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鉆孔樁基礎工程水下灌注砼施工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4806
2024-09-06
8頁
63.98KB
1、大橋鉆孔樁基礎工程水下灌注砼施工技術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 施 工 技 術 交 底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編號: 分部工程橋梁工程分項工程基 礎交底部位樁基礎交底范圍本工程樁基施工交底內容一、施工準備1、鉆孔樁施工前應進行施工調查(環境、氣候、地質、水文等);2、結合現場實際用地情況,合理安排人員、機械、施工設備;3、組織好施工,完善施工工藝,合理安排工期。 4、提前準備好施工用料。二、工程概況本工程共有鉆孔樁62根,其中兩個橋臺9根,樁徑為1.3m、1.2m,其余樁徑均為1.5m,樁長15612、m不等。大部分樁基在陸地上,采用常規法施工,其中L10、L11號墩10根樁基為水中樁,采用筑島圍堰施工樁基礎。本橋所有樁基施工均采用正循環沖擊鉆機泥漿護壁成孔,該種機型對各種地層土壤適應性較強,鉆進速度快等。三、施工工藝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框圖見附圖。1、整理場地、測量放樣2、圍堰、筑島(適合于水中樁)鉆孔前平整場地或進行筑島圍堰,場地的大小以能滿足鉆機的放置、泥漿循環系統及混凝土輸送車的要求。場地平整后由測量工程師在埋設鋼護筒之前需對每一個樁基位置進行精確測量打好木樁。3、護筒埋設、鉆機就位:護筒用68mm的鋼板制作,鋼護筒的內經比樁徑大0.3m,長不得2.5m。鋼護筒采用挖坑法埋設法,即清除3、雜物,換除軟土,整平夯實。護筒底部和四周所填的土必須分層夯實,以保證護筒平穩,護筒埋設應準確、穩定,護筒中心與樁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保證鉆機沿著樁位垂直方向順利工作。護筒高度高出地面0.3m左右或高出設計標高0.3m左右,護筒安置好,在護筒內利用人工開挖為1.5左右,有利于鉆機開鉆。安裝鉆機:安裝鉆機就位之前,先對各項準備工作進行全面檢查,鉆機就位時,利用枕木作機座,使鉆機保護平穩,保證在鉆機運行中不產生位移和沉陷,否則應及時進行處理。鉆機中心應對準樁中心,并與鉆架上的起吊滑輪在同一鉛垂線上。保證鉆機中心豎直且與樁中心重合。泥漿制備:采用粘土造漿方式進行護壁。在開鉆之前,向樁孔內放入4、一定數量的粘土及水,稍提樁錘,在護筒內打漿,并開動泥漿泵進行循環,待泥漿均勻后方可開始鉆進。泥漿漿液的比重、粘度、靜切力、酸堿度、膠體率、失水、含砂率等指標要符合該地層護壁要求。造漿用的粘土應符合下列技術要求:膠體率不低于95含砂率不大于4造漿率不低于0.006m/kg0.008m/kg泥漿性能指標應符合下列技術要求:泥漿相對密度 1.25漏斗粘度 28s含砂率 95%失水量 30mL/30min4、沖擊成孔:開始鉆孔時,進尺要適當控制,對護筒底部,應低檔慢速沖打,使底腳處有較堅固的泥皮護壁。如護筒底土質松軟出現漏漿時,可提起錘頭,向孔內倒入粘土塊,再放入錘頭上下摩擦,使膠泥擠入孔壁堵住漏漿空5、隙,穩住泥漿后繼續鉆進。鉆至護筒底部以下1m后,則可按地質情況以正常速度鉆進。鉆進過程中應經常注意地質層變化,每進尺2m或在地質層變化處應撈取渣樣,判斷地質層,記入鉆孔記錄表并與地質柱狀圖核對。操作人員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崗位責任制,隨時填寫鉆孔施工記錄,交接班時應詳細交待本班鉆進情況及下一班需注意的事項。鉆進作業必須保持連續性,升降錐頭時要平穩,不得碰撞護筒或孔壁。拆除和加接鉆桿時力求迅速。樁孔鉆至設計標高后,對成孔的孔徑、孔深和傾斜度等進行檢查,滿足設計要求后請監理工程師進行終孔檢驗,并填寫終孔檢驗記錄。在鉆進過程中,要作好泥漿的管理,要經常檢查泥漿的稠度和相對密度,根據泥漿的成分變化分析孔內6、護筒腳部位的情況變化作出相應的處理措施。泥漿比重控制在1.21.25為宜,并根據泥漿的比重與外部河水的比重來計算壓力差,從而確定孔內泥漿保持在520kPa的水頭壓力,要根據孔內的壓力調整泥漿面的位置。第一次清孔:終孔檢驗合格后,立即進行清孔作業,擬采用換漿法清孔。清孔過程中必須始終保持孔內原有水頭高度,以防塌孔。清孔時換入質量好的泥漿,泥漿比重控制在1.05左右,粘度1720s,膠體率98%,含砂率8%,以使孔底沉碴厚底小于10cm。當沉碴較多,用換漿法清孔不能滿足要求時,可采用吸碴法,保證孔底沉碴滿足要求。5、檢孔:清孔后用檢孔器(直徑不小于設計樁徑,長度為設計樁徑的46倍)對孔徑、垂直度7、進行檢驗。6、吊放鋼筋籠:鋼筋骨架在鋼筋加工場地分段制作,運至現場后用汽車吊吊入孔內,注意不撞孔壁,防止坍孔,并防止將泥土雜物帶入孔內,鋼筋分段綁扎、吊放,連接時,先將下段掛在孔口,再吊上第二段進行鋼筋籠連接,鋼筋籠連接采用機械套筒連接,逐段連接逐段下放。吊入后應校正軸線位置垂直度,勿使扭轉變形。鋼筋籠定位后,在4h內澆注混凝土,防止坍孔。聲測管和導管安裝:按設計要求埋設超聲波檢測用聲測管,將聲測管固定的鋼筋籠上。灌注砼導管用直徑219mm的鋼管,壁厚3mm,每節長2.02.5m,配12節長11.5m短管,由管端粗絲扣、法蘭螺栓連接,接頭處用橡膠圈密封防水。導管在使用之前須進行水密、承壓和接頭8、抗拉試驗。第二次清孔:在第一次清孔達到要求后,由于要安放鋼筋籠及導管準備澆注水下混凝土,這段時間的間隙較長,孔底又會產生沉碴,所以待安放鋼筋籠及導管就序后,再利用導管進行第二次清孔。清孔的方法是在導管頂部安設一個彎頭和皮籠,用泵將泥漿壓入導管內,再從孔底沿著導管外置換沉碴,清孔標準是孔深達到設計要求,孔底泥漿密度1.05,復測沉碴厚度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此時清孔就算完成,立即進行澆注水下混凝土的工作。混凝土要求:采用C30混凝土強度等級比設計強度等級提高0.5N/mm2,粗骨料宜用卵石,最大粒徑不大于導管內徑的1/6,且不大于40mm,使用碎石時,粒徑為0.520mm,砂用級配良好的中砂。混凝9、土水灰比在0.6以下,水泥用量不小于370kg/m3,優先采用礦碴水泥,含砂率為40%45%,坍落度為1820cm,擴散度為3438cm。混凝土初凝時間為34h。7、水下灌注砼灌注時先灌入首批混凝土,其數量經過計算,使其有一定的沖擊能量,能把泥漿從導管中排出,并能把導管下口埋入砼,其深度不少于1m;堵塞導管采用混凝土隔水栓。隔水栓預先用8號鐵絲懸吊在混凝土漏斗下口,當混凝土裝滿漏斗后,剪斷鐵絲,混凝土即下入到孔底,排開泥漿;隨著澆注連續進行,隨澆隨拔管,中途停息時間不超過15min,在整個澆注過程中,導管在混凝土埋深24m,利用導管內混凝土的超壓力使混凝土的澆注面逐漸上升,上升速度不低于2m/10、h,直至高于設計標高1m;當混凝土面接近鋼筋骨架底部時,為防止鋼筋骨架上浮,采取以下措施:使導管保持稍大的埋深,減慢灌注速度,以減小混凝土的沖擊力;當孔內混凝土面進入鋼筋骨架1m2m后,適當提升導管,減小導管埋置深度,增大鋼筋骨架下部的埋置深度。8、灌注中如發生故障,作如下處理:批砼灌注后導管進水,應將沉渣吸出后再改正操作方法,重新進行灌注。中途導管提升過高,發生導管下口進水時,可重新將導管插入砼,但須將導管內泥漿吸出后再恢復灌注。、砼面處于井孔水面以下不很深的情況下導管進水時,可采用底塞隔水的方法并外加一定壓力,重新插入導管,恢復灌注。灌注開始不久發生導管堵塞時,可用長桿沖搗或用振動器振動,11、如無效,抽出清理后重新安裝隔水栓,排水后插入砼內,并將孔內散落材料及導管內泥漿吸出后再恢復灌注。、灌注過程中發生數量不大的坍孔時,將沉積在砼內的泥渣吸出后再繼續灌注。同時應針對坍孔原因,采用加大水頭壓力等措施,防止繼續坍孔。、灌注開始不久發生故障,用前述方法處理無效時,應及時拔出導管,吸出已灌注的砼,抽出鋼筋籠,然后重新清孔,吊裝鋼筋骨架和灌注砼。在混凝土澆注將近結束時,在孔內注入適量清水,使槽內泥漿稀釋,排出槽外,并使管內混凝土柱有一定的高度(2m以上),保證泥漿全部排出。四、施工注意事項灌注水下砼過程中應注意下列事項:1、砼運抵灌注地點時,檢查其和易性,坍落度等情況,如不符合要求,應進行第12、二次拌合,如仍達到要求,不得使用。灌注首批砼時,導管下口至孔底的距離為2540cm。2、灌注開始后,連續有節奏地進行,并應盡可能縮短拆除導管的間隔時間,當導管內砼不滿時,徐徐地灌注,防止在導管內造成高壓空氣,壓漏導管。在灌注過程中,應經常保持孔內水頭,防止坍孔,并經常測量孔內砼面的位置,及時調整導管埋深。3、灌注過程中,將孔內溢出泥漿引入沉淀池,沉淀后外運,防止污染。交底人復核施工員安全員日期接底人作業隊負責人作業班組見會簽欄日期施工工藝示意圖施工準備平整場地樁位放樣埋設護筒鉆機就位鉆 進清 孔檢查成孔質量下鋼筋籠下導管檢查沉渣厚度水下砼灌注拔除護筒成樁質量檢驗下道工序孔內注泥漿泥漿沉淀池泥漿備料泥漿池砼制備輸送檢查砼質量及砼面標高制作檢查試件拼裝導管檢查鋼筋籠制作匯 簽 欄項目名稱: 序號姓 名工 種職務備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