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改建工程路基挖填方施工技術交底.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3879
2024-09-06
15頁
28.05KB
1、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改建工程路基挖填方施工技術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一、路基標準橫斷面概況路基采用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橫斷面,路基寬24.5m,其組成為:0.75m土路肩+2.5m硬路肩(含路緣帶0.5m)+23.75m行車道+3m中間帶(含2m中央分隔帶+路緣帶20.5m)+23.75行車道+2.5硬路肩(含右側路緣帶0.75m)+0.75m土路肩。路面橫坡坡度為2,土路肩橫坡坡度為4。 二、路基超高 本標段共設超高5處,最大超高2,旋轉軸為中央分隔帶兩側邊緣線,將兩側行車道和硬路肩分別繞中2、央分隔帶邊緣各自旋轉,使之各自成為獨立的單向超高斷面,土路肩不超高。超高過度方式采用線性漸變方式。 超高設置一覽表序號超高過渡段起訖樁號L(m)L1(m)L2(m)i()左側橫破()右側橫坡()11K21+944.K22+04910552.552.522-2K22+382K22+48710552.552.522K22+818K22+9038542.542.52-22K23+458K23+5438542.542.533K24+524K24+63911557.557.522-2K24+902K25+01711557.557.544K25+413K25+52811557.557.52-22K25+63、72K25+78711557.557.555K25+787K25+91212562.562.522-2K26+098K26+22312562.562.5 三、路基邊坡 1、填方邊坡 2、挖方邊坡3、半填半挖路段邊坡 四、路基壓實標準與壓實度及路基填料要求 1、一般路基填料為了使路基獲得足夠的強度、穩定性和抗變形能力,保證路基路面的綜合服務水平。路基填料,必行進行野外試驗,不得使得淤泥、沼澤土、有機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樹根和含有腐朽物質的土。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過規定的土,不得直接作為路基填料。應采取晾曬或摻入石灰、固化材料等技術措施進行處理,經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4、路基土源由地方提供,考慮到不利季節施工等因素,結合土質,為保證填筑后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滿足壓實度及施工要求,本次設計針對部分路基土進行摻加石灰處理。 路基壓實標準及填料最小強度表分類路床頂面以下深度 ()壓實度()填料最小強度(CBR)()上路床030968下路床3080965上路提80150944下路堤150933土路肩903零填及路塹路床0309633080965注:表列壓實度系按公路土工試驗規定(JTJ051)中重型擊試驗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壓實度。2、土石混合料土石混合料中石塊的含量應小于50,膨脹巖石、易溶性巖石等不宜直接用于路堤填筑,崩解性巖石和鹽化巖石等不得用于路堤填筑。天然土石5、混合料中,中硬、硬質石料的最大粒徑不得大于壓實層厚的23,石料為強分化石料或軟質石料時,石料最大粒徑不得大于壓實層厚。3、膨脹土處理K22+400-K37+400局部土源存在弱膨脹性,施工過程中若發現膨脹土,應在取土坑摻灰改性處理,摻灰比例有試驗確定,處理后膨脹總率不超過0.7,方可作為路基填料。五、不同類型路基處理方式1、填方段路基處理填方路基路段注意事項:(1)路基施工前開挖兩側臨時排水溝,降低水位,并與永久排水設施相結合。(2)路基填筑前先清除表土、耕值土,翻松摻灰處理,提高路基強度;沿河、溝塘路段,應清淤干凈、徹底,特別注意對暗塘的處理,沿線發現暗塘現象時應及時與設計人員連續,現場確定6、處理方案。(3)路基填筑必須根據設計斷面,分層填筑,分層壓實,填料含水量應控制在最佳壓實含水量2%之內。采用機械壓實時,分層的最大松浦厚度不應超過30cm,填筑至路床頂面最后一層的最小壓實厚度不應小于10cm。(4)路堤填土寬度每側應寬于填土設計寬度50cm,壓實寬度不得小于設計寬度,最后消坡。填筑路堤采用水平分層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橫斷面全寬分成水平層次逐層向上填筑。若原地面不平,應由最低處分層填起,每填一層,經壓實符合規定之后,再填上一層。原地面縱坡大于12%的地段,可采用縱向分層法施工,沿縱坡分層,逐層填壓密實。(5)地面橫坡陡于1:5時,原地面應按設計要求挖臺階,并用小型夯實機加以夯實,7、所有臺階填完之后,即可按一般填土進行。(6)若填方分幾個作業段施工,兩段交界處,如不在同一時間填筑,則先填低段,應按1:1坡度分層預留臺階。若兩個低段同時填,則應分層交叉交疊銜接,其搭接長度,不得小于2米。2、挖方段路基處理挖方段路基處理注意事項:(1)對開挖出的適用材料,應用于路基填筑,各類材料不應混雜;土方開挖不論開挖工程量和開挖深度大小,均應自上而下進行,不得亂挖超挖,嚴禁淘洞取土。(2)土方路塹開挖,根絕路塹深度和縱向長度,采用橫挖法和縱挖法;當路線縱向長度和挖深很大時,采用橫挖法與通道縱挖法混合式開挖法。(3)當路塹路床頂部以下位于含水量較多的土層時,應換填透水性良好的材料,換填深度8、應滿足要求,并平整凹槽底面,設置滲溝,將地下水引出路外,再分層回填壓實。3、拓寬段路堤路基處理圖 4、縱向填挖交界段路基處理 填挖交界處理注意事項:橫坡陡峻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必須在山坡上從填方坡腳向上挖成向內傾斜的臺階,臺階寬不小于1米,其中挖方一側在行車道范圍內的寬度不足一車道寬度時,則應開挖一個車道寬,其上路床深度范圍內的原地面應予以挖除換填,并按上路床填方的要求施工。半挖半填的一側高填方基地為斜坡時,應按規定挖好橫向臺階,并應在填方路完成后,對設計邊坡外地松散棄土進行清理。對于陡峻山坡半挖半填路基,設計邊坡外面的松散棄土應在路基竣工后全部清除。不同土質混合料填筑路堤時,應符合下列規定:9、(1)以透水性較小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層時,應做成4%的雙向橫坡;如用于填筑上層時,不應覆蓋在由透水性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邊坡上。(2)不同性質的土應分別填筑,不得混填。每種填料層累計總厚不小于0.5m。(3)凡不同潮濕或凍融影響而變其體積的優良土應填在上層,強度較小的土應填在下層。(4)必要時可采用沖擊碾壓或強夯等進行增強補壓,以消減路基填挖間的差異變形。 5、橫向填挖交界段路基處理 6、橋涵臺背填筑處理橋涵臺背路床采用6%石灰土填筑,路基中部填料采用土石混合料填筑。臺后已完成的新路堤需挖臺階后與橋頭預留路堤縱向拼接,每層臺階寬度不小于1米,預留過渡段路基壓實度不小于96%.應適時分層回填壓實,10、回填土時對橋涵圬工的強度等要求應按照規范有關規定辦理,如使用機械回填,則涵臺胸腔部分應先用小型壓實機械壓實填好后,方可用機械進行大面積回填,涵頂面填土壓實厚度大于50cm時,方可通過重型機械和汽車。橋頭路段與正常路基路段采用臺階搭接,臺階寬度150cm。臺前臺后和路基同步填筑到橋臺設置底模的標高后,暫停填筑,先澆筑臺帽,臺后留5-10m最后回填。靠近橋臺1.5-2.0m及涵臺胸腔部分的范圍采用小型振動夯分層要求一致。并在距離路面結構層下50-100cm位置處各設一道土工格柵。土工格柵全路幅鋪設。格柵采用單項土工格柵。7、土石混合料壓實路基中部及荷塘路段采用土石混合料進行填筑,土石路堤不得采用傾11、填方法,均應分層填筑,分層壓實。采用20T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每層鋪填厚度應小于30cm。施工步驟:(1)開挖臺階,清表整平原地面并碾壓至設計要求的壓實度。復測原地面高程,確定填筑范圍,超寬值按50cm控制,布灑石灰標線。(2)鋪筑土石混合料(石塊含量小于5%),采用重型振動壓路機對其進行振動碾壓。從路基外側開始,按縱向錯輪(輪跡重疊約10cm)沖壓,至全副排壓后,再自行向外碾壓,碾壓時通過改變行進路線,使其均勻沖壓。碾壓前對路基適量灑水,撒水量以確保沖壓時不揚塵為原則。碾壓3遍后開始觀測沉降,沉降小于5mm后(一般3-5遍),碾壓結束,最后再用20t壓路機靜壓1-2遍。施工注意事項:(1)壓12、實外緣應與路肩外緣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損壞路肩。(2)工作時遇結構物應調頭,安全距離應為3-5米;(3)如表面干燥要適量灑水,防止表面揚塵化,影響能量深層傳遞。(4)碾壓前應使大粒徑石料均勻分散在集料中,土石混合料來自不同料場,其巖性或土石比例相差較大的時,宜分層或分段填筑。(5)壓實后透水性差異大的土石混合料應分層或分段填筑,不宜縱向分幅填筑;如確需縱向分幅填筑,應將壓實后的滲水良好的土石混合料填筑與路堤兩側。(6)土石混合料最后一層的壓實厚度應不小30cm,該層填料最大粒徑宜小于15cm,壓實后,該層表面應無孔洞。8、土工格柵鋪設土工格柵鋪設采用垂直路線方向鋪設,土工格柵長度方向搭接寬度不13、小于20cm,橫向搭接用0.9mm鉛絲綁扎連接固定,固定間距不大于30cm。周邊及縱向搭接采用6mm鋼筋彎制成的U型釘固定,固定間距不大于1米。六、路基土方工程質量通病防治A、路基碾壓出現彈簧(一)、成因 1.碾壓時土的含水量超過最佳含水量較多;2.高塑性粘性土“砂化”未達到應有效果;3.翻曬、攪拌不均勻;4.碾壓層下存在軟弱基;(二)、防治措施1.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應翻曬到規定含水量方可進行碾壓;2.高塑性粘性土難以粉碎,應進行兩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時間,是其充分“砂化”;3.對產生彈簧的部位翻挖摻灰后重新碾壓;4、路基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澤土、有機土等腐植物質類土填筑;5、新填路基中部填料及清14、淤回填應優先采用土石混合料、石渣作為路基填筑材料,原地基承載力低應按規范要求采取措施,減少沉降;B、路基壓實度不夠 ;(一)、成因1.碾壓遍數不夠;2.壓路機質量偏小;3.松浦厚度過大;4.碾壓不均勻,局部漏壓;5含水量偏離最佳含水量超過規定值;(二)、防治措施1.確保壓路機的質量及碾壓遍數符合規定;2.采用振動壓路機配合三輪壓路機保證碾壓均勻;3.壓路機應進退有序,前后應有重疊;4.路基土應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時進行碾壓 ;C、路基積水嚴重(一)、成因1.路基表面不平整;2.立即表面未設橫坡或出現倒坡;(二)、防治措施1.路基壓實前應平整;2.路基表面應設2-4的橫坡;D、路基邊坡被沖刷(一)、15、成因1.過早的削破而邊坡的防護工程未能跟上;2.未設臨時急流槽和攔水壩;3.每次雨水后未及時修補路基;4.邊坡未植草防護(二)、防治措施1.削坡后邊坡防護工程應及時跟上;2.應設臨時急流槽和攔水壩急排水溝;3.應及時填平沖溝;E、壓實層表面松散(一)、成因1.施工路段偏長,攪拌、粉碎、壓實機具不足;2.粉碎、攪拌或未及時碾壓表層失水過多;3.壓實層土的含水量死于最佳含水量過多;(二)、防治措施1.確保壓實層土的含水量與最佳含水量差在規定范圍內;2.適當灑水后重新進行拌合碾壓;F、路基表面網狀裂縫(一)、成因1.土的蘇醒指數偏高或為膨脹土;2.碾壓時含水量偏大,且未能及時覆土;3.壓實后養護不到16、位,表面失水過多;(二)、防治措施1.采用合格的填料,或采取摻灰處理;2選用符合規范要求的土料填筑路基,確保壓實層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3.加強養護,避免表面水分過分流失;4.認真進行施工組織安排;H、路基表面起皮(一)、成因1.壓實層土的含水量不均勻且失水過多;2.為調整高程而貼補薄層;3.碾壓機具不足碾壓不及時;(二)、防治措施1.確保壓實層土的含水量均勻且與最佳含水量的差在給規定范圍內;2.認真進行施工組織設計,配備足夠合格的機具保證翻曬均勻、碾壓及時;G、路基壓實度超密(一)、成因1.最大干密度不具有代表性;2.路基填料不均勻;3.采用重型壓實機械,壓實功偏大;(二)、防治措施1.在取土17、坑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樣認真進行標準擊實試驗,不同土樣應分別進行標準擊實試驗;2.選擇均勻的填料;J、路基邊緣壓實度不夠(一)、成因1.壓實機具未碾壓到邊緣;2.路基填筑寬度不夠,未實行超寬填筑;(二)、防治措施1.路基設計要求超寬填筑;2.控制碾壓工藝,壓路機一定要碾壓至路基邊緣;K、高填路基下沉(一)成因1.工程地質條件不良,原地面比較軟弱,存在沼澤地段、流砂及垃圾及其他劣質土2路堤穿過河谷,橫斷面中間與端部填土高度不同3.填料中含有腐殖土或泥沼土等劣質土,或含有大塊粘土、凍土;石料規格不一、性質不均、亂石中空隙很大;4.施工過程中未注意排水;5.填筑順序不當,厚度不和規定,壓實不足;(二)防18、治措施1.填筑前換土;2.填挖交接處開挖臺階;3.清除軟土、腐殖土等劣質材料,石料規格應均一;4.認真設置縱橫向臨時排水系統,雨后施工時應排除積水方可繼續填筑;5.全寬范圍內分層填筑,每一水平層應采用同類土填筑。L、清淤段落施工注意事項:1、 清淤段清淤后應及時回填至原地面,并設置橫坡及開挖外側縱向臨時排水溝以利排水,避免路基受滯水、積水浸泡而濕軟,強度急劇下降;2、 嚴禁清淤、清表土長期堆放于路基邊側,造成下雨排水不暢,清淤、清表土及時運出施工現場;W、 老路改建段施工注意事項:1由于本標段老路基已經使用使用一段時間,在堤身荷載及日常車輛荷載作用下的壓縮變形已基本完成,而新建路基在加寬施工結19、束后仍發生較大的壓縮變形,變形差將導致加寬部分路面或路基的損壞,施工過程中可通過大噸位振動壓路機和增加碾壓偏數減少填料空隙率,增加壓實度,減少沉降;2、為加強新老路基的結合,提高路基的整體強度和穩定性,在老路基邊坡上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開挖臺階,結合部必須碾壓到位,強夯壓實,大型壓路機無法碾壓到邊的,應采用小型振動壓路機設備壓實,確保加寬路基任何部位壓實度符合要求。對于老路路肩的開挖回填應進行動態控制,開挖后新老路縱橫向銜接部位發現存在松散、濕軟現象的,應對原松散、濕軟土層由老路路肩開挖線處垂直向下全部挖除;3、嚴格按照設計文件要求鋪設土工格柵,以有效增加新老路基的粘結力,減少不均與沉降和側向位移,使新老路基連為一體。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4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