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km長鐵路隧道棄砟場工程施工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3723
2024-09-06
10頁
169.06KB
1、1.54km長鐵路隧道棄砟場工程施工技術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 新建鐵路運煤通道工程工程名稱新建鐵路運煤通道工程交底日期 年 月 日交底項目棄砟場施工技術交底交底號棄砟場施工技術交底1、工程概況鐵路MHTJ-10標段二工區起訖里程為:DK482+657DIK499+000段主要有兩座隧道、一座混凝土蓋板箱涵、三段路基。隧道進口位于市溝口處,出口設在市村東側坡體上,起訖里程DK482+698DIK498+115,全長15417m。隧道位于中低山區,梁峁前緣及鑿開河河谷階地,地形起伏較大。起訖里程2、DIK498+439DIK499+000,全長561m,為單洞雙線隧道,最大埋深65m。2、編制依據與目的2.1編制依據(1)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指揮部文件關于做好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要求,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相關文件要求。(2)隧道、隧道設計圖紙。(3)隧道棄砟場擋土墻設計圖紙,圖號:“施隧70-112118”。(4)集團有限公司對施工現場標準化建設與自然環境保護規章制度有關規定編制。2.2編制目的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不遭破壞,針對本地區河流縱橫等特點,保持原水系和水土現狀不受干擾。絕不讓其污染環境和水源與河流。確保實現:土地資源節約利用,水保措施落實到位,建成一3、流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運煤專線的目標。3、棄渣場位置及棄渣容量3.1隧道棄渣場隧道進口棄砟場位于DK482+550左側140m處溝內,為荒地,棄砟約29.03萬方(實方),占地90畝,平均運距0.6公里。隧道1#斜井棄砟場位于DK486+700左側1760m處溝內,為荒地,棄砟場設計容量為40.3萬方(實方),占地96.2畝,平均運距4.1公里。隧道2#斜井設置2座棄砟場,1號棄砟場位于DK491+000左側1600m處溝內,棄砟約25.6萬方(實方),占地56.4畝,平均運距1.9公里。2號棄砟場位于DK491+400左側1980m處溝內,棄砟約15.8萬方(實方),占地24.2畝,平均4、運距2.1公里。隧道3#斜井棄砟場位于DK494+700左側300m處溝內,棄砟場設計容量為68.2萬方(虛方),占地99.7畝(其中林地19.7畝,荒地80畝),平均運距0.6公里。隧道出口棄砟場位于DK497+800左側730m處溝內,為荒地,棄砟約19.0萬方(實方),占地61.2畝,平均運距1.2公里。3.2隧道棄砟場隧道棄砟場位于DK498+500右側200m處溝內,為荒地,棄砟約7.39萬方(實方),占地61.2畝,平均運距0.5公里。4、棄砟場防護方案4.1棄砟設置技術要求根據施工及環保要求將棄砟場進行防護,具體的防護措施如下:(1)棄砟場棄砟前需清除棄砟場底部地表植被及腐殖土,5、腐殖土集中堆放,棄砟結束后將腐殖土覆蓋于砟場表面,厚度不小于50cm,復耕或播撒草籽、喬灌結合綠化。(2)棄砟要分層填平夯實,每層夯實1m,確保后期不沉降,不對水溝產生影響。(3)棄砟填筑邊界邊坡坡率不得陡于1:3,填筑分級高度不得大于6m,每級平臺設置3m寬平臺,坡面可進行鋪土種草綠化。(詳見圖1)圖1 棄砟場坡面填筑示意圖(4)擋墻墻身材料采用C30片石混凝土,石料應為石質一致,不易風化且未風化的硬石,無裂紋,其強度等級不應小于MU30。片石形狀不受限制,但中部厚度不應小于15cm。砌筑前應將石料表面泥土沖洗干凈。(5)墻身長度方向每隔1015m設置寬度0.02m的伸縮縫一道,沿墻頂、內、6、外三邊填塞深度不小于0.2m的瀝青麻筋。(6)墻身位于地面以上每隔23m交錯設置一個10cmPVC管泄水孔,管尾采用0.3m0.3m透水土工布包裹。(7)墊層用碎石應由未風化的干凈礫石或軋制碎石組成,級配良好,粒徑小于2mm的部分不應超過總重的45%,最大粒徑不宜大于30mm,含泥量不能大于5%,不含植物殘體、垃圾等雜質。(8)基坑開挖后應及時回填并夯實,頂面做成不小于4%的排水坡。圖2 棄砟場盲溝、泄水孔、伸縮縫示意圖4.2棄砟擋墻施工(1)擋墻墻身材料采用C30片石混凝土,片石量為25。石料應為石質一致,不易風化且未風化的硬石,無裂紋,其強度等級不應小于MU30。片石形狀不受限制,但中部厚7、度不應小于15cm。砌筑前應將石料表面泥土沖洗干凈。(2)棄砟擋墻前端與地表連接處2m范圍內采用50cm厚M15漿砌片石鋪砌,擋渣墻頂部棄渣表面4m范圍采用50cm厚M15漿砌片石鋪砌以防流水沖刷。圖3 擋砟墻漿砌片石鋪砌示意圖(3)墻頂以上設置不小于3.0m寬度的平臺,平臺以上邊坡坡率緩于或等于1:3的擋土墻。(4)擋土墻胸坡坡率1:0.25,背坡坡率1:0.1,底坡坡率0.1:1。(5)擋土墻沿強高和墻長方向應設置泄水孔,按上下左右每12m交錯布置,并設置向外4%的排水坡。最下一排泄水孔應高出墻前回填后地面不小于0.3m。(6)擋土墻墻后設置袋裝砂夾卵(碎)石反濾層,厚度0.3m,其頂部及8、最下一排泄水孔底部采用C25混凝土封閉。(7)擋墻混凝土模板采用1.5cm厚的組合竹膠板,現場加工安裝。模板應按擋墻結構尺寸線進行拼裝,模板拼裝成型后采用14的鋼筋對拉加固,拉線、吊垂線校正模板尺寸,模板安裝必須穩固牢靠,接縫嚴密,不得漏漿。接縫處提前采用雙面膠條進行粘貼。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必須清理干凈并涂刷隔離劑。采用鋼管支架、方木用于支撐及加固模板。圖4 擋墻模板加固示意圖圖3 擋渣墻大樣圖圖5擋砟墻尺示意圖基坑采用三七灰土回填并夯實,擋土墻基礎深度不小于1.25m。擋墻基坑地基承載力不小于120kpa。擋渣墻具體尺寸參照下表表1 擋墻尺寸表墻高墻身尺寸斷面面積H(m)b(m)B(m)B9、(m)b(m)h(m)h(m)XA(m2)20.60.900.900.090.11.5431.01.441.450.140.13.7841.31.891.900.190.16.5851.72.442.450.240.110.6762.03.083.100.20.40.310.115.2672.53.833.850.30.60.380.122.094.3防排水施工棄渣場頂部設2%的橫向排水坡,隧道棄渣完成后,應施工棄渣場頂部M15漿砌片石排水溝,排水溝縱向坡度不小于2%,以引排渣場頂部地表水。渣場邊緣設置M15漿砌片石渣頂邊緣水溝以截渣場外地表水。渣頂水溝末端通過支溝引排至邊緣水溝,邊緣排水溝與10、原自然溝溝底順接,確保溝內流水能通過渣頂水溝及時排出,以防沖刷擋渣墻。渣頂邊緣水溝應在堆渣邊緣線以外的原狀土或巖石上施工,嚴禁在渣場堆渣范圍內施工。圖4 砟場頂部中心水溝及邊緣水溝斷面圖砟場底設置由級配碎石組成的碎石盲溝,盲溝頂面鋪設一層土工布,碎石盲溝與擋墻連接處通過泄水孔引至擋墻外側。圖5 砟場底部碎石盲溝斷面圖棄渣場表面和邊坡采用清淤棄土或清除的地表種植土、表土等覆蓋,覆土厚度不少于0.5m,復耕或撒播草籽、喬灌結合綠化。擋渣墻施工完成后,在墻頂布設位移及沉降量測點,發現擋渣墻位移、沉降時及時反饋至工區工程部。5、施工注意事項5.1擋土墻基礎必須置于穩定的地層上。5.2雨季施工擋土墻時宜11、搭設雨棚,地面上加筑適當高度的圍埂,以防地表匯集雨水流入基坑內,保持基坑干燥。基坑開挖前應做好地表截、排水及防滲工作。5.3基坑棄土或坑邊材料的堆放位置與高度應不影響基坑的穩定。開挖后及時驗槽,認真核對地質資料,如遇地層情況與設計不符時,現場應及時反饋工區工程部,由工程部與設計及業主溝通,以便修正設計參數。5.4擋土墻基礎施工嚴禁大面積開挖基礎,一次開挖長度控制在1015m,傾斜基底應確保斜基底尺寸要求,以利于墻身穩定。基坑回填必須夯實,墻后棄土及時跟進并壓實,棄渣不得形成松渣或空洞形成。5.5擋土墻在砌筑過程中不應做成水平通縫,在墻趾臺階轉折處,應用大塊堅硬的片石交錯砌筑,并做成齒縫,以保證12、該處的強度和整體性。5.6擋土墻兩端進入原地層不小于1.5m。5.7擋墻高度范圍墻后填土方向10m內填土、渣壓實標準不小于路堤基床以下壓實標準。6、安全生產保證措施6.1貫徹執行上級制定的安全措施,嚴格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各項安全規章制度和獎罰制度;認真做好安全防護,確保施工安全。6.2經常檢查“安全操作規程情況”,嚴禁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堅持持證上崗制。6.3認真開展安全宣傳和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安全技術素質;經常組織安全檢查,及時糾正和改進安全生產不利因素;施工現場懸掛醒目安全警示牌,提高安全意識。6.4工程機械設備必須進行性能檢測,合格方可使用,并由專人駕駛。各類機械操作人員必須掌握有關安全13、基本知識和設備的性能。應定期對場內機械維修保養。6.5挖土作業時,需由專人指揮。非作業人員不應進入排土作業區,作業區內的工作人員、車輛、工程機械,應服從指揮人員的指揮。6.6按規定順序排棄土方。在同一地段進行卸車作業時,設備之間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6.7棄渣場與河道、高壓輸電線路的鐵塔等重要設施的安全防護距離宜為最終堆置高度的1.01.5倍。7、環境保護措施7.1棄土場是人工土坡,在施工過程中環境保護的重點是水土流失防治、植被保護以及水域污染防治。7.2棄渣場棄土填筑施工前,必須在山腰位置依照山勢條件設置一定數量的匯水溝渠,將降雨時的地表水流通過匯水溝進行匯流,做好攔排水,防止雨水在新棄土表面14、形成徑流,對新地表沖刷造成水土流失,對棄土場下方造成污染。7.3在棄渣過程中,嚴格按照攤鋪、碾壓程序施工,嚴禁未經碾壓直接攤鋪。棄渣攤鋪過程中,依照施工進展形成內高外低的坡勢,在匯流溝渠上設置一定數量的集流槽,將水流中的泥土進行沉淀。7.4施工作業前,將棄土場地表土清理到用地邊界,清表時,嚴禁燒荒,避免引發火災。棄土完成后,對棄土場進行全面環保處理,坡面進行植草防護,以減少水土流失及綠地、耕地的損壞。7.5施工時,定期對施工便道進行灑水降塵,防治施工揚塵對地表植被和農作物產生不利影響。運輸易產生揚塵的土石方 ,運輸車輛應裝料適中,并采用篷布覆蓋。7.6清理施工機械、設備及機械的廢水、廢油等有害物質以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河流、池塘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傾瀉于飲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污染水源和土壤。7.7禁止在施工現場焚燒油氈、橡膠、塑料、皮革、樹木,枯草、各種包裝袋及其它會產生有毒、有害煙塵惡臭氣體物質。交底人復核人交底日期 年 月 日交底項棄砟場施工技術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