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建設項目巖溶路基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5432
2024-09-06
10頁
63.93KB
1、市政道路建設項目巖溶路基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技 術 交 底 書施工單位:巖溶路基施工班組 交底編號:工程名稱巖溶路基交底日期XX-7-21工程部位施工工藝依據圖號XX路XX現場領工員及巖溶路基施工班組: 現對巖溶路基施工工藝進行交底,現場嚴格按照該交底進行施工。 施工工藝附后一、施工工藝、施工方案及方法1、施工工藝(見巖溶路基壓漿工藝流程圖)巖溶路基壓漿工藝流程圖施工準備測設監測點、布孔安裝鉆機開孔下套管固結鉆進基巖終孔、注水試驗質量檢查孔口蓋或混合器壓力注漿、監測測設監測點、2、布孔質檢清孔注水試驗效果檢查壓漿結束物探驗證質量評定交驗未滿足結束條件合格有缺陷2、施工方案及方法線路中線恢復后,一次性測出注漿孔位;鉆探先行,注漿隨后。邊探邊鉆、邊注邊察。及時發現異常,及時調整工藝。同時做好周邊環境的監測,避免污染和控制漿液超出加固范圍。土石界面附近巖溶發育,采用分段注漿法,調整壓力,加大注漿量。遇較大空洞和水流,灌注砂漿或添加粗骨料、加注濃漿等方式封堵。在施工前、后均采用綜合物探與注水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巖溶地基處理工程的效果檢測。鉆孔前準備:設攪拌站:選取在少占地、地勢高、平坦、環境影響小、運輸方便的位置設置攪拌站。盡量減少耗費、壓力損失。備料:按設計要求,備足PO32.53、號普通硅酸鹽水泥,3843Be、模數2.43.0的水玻璃和以及注漿管材等。注漿前準備:根據設計圖及注漿孔巖溶發育程度,做好漿液配比用料。檢查攪拌機、注漿泵等設備運轉情況;壓漿孔孔口蓋換上混合器(法蘭盤),對管路進行試壓、檢查管路、接頭的連接、密封質量。路基壓漿工程施工程序主要為先導孔了解地層、壓漿孔鉆探、壓漿、物探驗證四個程序,按此分述如下:(1)地質鉆孔鉆探工藝和技術措施先導孔與地質鉆孔相結合,其目的了解地層、巖溶特征,確定實施性的注漿工藝。1)鉆探工藝:布孔:根據現場調查和設計要求,現場定出線路中線后,采用儀測準確設置孔位,測出孔口標高。安裝鉆機:平整場地,設置機臺,安裝XU-100型鉆機4、,調平機架、機體,因地物、管線影響時移動不宜超過0.5米。準備鉆具:備好f108套管、鉆頭以及鉆桿、巖心管等設備。開孔:鉆孔孔徑f110,采用f108鉆頭、巖芯管開孔。第四系土層采用干鉆。下套管:第四系松散地層,邊鉆進邊下套管;如成孔較好則鉆入基巖0.5米后一次性下入套管。封套管:鉆至基巖0.5米嵌入套管,用75號水泥砂漿封閉;孔口套管露出地面0.20.5米,孔口搗實密封。鉆基巖:待水泥砂漿初凝后,繼續基巖鉆過,孔內一般采用清水循環鉆進,非特殊情況不采用泥漿循環,如遇硅質灰巖或燧石團塊即改用金剛石等鉆進工藝。鉆至溶洞充填物改用干鉆并取樣鑒定。終孔:鉆至設計孔深度,經專業工程師自檢后。請監理工程5、師檢查同意方可提鉆。用清水洗孔直至返清水。如不返水,沖洗時間不少于30分鐘。然后擰孔口蓋準備壓漿。2)技術要求措施地質鉆孔鉆探嚴格按照鐵路工程地質鉆探規程(TB10014-98)執行。確保鉆孔取芯質量:粘性土大于90%;碎石類土大于50%,巖溶、構造破碎帶大于50%,完整基巖大于80%,孔底殘留巖芯不超過20厘米。認真作好鉆探原始記錄,資料完整、準確、干凈。準確分層。巖芯排放整齊,貼上分層標簽,妥善保管。回次進尺符合規程要求;分層界線偏差5厘米;準確描述巖溶發育情況,統計巖溶率,確定溶洞位置、發育程度及孔內充填物等特征。量測孔內初見及穩定水位,根據設計意圖做注水試驗。滿足設計、監理提出的各項要6、求。(2)壓漿孔施工工藝和技術措施1)施工工藝壓漿孔為路基壓漿通道,其工藝控制與地質鉆孔類似。 布孔:按設計排距(5m)、孔距(5m),梅花形布孔。全站儀測放孔位,標高,進行統一編號釘樁。先鉆邊排孔,后鉆內排孔。 安裝鉆機:平整場地、機臺后安裝就位鉆機,調平機架、機體。 開孔:開孔前先了解有無地下埋藏物,確認無誤后采用f108巖芯管開孔鉆進。如無取芯、取樣要求可直接鉆入基巖0.5米。 下套管:鉆至基巖0.5米后,下入f108mm套管,并嵌入基巖;套管出露地表0.20.5米。用水泥砂漿固結套管,并將孔口套管四周搗實封閉,防止漿液從套管周圍串出,影響注漿效果。 基巖鉆進:待固結套管水泥初凝后,繼續7、鉆進。循環水應用清水,如遇巖層破碎或構造帶使鉆進困難時,可采用泥漿循環,但終孔前用清水沖洗,直至返清。鉆進時注意巖溶空洞會出現掉鉆具的危險,應量測空洞的深度、大小、充填物的情況。 終孔:鉆至基巖面下6米終孔,如遇溶洞,再鉆至溶洞底板下1.0米,按要求做注水試驗;自檢合格后,報請監理工程師驗孔后,合格后及時擰上孔口蓋。 注水試驗:選取代表性孔進行注水試驗,確定單位長度吸水量。 壓漿:遵循先邊排,后內排跳孔注漿順序;先稀后濃,依吸漿情況逐步加濃漿液,配比控制在1:10.8:1;壓漿壓力應在0.10.3Mpa,巖土界附近逐步加大至0.30.5Mpa,最大應不超過1.5Mpa。2)技術要求壓漿孔施工執8、行鐵路工程地質鉆探規程。做好鉆孔原始記錄,根據工程技術部的要求進行鉆孔巖芯取樣和巖溶發育記錄、統計,以便制定注漿措施;量測初見、穩定水位;成孔壓漿時留備用鉆機,進行清孔、處理壓漿發生的孔內異常問題。(3)壓漿工藝和技術措施壓漿施工按照注漿技術規程(YBJ44-92)有關規定與設計要求進行,壓漿設備主要為HJ800型攪拌機、BW150型、SYB50/70、SYB50/50-1注漿泵。設攪拌站:在施工段就近選取少占地、地勢高、平坦、環境影響小、運輸方便的位置設置攪拌站。盡量減少耗費、壓力損失。備料:按設計要求,備足PO3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3843Be、模數2.43.0的水玻璃和磷酸氫二鈉以及9、注漿管材等。并做好小樣配比試驗。壓漿前準備:根據設計圖及注漿孔巖溶發育程度,做好漿液配比用料。檢查攪拌機、注漿泵等設備運轉情況;壓漿孔孔口蓋換上混合器(法蘭盤),對管路進行試壓、檢查管路、接頭的連接、密封質量,攪拌漿液不少于5分鐘。注水試驗:選取代表性孔進行注水試驗,確定單位長度吸水量。壓漿:遵循先邊排,后內排跳孔注漿順序;先稀后濃,依吸漿情況逐步加濃漿液,配比控制在1:10.8:1;壓漿壓力應在0.10.3Mpa,巖土界附近逐步加大至0.30.5Mpa,最大應不超過1.5Mpa。當連續注漿單孔超過15噸水泥不見升壓或吸漿量下降時,采用提高漿液濃度或雙液壓漿措施。雙液壓漿時采用水泥漿與水玻璃之10、體積比1:0.08。如遇巖溶通道、較大溶洞和裂隙處視情況充填碎石、砂、水泥砂漿漿液或鋼筋混凝土蓋板。如有巖溶發育但吸漿量少或不進漿時,先采用高壓清水洗孔或鉆機清孔后疏通巖溶裂隙通道,再注漿。清孔:按設計要求,采用鉆機在注漿完成12小時后進行清孔再壓漿。確保漿液已至溶洞下限或滿足設計注漿量和注漿結束條件。壓漿結束:路基巖溶壓漿的作用不同于堵水、防滲工程,單孔壓漿結束除遵循規范、符合設計意圖外,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客觀條件,綜合以下條件可結束壓漿。壓力控制標準:當注漿孔口壓力達到0.51MPa,漿液難以注入時。壓漿量控制標準:單孔進漿量達到平均設計壓漿量的1.52倍,且進漿量明顯減少時。壓漿范圍控11、制標準:冒漿點超過注漿范圍35m時。特殊條件控制標準:當注漿壓力不大或降低注漿量,基地出現異常上鼓,應終止注漿,同時采用附近注漿孔“補償”等措施。壓漿結束后,經質量檢查工程師檢查,通知監理工程師檢查確認終孔條件。將注漿孔填實封閉截割孔口套管,留下標記備查。最后清理場地,去除污染。效果檢查:需進行工程效果檢測。(4)注漿結束條件當單孔連續注漿超過設計單孔注漿量2倍不見升壓或吸漿量下降時,采用提高漿液濃度或雙液壓漿措施,雙液壓漿時采用水泥漿與水玻璃之體積比1:0.08。(應提請有關四方進行會勘)如遇巖溶通道、較大溶洞和裂隙處視情況先灌注機制砂或稀的水泥砂漿對溶腔進行充填,再采用粉煤灰水泥漿液或雙液12、注漿。稀的水泥砂漿水灰比與注漿水灰比保持一致(0.8:11:1)、灰砂重量比采用1:31:6。注漿結束:達到以下條件可結束注漿:注漿口口壓力維持在0.2MPa左右,吸漿量不大于40升/min,維持30 min。冒漿點超過注漿范圍35m時。單孔進漿量達到平均設計壓漿量的1.52倍,且進漿量明顯減少時。特殊條件控制標準:當注漿壓力不大或降低注漿量,基底出現異常上鼓,應終止注漿,同時采用附近注漿孔“補償”等措施。壓漿結束后,經質量檢查工程師檢查(合格后),通知(現場)監理工程師檢查確認終孔條件。將注漿孔填實封閉截割孔口套管,留下標記備查。最后清理場地,去除污染。二、監測與測試1、監測為了對巖溶路基注13、漿施工的質量進行宏觀控制,避免施工造成環境的影響。施工時安排專人進行質量、環境的監測。調查施工區的井、泉、坍坑以及民居的生活水源分布,定期或日常進行水量、水質的觀測、訪問,確保生活用水的質量,農田用水無污染。2、測試1)、試驗施工進場落實漿材料源后,即進行不同水灰比的小樣配比試驗,確定0.8:11:1的材料用量,以及雙液壓漿時,水玻璃與不同水灰比的水泥漿配比,和緩凝劑的摻量,便于施工工藝控制。對壓漿中出現異常的壓漿孔,采用注水試驗,或水位傳遞、指示劑、氣體傳遞等方法確定巖溶通道連通性和壓漿質量。2)、工程效果測試以往對巖溶地基加固效果的檢測與評價,多偏重鉆探取芯方法。但是,鑒于巖溶的復雜性,鉆14、孔取芯僅能以點帶面的推斷。根據設計要求,為客觀、快速、整體地檢測與評價巖溶地基加固效果,采用經多年來工程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綜合物探與注水相結合的測試方法。、注水試驗在注水試驗前,量測孔內穩定水位后,進行孔內定量注水,觀測單位長度吸水量變化幅度,壓漿后試驗的單位長度吸水量應小于壓漿前吸水量的35%,即可判定達到壓漿效果。、綜合物探測試壓漿前、完工后遵循鐵路工程物理勘探規程(TB10013-2004)采用瞬態面波和四極電測深兩種方法為主進行探測。瞬態面波法能快速、有效地對巖溶路基進行整體評價。檢測點位置以注漿孔為準,波檢波距為0.51m;炮檢距510m;四極電測深法采用點距為5m。前后兩次在同樣的15、位置采用兩種方法進行24個剖面的探測,然后進行對比:瞬態面波VR特征的變化。四極電測深頻散曲線特征的變化。電阻率s值特征的變化。結果評價:探測值壓漿前壓漿后結果rSrS壓漿前rS壓漿后rS壓漿前rS壓漿后效果好rS壓漿前=rS壓漿后效果差VRVR壓漿前VR壓漿后VR壓漿前VR壓漿后效果好VR壓漿前=VR壓漿后效果差頻散曲線形態形態較差,頻散嚴重形態較好,頻散較少或無頻散壓漿效果好三、巖溶路基注漿工程質量保證措施對工程施工中易出現的“質量通病”采取質量檢查員、隊長負責制。重點施工工序采用跟班作業的方法,控制質量通病的發生。對業主、監理在施工過程中提出的質量問題、管理問題,由分部經理負責,并及時采16、取糾正和預防措施。施工進場落實漿材料源后,即進行不同水灰比的小樣配比試驗,確定0.8:11:1的材料用量,以及雙液壓漿時,水玻璃與不同水灰比的水泥漿配比,和緩凝劑的摻量,便于施工工藝控制。施工時因受水文地質條件的影響,應及時調整混合比例。注漿過程中嚴格按照試驗配比控制水泥漿及水玻璃漿液比例,以免發生堵孔現象,影響注漿質量。注漿前后,及時進行物探資料對比,檢查注漿效果,對于未達到要求的,進行補充注漿。四、工藝標準1、洞穴、陷穴處理的孔間距、孔深、灌漿壓力允許偏差及檢驗標準序號項 目允許偏差(mm)施工單位檢查數量檢驗方法1孔間距100mm總灌漿孔數的10%觀測、尺量2樁底高程100mm總灌漿孔數17、的10%測量、施工單位記錄3樁徑不少于設計值總灌漿孔數的10%觀測、查施工單位記錄2、注漿結束標準1)注漿孔口壓力維持在0.2MPa左右,吸漿量不大于40升/min,維持30min。2)冒漿點已出注漿范圍外35m時。3)單孔注漿達平均注漿量1.52.0倍,且進漿量明顯減少時。當大不到上述結束標準時,采用雙液注漿或清孔后再注漿。清孔與上次注漿間隔時間不小于24小時。3、注漿效果檢查1)注漿前后,物探成果資料對比,檢查注漿效果。2)注漿前后,鉆孔注水試驗的單位長度吸水量對比,檢查注漿效果。注漿后單位長度吸水量應小于注漿前吸水量的35%,且不存在明顯漏水現象。3)鉆孔檢查,檢查孔數為5%,根據取芯漿液充填情況直觀判斷注漿效果。土層、裂隙巖溶、洞穴等必須干鉆取芯,巖芯采取率90%,檢查孔同時兼補漿孔。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9
18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12-17
99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9
6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