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km長市政大道建設項目橋梁承臺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3735
2024-09-06
8頁
52.30KB
1、1.7km長市政大道建設項目橋梁承臺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1.7km長市政大道建設項目橋梁承臺工程施工技術交底1、工程概述XX二期工程西起XX大道(含立交改造),本工程標段起訖樁號K0-380K1+320,總長1700m。工程主要包括立交(XX與XX大道互通立交)、XX主線地面及輔道、XX大道輔道三部分。其中橋梁工程共包括立交主線橋一座、匝道橋6座、人行天橋一座。本工程橋梁標準下部結構為柱式墩臺(門式)、樁基礎。立交橋承臺分四、,橋臺采用埋置式橋臺;人行天橋主墩承臺為5.3x2.2、2x1.5m,梯坡腳承臺為3.8x2.2x1.5m。2、施工方案2.1、準備工作在承臺(橋臺)施工前,須保證相應樁號的樁基已完成樁基檢測,且滿足進入下道工序的全部要求方可施工。施工前需對場地進行平整,清除雜物,再進行測量。2.2、放坡開挖2.2.1、測量放線:根據承臺位置處的地面標高和承臺底標高,設計繪制基坑開挖平面圖。根據開挖平面圖,現場測設并用石灰粉撒出開挖線。開挖時及時對坑底標高測量放線,確保基坑不致超挖;基坑墊層施工完后,用墨線標定出墩身十字線,供承臺模板、鋼筋及墩身鋼筋安裝定位時使用;當承臺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用墨線標定出墩身十字線,供墩身模板安裝時使用。根據地質剖面圖可知,橋址基礎面3、為砂、砂礫土,可按邊坡的放坡率為1:1放出上口開挖邊線樁。2.2.2、開挖防護:灌注樁施工完成后,在通過樁基檢測并經監理工程師簽認的樁基上展開承臺的施工。放出承臺邊線、基坑邊線(每邊較承臺寬出1m)、基坑頂邊線,采用機械配合人工開挖的方式開挖基坑。先用機械開挖至基底以上10-20cm后,再用人工開挖至設計基底,開挖放坡1:11:1.5,嚴禁超挖回填。 為避免雨水沖壞坑壁,基坑頂四周應做好排水,截住地表水。基坑下口開挖的大小應滿足基礎施工的要求,基底平面尺寸可適當加寬50cm-100cm,便于設置排水溝和安裝模扳。開挖作業方式以機械作業為主,采用挖掘機作業輔以人工清槽。清出基土盡可能遠離基坑邊緣4、,以免塌方和影響施工。同時在開挖基坑時要注意管線的避讓,對于管線情況不明地段須事先調查,必要時開挖探坑。 基坑開挖前,依據設計圖提供的勘探資料預估滲水量,選擇合適的施工方法和排水設備。對滲水量過大的位置采用集水坑排水方法施工,通過水泵抽水引起地下水位的下降,使基坑保持干燥無水。 基坑開挖應連續施工,避免晾糟,一次開挖距基坑底面(預留10一20cm,待驗槽前人工一次清除至標高),以保證基坑頂面堅實。如有地下水滲入,為防止坑壁塌陷,可用編制袋裝沙沿著坑壁碼放,以滿足強度和穩定性的要求。基坑開挖后要注意對坑壁的支護加固,同時盡量避免其他施工機械過于靠近,防止由于機械震動引起坑壁坍塌。基坑壁距既有行車5、道路太近時,為了防止道路行車造成坑壁垮塌,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利用鋼筋或型鋼進行支護。在完成開挖后,對照本區域地質勘查情況,組織相關人員對基槽進行驗收。發現不符合勘察結果的地質情況,及時向設計等相關部門反應情況,及時處理。鑿樁頭前,在樁體側面用紅油漆標注高程線,以防過鑿造成樁頂伸入承臺內高度不夠。破除樁頭時應采用空壓機結合人工鑿除,上部采用空壓機鑿除,下部留有1020cm由人工進行鑿除,鑿除過程中保證不擾動設計樁頂以下的樁身砼。嚴禁用挖掘機或鏟車將樁頭強行拉斷,以免破壞主筋。樁頭鑿除完畢后,將伸入承臺的樁身鋼筋清理整修成設計形狀,復測樁頂高程。在鑿樁頭過程中應妥善保護好聲測管,防止聲測管被破壞。6、樁頭鑿完并經樁基檢測合格后報由監理驗收,驗收合格方可澆筑砼墊層。2.3、墊層施工1、清理基層:施工C15混凝土墊層前,應清除基層的淤泥和雜物,挖除預留的覆土;基層表面平整度應控制在10mm內。2、確定標高:根據木樁上水平標高控制線,向下量出墊層標高。3、砼拌制:墊層施工所用混凝土統一由商品混凝土攪拌站供應。4、鋪設墊層:墊層鋪設從一端開始連續鋪設,間斷時間不得超過2h。5、表面找平:完成墊層鋪設后,以木樁上水平控制點為標志,帶線檢查平整度并進行修整。水平刮杠刮平后,表面抹平。2.4、模板安裝2.4.1、測量放樣:測量放出承臺的角樁位置。將承臺縱、橫軸線從基坑引至安全的地方,并對軸線樁加以有效的7、保護。 2.4.2、模板安裝:承臺模板采用大塊組合鋼模板,板厚6mm,背后橫縱向加肋。為保證模板的平面光滑,在鋼筋綁扎之前應在模板表面涂刷脫模劑,模板拼縫需嚴密,拼縫之間夾海綿條或止漿帶,防止漏漿。外層鋼筋與模板間綁扎墊塊以保證保護層厚度。模板安裝完畢后,對其平面位置、頂部標高、節點連接以及縱橫向穩定性進行檢查,報監理驗收合格后開始綁扎鋼筋。2.5、鋼筋制作及安裝承臺鋼筋在鋼筋場統一加工、現場綁扎成型;墩身鋼筋骨架統一在鋼筋場集中加工,分節吊裝至現場,在承臺混凝土澆筑前預埋并加固。部分墩身鋼筋不進行整體吊裝的由現場技術人員進行專門的技術交底。鋼筋規格和技術性能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規定和技術要求:8、鋼筋加工的質量標準項目允許偏差(mm)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長10彎起鋼筋各部分尺寸20箍筋、螺旋筋各部分尺寸5a、鋼筋按設計圖進行安裝,并符合以下要求: 鋼筋安裝質量標準項目允許偏差(mm)受力鋼筋間距兩排以上排距5同排梁、板、拱肋10基礎、錨碇、墩臺、柱20箍筋、橫向水平鋼筋、螺旋筋間距10鋼筋骨架尺寸長10寬、高或直徑5綁扎鋼筋網尺寸長、寬10網眼尺寸20彎起鋼筋位置20保護層厚度柱、梁、拱肋5基礎、錨碇、墩臺10板3b、焊接鋼筋應符合:鋼筋焊接骨架質量標準項目允許偏差(mm)骨架的寬和高5骨架長度10箍筋間距102.6、混凝土澆筑本工程所用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由專門的商品混凝土9、攪拌站供應。(1)承臺采用C30混凝土(部分采用C40)。(2)混凝土應按一定的厚度、順序和方向分層澆筑,且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澆筑完成上層混凝土的澆筑;上下層同時澆筑時,上層和下層的前后澆筑距離應保持1.5m以上。混凝土分層澆筑的控制厚度為: 采用插入式振動器 300mm; 采用附著式振動器 300mm; 采用表面振動器(配筋較少) 250mm; 采用表面振動器(配筋較多) 150mm。(3)因故間斷灌注時,其間斷時間應小于前層砼初凝時間或能重塑時間。混凝土的運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宜超過以下規定,如若超出則應按澆筑中斷處理,并應留置施工縫,同時做好記錄;混凝土強度等級氣溫25氣10、溫25C30210180C30180150(4)插入式振動器的移位間距應不超過振動器作用半徑的1.5倍,與側模應保持50-100mm的間距,且插入混凝土的深度宜為50-100mm。每一振點的振搗延續時間宜為20-30s,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出現氣泡、表面呈現浮漿為度。(5)自高處向模板內傾卸混凝土時,應防止混凝土離析。直接傾卸時,其自由傾落高度不宜超過2m,超過2m時應通過串筒、溜槽等設施下落;傾落高度超過10m時應設置減速裝置。(6)對施工縫的處理應符合下列規定: 處理層混凝土表面的松弱層應予以鑿除。對處理層混凝土的強度,當采用水沖洗鑿毛時,應達到0.5MPa;人工鑿毛時,應達到2.5MPa11、;采用風動機鑿毛時,應達到10MPa。經鑿毛處理后的混凝土面,應采用潔凈水沖洗干凈。重要部位及有抗震要求的混凝土結構或鋼筋稀疏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宜在施工縫處補插錨固鋼筋;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其施工縫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設置止水帶;施工縫為斜面時宜澆筑或鑿成臺階狀。2.7、混凝土養護、拆模 砼的養護采用飲用水。灑水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d,每天灑水次數,以能保持砼表面經常處濕潤狀態為度。夏天養護予以覆蓋,但不得污染砼表面,在有風天氣,要防止覆蓋物被大風刮跑。冬天氣溫低于零度時,應采取保溫抗凍措施采用蓄熱養護。在混凝土凝固前,其上不得放置重物。拆模時應防止硬撬、撞擊,以免損傷砼表面。2.8、基坑回填基坑內結構物完成拆模,并征得監理工程師的許可后方能進行回填,回填材料材質需符合設計和規范的要求;回填時采用蛙式打夯機配合人工進行分層填筑。基坑回填要高出原地面,以防止基礎被雨水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