用兩個直角扣件牢固地扣在縱向水平桿上。靠墻一端外伸長度為桿件端頭距建筑物保持50mm的距離。在陽臺板轉角處內立桿距建筑物構建空隙過大處,視具體情況增加立桿,小橫桿的長度相應增長,以滿足架體需用長度。作業層的小橫桿應根據腳手8、板的需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應大于縱距的1/2。 4.3剪刀撐4.3.1剪刀撐按立面圖布置,每組跨越立桿根數在57根之間,每道剪刀撐寬度不應小于4跨,且不小于6m,斜桿與地面的傾角應在4560之間,并且斜桿必須落地,桿件接長采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1000mm,并用等距離設置3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板邊緣至桿端的距離不應小于100mm。4.3.2小轉角處寬度小于3000mm里面采用“之”字撐設置。4.3.3剪刀撐應在外架的側立面整個長度和高度上連續設置剪刀撐。4.4連墻件連墻件按2步3跨設置(由于2步高度為3.6米,超過標準層高3米,每層均設置連墻件),樓層邊框架梁處連墻桿,邊梁處連墻桿9、的設置,在每樓層邊梁上正對連墻桿位置預埋48*3.5mm鋼管,用以固定連墻桿。4.4.2連墻桿應采用柔性連接隨腳手架的升高設在靠近立桿300mm的范圍內,呈水平垂直于墻面設置,也可與腳手架連接的一端稍微下斜,不允許向上翹起。4.5腳手板懸挑腳手架的首層(懸挑層)設一道封閉式腳手板,再在作業層設一道腳手板,還必須在作業層下兩步內設一道腳手板為隔離防護層。4.6防護4.6.1懸挑腳手架外立面用密目阻燃安全網滿封。作業層外側設1.2m的護身欄桿,并在護身欄桿與腳手板高度0.75m處加設一道欄桿以加強作業層外側的防護。為了加強作業層密目阻燃安全網耐穿透力,在該層再設一道1.2m高的小目安全網。在作業層10、的外側立桿縱向連續設置1820cm高、3cm厚的木板作擋腳板。腳手板必須滿鋪,變形、松散的腳手板禁止使用。腳手板接頭處需設兩根橫向水平桿,腳手板外伸長度為130150mm,腳手板對接處外伸長度和不應大于300mm。4.7其他要求4.7.1腳手架使用的立桿、縱橫向水平桿、扣件等均用黃色油漆涂刷,剪刀撐、護身欄桿、擋腳板采用黑黃雙色油漆分段涂刷,其間隔為300mm一段;懸挑梁采用黑黃雙色油漆分段斜刷,其間距為300mm一段,斜向傾角為45。4.7.2懸挑梁外立面用三合板按其幾何尺寸平鋪封閉,并用黑黃雙色油漆分段斜刷,其間距為300mm一段,斜向傾角為45。4.7.3密目安全網選用國家指定的生產廠家11、的產品,規格為1500*6000mm,并具有阻燃能力。三、技術質量保證措施1、縱向水平桿要求1.1縱向水平桿應設置在立桿內側,長度3跨;1.2縱向水平桿接長應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局部可采用搭接,對接、搭接符合下列規定:1.2.1縱向水平桿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縱向水平桿的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不同步或不同跨兩個相鄰接頭在水平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最近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縱距的1/3;1.2.2縱向水平桿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m,應等間距設置3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板邊緣至搭接縱向水平桿桿端的距離不應小于100mm;1.2.3鋪設腳手板時,縱向水平桿應作為橫12、向水平桿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桿上;并應等間距設置,間距不應大于400mm; 2、橫向水平桿要求2.1主節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主節點外兩個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應大于150MM,在雙排腳手架中,靠墻一端的外伸長度a不應大于0.2l,且不應大于300mm;2.2作業層上非主節點處的橫向水平桿,應根據支承腳手板的需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應大于縱距的1/2;當使用竹串片腳手板時,雙排腳手架的橫向水平桿兩端均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縱向水平桿上。3、腳手板的設置3.1作業作業層腳手板應鋪滿、鋪穩,離開墻面120150mm;3.2鋼筋網腳手板應設置在三根橫向水平桿上。當腳13、手板長度小于2m時,可采用兩根橫向水平桿支承,應將腳手板兩端與其可靠固定,嚴防傾翻。腳手板的鋪設根據情況采用對接平鋪或搭接鋪設。對接平鋪時,接頭處必須設兩根橫向水平桿,腳手板外伸長度應取130150mm,兩塊腳手板外伸長度的和不應大于300mm;搭接鋪設時,接頭支在橫向水平桿上,搭接長度應大于200mm,其伸出橫向水平桿的長度不應小于100mm。3.3作業層端部腳手板探頭長度應取150mm,其板長兩端均應與支承桿可靠地固定。4、立桿4.1每根立桿底部應設置底座或墊板4.2腳手架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也應采用直角扣件14、固定在緊靠縱向水平下方的立桿上。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時,必須將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桿固定,高低差不應大于1m。靠邊坡上方的立桿軸線到邊坡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4.3腳手架底層步距應不大于2m;4.4立桿必須用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連墻件應按設計要求布置;4.5立桿接長除頂層頂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層各部接頭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對接、搭接應符合下列規定:立桿上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步距的1/3;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m,采用不少于2個旋轉扣15、件固定,端部扣件蓋板的邊緣至桿端距離不應小于100mm。4.6立桿頂端應高出女兒墻1m,高出檐口上皮1.5m。5、連墻件5.1連墻件數量的設置除應滿足計算外,尚應符合下表的規定腳手架高度豎向間距(h)水平間距la每根連墻件覆蓋面積()雙排50m3h3la4050m2h3la27單排24m3h3la40注:h步距;la縱距5.2連墻件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5.2.1靠近主節點設置,偏離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5.2.2應從底層第一步縱向水平桿處開始設置,當該處設置有困難時,應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5.2.3連墻件的布置應優先采用菱形布置,而后采用方形、矩形布置采用;5.2.4一字型、開口16、型腳手架的兩端必須設置連墻件,連墻件的垂直間距不應大于建筑物的層高,并不應大于4m(2步)5.2.5對高度在24m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宜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頂撐配合使用的附墻連接方式。嚴禁使用僅有拉筋的柔性連墻件。5.2.6對高度24m以上的雙排腳手架,必須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5.3連墻件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5.3.1連墻件中的連墻桿或拉筋應呈水平設置,當不能水平設置時,與腳手架連接的一端應下斜連接,不應采用上斜連接;5.3.2連墻件必須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壓力的構造。采用拉筋必須配用頂撐,頂撐應可靠地頂在砼圈梁、柱等結構部位,拉筋應有用兩根以上直徑4mm的鋼絲擰成一股,使用時不應少于2股;亦可采用直徑不小于6mm的鋼筋;5.3.3當腳手架下部暫不能設連墻件時可搭設拋撐。拋撐應用通長桿件與腳手架可靠連接,與地面的傾角應在4560之間;連接點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拋撐應在連墻件搭設后方可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