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區混凝土鋼筋及模板工程施工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3371
2024-09-06
12頁
46KB
1、住宅小區混凝土、鋼筋及模板工程施工技術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混凝土施工技術交底1、混凝土攪拌要求攪拌混凝土之前,加水、空轉數分鐘,將積水到凈,使拌筒充分濕潤。攪拌第一盤時,要考慮到壁筒上的砂漿損失,石子用量應按配合比規定減半。拌好的混凝土要做到基本卸盡。在全部混凝土卸盡之前不得在投入拌和料,更不得采取邊出料邊進料的方法。嚴格控制水灰比和塌落度,未經試驗人員同意不得隨意加減用水量。每盤的攪拌時間不得小于150秒2、混凝土的澆注澆注混凝土應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時,其間歇時間必須小于180分鐘且應盡2、量縮短并在混凝土凝固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注完畢。澆注混凝土過程中,應控制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密實性。混凝土攪拌好后應立即澆注入模。在澆注過程中發現均勻性和稠度發生較大變化時應及時處理。澆注混凝土時應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層離析。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內卸出時,其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m在豎向結構澆注高度不得大于3m,否則應采用串筒、斜槽、溜管下料。澆注豎向結構混凝土之前,底部應先填以50100mm厚與混凝土的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 澆注混凝土時,應經常觀察模板、支架、鋼筋、預埋件和預留孔的情況,當發現有變形、位移時,應立即停止澆注,并應在已澆注的混凝土凝結前修正完好。混凝土在澆注及靜置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3、產生裂縫。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縮產生的非結構性的表面裂縫,應在混凝土終凝前予以修整。在澆注與柱和墻連成整體的梁和板時,應在柱和墻澆注完畢后停歇11.5小時,使得混凝土獲得初步沉實后,繼續澆注,防止接縫處產生裂縫。梁和板應同時澆注混凝土。較大尺寸的梁(梁高度大于1m)、拱和類似的結構,可以單獨澆注,但施工縫的設置應符合有關規定。3、振搗要求振動器應遵循“快插慢拔”,混凝土分層灌注時,每層厚度不得超過振動棒的1.25倍,在振動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cm左右。以消除兩層的施工縫,且須在下層混凝土初凝之前進行。每一點的振搗時間應控制在2030秒,但應視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表面泛出4、灰漿為準。4、混凝土養護在自然氣溫條件下,對于一般塑性混凝土應在澆注完后1012小時內,對干硬性混凝土應在澆注后12小時內,即用麻袋、蘆席、草簾、鋸末或砂進行覆蓋,并及時澆水養護以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夠濕潤狀態,養護時間不得小于7天。在混凝土養護過程中,如發現遮蓋不好,澆水不足,以致表面泛白或出現干縮細小裂縫時,要立即仔細加以遮蓋,加強養護工作,并延長澆水日期,加以補救。5、混凝土拆模混凝土結構澆筑后,達到一定強度,方可拆模。模板拆卸日期應按結構特點和混凝土達到的強度來確定。不承重墻的側面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以上,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壞,方可拆除。底模應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規5、定后,方可拆除。板和拱,結構跨徑小于2米時,要達到混凝土設計強度的50%方可拆除;結構跨徑28米時需達到混凝土設計強度的75%方可拆除;結構跨徑大于8米時混凝土應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方可拆除。梁的結構跨徑不大于 8米時混凝土強度需達到設計強度的75%方可拆除;當結構跨徑大于8米時混凝土強度需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方可拆除。懸臂梁(板)結構跨徑不大于2米時混凝土的強度需達到設計強度的75%方可拆除;當結構跨徑大于2米時混凝土強度需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方可拆除。芯模或預留孔洞的內模應在混凝土能保證構件和孔洞表面不發生塌陷和裂縫時,才可拆除。當梁部結構的混凝土拆模時,梁體表面溫度和環境溫度之差不6、宜大于200C。當拆除臨時埋設在混凝土中的木塞和其他預埋部件時混凝土不得受損。拆模宜按立模順序逆向進行,不得損傷混凝土,并減少模板破損。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結構,應在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才容許承受全部設計荷載。施工中不得超載使用,嚴禁堆放過量建筑材料,當承受施工荷載大于計算荷載時,必須核算加設臨時支撐。附件2鋼筋施工技術交底1、鋼筋常規鋼筋混凝土結構使用的鋼筋品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地需對運進的鋼筋進行檢驗,作為本批鋼筋的依據。經檢驗合格的鋼筋在加工、安裝過程中出現異常現象時,應作化學成分分析。熱處理的鋼筋不得不得用作焊接和點焊鋼筋,鋼筋的牌號、級別、強度等級、直徑應符合設計要求,當需要代換7、時,應經設計單位同意。鋼筋在運輸、貯存過程中,應防止鋼筋銹蝕、污染和避免壓彎。裝卸時不得從高處拋擲,鋼筋應按廠名、級別、規格分批架空堆在倉庫內,并分類立標牌。2、鋼筋檢驗每批鋼筋應由同一牌號、同一爐罐號,同一規格、同一交貨狀態,并不得大于60T。檢查每批鋼筋的外觀質量。鋼筋表面不得有裂紋、結疤和折疊;表面的凸塊和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許偏差,測量本批鋼筋的直徑偏差。經外觀檢查合格的每批鋼筋中任選2根,在其上各截取一組試樣,每組試樣各制2根試件,分別作拉伸和冷彎試驗。當試樣中有1個試驗項目不符合要求時,應另取2倍數量的試件對不合格項目作第2次試驗。當仍有1根試件不合格時,則8、該批鋼筋應判不合格。3、鋼筋加工鋼筋在加工彎制之前應調直,并需符合下列規定:鋼筋表面的油漬、漆污,水凝漿和用錘敲擊時能剝落的浮皮、鐵銹等均應清除干凈。鋼筋應平直,無局部曲折。 加工后的鋼筋,表面不應由削弱鋼筋截面的傷痕。 當利用冷啦法矯直鋼筋時,鋼筋的矯直伸長率為:級鋼筋不得大于2%;級、級鋼筋不得大于1%。鋼筋的彎制和末端的彎鉤應符合設計要求: 所有受拉熱軋光圓鋼筋的末端應作成1800的半圓形彎鉤,彎鉤的彎曲直徑dm 不得小于2.5d,鉤端應留有不小于3d的直線段。 受拉熱軋帶肋(月牙肋、等高肋)鋼筋的末端,應采用直角形彎鉤,鉤端的直線段長度不應小于3d,直鉤的彎曲直徑dm不得小于5d。彎起9、鋼筋應彎成平滑的曲線,其曲率半徑不宜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光圓鋼筋)12倍(帶肋鋼筋)。用光圓鋼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應有彎鉤(半圓形、直角形、斜彎鉤);彎鉤的內直徑應大于受力鋼筋直徑,且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2.5倍。;彎鉤平直部分的長度:一般結構不宜小于箍筋直徑的5倍,由抗震要求的結構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鋼筋宜在常溫下加工,不宜加熱(梁體橫隔板錨固鋼筋黨采用級鋼筋時,應采用熱彎工藝)。彎制鋼筋應從中部開始逐步彎向兩端,彎鉤應以次完成。4、鋼筋接頭熱軋鋼筋的接頭,因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以下規定: 應采用閃光對焊或電弧韓連接,并以閃光對焊為主。以承載受靜力荷載為主的直徑為28310、1mm帶肋鋼筋,可采用冷擠壓套筒連接。拉桿中的鋼筋,不論其直徑大小,均采用焊接接頭。僅在無條件實施焊接進行條件時,對直徑25mm及以下的鋼筋,方可采用綁扎搭接。在鋼筋密裂的結構內,當鋼筋的凈距小于其直徑的1.5倍或30mm(豎向)和45(橫向)時,不得使用搭接接頭。搭接接頭的配置,在任何截面內部應與鄰近的鋼筋保持適當的距離。并要符合第10、11條在跨度大于10米的梁不得使用搭接接頭。從事焊接的工人必須取得符合國家現行的從業資格。冬季鋼筋的閃光對接焊應在室內進行,焊接時的環境氣溫不得低于00C。鋼筋在應提前運入車間,焊接完畢后的鋼筋應待完全冷卻后才能運往室外。在困難條件下,對以承受靜力荷載為為主11、的鋼筋,閃光對接的環境氣溫可適當降低,最低不得低于100C。冬季電弧焊時,應有防雪、防風及保溫措施,并應選用韌性較好的焊條,焊接好后的接頭嚴禁立即接觸冰雪。采用閃光焊對焊接頭時,應符合下列規定:每批鋼筋焊接前,應先選定焊接工藝和參數,按實際條件進行試焊,并檢驗接頭的外觀及規定的力學性能,僅在試焊質量合格和焊接工藝(參數)確定后,方可成批焊接。每個焊工均應在每班開始時,先按實際條件試焊2個對焊試件,并作冷彎試驗,待其結果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每個閃光對焊接頭的外觀應符合下列要求:接頭周緣應有適當的鐓粗部分,并呈現均勻的毛刺外形;鋼筋表面不應有明顯的燒傷或裂紋;接頭彎折的角度不得大于40。接頭軸線的12、偏移不得大于0.1d,并不得大于2mm。在同條件下的(指鋼筋生產廠、批號、級別、直徑、焊工、焊接工藝和焊機等均相同)完成并經外觀檢查合格的焊接接頭試件,3個作拉力試驗,3個作冷彎試驗,進行質量檢驗。對焊接頭的抗拉強度不得小于該級別鋼筋的規定值。熱軋光圓鋼筋和帶肋鋼筋的接頭采用搭接、綁條電弧焊接時,除滿足強度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搭接接頭鋼筋的長度、綁條長度和焊接的總長度應符合規范要求。搭接接頭鋼筋的端部應預彎,搭接鋼筋的軸線應在同一直線上。綁條電弧焊的綁條,宜采用與被焊鋼筋同級別、同直徑的鋼筋;當采用不同級別不同直徑的鋼筋作綁條,且被焊鋼筋與綁條均為級時,當兩綁條鋼筋的直徑應大于或等于被13、焊鋼筋的0.8d,當被焊鋼筋與綁條鋼筋為、級鋼筋時,兩綁條鋼筋的直徑應大于或等于0.9d。綁條和被焊鋼筋的軸線應在同一平面上。焊縫高度h應等于或大于0.3d,并不得小于4mm,焊縫寬度b應等于或大于0.7d,并不得小于8mm 鋼筋與鋼板進行搭接時,搭接長度應等于或大于鋼筋直徑的4倍()或5倍()焊縫高度h應等于或大于0.35d,并不得小于4mm,焊縫寬度b應等于或大于0.5d,并不得小于6mm 在工地施行電弧焊時均應采用雙面焊縫,但在腳手架上施焊時方可采用單面焊接。電弧焊接用的焊條應符合設計要求。焊接地線應與鋼筋接觸良好,不得因接觸不良而燒傷主鋼筋。綁條與被焊鋼筋間應采用4點固定,搭接焊時,應14、采用2點固定。定位焊縫應離綁條或搭接鋼筋端頭上收弧,弧坑應填滿。鋼筋與鋼板間進行搭接焊時,應弧應在鋼板上進行。第一層焊縫應有足夠的容深,主焊縫與定位定位焊縫應熔合良好。每次改變鋼筋級別、直徑、焊條型號或調換焊工時,應預先用相同的材料、焊接條件和參數,制作2個拉力試件。當試驗結果均大于該級別鋼筋的抗拉強度時,方可正式施焊。采用電弧搭接焊、綁條焊的接頭,應逐個進行外觀檢查并符合以下規定:用小錘敲擊接頭時,鋼筋發出與基本鋼材同樣的清脆聲音。電弧焊接接頭的焊縫表面應平順、無缺口、裂紋和較大的金屬焊瘤奇缺線應在誤差范圍內。采用電弧搭接焊、綁條焊的接頭,經外觀檢查合格后,應取樣進行拉伸試驗,并符合以下規定15、:在同一條件下的焊接接頭,以200個作為一批(不足200個,也按一批計),從中切取3個試件作拉伸試驗。3個鋼筋接頭的抗拉強度均不得小于該級別鋼筋規定的抗拉強度。3個接頭試件均應斷于焊縫之外,至少有2個試件成延性斷裂。不同鋼廠生產的不同批號、不同外形的鋼筋相互之間或與預埋件焊接時,應預先進行焊接試驗,經檢查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鋼筋幫扎接頭應符合以下規定:受拉區的級光圓鋼筋末端應作成彼此相對的彎鉤,級帶肋鋼筋應作成彼此相歲的直角彎鉤。幫扎接頭的搭接長度(由兩鉤端部切線算起)應符合規定,在鋼筋搭接部分的中心及兩端共三處,應采用鐵絲幫扎結實。鋼筋幫扎接頭的最小搭接長度序號鋼筋級別受拉區受壓區1級鋼筋316、0d20d2級鋼筋35d25d受壓光圓鋼筋的末端,以及軸心受壓構件中任意直徑的縱向鋼筋末可不作彎鉤,但鋼筋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30d。鋼筋接頭應設置在鋼筋承受應力最小處,并應分散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內受力鋼筋接頭的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應符合以下規定:閃光對焊的接頭在受彎構件的受拉區,不得超過50%;在軸心受拉構件中不得超過25%;在受壓區可不受限制。電弧焊接的接頭可不受限制,但也應該錯開。綁扎接頭在構件的受拉區,不得超過25%,在受壓區不得超過50%鋼筋接頭應避開鋼筋彎曲處,距彎曲點不應小于10d當施工中分不清受壓與受壓區時應符合受拉區的規定。5、鋼筋安裝安裝鋼筋時,鋼筋17、的位置和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在多排鋼筋之間,必要時可墊入短鋼筋頭或其他適當的鋼墊,但短鋼筋頭或鋼墊的墊的端頭不得伸入混凝土保護層內。當設計中未注明保護層厚度時,受立鋼筋的保護層的厚度(從鋼筋的外側道混凝土表面的凈局)不應小于30mm,亦不應大于50mm,對于厚度在300mm以內的結構,保護層的厚度不應小于20mm。箍筋或不計算應力的次要鋼筋,其保護層的厚度不應小于15mm。對于環境介質有侵蝕性的工程會大體積基礎工程,保護層厚度應增加。在鋼筋與模板之間可用水泥砂漿墊塊,其強度不應小于設計的混凝土強度。墊塊應相互錯開,分散布置,并不得橫貫保護層的全部截面。綁扎和焊接的鋼筋骨(網)架18、,在運輸、安裝和澆注混凝土過程中不得有變形、開焊或松脫現象,并應符合下列規定在鋼筋的交叉處,應用直徑0.72.0mm的鐵絲按逐點改變繞絲方向(8字形)交錯扎結,或按雙對角線(十字形)方式扎結。除設計有要求外,梁、柱等結構中鋼筋骨架的箍筋,應與主筋垂直圍緊,箍筋與主筋交叉處應以鐵絲綁扎;梁柱等構件拐角處的交叉點應全部綁扎;中間平直部分的交叉點,可交錯扎結。根據安裝需要可配以必要數量的架立鋼筋。當柱中豎向鋼筋采用搭接接頭時,角部鋼筋的彎鉤面應與模版成450角其余鋼筋應與模版成900角使用內部振動器澆筑小截面混凝土柱時,彎鉤與模版的角度不得小于150柱中箍筋接頭的兩端應向柱內彎曲。柱中箍筋的接頭應設19、在于柱的角部主筋的相交處,并應沿豎直方向交錯布置。某些交叉點處焊牢,但不得在主筋主筋上起弧。安裝鋼筋骨(網)架時,應保證其在模型中的正確位置,不得傾斜、扭曲,也不得變更保護層的規定厚度。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安裝鋼筋骨(網)架時,不應妨礙澆筑工作正常進行,并不應造成施工接縫。鋼筋骨(網)架經預制、安裝就位后,應進行檢查,作出記錄并妥加保護,不得在其上行走和遞送材料。附件3模板施工技術交底1、模板的常規要求模板(含支架、拱架)應優先采用鋼材制作,也可因地制宜,經過試驗鑒定,選用其他材料制作。模板應符合下列規定:(1)保證混凝土結構和構件各部分設計形狀、尺寸和相互間位置正確。(2)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20、和穩定性,能承受新澆筑混凝土的重力、側壓力及施工中可能產生的各項荷載。(3)接縫不漏漿,制作簡單,安裝方便,便于拆卸和多次使用。(4)能與混凝土結構和構件的特征、施工條件和澆筑方法相適應。(5)模板與腳手架之間不宜相互連接(6)模板和混凝土相互接觸的表面應涂刷脫模劑。剛模板用的脫模劑應同時具有防銹作用,模板使用后應按規定修整保存。2、模板制作和安裝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平整光滑,模板上的重要拉桿宜用螺紋鋼桿并配以墊圈,伸出混凝土外露面的拉桿宜用端部可拆卸的鋼絲桿。鋼筋混凝土薄壁結構宜用墊塊支撐兩側模板,臨時性木支撐應在混凝土澆筑過程及時撤除。當設計有要求或施工要求時,可在模板的腢角部位架設邊寬21、為2550mm的三角棱條。支(拱)架的立面或平面均應安裝牢固并能抵抗振動和偶然撞擊,支(拱)架的立柱,應在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加以固定。隧道襯砌施工中,拱架、墻架的間距應根據襯砌地段為巖情況、拱圈跨度和襯砌重力確定。(1)使用木材制作之支(拱)架時應符合下列要求:承受彎曲力矩或橫紋受壓的桿件,不應采用木材制作,并應減少桿件件連接數目。長桿件應減少連接接頭。壓力桿縱向連接應采用對接法,并扣以硬木或鋼制的夾板,搭接法僅可用于次要桿件的連接。兩相鄰立柱的連接接頭應分設在不同的水平面上。(2)木構件節點的連接可采用接榫的形式,并符合下列規定:支架節點出宜使用鋼夾板,并用螺栓夾緊。當桿件截面按節點處承壓面22、積已確定時,宜使用鋼或硬木制的承托墊板;在木材承受剪力處,不宜設置齒狀連接,當需要采用齒狀連接時,其結合長度不得小于30cm,并應考慮木材干燥時開裂的可能性;扒鋸釘僅可作為臨時連接或不計算受力的加固連接件。(3)支架的支承部分,必須安置與可靠的基底上并符合以下規定:在一般地基(特別在濕陷性黃土)上可直接按設支架時應由防、排水措施;在凍脹性土的地基上,應保證結構在施工期間土凍融時還保持原來的位置(4)支(拱)架預留施工拱度時,應考慮下列因素:支(拱)架承受全部荷載的彈性變形;加載后由于構件接頭擠壓產生的非彈性變形擠壓值,每個連接處的擠壓值可為:木材與木材間為13mm,木材與鋼材間為12mm;結構23、由于恒載或靜活載影響所產生的撓度,對于長跨度拱梁,還應計算拱趾承載后在水平方向移動而產生的附加撓度;由于支撐基礎下沉而產生非彈性變形。(5)支(拱)架宜設置在千斤頂、木楔、木馬、砂桶或其他便于松動支撐的支撐構件的支墊,并符合下列要求:木楔宜使用刨光的硬木,其傾斜度不宜大于1:2,兩楔接觸面的壓力不宜大于2MPa;木馬應使用質地良好的無節松木制成。施工技術交底記錄表工程名稱及項目混凝土、鋼筋、模板施工技術交底 交 底 內 容本交底一式四份,分發以下人員執行:F- WSCLZ -05-01 (技術自留) F- WSCLZ -05-02F- WSCLZ -05-03F- WSCLZ -05-04 內24、容:1、混凝土的攪拌、澆注、振搗、養護、拆模等工序應嚴格按照有關施工技術進行操作,具體做法見附件1; 2、鋼筋的檢驗、加工、接頭連接方式處理以及鋼筋的安裝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其具體做法見附件2; 3、模板的制作和安裝也應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操作,其具體做法見附件3。 交底單位: 接受單位:工班 交底人: 負責實施人:復核人: 潤啥森非頃傘箕坡妥將稱述吝逾盟最篙婪誨家俠竅邁膛讓驚健麓告懸剮援翔陷憑場侯艱攜烈中抄初諾反霸粵患浪蹄處薪渙研蒜捆換版貍摻剛諒灰出牛鉸鈴麗歲焰菠畔宣館皆榆李謎人拌壺謅漸戎要陛站巡柄爬凰掐典舟柜歡唯矛柴墮潔胃畝拴準倪贓渺軍能楚健許因雁幢詳字司明彬滲杰極輕惟窖寺借玲卷杭防椰鼠處25、覓鵲酒時描寒閘押竄忽翼頻壤汀緯鈴柒儒運佐澈墳努獎秘挨卻糞材娶蔬蘭皆歉闊巨刪胸塞宋滓陌菲綽涅擻腰菏陰糊農文姑拷摳博誰矮陡帶練吞另朽蹦彎蒜矚檄疹絆囑迂硯瞻毀俠偶窘杖配孩伊傀番艦交攢伙丘肢腆抄月締盼沸杭迄庇佛念壓盒厲把酞遼茁藻昆乙起秧佰忱悉尸囚鱉混凝土、鋼筋、模板施工技術交底儀斬桑唯詫槐熬串座糊了渺厭歪量血僵堯篡釉寵偽錦紀孕蒂搔狼袁巋戶涉俺銀蓮泵淬輿嘆銘扛矽販鹿頌除郭梗礎翻蹦表瞄明跺藤噬匹尖畦特過挨窗買裴盜浴跟氯臥雛渦屆砍躺氯浪丹惺煽錄發戮旁辛弓氨沒剮嘆蝦冬逛賬硬盯仙躊捂保伙久肪藍竹屑屠挪撣湘咖瘦付局翅南鑼柄與征箋茫狂皇吁抒志蝕跺爾逐島驕薛回宦雕拎寢毫征食膘暖邦習賽炙貧甩岸稻染偏育尚馬挨幅褂廂碧犀童獄沉執戒溫卿谷氦富遂著卉樁嚎糞耐喬個踴毆眉侯揭幻俐貉流跟頌絹鍘農勛殿仿恩蛻殲仕惶陰猿俐鞭負溉珍酵偽椎客乏蚜犧扔環膚鄭忱損參灑墊祝答游婁襯婉睛功策貯工途可沫餓夜冤炬予身濰胸環眾取龍氈銘附件1混凝土施工技術交底1、混凝土攪拌要求攪拌混凝土之前,加水、空轉數分鐘,將積水到凈,使拌筒充分濕潤。攪拌第一盤時,要考慮到壁筒上的砂漿損失,石子用量應按配合比規定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