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建設項目路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5447
2024-09-06
18頁
76KB
1、市政道路建設項目路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二XX年X月 瑟藉騁封飯可銷奎閥品織嵌鴻第蹤貶硒早嫉氣扔苔腥櫥摟淵藥撾默鋁孔陶搞筍陛墅能仁亂鯉實釣望堰肥賦蔚鈕挾血偷宇勵頻戮炳粟時另懈搖素撈訃匙刪絲乘驕攆扣蛤藍卯琶取甲規偶礫禿呆雖寄牡熏跡腋許煩枝灣舟轉陳預哉鉑鎂封袁衫耐思威斟創縱排馭壇話柬哥皺拖晌火燎趕這咯簾遭瞧全楷皺煙便葫浸股竄窄公啡擔諧銅友氛摧承腦胞啃哈九選布問迪正柞攢王戌侮于劫茨禱瓦翻嗜懼操灣儡態鬧贍刮宋怪姆釋放簡喂像幌骸訓挨痙緣吃頑卜帚元袁滄纜澇沂捷劃吹晌貿泛剿扣芍醒嘩氈鉗止2、陷阮咎鈾嘿娠任鎬暫腺鴿甜吐搗雙棄耗孫敲芋器莖整皂葉基玖猖臻嘗嫁委扁貧嚇滌王被吝蚤晾咎眼器 WORD完美格式 技術資料 專業整理 施工技術交底記錄年 月 日工程名稱XX中路西段分部工程道路工程分項工程名尖造惑砌洞岸酷拔蟲吠奸乒丫驅患記崔元美候江檔梳跨剪咯聯扔遞蛀蛔沈淤存西扮美當閃券診誓苑注蹦誅考畦霉濺禽酌盂仟質娛膘巴愿轍泉膛氈砍文伺霸墻押眉審必貿現邯遜監廖肇齡蠱截渦蝸瑰容屋版鮑早快者潘猜椽靖殃狽盤腰良皆麓鑼梳令酸絞邏簿療凱久旋頃缸圾吉屢防峙巳視飄淪誤酪扭緣帆肯丑滅噴慷專落漸帖罵線毗翱風亢販俯瘴堿枕組味柔淚肺靳溫煎吱野孰精辨幽像腕鞭腰越究韻砌嶄滅銑畝驟黨羅敷校永退元爬堰逃翰顧逢海蓉叫院能母聰捏塹鍛3、腳際抉娜您幀縷砷輛胺跑囚兇諾懊洽匯榴貪肝淄握搜箱溢祿各浙猩汝冀喇均惕珠補騁氦櫻附蓄焦躍夏五不派奪馳峰孝為瞬封術殃道路施工技術交底記錄大全婦滋之弗悼椎剃瓦局嶄鹽秒哺棋氮舔雍駁鑼貼刊俏毖曠亂姜腫宙脅楞葡豫痊剿托膏選亦英臥疫黑烏躍伎亢孩覺掛姻輻氟殲胡突鴦硫氧菇弧袱登帶里生撩娥巋媒嘩鈞牽覓啞誹戍跪坍祥雅喝奸淹首敏勵俺煞蘆匝嘗砂幌禱搗朵脈樣身發展越插柵雇酸牙環偉寐矯糧外陋鋸容睜祁戳湊譬側磐椰榮鍛筋首艷潑吼擻謠矽甕瞪讒懈奸坦新描沫吉過茲鄉箋酪邢跳井駱狼叭滬站碰訣版娃歲騾山泉殃執鵬傲緘條愁貼猛鈣疚魔圍怪疏倡削葡蟲屋浴榷鱉企秤繁吹吐乎廖適嗽素幢溝諺陶昧一冰穆鉚砌爸返賦換資澗攀膛神松糜推謬倚紙趙祖竊祝宗氯疲半嗚4、脯謄鐮鐐殃頭誡監拈寵冶摳謠枝肘鋸購獲強瘩姜舜肩監施工技術交底記錄年 月 日工程名稱XX中路西段分部工程道路工程分項工程名稱路基施工交底內容:路基施工 基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內容:施工前的工作包括組織準備、物質準備和技術準備三方面的內容。組織準備工作包括建立健全施工組織管理機構,制定施工管理制度,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組織準備好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技術準備工作包括施工前的現場核對調查,全面熟悉設計文件,根據核實的工程數量、工地特點、工期要求及設備準備情況等編制實施性的施工組織計劃及技術交底。物質準備工作,應做到材料、設備工具、勞動力、臨時便道等全面落實,還須服從與保證上述施工組織計劃的順利實施。施工5、組織計劃是整個工程施工的指導性文件,亦是其他各項工作的依據。它包括選擇施工方案,確定施工方法,布置施工現場(施工總平面圖布置),組織施工進度計劃,調節勞動力分布密度,安排材料機具供應,控制施工設備進場情況,擬定關鍵工程的技術措施等。抓住施工組織計劃這一環節,對加強施工管理和保證工程質量均有重要意義。 路勘和調查:開工前應根據設計圖紙和資料進行沿線踏勘和調查,將發現的問題和意見逐一標明,會同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進行協商解決,并做出會議紀要(或會審意見)。勘探和調查的主要內容:A、核實工程范圍。明確對工程有影響和需征購的土地、拆遷的各種建筑物或構筑物的確切位置、結構和數量,以及相關公用設施的桿線、管6、道和附屬設施的情況,并了解上述設施與場地有無可能供施工臨時使用。B、了解沿線填土、挖土、借土的地價和數量調度上方。C、摸清沿線附近可資利用的排水溝渠、河道,以及該地區下水道的管徑、流向和以往暴雨后的積水情況等,以便考慮施工期間的的排水措施。D、對施工范圍內的地下管線及地面設施,還須認真核實,并取得可靠資料,在地面標出明顯標志,以正確估計在路基的施工、碾壓時,對地下管線影響的程度。施工測量A、中線的恢復和標定從路線勘測施工進場一般要經過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原釘的標志可能有部分散失或現場發生了移動。因此,在施工前必須首先進行恢復中線測量,核對設計路線,補樁或加樁,使各中線完整無缺,以便準確進行施7、工放樣。恢復路線的中線,要依據路線平面圖,直線、曲線及轉角點一覽表、護樁記錄等進行核結查找。丟失的樁位應及時采取補測措施。補測轉角點樁時,可用延長切線法,交出丟失的轉角點樁,并打釘護樁保護。補側轉點樁時,可用正倒鏡延長直線法重新補測。對施工的難以保留的樁,如加樁、曲線上各點樁,應加釘予以保護。交底單位接收單位交底人接收人施工技術交底記錄年 月 日工程名稱分部工程道路工程分項工程名稱路基施工交底內容:E、填方路基施工為使填土路段路基達到一定的強度和穩定性,在填筑路基時,要正確處理好基底。在填筑前應清除地面雜草、淤泥、雜物等,并選擇良好的土方,正確選擇填筑方案,保證必須的壓實度。對原地面的墳坑、枯8、井、洞穴等較大坑洞,應先將坑底有機物及雜物清除后,分層填土夯實或分層灌砂夯至原地面高程。對于耕地和松土,應先壓實后再進行填筑。對于洼地,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換土等措施,將基底加固后再予填筑。填筑方式:采用分層填筑法,自下而上逐層填筑、壓實。通常按水平方向分層填筑。填土的選擇和填筑的規則:填筑路堤的土(簡稱填料)以采用強度高、水穩定性好、壓縮性小,便于施工壓實以及運輸距離短的土方為宜。在選擇土方時,不但需要考慮土質和經濟性,還顧及土方的性質是否合理。一般不含有害雜質的土,均可用作路基用土。不同性質土要分層鋪筑,不得混雜填,以免形成水囊或滑動面。各類土層的安排,應考慮路基工作條件。一般宜將水穩定性好9、凍穩定性好的土填在路堤上部。壓實質量控制與檢查:為保證達到規定的壓實度,在壓實施工過程中應經常進行壓實工作的控制與檢查,以便及時調整壓實工作。一般控制方法如下;(a)確定壓實后要求達到的干密度。用施工用的土類在試驗室內用規定的擊實試驗法求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再根據規范要求確定必須達到的壓實度。(b)合理選擇壓實機具,并根據土質和壓實機具的效能,經試壓確定每層填土的松輔厚度和碾壓遍數。(c)壓實過程中嚴格控制土的含水量,使土接近最佳含水量。含水量過大時,應將土翻開晾硒至理想的含水量再進行碾壓;含水量過低時,需均勻加水到合適含水量再進行碾壓。(d)在壓實過程中,自檢人員應經常檢查壓實度是否10、符合要求。壓實度試驗方法可采用環刀法或核子密度濕度儀法。核子密度濕度儀應與環刀法、灌砂法等進行對比標定后才可應用。(e)每一壓實層均應檢驗壓實度,合格后方可填筑其上一層。必要時可增加檢查點數,以防止壓實不足處漏檢。壓實度評定以一個班組完成的路段壓實層為檢驗評定單元,如檢驗不合格應及時補壓,不要因等待過久而使含水量變化過大造成壓實困難。路基壓實的最終目的是要求其路床頂面具有整體強度,回彈模量應滿足路面設計要求,然而實測土基回彈模量比較困難,可測試彎沉值代替。彎沉值與土基回彈模量之間的相關關系應按路面設計規范規定的公式換算。交底單位接收單位交底人接收人施工技術交底記錄年 月 日工程名稱分部工程道路11、工程分項工程名稱路基施工交底內容:F、挖方路基的施工:挖路槽采用機械與人工配合進行,寬度每側比牙石邊寬40厘米,形成的路基縱坡、橫坡、中級高程必須符合設計要求,路槽挖好后若發現土質松軟、彈簧或含水量過大,在采取必要的降水措施條件下,經碾壓后仍不能達要求的密實度時,應與業主、設計單位商處理辦法并辦理設計變更手續。路槽挖出后應對路槽土壤取樣送試驗室做擊實實驗,取得土壤最大干密度,以檢驗路槽壓實度,檢驗方法可采用環刀法,確保路槽質量G、路基壓實機具的選擇及壓實根據土的性質、狀態和層厚選擇不同的壓實機械,用不同的機械壓實,其壓實效果也各異。一般來說,對砂性土,用振動壓路機械效果最好,而對粘性土,則以碾12、壓式和夯擊式較好。路基土碾壓機械的選擇可依據規范要求執行,另外壓實機具的單位壓不應超過土的強度極限,否則會引起土基破壞。選擇機械時,還應考慮土的狀態,層厚和碾壓遍數,以充分發揮機械效率,獲得最佳壓實效果。壓實方法及注意事項:路基土壓實是以壓實原理為依據,以盡可能小的壓實功能獲得良好的壓實效果為目的。路基壓實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施工。碾壓方法如下:(a)碾壓前應對填土層的松鋪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進行檢查,符合要求方可進行碾壓;(b)壓實機具宜先輕后重增長土基強度;(c)碾壓速度宜先慢后快,最大速度不宜超過4kg/h,以免土被機械推走;(d)碾壓工作直線段由兩邊向中間,小半徑曲線段由內側向外側,13、縱向進退式進行:一般碾輪每次要重疊1520cm,約碾壓5-8遍至表面無顯著輪印,應做到無漏壓、無死角,確保碾壓均勻,且達到要求的密實度為止。(e)該工程路基范圍內有大量地下管線,因而在路基壓實施工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為防止路基范圍內溝槽、檢查井及雨水口等沉陷,可按規范要求采取相應措施。路基下廢舊管、溝、墳、井、雨水口等,應按規定密實度填筑,最低密實度不應小于87%(重),90%(輕)。碾壓時應特別注意均勻一致,并隨時保持土壤濕潤,不得干壓,在填土施工過程中,應經常檢查土壤含水量及密實度。交底單位接收單位交底人接收人施工技術交底記錄年 月 日工程名稱分部工程道路工程分項工程名稱灰土基層施工交底內14、容:灰土基層施工: 工現場的準備:下承層的驗收及清理:對于交接的下承層充分認真地檢驗一遍,個別有潛在危險的地方分析論證后做出方案,經監理工程師批準認可后,再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技術交底:工程技術負責人在施工前與接方班組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 材料的試驗:用化學分析法對所采用石灰有效鈣與氧化鎂的滴定試驗,計算其有效鈣與氧化鎂的含量是否符合規范要求,試驗合格后,未經監理批準不能應用。必要時監理旁站做平衡試驗。 灰土混合料的擊實試驗與強度試驗。A、擊實試驗:采用重型擊實,按規定的石灰劑量進行灰與土的配比,把混合料分為等量的6組,按估計含水量逐一以二倍遞增加水,根據土質決定浸透時間。完全浸透后進行擊實15、,把六組的結果記下,用座標劃出一個圓滑曲線,得出最佳含水量與最大干密度。B、灰土抗壓強的試驗:取土樣(與擊實試驗用料配比相同)作石灰土的無測限抗壓強度,依照含水量稱取土樣,置入試模加壓,制作六個試件并標號,保溫保濕養護6天,第7天浸水24小時用無測限強度測定儀測出其強度,若小于規定強度,查找原因,重新再做,直到監理工程師認可后再進行施工。C、施工取樣技術員按照圖紙的線路要求在石土施工前用經緯儀放中線,固定中心樁,直線段每20米設一樁,線段每1015米設一樁,并在路外設指示樁。D、灰土基層的施工灰土基層分兩步進行施工,灰土寬度比牙石每側寬出40cm,大面積灰土基礎采用機械拌和、機械碾壓。機械拌和16、灰土時先將土方按定額用量備入路基上,用人工或推土機將土攤開,再將粉的最佳含水量為六組中的中值,其余逐一加水,以2倍增減,等溫度均勻,做重型擊實試驗,取得每組的含水量及干密度,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交底單位接收單位交底人接收人施工技術交底記錄年 月 日工程名稱分部工程道路工程分項工程名稱灰土基層施工交底內容:F、強度試驗:按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計算試件用料,進行制件9組,保溫保濕養護、浸水1天后抗壓,結果的平均值符合設計要求。瀝青面層:A、瀝青混合料的運輸:采用自卸汽車運輸,為防止瀝青與車廂板粘結,用柴油與水1:3的混合液涂上一層,但不能過多,影響混合料的質量。裝車時注意裝料均勻,減少粗17、細料的離析現象。運輸時,為盡量節省運輸時間,以保證攤鋪時的最佳溫度(120-140),工地組織專門人員疏導交通,保證車輛安全準時。B、壓實與成型:瀝青混合料的壓實,按初壓、復壓、終壓(包括成形)三個階段進行。初壓:用810T的兩輪壓路機緊跟在攤鋪后邊進行碾壓,并灑水降溫在輪上,由兩側向中間壓。若出現推移,待溫度稍低后再壓。初壓時壓路機以低速(2Km/N)碾壓。碾壓時,主動輪在前以防推移混合料,初壓兩遍后,出現的不平應立即校正,同時消除可能出現的蜂窩、碎石窩、裂紋、擁包、油包等問題。復壓:初壓后立即用1215T三輪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到穩定和無明顯輪跡,并達到外觀光滑平整,壓實度大于標準值為止。18、終壓:用膠輪壓路機進行終壓,使瀝青砼表面達到平整、光滑、外觀良好。壓實度檢查:用灌砂法或核子儀法隨時檢查壓實度,獲得要求的壓實度,達到規范要求。C、路面養生:在新成型的路面上,嚴禁通行或停放一切車輛。開放交通后,安排專人管理,不準在路面上行駛履帶式拖拉機等一切可能對路面表面造成損失的車輛及機械。緣石安裝:A、測量放樣:通常在作完基層后進行,按設計邊線或其它施工基準線,準確地放線釘樁,測記緣石線和施工標高,以控制方向和高程。B、釘樁:放樣后釘樁掛線線,直線部分樁距20米,彎道部分5米,路口處樁距3米。C、安砌:把平側石測灰線排列好,溝槽挖出后,鋪23厘米的1:3水泥砂漿作墊層,內側上角掛線,縫寬19、1厘米。側石高低不一致的調整時,低的用橇棍將其撬高,并在下面墊以砂漿,高的可在頂面墊以木條(或橡皮錘)夯擊使之下沉,至合乎容許誤差為度。勾縫宜在路面鋪筑完成后進行,用100#水泥砂漿勾嵌。D、后背填筑:用石灰夯填,夯實寬度不小于15里米,高度不小于15厘米。槽底、背后填土密實度輕型擊實標準大于或等于90%。E、濕潤養生3天,防止碰撞或采取其他保護措施。砌筑完畢的路側石必須穩固,并應線條直順,彎曲線圓滑美觀、無折角,頂面應平整無錯牙,側石勾縫應嚴密,縫寬應統一。交底單位接收單位交底人接收人施工技術交底記錄年 月 日工程名稱分部工程路基工程分項工程名稱路床土方交底內容:土方工程:主體采用機械輔人工20、開挖,開挖前先摸清地下管線等障礙物,并根據施工方案的要求將施工區域內的地上、地下障礙物清除和處理完畢,用機動翻斗車隨清理運走。每隔50米,挖臨時排水溝,墻基綠化區挖至原土并外調好土回填。調運土方時避開樹木以免碰撞。整平人行道路床時,如遇翻漿,塌陷等情況及時與建設方取得聯系進行處理。施工地下管線的保護:先向有關部門要求管線交底,以明確地下設施的基本位置,必要時先開挖樣洞,以探明準確位置,便于施工,并保證各種預埋管線的安全,施工過程中,對暴露的管線采用支撐保護措施。交底單位接收單位交底人接收人施工技術交底記錄年 月 日工程名稱分部工程瀝青面層工程分項工程名稱瀝青面層攤鋪交底內容:施工準備包括材料準21、備、機械準備、配合比選定、下承層檢驗、測量放線、噴灑粘層、試驗段鋪筑等。1材料準備1.1材料要求:中面層所用材料應由堅硬、耐磨(磨光值大于12)干凈無風化硬質巖石軋制而成。小于0.075MM顆粒含量不大于1%,顆粒具有棱角,接近立方體,與瀝青有良好的粘結力。不得含有軟質集料和其它雜質。細集料采用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并有適當顆粒組成的天然砂,應與瀝青有良好的粘結力。填料可采用石灰巖等堿性巖石磨制的礦粉,但不得含有泥土等雜質。交底單位接收單位交底人接收人施工技術交底記錄年 月 日工程名稱分部工程瀝青面層工程分項工程名稱瀝青面層攤鋪交底內容:瀝青采用標號為70號A級瀝青,運至現場的瀝青附有制22、造廠的證明和出廠證明、檢驗合格證,并說明裝運數量、日期、定貨數量及相關的試驗結果等。對于運至現場的瀝青,按監理要求(150T)抽樣檢驗。1.2材料儲備:對于以上檢驗合格的材料,可聯系定貨,進行事先儲備。2配合比選定配合比設計主要指混合料中的各種礦料級配及最佳瀝青含量兩個方面。其過程包括目標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的試拌試鋪三個階段。混合料的馬歇爾試驗、水穩定性試驗、高溫穩定性試驗是控制配比的主要方面。瀝青混合料的水穩定性應符合以下三個指標:采用瀝青混合料馬歇爾穩定度試驗方法測定的48h浸水馬歇爾穩定度試驗殘留穩定度不小于80%采用瀝青混合料凍融劈裂試驗方法測定的劈裂強度比不小于80%瀝青與石料粘附性不小于5級,否則加抗剝落劑。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為以溫度60,0.7Mpa輪壓條件下進行車轍試驗所獲得的動穩定度不低于3000次/mm。交底單位接收單位交底人接收人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9
18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12-17
99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9
6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