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km長國道路段項目碎石樁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3785
2024-09-06
7頁
57.60KB
1、16km長國道路段項目碎石樁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 工 程 技 術 交 底 記 錄(編號: ) 工 程 名 稱國道.段公路工程 施工時間XX.11.03樁號及部位適用于路線經過軟土地區,主要為XX段。工程項目碎石樁技術設計要求一、 工程概況國道.段公路工程 起點位于樁號K0+000,終點位于樁號K16+004,全長16公里,設計行車速度40Km/h,路基設計寬度8.5m/12m。碎石樁主要針對軟土地基處理及涵洞通道地基處理,碎石樁樁徑設計為50cm。二、施工準備1、收集有關技術資2、料,預備足夠的施工記錄表格和統計表格;做好圖紙會審、施工方案審查工作,上報施工技術方案。2、根據監理工程師批準的導線控制點和設計圖紙做好測量放線工作。3、做好場地的“三通一平”,排除施工路線上的地下障礙物,排除對施工機具有影響的障礙物。4、開工前對機具設備進行全面檢查,預備足夠零配件。5、本分項工程工期緊、交叉作業面多。在保證均衡生產的條件下,合理安排各個工序施工,組織配備齊全的人員投入施工。 6、進場機械設備能同時滿足2個施工作業面的施工需要。7、施工前通知監理工程師,每道工序開工前需經監理工程師同意方可進行。三、施工目的 對工后沉降控制要求較高的軟土路基,根據地質情況和沉降計算結果,采用碎3、石樁+碎石墊層地基處理方式。設置碎石樁的目的是通過振動、擠密的成樁過程,將原地基土振動密實,并通過碎石樁形成的豎向排水通道,防止或消除附加荷載所造成的超孔隙水壓力的增大,從而達到增強地基承載力的目的。四、施工進度計劃根據項目公司的總體部署及結合我項目部實際情況而定。五、人員、機械的投入計劃1、人員本分項工程工期緊、交叉作業面多。在保證均衡生產的條件下,合理安排各個工序施工,組織配備了齊全的人員投入施工。2、機械設備(1)、沉管碎石樁機 1臺、發電機 200KW一臺 、小型鏟車一臺六、施工工藝1、施工準備(1)按設計要求進行表層土清理,挖掘機、推土機和汽車配合挖除地表0.3m厚的種植土,清除樹根4、,草根等。清除完表層土后,將地面整平。(2)現場測量復核施工加固范圍,放出樁位,并作好技術交底,包括設計樁長、樁位布置、樁位高程、地質情況等。(3)選用施工材料。碎石采用未風化的干凈碎石,粒徑控制在20-50mm,含泥量不大于5%。(4)對施工場地進行規劃,合理布置機具、材料擺放位置,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工序。(5)按設計圖進行放樣,并用木樁作出明顯的標記。施工時外圍或兩側向中間進行。2、試樁施工1、機械就位:安裝樁機時保證其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并準確對位。根據設計樁頂標高與地面高程的關系,在套管上畫線標明樁頂和樁底的位置,以保證其深度。并在樁管內首先加入1m樁長的碎石灌入量。2、開動樁機,5、套管下沉到設計高程后,通過套管上的加料孔,用料斗向樁管內灌入1m樁長所需碎石量。3、每次拔管高度控制在1m左右,拔管速度控制在1m/min左右,壓管高度在0.50.6m左右,然后控制振動均勻。在下次拔管前灌入碎石,以1m樁長所需碎石量m3作為控制參數。4、依次拔管、壓管、振密和加入碎石。5、嚴格控制拔管和壓管高度,控制振動時間,保證振動均勻,直至達到設計樁頂。成樁后其孔口表面應有少量碎石堆積。6、關機,移動樁機到下一樁位。3、施工工藝、程序根據試樁時記錄樁的貫入時間和深度、壓入的碎石量和電流變化,確定的參數,密實電流、留振時間、填料量等指導正式施工。成樁按設計和規范要求對成樁效果進行抽檢,復核6、地基承載力。碎石樁采用振動沉管法施工,施工順序采用跳打形式,在砂質土地基中:由外緣或兩側向中間進行,且隔行施打,相鄰兩根樁必須采用跳躍間打;在淤泥質粘土地基中:宜從中間向外圍逐行或隔行施打,每根樁的碎石灌注量不小于0.24m3/m,具體成樁工藝如下:1) 清理整平施工場地,進行樁位放樣。軸線放樣:根據設計圖紙,由專業測量人員測放出中樁,并加以妥善保護。測放樁位:放線定位嚴格遵守工程測量規范中有關樁基施工的規定。定位與打樁間隔不超過24 小時,施工過程中,要尤其注意防止破壞標識引起樁位不準,并隨時復核,對因擠土作用引起的樁位偏差,及時調整。2) 樁機就位,合攏合瓣樁尖,將管樁向下垂直,使樁尖對準7、樁位標記,利用錘重及沉管自重徐徐靜壓1-2m 后開動振動錘振動下沉。調整樁機搭架,使沉管與地面基本垂直,校正樁管垂直度應1.5%;校正樁管長度及投料口位置,使之符合設計樁長;設置二次投料口;在樁位處鋪設少量碎石。3) 啟動振動錘,將樁管下到設計深度,每下沉0.5m 留振30 秒。4)稍提升樁管使樁尖打開。5)停止振動,立即將碎石由加料口注入樁管內,灌入量按樁身理論方案量值與充盈系數計算。做好現場施工記錄,嚴格控制每根樁的碎石充盈系數,充盈系數一般控制在1.151.5。避免先期大后期小的不良現象,以增加樁的均勻性。6)振動拔管:管內灌入碎石高度需大于1/3 管長,方可開始拔管,應有專人負責碎石灌8、入量,以防超灌或少灌。拔管前先振動1 分鐘以后邊振動邊拔管,每提升0.51m 導管應反插30cm,留振1020 秒,如此反復直至全管拔出,拔管速度為12m/min (平均速度)。7)根據單樁設計碎石用量確定第一次投料的成樁長度,進行數次反插直至樁管內碎石全部拔出。8)提升樁管開啟第二投料口并停止振動,進行第二次投料直至灌滿。9) 繼續邊拔管邊振動,直至拔出地面。10)提升樁管高于地面,停止振動進行孔口投料(第三次投料)直至地表。11)啟動反插,并及時進行孔口補料至該樁設計碎石樁用量全部投完為止。12)孔口加壓至前機架抬起,完成一根樁施工。13)移動樁架至另一孔位,重復以上操作 4、碎石填量的計9、算碎石擠密樁樁孔內的填碎石量可按下式計算:Q=KLd2/4式中:q每根樁的填料量 L樁長(m) D樁徑(m) K充盈系數,一般為1.151.50,視土性而定。七、主要技術要求1、處理長度為:軟土路基處理,采用等間距布置,碎石樁+碎石墊層+處理寬度要超出路基底寬,并在坡腳外打兩排護樁,土工布在碎石墊層底部和上部各設置一層;碎石樁樁徑均為50cm,采用梅花型布置,樁長根據軟弱層強度、下伏深度、后臺填土高度、液化層厚度等因素綜合確定,碎石墊層厚度40cm。2、碎石樁填料采用級配良好的碎石,碎石含泥量不大于5%,碎石最大粒徑不應超過5.0cm。墊層材料為直徑為2-4cm級配碎石。3、施工前首先進行成樁10、擠密實驗,樁數7-9根,如有發現有質量問題應適當調整樁距、碎石量等參數。碎石樁施工中采用間隔跳打的方式,施工完畢后,先將樁頂以上的松土清除干凈,碾壓密實后再進行碎石墊層的施工。4、碎石樁密實度宜抽查5%,要求用重型動力觸探測試,灌入量10cm時,擊數不小于5次,對強度不合格者要重新補樁。八、碎石樁施工注意事項:1注意原材料的級配,一定要滿足設計要求。2嚴格按試樁結果控制電流和振沖器的留振時間。3注意振密擠實效果,防止發生“斷樁”或“頸縮樁”。4嚴格控制樁的豎直度。5、填料的最大粒徑一般不大于63mm,粒徑過大不僅容易卡孔,而且能使振沖器外殼強烈磨耗。6成孔時地基土應接近最佳(或塑限)含水量,當11、場地內土質變化較大或土的含水量超過22%時,施工前宜進行成孔試驗以便查明成孔質量和擠密效果。7正式施工前應進行成樁試驗,試驗樁數為79根。8正式施工時,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的樁長、樁徑、樁間距、碎石灌入量以及試驗確定的提升高度和速度、擠壓次數和留振時間、電機的工作電流等參數進行施工,以確保擠壓均勻和樁身的連續性。9、應保證起重設備平穩,導向架與地面垂直,垂直偏差不應大于1.5%,成孔中心與設計樁位偏差不應大于50mm,樁徑偏差控制在20mm以內,樁長偏差不大于100mm。10、碎石灌入量不應少于設計值的95%,如不能順利下料時,可適量往管內加水。九、質量檢驗質量檢驗應在施工結束后間隔一定時間進行。檢測一般采用單樁荷載試驗,按每200400根樁隨即抽取一根進行檢測,但總數不得少于3根。除采用單樁荷載試驗檢測外,可采用標準貫入、靜力觸探等試驗對樁間土進行處理前后的對比試驗。檢測樁及樁周、樁間土的擠密質量,以不小于設計要求的數值為合格。樁間土質量的檢測位置應在等邊三角形的中心。碎石擠密樁擠密效果的檢測可通過抽查進行,通常檢測數量不少于總樁數的2%。質量標準 符合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技術規范的要求導線點、水準點閉合情況及其它: 符合工程測量規范的要求 交 底 人接 收 人技術負責人交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