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m長快速路橋梁工程預應力管道箱梁澆筑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3894
2024-09-06
17頁
64.25KB
1、337m長快速路橋梁工程預應力管道、箱梁澆筑技術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1、橋梁工程技術標準及設計規范1.1、橋梁工程技術標準(1)、道路等級:城市快速路,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2)、橋梁橋面寬:左幅 【0.5m(防撞欄)+ 凈12.0m + 0.5m(防撞欄)】+中央分隔帶 (2.7m)+右幅 【0.5m(防撞欄)+ 凈12.0m + 0.5m(防撞欄)】=28.7m。(3)、結構設計基準期:100年, 橋梁設計安全等級:重要等級級,結構重要性系數1.1(4)、橋梁環境類別:本工程環境類別2、為類。(5)、溫度效應:均勻溫度作用分別按整體升溫20、整體降溫25考慮。梯度溫度根據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 D602004)取值。(6)、抗震設防等級:橋梁抗震設防類別為B類,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以及呈貢新城中路工程及其上部道路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的結論,本場地的地震基本烈度為8度,本工程橋采取9級抗震設防措施。(7)、汽車荷載等級:城-A級。(8)、坐標、高程系統:平面坐標系為南站獨立坐標系,高程系統為1985國家高程基準。1.2 采用的設計規范詳見施工圖設計說明。2、橋梁結構設計2.1 橋梁的分布情況本項目橋梁設置見下表。表4-1 橋梁設置一覽表序號中心樁號河名及橋名交角3、(度)橋面凈寬(m)孔數孔徑(孔米)橋梁全長(m)結 構 類 型上部構造下部構造1DWHK2+890.0大橋90左幅:12m 右幅:12m330+2(430)337.0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板式花瓶墩,座板臺,樁基礎2.2橋位概況大橋起點里程為DWHK2+721.5,終點里程為DWHK3+058.5,橋梁西側為水庫;橋梁跨越水庫上游濕地;濕地處水草茂盛,水深12m,橋梁平面位于圓曲線和緩和曲線上。2.3 橋梁上構設計橋梁左右幅均分為三聯,孔跨布置為330+2(430),箱梁高1.8m,主梁高跨比為1/16.67,單幅橋面寬度13m,左右幅橋之間凈距2.7m。箱梁采用單箱雙室斜腹板截面,頂板寬134、.0m,底板寬7.92m,箱梁翼緣板懸臂長2.0m,翼緣板端部厚18cm,與腹板交接處加厚到45cm;頂板厚25cm,底板厚22cm,跨中截面腹板厚度45cm,在支點兩側腹板加厚至65cm。斜腹板的斜度為2.5/1,腹板與翼緣板、底板的外輪廓交接均以圓弧過渡,與翼緣板的交接半徑為100cm,與底板的交接半徑為30cm。箱梁端橫梁厚度1.2m,中橫梁厚度2.0m。橋墩處端橫梁和中橫梁支座間距為4.0m,橋臺處端橫梁支座間距為6.0 m。梁體采用C50混凝土,梁體內布設縱向預應力,腹板縱向預應力筋采用15-s15.2高強度低松弛鋼絞線,頂板、底板縱向預應力筋采用9-s15.2高強度低松弛鋼絞線。25、.4 橋梁下構設計本橋梁最大墩高約10.8m,最小墩高約5.7m,墩身平均高度10.0m左右,在滿足結構受力及結構安全的前提下,從經濟、景觀、施工方便等因素考慮,橋墩采用板式花瓶墩(墩身橫橋向雙面刻凹槽),分為連續橋墩和交接橋墩2種。其中連續墩墩頂截面尺寸為5.91.7m,墩底截面尺寸為3.01.7m,橫橋向墩身寬度在墩頂以下1.0m5.0m范圍內以圓弧變化;交接墩墩頂截面尺寸為5.92.5m,墩底截面尺寸為3.01.7m,橫橋向及順橋向墩身寬度在墩頂以下1.0m5.0m范圍內均以圓弧變化,橋墩承臺尺寸為5.85.82.0m,承臺下設置4-1.3m鉆孔樁基礎。 0號橋臺及11號橋臺均采用座板式6、橋臺,承臺厚2.0m,0號橋臺采用4-1.5m鉆孔樁基礎,11號橋臺采用4-1.3m鉆孔樁基礎。2.5 橋梁結構主要材料及附屬設施設計:本次施工圖設計嚴格按照橋涵設計規范(JTG D62-2004、JTGD61-2005)的相關條款選取材料,以保障橋梁結構在施工及運營過程中的安全、耐久及正常使用。2.5.1 混凝土材料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箱梁:C50混凝土。橋墩、防撞護欄: C40混凝土。承臺:C35混凝土。樁基:C30混凝土。墊層:C15混凝土。2.5.2 鋼材(1)預應力鋼束采用高強度低松弛7絲捻制的預應力鋼絞線,公稱直徑為15.2mm,公稱面積139mm2,標準強度fpk=1860Mpa,彈7、性模量Ep=1.95105Mpa,1000小時后應力松弛率不大于2.5%,其技術性能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預應力筋用鋼絞線(GB/T 5224-2003)的規定。(2)普通鋼筋鋼筋直徑10mm者采用R235光圓鋼筋,直徑10mm者采用HRB335帶肋鋼筋,其技術性能應分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光圓鋼筋(GB13013-1991)、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1499-1998)的規定。(3)焊接鋼筋網采用符合鋼筋焊接網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114-2003 、J 276-2003及鋼筋混凝土用鋼筋焊接網GB/T1499.3-2002規定的焊接鋼筋網。(4)預應8、力錨具必須采用成品錨具及其配套設備,并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GB/T 14370-2000)、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行業標準公路橋梁預應力鋼絞線用錨具、連接器試驗方法及檢驗規格(JT 329.2-97)等的規定和技術要求。(5)后張預應力體系應符合國際砼協會(FIP)后張預應力體系驗收建議的要求。金屬波紋管應滿足預應力混凝土用金屬波紋管(JG 225-2007)。(6)鋼板采用碳素結構鋼GB/T 700-2006規定的Q235C鋼板及橋梁用結構鋼GB/T 7142000規定的Q345qD鋼板。(7)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混凝土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公路水泥混凝9、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30-2003)的規定。鋼纖維砼抗彎拉強度應比同級砼抗彎拉強度提高40%以上,并不小于7Mpa。2.5.3 橋面鋪裝采用4cm厚中粒式瀝青砼AC-13C(改性,摻2.25纖維)上面層+5cm厚中粒式瀝青砼AC-20C(改性)下面層+粘結層(SBR改性乳化瀝青),下層采用DPS防水層+7cm厚C50砼調平層。2.5.4 伸縮縫考慮車輛運行的舒適性和安全性,伸縮縫采用單元式多向變位鋼梳板型伸縮縫,允許最大伸縮量橋墩處為120mm,橋臺處為80mm;防撞護欄伸縮縫采用鋼板制作,一端固定,另一端為活動端。2.5.5 橋面排水橋面較低一側順橋向設置碎石盲溝,并在各橋墩兩側設10、置進水格柵井與預埋在箱梁懸臂處的豎向 HPDE管相接,穿過箱梁懸臂板后沿箱梁外側引至墩頂表面凹槽處,沿墩身凹槽設置鍍鋅鋼管引水向下,在墩底處設置出口將水排入地面排水系統,要求HPDE管顏色須與箱梁混凝土顏色相似。2.5.6 防撞墻橋面兩側及中央分隔帶設置混凝土防撞護欄,其中橋面外側防撞護欄設置花槽,花槽內滴灌系統設置具體參見綠化景觀圖冊中相關圖紙,防撞護欄內預埋路燈及交通監控設施相關管線。2.5.7 支座上構箱梁支座采用摩擦擺式球形減隔震支座, 安裝時應注意支座的安裝方向,嚴格遵守摩擦擺式減隔震支座安裝技術規格書中相關要求,有需要時應請廠方專家來現場指導安裝。 結構設計措施橋位處環境類別為類環11、境。地下水及地表水對砼及鋼筋砼中的鋼筋無腐蝕性,對鋼結構具弱腐蝕性。耐久性設計主要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1) 適當加密了凹形豎曲線處橋面泄水管布置間距,使橋面雨水排放通暢。(2) 混凝土橋面板與橋面鋪裝層之間涂刷水性瀝青基防水涂料。(3) 箱梁和橋墩外側涂刷一層清水混凝土涂料,以保護主體結構混凝土。(3) 本工程預應力鋼筋及各部位普通鋼筋凈保護層厚度滿足規范要求,凈保護層厚度均不小于下表值。表4-2 橋梁預應力束及鋼筋凈保護厚度一覽表工程部位凈保護層厚度(mm)上部結構預應力筋1/2管道直徑箍筋25墩身受力主筋40承臺受力主筋50樁基受力主筋753、橋梁施工方案全橋上構左右幅各有三聯箱梁,建議12、結合施工場地環境特點及橋梁結構形式采用鋼管樁支撐加貝雷梁支架或滿堂支架現澆施工;上構箱梁具體施工步驟為先施工第二聯聯箱梁并一次張拉箱梁預應力,然后縱向從中間向兩側分段施工第一、三聯箱梁以及分段張拉箱梁預應力。箱梁施工前應先對搭設的支架進行預壓,預壓重量不小于箱梁自重的120%,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消除支架非彈性變形。橋梁下構18號墩處于濕地水中,建議采用筑島圍堰施工橋墩基礎,其余墩臺可采用常規的支模現澆施工方法。0號橋臺錐坡體積較大,建議上構箱梁支架施工時在錐坡中打入鋼管樁支撐貝雷梁支架現澆施工,以免破壞橋臺錐坡。橋梁基礎處地層巖溶較發育,樁基在溶洞地層的鉆孔施工建議根據溶洞的類型采用填充片石或13、鋼護筒跟進法施工方案,其具體溶洞處理建議方案見下表:表3-1 樁基溶洞處理建議方案表溶洞高度填筑情況建議處理方案3m以下填粘土和片石3m6m全填充填粘土塊和片石半填充或無填充灌低標號混凝土、壓漿3m10m半填充或全填充壓雙液漿無填充灌砂、壓漿10m以上全填充填粘土塊和片石半填充或無填充鋼護筒跟進0號橋臺填土較高,為控制橋臺與臺后路基的不均勻沉降,該橋臺應采用“反開挖法”施工,即先在臺后及臺前10m范圍內進行CFG樁地基處理,再填土至路面設計標高并按規范要求進行預壓,待地基沉降達到設計要求后開挖并施工橋臺下部基礎,CFG樁施工時注意預留橋臺樁基施工位置,橋臺錐坡CFG地基處理圖紙詳見路基專業相關14、圖紙;要求施工單位合理安排工期,待到橋臺處路基施工完畢,并預壓路基達到相關規范要求后,才能施工0號橋臺下構。4、橋梁施工注意事項施工工藝及質量檢驗標準應遵照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城市道路與橋梁施工驗收規范、市政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等建設部和交通部頒發的現行有關規范規程,對各主要工藝應制定詳細的施工細則,并征得監理工程師同意后再進行施工作業。(1)施工正式開工前,施工單位務必詳細閱讀本工程道路、橋梁、排水、電氣及其它相關專業各冊(本)全部施工圖文件資料,在充分理解和領會設計意圖后,盡可能合理安排各分項(分步)工程的施工順序及相應場地布置等15、施工方案及流程,研究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組織方案設計,確保施工組織交通疏解方案可行,確保工期和質量。(2)施工正式開工前,施工單位必須參照路線平縱斷面對橋梁樁位坐標、墩臺各控制標高及連續梁橋面標高等基本數據進行一次全面的校核。如有問題,請盡快與設計部門聯系并進行變更設計。(3)在橋梁的墩臺基礎施工前,必須做好相關箱體和其他管線調查工作。樁基鉆孔施工前進行試挖,查明施工影響范圍內管線分布情況;基礎施工盡可能地避開地下排水箱體和其他管線,或待管線改移工程完成后開始施工墩臺基礎,避免破壞運行中的管線。(4)橋梁緊鄰水庫,施工單位在施工時,需盡量避免污染水庫中的水質,樁基施工時,建議采用專設的泥漿沉淀16、箱或利用未開孔的鋼護筒放置泥漿,樁基施工完后多余的泥漿須用泥漿車外運至指定的泥漿沉淀池,沉淀曬干以后再填埋。為了防止橋梁基礎基坑開挖時土方進入水庫,在橋墩臨水庫側布設編織土袋進行臨時擋護。(5)位于灰巖和巖溶區橋梁樁基應逐樁開展超前地質鉆孔,待地質超前鉆孔完成后,方可進行橋梁樁基施工。若樁基位于溶洞上方,應保證樁基底面距離溶洞頂面距離不小于5.0m。4.1上部結構砼箱梁施工注意事項(1)混凝土箱梁施工施工方法必須嚴格按規定的要求進行,否則需報請設計單位同意。施工用的臨時進人孔可設在箱梁頂板1/4跨處,進人孔應避開頂板預應力束,施工完后截斷的普通鋼筋及砼應等強度恢復。圖中所有縱向鋼筋(鋼束)的長17、度是對應道路設計線的尺寸。位于曲線上的梁,上述鋼筋(鋼束)的實際長度應為徑向輻射出的對應長度,施工時應相應調整下料長度。進行腹板和底板鋼筋安裝時,應將底板鋼筋和腹板鋼筋連接牢固,并采用焊接;箍筋應采用閉合式,其末端應作成135彎鉤,相鄰箍筋的彎鉤接頭,沿縱向交錯布置。箱梁施工所采用的支架必須保證有足夠的剛度、強度和穩定性,支架下應設置必要的基礎,在正式澆筑箱梁砼之前應對支架進行不小于箱梁自重的120%的荷載預壓,同時應測量其彈性變形量和非彈性變形量,以便在箱梁立模時調整標高和預留變形值。施工縫構造須嚴格按有關規范要求處理。混凝土初凝前應對箱梁頂板頂面進行拉毛。為減少箱梁混凝土的早期微裂縫,任何18、混凝土的外露面的保濕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2小時(從混凝土澆注完畢算起)。箱梁澆筑前還須注意預埋錨具、波紋管、泄水管、防撞墻、伸縮縫、支座鋼板等預埋件。(2)預應力施工1)預應力管道質量所有管道與管道間的連接及管道與喇叭管的連接應確保其密封性。所有預應力管道的定位必須準確牢固,嚴格按照施工圖中所示的鋼束大樣設置定位鋼筋,在直線段定位鋼筋的縱向間距不大于60cm,在曲線段定位鋼筋的縱向間距不大于40cm,每定位點的坐標安裝偏差不得大于5mm。 管道軸線必須與錨板端面垂直。波紋管在安裝前應將其整形,并去掉毛刺。排氣管應設置在相應區段管道曲線的最高點。排氣管、壓漿管的具體布置,由施工方自行安排,并應交現19、場監理檢驗合格,方可進行下一工序。2)預應力鋼絞線鋼絞線運抵工地后應妥善放置,防止銹蝕。鋼絞線應使鋼絞線的切割面為一平面,以便在張拉時檢查斷絲。3)錨具、墊板和連接器施工采用預應力錨具均應為合格成套產品,并滿足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GB/T 14370-2007)的要求。在箱梁砼分段、分層澆筑開始直至初凝完成的時程內,要派專人對已安放在管道內的鋼束進行上、下、左、右擺動和旋扭,以防止因管內少量滲漿造成卡住鋼絞線。4)預應力操作及質量的控制混凝土強度及彈性模量至少要達到設計強度的90%時,方可張拉預應力束,張拉時應注意對稱進行。箱梁預應力束張拉順序為:腹板縱向束底板縱向束頂板縱向束。腹板20、從高處束開始向低處束順序張拉,底板束先中間后兩側。左右腹板束及頂、底板束均沿箱梁中心線對稱張拉,每個工作面上必須至少保持不少于兩臺千斤頂同時操作。預應力張拉采用伸長量與張拉力雙控,以張拉力為主。鋼絞線使用前應作除銹處理,所有預應力鋼材不許焊接。錨具墊板必須與鋼束軸線垂直,墊板孔中心與管道孔中心一致,安裝千斤頂時必須保證錨圈孔支墊板中心嚴格對中,防止滑絲、斷絲等現象。錨具夾片及錨頭錐孔要保持清潔,嚴禁有金屬屑等雜物。鋼束張拉完畢后,嚴禁撞擊錨具和鋼絞線,鋼絞線剩余長度應用環氧樹脂水泥漿封錨。管道壓漿前應用壓力水清除管道內雜物,并用壓縮空氣吹干,壓漿要求密實,水泥漿采用C50,預應力混凝土孔道灌漿21、材料宜采用低堿硅酸鹽水泥或低堿普通硅酸鹽水泥并摻入一級粉煤灰和適量外加劑配制,不得加入鋁粉或含有氯鹽、硝酸鹽等有害成分的外加劑。預應力張拉完畢后,在24小時最遲不超過48小時內進行壓漿,以防鋼絲銹蝕。嚴禁鋼絞線作電焊機導線用,且鋼絞線的位置應遠離電焊地區。5)縱向預應力鋼束張拉對于縱向預應力鋼束張拉提出如下要求:開始張拉之前應將所有鋼絞線尾端切割成一個平面或采用與鋼絞線顏色反差較大的顏料標注出一個平面,在任何步驟下量測引伸量均應量測該平面距錨墊板之間的距離,不得以油缸伸長值代替引伸量。連接器嚴格按坐標位置固定,錨固細節由供貨方提供。(3) 普通鋼筋1)凡因工作需要而斷開的鋼筋當再次連接時,必須22、進行焊接,并應符合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的有關規定。2)當鋼筋和預應力管道或其他主要構件在空間上發生干擾時,可適當移動普通鋼筋的位置,以保證預應力管道或其他主要構件位置的準確。預應力束錨固處的普通鋼筋如影響預應力施工時,可適當彎折,預應力施工完畢后應及時恢復原位。施工中如發生鋼筋空間位置沖突,可適當調整其布置,但應確保鋼筋的凈保護層厚度。因設置張拉錨槽被截斷的鋼筋,應在預應力束施工完后等強恢復。3)鋼筋直徑25mm的鋼筋連接應采用機械接頭,其技術標準應符合相關技術規程的要求。4)施工組織設計時應結合施工條件和施工工藝,盡量考慮先預制鋼筋骨架(或鋼筋骨架片)、鋼筋網23、片,在現場就位后進行焊接或綁扎,以保證安裝質量和加快施工進度。鋼筋骨架(或鋼筋骨架片)和鋼筋網片的預制及安裝應符合現行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的有關規定。5)如錨下螺旋筋與錨下鋼筋相干擾時,可適當移動錨下鋼筋或調整錨下鋼筋的間距。6)伸縮裝置預埋槽及預埋鋼筋施工之前,應要求伸縮裝置供貨廠家提供有關圖紙,以便根據結構特點對預埋鋼筋進行調整。(5)落架及拆模連續梁采用一次落架施工,應按以下程序進行:在后期澆筑的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預應力連續梁應在壓漿強度達到90后方可落架,方可進行落架施工,順序為由支點向跨中方向進行。落架必須緩慢,對稱進行,避免出現沖擊力。落架24、應按梁的受力特點進行,防止產生不利應力,導致梁開裂。為了保證在落架過程中結構受力均勻,落架工作建議從中間跨開始向兩邊依次對稱分跨進行;每孔的落架順序則為從跨中向兩邊對稱卸落。橫梁下支架必須在橫梁預應力束張拉后方能拆除。拆模時避免碰撞梁體,保持梁體的棱角。4.2下構施工注意事項(1)樁基施工根據地質資料顯示,地質鉆孔不一定為逐樁鉆孔,因此樁基施工時,應時刻注意地層情況的變化,巖溶地區樁基應根據地質詳勘報告和逐樁超前鉆資料確定的樁長進行施工。如發現實際地質情況與鉆探資料不符,應及時通知設計單位,由設計單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變更設計后方可施工。樁的鋼筋骨架,應緊接在混凝土灌注前整體放入孔內,在放入鋼筋25、骨架時,應采取措施防止其變形,如果不能緊隨在鋼筋骨架放入之后灌注樁身混凝土,則鋼筋骨架應從孔內移出。在鋼筋骨架重放前,應對鉆孔的完整性,包括孔底松散物的出現,重新進行檢查。灌注混凝土之時,應采取可靠措施對鋼筋骨架進行固定,防止鋼筋骨架上浮。支承系統應對準中線,防止鋼筋骨架的傾斜和移動。樁身鋼筋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長度應根據吊裝條件確定,應確保不變形、接頭錯開。應在鋼筋骨架外側設置控制保護層厚度的墊塊,其豎向間距為4m,沿樁周不得少于4處。骨架頂端應設置吊環。基樁可采用沖擊鉆進行成孔,相鄰兩孔不得同時鉆孔或澆注混凝土,以免攪動孔壁造成串孔或斷樁。嵌巖樁基的入巖要求:樁基嵌入基巖巖層深度不小于設計26、要求值,詳見設計圖紙。要求清孔干凈,柱樁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cm。水下混凝土的澆注應連續不間斷進行,以免出現夾層事故,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和提升導管的時機,避免因導管提升過快導致樁身砼接觸水面而出現夾層,同時也應避免導管提升過慢導致導管在砼中埋管過深,難以取出甚至拔斷的現象。為控制基樁施工質量,設計時每根樁設置了34根聲測管,采用聲測法來檢測樁基質量,每樁必檢,并按規范要求作取芯試驗。(2)承臺施工承臺為實體的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應采取有效監控措施,如降低水化熱和內外溫差等。應控制水灰比,降低骨料溫度,加強養護,控制拆模時間等,以減少混凝土收縮及水化熱作用,避免混凝土構件產生裂縫。施工承臺時注27、意墩身鋼筋的預埋,預埋時應保證鋼筋定位的準確,鋼筋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滿足規范要求。在破樁頭時應按照設計要求留出樁頂嵌入承臺內的高度部分。承臺施工完畢后,采用中粗砂等滲水性良好的材料對承臺四周開挖范圍內回填至承臺頂,并根據施工規范要求分層夯填密實,壓實度95。(3)墩身施工墩身混凝土應采用鋼模板一次澆注成形,且宜選用同一廠家的水泥,以利美觀和質量。箍筋應采用閉合式,其末端應作成135彎鉤,相鄰箍筋的彎鉤接頭,沿墩身高度方向應交錯布置。按照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JTG/T B02012008)條例中延性構造設置要求,墩身縱向鋼筋的搭接長度不得小于145cm,且在墩身底部向上4m的范圍內不得進行縱向鋼筋的連接。在混凝土養生時限內,應確保混凝土任何表面均長期處于濕潤狀態,養生操作應完全按照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7、120規定進行。(4)普通鋼筋墩身、承臺、樁基中的所有普通鋼筋應按照施工圖要求準確加工安裝和定位,嚴格保證各類鋼筋的凈保護層厚度。4.3 其它注意事項其它設計及施工注意事宜詳見施工圖設計說明文件5. 圖紙勘誤施工圖設計說明中條 (5) 金屬波紋管應滿足預應力混凝土用金屬螺紋管(JT/T301394)改為預應力混凝土用金屬波紋管(JG 225-2007) 。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7
2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