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指揮調度中心主體工程高支模技術交底(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084065
2024-09-05
11頁
390.54KB
1、項目管理表格分項工程技術交底卡表格編號CSCEC-PM-0803項目名稱及編碼移動指揮調度中心一期主體工程第 頁共 11 頁樓棟號/分項工程名稱裙樓高支模工程量/分包公司負責人交底內容1、高支模區域高支模搭設高度為1層至3層,總高度為9.65m。2、施工準備2.1 材料準備本工程高大支模施工全部采用鋼管腳手架(扣件式)搭設支撐體系。支模的縱橫桿、內外立桿等均選用48.33.6鋼管(計算書按483.0mm),模板采用15 厚木模,背楞方木尺寸為50100mm(計算書按4590mm),梁底頂撐為可調節U形鋼支托。所有材料必須具備相應合格證書,并按規范要求進行現場驗收,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2.22、勞動力準備(1)、根據現場管理需要,項目部安排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對現場模板架體支設進行監督。監督小組主要成員為項目安全部全體成員、分管工長及相關技術人員。(2)、做好施工人員進場的安全、質量、防火、文明施工等教育工作,進行崗前培訓,對關鍵技術工種必須持證上崗,按規定進行三級安全技術交底,交底內容包括:施工進度計劃;各項安全、技術、質量保證措施;質量標準和驗收規范要求;設計變更和技術核定等。必要時進行現場示范,同時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遵紀守法教育。3、高支模搭設3.1 板高支模搭設部位高度(m)板厚(mm)搭設方式裙房9.65120雙面覆模膠合板(15mm)小木枋次楞(50mm100mm250)3、+48鋼管主楞+可調U托+滿堂架鋼管支撐體系,頂部螺桿伸出鋼管頂部不大于200mm,距樓面200mm高設一道掃地桿,立桿底端布設300mm15mm墊板,立桿縱橫向間距0.9m0.9m,步距1.5m。中部加設一道水平剪刀撐,縱向每10根立桿增設一道豎向剪刀撐,剪刀撐斜桿與樓層面夾角為4560。滿堂架體系和先澆筑的柱體或墻結構拉緊頂牢,梁板下立桿縱橫成行,水平橫桿全部貫通;板下支撐體系水平桿全部延伸到梁下與梁下立桿或水平桿連接,確保支撐體系的整體穩定性。3.2 梁高支模搭設本工程有250mm500mm、400mm1000mm、500mm1000mm、500mm1200mm等截面形式的梁,按照典型54、00mm1200mm梁進行梁高支模設計。梁兩側立桿間距900mm,沿梁跨度方向立桿間距為900mm,步距1.5m;梁底50100mm木枋次楞間距250mm,梁底采用一道承重立桿,主楞采用單鋼管與立桿雙扣件連接。梁側模主楞采用雙鋼管500,梁側次愣采用50100mm,木枋間距250mm,梁側模采用14對拉螺桿拉結,首排距離梁底200、沿梁高間距350共三道,縱向間距500設置, 支設1道4560斜撐頂住與板相連的上口模板。3.3 其他搭設要求3.3.1 掃地桿必須設置縱橫掃地桿??v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也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5、的立桿上。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時,必須將高出的縱向掃地桿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桿固定,高低差不應大于1m。3.3.2 U型頂托(1)、頂托支座位置必須采用兩根鋼管并排傳遞承載的方式。頂托支撐插入長度應以保證頂托支撐穩定及不發生偏移為原則,一般以伸出長度不超過總長的1/3為宜。(2)、可調支托底部的立柱頂端應沿縱橫向設置一道水平拉桿。掃地桿遇頂部水平拉桿之間的間距,在滿足模板設計所確定的水平拉桿步距要求條件下,進行平均分配確定步距后,在每一步據處縱橫向應各設一道水平拉桿。所有水平拉桿的端部均應與四周建筑物頂緊頂牢。無處可頂時,應在水平拉桿端部和中部沿豎向設置連續式剪刀撐。3.3.3水平桿(1)、6、縱向水平桿接長宜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縱向水平桿接頭不宜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不同步或不同跨兩個相鄰接頭在水平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500,各接頭中心至最近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縱距的13。(2)、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m,應等距離設置3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板邊緣至搭接縱向水平桿端的距離不應小于100。3.3.4剪刀撐滿堂模板支架四邊與中間每隔810排支架立桿應設置一道由下至上的豎向連續式縱向剪刀撐,剪刀撐數量不得少于兩道且支撐主梁的立柱下必須設置剪刀撐。每道剪刀撐跨越立桿的根數宜按下表的規定確定。每道剪刀撐寬度不應小于4跨,且不應小于6m,斜桿與地面的傾角宜在4560之7、間;剪刀撐斜桿與地面的傾角455060剪刀撐跨越立桿的最多根數10863.3.5 整體性梁立桿縱向水平拉桿兩端可用鋼管與已澆注的鋼筋混凝土柱頂緊或抱箍扣接;橫向水平拉桿可伸進次梁、板底支撐立桿并與其水平拉桿扣接。如圖:鋼管掃地桿、水平拉桿應采用對接,剪刀撐應搭接,搭接長度不得小于1000mm,并應采用2個旋轉扣件分別在 離桿端不小于100mm處進行固定。4、安全要求(1)、施工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穿防滑鞋,高空作業系好安全帶,正確使用個人的安全防護用品。(2)、登高作業時,各種配件放在工具箱內或工具袋內,嚴禁放在模板或腳手架上。(3)、裝拆施工時,上下有人接應,隨拆隨運轉,并把活動部件固定牢靠8、,嚴禁堆放在腳手板上或拋擲。(4)、模板施工及堆放處禁止吸煙,模板堆放處及加工區放置滅火器,做好防火措施。(5)、安裝墻柱模板時,隨時支撐固定,防止傾覆。(6)、預拼裝模板的安裝,邊就位、邊校正、邊安設連接件,并加設臨時支撐穩固。(7)、拆除承重模板,設臨時支撐,防止突然整塊塌落。(8)、吊裝模板時,必須在模板就位并連接牢固后,方可脫鉤,并嚴格遵守吊裝機械使用安全有關規定。(9)、拆除模板時由專人指揮和切實可靠的安全措施,并在下面標出作業區,嚴禁非操作人員進入作業區。操作人員佩掛好安全帶,禁止站在模板的橫桿上操作,拆下的模板集中吊運,并多點捆牢,不準向下亂扔。拆模間歇時,將活動的模板、拉桿、支9、撐等固定牢固,嚴防突然掉落、倒塌傷人。(10)、模板放置時不得壓有電線、氣焊管線等。5、監測監控5.1 高支模變形檢測本工程模板支撐架采用扣件式腳手架支撐體系,在搭設過程中必須隨時監測。5.1.1、檢測內容(1)監測項目:支架沉降、位移和變形。(2)測點布設:沿建筑物縱向每1015m布設一個監測剖面,每個監測剖面布設2個支架水平位移監測點、3個支架沉降觀測點。監測儀器精度應滿足現場監測要求。裙樓高支模監測點的布設塔樓高支模監測點的布設(3)監測頻率: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實施實時監測,監測頻率2030分鐘一次。5.1.2 檢測報警值監測項目監測報警值支架沉降5mm支架水平位移10mm5.1.3 監10、測方法 支撐的變形監測采用水準儀進行。做法是:在首層柱的側面標示出觀測基準點,分別在支撐桿上標示觀測點(位置在首層結構面上約1.5m處)。在整個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安裝專人在首層外圍進行監測。6、應急救援小組為對可能發生的事故能夠快速反應、及時求援,項目部成立應急求援小組。由項目經理李松任組長,負責事故現場指揮,統籌安排全面工作。具體安全管理機構如下圖:組 長:李 松(項目經理) 聯系電話:18789696790;副組長:王冬冬(總工程師) 聯系電話:15208950452;馮剛(項目副經理) 聯系電話:18789192807;組 員:董文進(工程部主管) 聯系電話:18889929465;稅11、遠明(安全總監) 聯系電話:15150584825;李毅(工長) 聯系電話:18789287150;陳浩(技術員) 聯系電話:187895435167 救援方法(1)、高空墜落應急救援方法:1)、現場只有1人時應大聲呼救;2人以上時,應有1人或多人去打“120”急救電話及馬上報告應急救救援領導小組搶救。2)、仔細觀察傷員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現象,并盡可能了解傷員落地的身體著地部位,和著地部位的具體情況。3)、如果是頭部著地,同時伴有嘔吐、昏迷等癥狀,很可能是顱腦損傷,應該迅速送醫院搶救。如發現傷者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萬不能用手帕棉花或紗布去堵塞,以免造成顱內壓增高或誘發細菌感染12、,會危及傷員的生命安全。4)、如果傷員腰、背、肩部先著地,有可能造成脊柱骨折,下肢癱瘓,這時不能隨意翻動,搬動是要三個人同時同一方向將傷員平直抬于木板上,不能扭轉脊柱,運送時要平穩,否則會加重傷情。(2)、模板、坍塌應急救援方法:1)、當發生高支模坍塌事故時,立即組織人員及時搶救,防止事故擴大,在有傷亡的情況下控制好事故現場。2)、報120急救中心,到現場搶救傷員。(應盡量說清楚傷員人數、情況、地點、聯系電話等,并派人到路口等待);3)、立急上報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公司和有關應急救援單位,采取有效的應急救援措施。4)、清理事故現場,檢查現場施工人員是否齊全,避免遺漏傷亡人員,把事故損失控制到最小。(3)、物體打擊應急救援方法:當物體打擊傷害發生時,應盡快將傷員轉移到安全地點進行包扎、止血、固定傷肢,應急以后及時送醫院治療。1)、止血:根據出血種類,采用加壓包止血法、指壓止血法、堵塞止血法和止血帶止血法等。2)、對傷口包扎:以保護傷口、減少感染,壓迫止血、固定骨折、扶托傷肢,減少傷痛。3)、對于頭部受傷的傷員,首先應仔細觀察傷員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如果有嘔吐、昏迷等癥狀,應迅速送醫院搶救,如果發現傷員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萬不能用手巾棉花或紗布堵塞,因為這樣可能造成顱內壓增高或誘發細菌感染,會危及傷員的生命安全。會簽欄質量安全環保時間時間時間編制審核簽發時間時間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