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安置房建設工程防火專項應急處置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4275
2024-09-06
14頁
88.04KB
1、高層安置房建設工程防火專項應急處置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工程概況1. 工程名稱:XX安置房2. 建設單位:XX3. 代建單位:XX4. 監理單位:XX5. 勘察單位:6. 設計單位:XX7. 施工單位:XX8. 承包方式:保安全文明施工、質量、工期、包工包料9. 施工范圍:土建工程(以施工圖及聯系單為準)10. 工期要求:施工總工期為770日歷天11. 建設地點:環島干道以東、圓一路以西、金七路以南、黃頭路以北。12、工程規模:地上建筑由1#、4#樓2棟32層超高層住宅樓和2#、3#、5#、6#樓2、4棟多層商業構成,地下為2層,分為A、B區兩個地下室,其中A區地下室上部為1#、2#樓,B區地下室上部為4#、5#、6#樓,3#樓為幼兒園無地下室??偨ㄖ娣e約77500 平方米, 建筑檐口最大高度97.1米,建筑最大總高度98.85米。規劃總用地面積15781.573平方米。為樁基,住宅樓采用剪力墻結構,多層商業采用框架結構。二、應急救援預案目的2.1目的應急救援的根本目的必須貫徹以人為本、救死扶傷的理念。規范工程突發事故和自然災害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及時有效地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和控制人員傷亡、財產損失。2.2適用范圍及編制依據2.2.1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本工程施工作業3、范圍內的各類事故和事件的應對工作,包括自然災害及影響安全施工的公共衛生和社會事件等。2.2.2編制依據。本預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要求,結合魯班源公司三合一管理體系要求與工程實際施工情況。2.3工作原則堅持預防為主,做好常態下安全施工預防、預測、預報和應急管理工作。應急救援活動的基本原則應是集中管理、統一指揮、規范運行、標準操作、反應迅速和救援高效。堅持以人為本,按照保人身、保財產的原則處置事故,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人身傷害?,F場應急處置以屬地為主,分級響應。2.4應急預案體系工程事故和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包括:(1) 項目部的綜合應急救援預案。綜合應急救援預4、案是根據公司各類應急預案為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制定的綜合性預案,包括安全施工事故、社會安全事件等。(2) 項目部事故專項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是項目部施工現場針對某一類型或幾種類型事故而制定的應急預案。包括:人身傷亡應急預案、防汛搶險應急預案、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自然災害應急預案、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三、火災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1火災火災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火災事故可能發生在倉庫、生活區、辦公區和易燃材料(油品)堆放點。危險性分析:造成現場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嚴重的危及到周邊建筑物和群眾,造成重大傷亡。3.2應急處理基本原則一、火災事故應急響應按照先保人身安全5、,再保護財產的優先順序進行,具體基本原則如下:1.救人重于滅火:火場上如果有人受到火勢威脅,首要任務是把被火圍困人員解救出來;2.先控制、后消滅:對于不可能立即撲滅的火災,要首先控制火勢的繼續蔓延,具備了撲滅火災的條件時,展開攻勢,撲滅火災;3.先重點,后一般:全面了解并認真分析整個火場的情況分清重點;4.有爆炸、毒害、倒塌危險的方面和沒有這些危險的方面相比,處置有爆炸、毒害、倒塌危險物體是重點;5.易燃、可燃物集中區域和這類物品較少的區域相比,這類物品集中區是重點;6.貴重物資和一般物資相比,保護和搶救貴重物資是重點;7.火場的下風方向與上風、側風方向相比,要害部位是火場上的重點。二、任何員6、工一旦發現火情,視火情的嚴重情況進行以下操作1.局部輕微著火,不危及人員安全,可以馬上撲滅的立即進行撲滅。2.局部著火,可以撲滅但可能蔓延擴大的,在不危及人員安全的情況下,應組織周圍人員參與滅火,防止火勢蔓延擴大,并向現場管理者匯報。三、現場最高領導者對火勢蔓延擴大,不可能馬上撲滅的按以下原則處理1.立即進行人員的緊急疏散,指定安全疏散地點,由安全員清點人數,發現有缺少人員的情況時,現場最高領導或消防隊員立即向公司領導匯報。2.撥打消防報警電話“119”,通報火場信息:單位名稱、地址、著火地點、著火物資及火勢大小,聯系電話,回答“119”詢問并派人到路口接應消防車。3.發現有人員受傷,立即送往7、醫院或撥打救護電話“120”與醫院聯系。四、組織機構及職責4.1應急組織體系項目部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組織體系項目經理總工程師施工部技術部財計部物資部安全部綜合辦項目副經理4.2指揮機構及職責 項目部成立相應的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由項目經理擔任,副組長由項目副經理、總工程師擔任,組員由各部門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的日常辦事機構為安全質量部。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組成:應急救援總指揮由項目部項目經理擔任;應急救援副總指揮由項目副經理、總工擔任;危險源風險評估部由總工、工程、安質部門聯合組成;應急培訓演練部由項目部安質部門人員組成;應急工程技術服務部由項目部施工部門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應急物資管理8、部由項目部辦公室、物設部、計財部組成;4.3應急救援指揮部各部門職責(1)總指揮職責分析緊急狀態和確定相應報警級別,根據相關危險類型、潛在后果、現有資源和控制緊急情況的進行指揮、協調應急行動;與企業外應急人員、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直接監察應急操作人員的行動;最大限度地保證現場人員和外援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安全;協調后勤方面以支援應急組織;應急組織的啟動;應急評估、確定升高或降低應急警報級別;通報外部機構;決定請求外部援助;決定應急撤離;決定事故現場外影響區域的安全性。(2)副總指揮的職責協助總指揮組織和指揮應急救援;向總指揮提出應采用的減緩事故后果行動的應急對策和建議;保持與事故現場的直接聯9、絡;協調、組織應急所需的其他資源、設備以支援現場的應急操作; 組織公司或上級單位的相關技術和管理人員對施工場區生產全過程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定期組織檢查各常設應急部門的日常工作、應急準備狀態;根據各施工場區的實際條件,努力與周邊有條件的企業為在事故應急處理中共享資源、相互幫助、建立共同應急救援網絡和制定應急救援協議。(3)危險源風險評估部的職責 對各施工現場的特點以及生產過程的危險源進行評估;指導安全措施落實和監控工作,減少和避免危險源的事故發生;完善危險源的風險評估資料信息,為應急的評估提供依據;落實周邊協議應急共享資源及應急所需的社會公共資源的報警聯絡方式,為應急提供及時的應急支援措施;10、確定可能發生事故的應急現場中心位置以便應急及時啟用;制訂項目施工場區的應急物資、人力資源儲備力量。(4)應急培訓演練部的職責根據工程項目生產的特點,施工場區人員構成情況,及施工場區周圍環境狀態,按照已確定的可能發生事故,制定培訓和演練計劃;按時計劃組織各應急隊伍進行各種應急技能的學習和培訓,適時組織各應急技能的演練;協助組織部門施工場區內的應急隊伍,建立應急機制;通過培訓和演練,及時修正應急的不足和缺陷,完善項目經理部的應急實施機制,培訓演練和措施;收集和整理應急技能演練中的信息,及時反饋副總指揮,作好應急人力資源資料和應急能力資料檔案的歸檔。(5)應急物資管理部的職責協助部門制訂施工場區應急11、物資資源的儲備計劃,檢查、監督、落實應急物資的儲備數量,建立檔案;定期檢查落實應急物資管理人員的到位和變更情況;定期檢查落實過期應急物資資源的更新和達標狀態;定期收集和整理部門施工場區的應急物資資源信息,為應急行動啟動做好物資源的數據儲備;應急預案啟動后,按應急總指揮的部署,有效地組織周邊其他項目經理部的應急物資資源,及時對事故現場進行應急救援。(6)應急施工部職責根據各部門的施工內容及特點,制訂工程技術解決的應急方案,為事故現場提供有效的工程技術服務;應急預案啟動后根據事故現場的特點,及時向應急總指揮提供科學的工程技術方案和技術支持,有效地指導應急行動中的技術工作。(7)應急后勤供給部職責根12、據各部門施工場區的位置,了解落實該項目周邊的應急物資供應點分布情況,為應急行動后勤物資供給做好準備工作;應急預案啟動后,按應急總指揮的部署,及時趕赴現場,根據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及時提供后勤服務。五、預防與警報5.1危險源監控1.對辦公區域和施工場區的危險源,采取定期檢查、日常值班巡邏、作業過程專人盯崗,在辦公樓設置報警監測裝置方式進行監控。2.預防措施(1)建立三級動火審批制度一級動火,由動火單位提出意見,經本單位防火責任人審批;二級動火,由動火單位提出意見,防火負責人加具意見,報項目部安質部門共同審核,經項目部防火責任人審批;三級動火,由項目部提出意見,防火責任人加具意見,經公司防火責任人13、審批,并報市消防部門備案,如有疑難問題,還須邀請市勞動、公安、消防等有關部門的專業人員共同研究審批。(2)建立臨時設施防火制度臨時設施應遠離火災危險性大的場所,必須使用不燃材料搭建圍蔽和骨架(門窗除外),易燃易爆物品倉庫必須單獨設置,用磚墻圍蔽;臨時設施必須建立寬度不小于1.2m的消防通道,不得修建在高壓架空電線下面,并距離高壓架空電線的水平距離不少于6m。(3)建立日常防火教育制度新職工、外來工上崗前必須進行防火知識、防火安全教育,并做好簽證登記;每周根據生產特點對職工、外來工進行不少于一次的防火教育;定期組織一次義務消防隊培訓、演練;施工現場要設立防火宣傳欄和防火標語。(4)建立防火檢查登14、記制度班組實行班前班后檢查;每月由現場防火責任人帶隊,組織有關部門人員,對施工現場進行全面檢查,項目部每季進行抽查;認真做好動火后的安全檢查;認證落實整改隱患的跟蹤、復查。(5)建立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制度易燃易爆物品存放量不準超過3天的使用量;易燃易爆物品必須設專人看管,嚴格收發、回倉手續;易燃易爆物品嚴禁露天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倉照明必須使用防火、防爆裝置的電氣設備;使用液化石油氣作焊、割作業,須經施工現場防火責任人批準;嚴禁攜帶火種、手機、對講機及非防爆裝置的照明燈具進入易燃易爆物品倉。(6)建立安全用電管理制度施工現場一切電氣安裝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設工程施工現場供電安全規范和建15、設部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要求執行;施工現場一切電氣設備必須由有上崗操作證的電工進行安裝管理,認真做好班前班后檢查,及時消除不安全因素,并做好每日檢查登記;電線殘舊要及時更換,電氣設備和電線不準超過安全負荷;不準使用銅絲和其他不合規范的金屬絲作照明電路保險絲;加強對碘鎢絲、鹵化物燈的使用管理;室內、外電線架設應有瓷管或瓷瓶與其他物體隔離,室內電線不得直接敷設在可燃物、金屬物上,要套防火絕緣線管。(8)建立動火作業制度焊、割作業必須由有證焊工操作;嚴格執行臨時動火作業“三級”審批制度,領取動火作業許可證后方能動火;動火作業必須做到“八不”、“四要”、“一清理”;高處動火作業要專人監焊,落實16、防止焊渣、切割物下跌的安全措施;動火作業后要立即告知防火檢查員或值班人員。(9)按規定配置充足的消防器材,不得借故移作他用?,F場配備足夠的消防水源、管道。5.2預警行動1.在危險源評估的基礎上,對其可能發生火災處設置“嚴禁煙火”、“禁止吸煙”等標識;2.易燃易爆物品倉庫內外除設置相應安全標志外,還應在倉庫外圍拉設警戒線,并設立值班室24小時專人值班。3.任何人發現火險后,都要及時、準確地向保衛部門、現場負責人員或消防機關報警(火警電話119),并積極投入撲救。單位接到火災報警后,應及時組織力量,配合消防機關進行撲救。六、信息報告程序6.1.報警系統及程序辦公區域及施工現場發現火情后,第一時間報17、告現場負責人,現場負責人應立即向上一級主管部門或119報告,項目部主要負責人決定是否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程序為由下而上,由內到外,形成有序的網絡報警系統。6.2.現場報警方式 電話報警:利用值班電話向上級機構及消防部門報警; 警報器、喊話器報警、人員喊話等手段告知現場人員撤離; 24小時與相關部門的通訊、聯絡方式為現場值班電話、發現人手機,外部救援電話為119,人員受傷急救電話120。6.3.報警內容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類別、簡要經過、人員傷亡;事故發生單位名稱,事故現場部門負責人姓名;工程項目和事故險情發展事態、控制情況,緊急搶險救援情況;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分析;事故的報告單位、簽發人18、和報告時間。6.4.外部求援方式內部應急預案啟動的同時,由應急總指揮確定是否啟動外部應急報警系統,向已經確定的施工場區外部單位、社會公共救援機構求援。七、應急處置7.1響應分級根據國家現行火災統計方法,按照每次火災事故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受災戶數和財產直接損失金額,分為以下三類:特大火災:死亡人數10人以上(含10,下同),重傷20人以上或死亡、重傷20人以上;受災50戶以上;燒毀財物直接損失50萬元以上。重大火災:死亡3人以上,重傷10人以上或死亡、重傷20人以上;受災戶30戶以上;燒毀財物直接損失5萬元以上;一般火災:不具有前列兩項情況的燃燒事故為一般火災。特大、重大火災由公司啟動應急預案,19、一般火災由項目部啟動應急救援預案。7.2響應程序1.應急指揮響應程序根據基層負責人提供的有關火情,人員情況,應急救援資源配置情況,立即分析確定報警級別,指揮協調應急行動。根據現場應急控制情況,確定升高或降低警報級別,決定請求外部援助和應急撤離。2.應急行動響應程序現場消防隊(由施工現場職工、勞務工組成)接到報告,立即到達火災現場,在消防隊長指揮下,首先切斷火災現場電源、煤(燃)氣,有條不紊地按照應急預案進行撲救,接到應急總指揮下達的撤離命令時,立即撤離現場。3.資源調配響應程序資源調配響包括人力資源響應和物資資源響應,應急措施啟動后,安質部、物資管理部根據應急總指揮的部署,有效組織周邊及其他內20、部人力資源,及時對事故現場進行應急救援。4.應急避險響應程序應急救援過程中,按照應急總指揮的部署,消防人員及時撤離重火災地點,各應急職能部門按照預案的分工,及時對場區內外進行有效隔離、疏散場區外居民撤出危險地帶,對受傷人員進行救治工作,對重傷人員轉移至醫療機構就醫。5.擴大應急響應程序應急行動中,火勢開始蔓延擴大,不能馬上撲滅情況下,由現場最高領導者下達擴大應急救援級別并報上級及消防主管部門。7.3處置措施根據物質燃燒原理和總結長期救火實踐,可用以下四種方法:1.窒息滅火法施工現場可采用石棉布,浸濕的棉被、帆布、海草席等不燃或難燃材料覆蓋燃燒物或封閉孔洞;用水蒸汽,惰性氣體或二氧化碳、氮氣沖入21、燃燒區域內;利用建筑物原有的門、窗以及生產儲運設備上的部件封閉燃燒區,阻止新鮮空氣流入,以降低燃燒區內氧氣含量,窒息燃燒。此外,在萬不得已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采用水淹沒(灌注)的方法撲滅火災。2.冷卻滅火法將滅火劑直接噴灑在燃燒物體上,使可燃物質的溫度降低至燃點以下,終止燃燒。在必要的情況下,可用冷卻劑冷卻建筑構件、生產裝置、設備容器等,防止建筑構件變形造成更大損失。3.隔離滅火法將燃燒區域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質轉移到安全地點;關閉閥門,阻止氣體、液體流入燃燒區;設法阻攔流散的易燃、可燃氣體;拆除與燃燒區相毗鄰的可燃建筑物,形成防止火勢蔓延的間距等。4.抑制滅火法使滅火劑參與燃燒22、反應過程,使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游離基消失,從而形成穩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離基,便燃燒反應停止。5.電器、焊接設備火災的撲滅撲滅電器火災時,首先應切斷電源,并使用絕緣性能好的滅火劑,如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等。焊接設備(電石桶、氧氣、乙炔、電焊機)著火,首先要關閉閥門,可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或干粉滅火器撲救,不能用水、泡沫滅火器和四氯化碳滅火器救火,如臨近建筑物或可燃物失火,應盡快將氧氣瓶搬走,放在安全地帶,防止受火場高熱影響引起爆炸。八、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8.1.應急處置所需物資與裝備數量廚房:面積在100以內,配置滅火器2個、每增50增配滅火器1個;材料倉庫:面積在50以內,配備滅火器不少于1個23、,每增50增配滅火器不少于1個(如倉內存放可燃材料較多,要相應增加);施工辦室、水泥倉:面積在100以內,配備滅火器不少于1個,每增加50增配滅火器不少于1個;可燃物品堆放場:面積在50以內,配備滅火器不少于2個;電機房:配備滅火器不少于1個;電工房、配電房:配備滅火器不少于1個;垂直運輸設備(包括施工電梯、塔吊)機駕室:配備滅火器不少于1個;油料倉:面積在50以內,配備滅火器不少于2個,每增加50增加滅火器不少于1個;臨時易燃易爆物品倉:面積在50以內,配備滅火器不少于2個;木制作場:面積在50以內,配備滅火器不少于2個,每增加50增加滅火器不少于1個;值班室:配備滅火器2個;集體宿舍:每224、5配備滅火器1個;臨時動火作業場所:配備滅火器不少于1個和其它消防輔助器材;在建建筑物:施工層面積在500以內,配備滅火器不少于2個,每增加500增配滅火器1個,在非施工層必須視具體情況適當配置滅火器器材。8.2.幾種滅火機的性能、用途和使用滅火機的種類二氧化碳滅火機四氯化碳滅火機干粉滅火機規格2kg以下23kg57kg2kg以下23kg58kg8kg50kg藥劑液態二氧化碳四氯化碳液體,并有一定壓力鉀鹽或鉀鹽干粉并有盛裝壓縮氣體的小鋼瓶用途不導電撲救電氣精密儀器、油類和分類火災;不能撲救鉀、鈉、鎂鋁等引起的火災不導電撲救電氣設備火災;不能撲救鉀、鈉、鎂鋁、二硫化碳引起的火災不導電撲救電氣設備火災,石油產品、油漆、有機溶劑、天然氣房子,不宜撲救電機火災效能射程3m3kg,噴射時間30s,射程7m8kg,噴射時間48s,射程4.5m使用方法一手拿喇叭筒對著火源,另一只手打開開關只要打開開關,液體就可噴出提起圓環,干粉就可噴出檢查方法每3月測量一次,當減少原重1/10,應充氣每3月試噴少許,壓力不夠時應充氣每年檢測一次干粉,是否受潮或結塊;小鋼瓶內的氣體壓力;每半年檢查一次,如重量減少1/10,應換氣8.3.應急物資設備的管理與維護應急預案所需的物資裝備由現場統一保管,專人負責維護保養,做好物資設備臺帳。每次安全應急搶救完后,做好統計工作,對損失的物資設備進行及時的維修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