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指揮調度中心主體工程測量技術交底(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084055
2024-09-05
4頁
40.04KB
1、 項目管理表格分項工程技術交底卡表格編號CSCEC-PM-0803項目名稱及編碼移動指揮調度中心一期主體工程第 頁共 4 頁樓棟號/分項工程名稱測量工程工程量/分包公司/負責人交底內容1、 測量儀器準備名 稱精度指標單位數量說 明徠卡全站儀0.5秒1mm+1ppmD套3平面測量、施工放樣及豎向測距;拓普康全站儀1秒1mm+2ppmD套4平面測量、施工放樣及豎向測距;J2光學經緯儀2臺4角度測量、平面定向;J2電子經緯儀2臺2角度測量、平面定向;徠卡精密水準儀0.4mm臺2水準測量、標高傳遞;國產普通水準儀2mm臺6水準測量、標高傳遞;DZJ3-SX激光垂準儀1/100000臺3軸線的豎向投測;2、2、 測量人員配備姓名職 稱職責及分工馮剛測量工程師主持、組織、實施測量工作,對測量成果負責水準控制點成果值的復測工作、測量技術資料交底工作董文進測量工程師定期向技術部提交導線控制點、高程控制點復測成果,作好各控制點樁撅的保護工作。孫錫生測量工程師負責測量原始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工作;完善內業資料的編制工作,保存測量記錄,履行簽字;李毅測量員負責測量儀器設備的管理與使用、對儀器設備進行日檢查,旬保養,月自檢,自檢記錄存檔3、 首級平面控制網本工程在基坑外面建立首級控制網,其中北側控制點位于基坑北側長濱西三街,A、B點位于基坑東側長海大道,高程控制點位于基坑東側長海大道。4、地下室施工階段的二3、級控制網首級控制網和二級控制網的點位精度經檢測無誤后,直接采用“外控法”控制基坑內各軸線位置,亦即全站儀坐標法放樣。5、地下室施工階段的二級控制網首級控制網和二級控制網的點位精度經檢測無誤后,直接采用“外控法”控制基坑內各軸線位置,亦即全站儀坐標法放樣。6 主塔樓、裙房的二級控制網在主樓核心筒內布置12個控制點,以控制核心筒樓板及內墻施工時的軸線控制;外圍延核心筒四角布置4個控制點,以控制核心筒及外圍鋼柱的軸線控制。7、地下室施工測量地下室施工階段由基礎底板開始,測量工作的重點為軸線和底板標高的控制。擬采用外控法進行基礎平面軸線的控制,利用地面上軸線控制點,向基坑內投測各條軸線。在柱定位施工時4、,用全站議配合50米鋼卷尺放樣出每個柱子的十字中心線。其精度要求按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和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執行。標高傳遞用鋼尺配合水準儀將標高傳遞到基坑內,同一水平面上所引測的高程點不得少于3個,并作相互校核,閉合差不超過2mm,取平均值作為該平面的標高基準點,用紅色三角作標,并標明絕對高程和相對標高。8、平面軸線控制點的引測方法當樓板施工至0.000m時,在基坑周邊的二級測量控制點上或首級控制加密點架設全站儀,用極坐標法或直角坐標法放樣測設激光控制點,點位布置詳見:二級控制網布置示意圖。由于0.000m層人員走動頻繁,激光點測放到樓面后需進行5、特殊的保護,因此需在2F混凝土樓面預埋鐵件,樓板混凝土澆筑完成且具有強度后,再次放樣測設激光控制點并進行矩形閉合復測,調整點位誤差,打上樣沖眼十字中心點標示。9、主樓標高控制點的引測地上樓層基準標高點用全站儀每次從首層樓面每50m引測一次,50米之間各樓層的標高用鋼卷尺順主樓核芯筒外墻面往上量測。全站儀引測標高基準點的方法如下:(1)、在0.000m層的砼樓面架設全站儀,通過氣溫、氣壓計測量氣溫、氣壓,對全站儀進行氣象改正設置。(2)、全站儀后視核心筒墻面+1.000m標高基準線,測得儀器高度值。對儀器內Z向坐標進行設置,包括反射棱鏡的常數設置。10 建筑物沉降觀測(1)沉降觀測由建設單位委托6、有資質的第三方監測單位設置并觀測,要求觀測結果報告書及時反饋給建設單位、總包單位,以供施工之用。(2)總包單位在結構施工階段布設臨時沉降觀測點,觀測結果與第三方監測單位比對。主體及裝飾施工階段:布設在裙房柱子、核心筒四角、鋼管混凝土柱+0.50 標高處。布設平面位置: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轉角處及沿外墻柱每1020m處。(3)觀測成果的整理1、每次觀測結束后,檢查記錄,計算是否正確,精度是否合格,然后用相關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平差計算,并將觀測高程列入沉降觀測成果表中計算相鄰兩次觀測之間的沉降量。2、給出沉降曲線圖沉降觀測成果表;沉降觀測點位分布圖;vts(沉降速度、時間、沉降量)曲線圖;PTH(承載、時間、沉降量)曲線圖;建筑物等沉降曲線圖;沉降觀測分析報告,將沉降觀測成果報相關單位及部門。會簽欄質量安全環保時間時間時間編制審核簽發時間時間時間
運營管理
上傳時間:2021-05-10
189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