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建設項目鋼筋整體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5705
2024-09-06
13頁
422.93KB
1、建筑建設項目鋼筋整體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 施工技術交底記錄(* XX 技交 號) 工程名稱*交底內容鋼筋工程施工主持人/交底人*時間/地點 XX.2.23 / 13標項目部施工技術交底內容:鋼筋工程施工技術交底1、施工準備1)已做好圖紙會審及設計交底工作。2)根據圖紙會審、設計交底,編制施工方案,進行技術、環境、安全交底。、3)根據工程進度要求,各作業隊及時編制鋼筋材料計劃。2、作業準備施工圖已到位,經過審核已澄清有關技術問題,技術人員已認真熟悉施工圖紙、規范及技術標準。人員經2、培訓合格后進場,特種工持證上崗。鋼筋加工廠已建成,鋼筋加工設備已進場。安全防護用品:絕緣鞋、絕緣手套和防護面罩或深色防護眼罩等已發放給操作人員,操作人員熟知使用方法。3、材料準備與檢測3.1物資人員考察鋼筋原材,選定材料供貨商,簽訂供貨合同。材料計劃經項目總工審核,項目經理批準后,物資人員通知供貨商材料進場。3.2進場的原材要有合格證和出廠檢測報告。3.3鋼筋進場后要按不同等級、牌號、規格及生產廠家分批驗收,分別堆存,不能混雜,且立牌以便識別。運輸 、貯存過程中應避免銹蝕和污染。鋼筋要堆置在倉庫(棚)內;露天堆置時要墊高并加遮蓋,不能和酸、鹽、油等物品存放在一起 。3.4項目部質檢人員在監理工3、程師見證下對原材取樣送至試驗室做拉力、冷彎試驗 。需要焊接的鋼筋還應做焊接工藝試驗 。3.5鋼筋的機械性能檢驗要遵守以下規定 :1)鋼筋應分批試驗,以同一爐( 批)號,同一截面尺寸的鋼筋為一批,每批重量不大于60t 。2)根據原附鋼筋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單檢查每批鋼筋的外觀質量(如裂縫、結疤、麻坑、氣泡、砸碰傷痕及銹蝕程度等),并測量本批鋼筋的代表直徑。3)鋼筋取樣時,鋼筋端部應先截去50cm,每組試樣分別標記,不應混淆。4)每批鋼筋選取經表面檢查和尺寸測量合格的 2 根鋼筋,各取1個拉力 試件和1個冷彎試件 ,按GB/T228.1和 GB/T232的規定進行試驗。如有1個試驗項目的1個試件不4、符合所規定的數值時 ,則另取兩倍數量的試件,對不合格的項目迸行復驗,如仍有1個試件不合格 ,則該批鋼筋即為不合格 。5)拉力試驗項目中,包括屈服點 、抗拉強度和伸長率。如有 1個指標不符合規定,即判定拉力試驗項目不合恪 。6)冷彎試件彎曲后,不能有裂紋 、剝落或斷裂 。4、鋼筋代替以另一種牌號或直徑的鋼筋代替設計文件規定的鋼筋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1)兩者的計算強度進行換算,并對鋼筋截面面積作相應的改變。2)某種直徑的鋼筋,用同牌號的另一直徑鋼筋替換時,其直徑變更范圍不宜超過4 mm;替換后的鋼筋總截面面職不應小于設計規定截面面積的98% ,也不應大于設計規定截面面積的103% 。3)鋼筋等級5、的替換不應超過一級 。用高一級鋼筋替換低一 級的鋼筋時,宜采用改變鋼筋直徑的方法而不宜采用改變鋼筋根數的方法 ,部分構件應進行裂縫和變形驗算 。4)以較粗的鋼筋替換較細的鋼筋時,部分構件應校核握裹力。5、鋼筋工程施工程序鋼筋工程施工應遵循下圖程序: 鋼筋工程施工程序圖6、鋼筋加工要求6.1鋼筋的調直和清除污銹要求 :鋼筋的表面應潔凈,使用前用將表而油漬、漆污 、銹皮 、鱗銹等清除干凈 。鋼筋表面的水銹和色銹叮不做專門處理 。鋼筋表面有嚴重銹蝕 、麻坑 、斑點等 ,應經鑒定后視損傷情況確定降級使用或剔除不用。鋼筋應平直,無局部彎折,鋼筋中心同直線的偏差 不應超過其全長的1 % 。彎曲的鋼筋均應矯6、直后使用。調直的鋼筋不能出現死彎,否則要剔除不用。鋼筋調直后如果有劈裂現象,作為不合格品,并要重新鑒定該批鋼筋質量 。6.1.3鋼筋調直后其表面不能有明顯的傷痕。6.1.4鋼筋的調直要采用機械調直或冷拉方法調直。如用冷拉方法調直鋼筋,則其矯直冷拉率不能大于1%。對于I級鋼筋,為了能在冷拉調直的同時去銹皮,冷拉率可加大,但不能大于2%。6.1.5鋼筋除銹宜采用除銹機、風砂槍等機械除銹,鋼筋數量較少時,可采用人工除銹。除銹后的鋼筋應盡快使用。6.2鋼筋端頭的加工規定1)光圓鋼筋的端頭要符合設計要求。設計未做規定時,受拉光圓鋼筋的末端做成180的半圓彎鉤,彎鉤的內徑不小于2.5d。當手工彎鉤時,可帶7、有不小于3d長度的平直部分,見下圖 2) II級鋼筋按設計要求彎轉90時,其最小彎轉直徑應滿足下列要求:a.鋼筋直徑小于16mm時,最小彎轉內徑為5d;b.鋼筋直徑大于等于16mm時,最小彎轉內徑為7d,見下圖 II級鋼筋彎轉90示意圖6.3鋼筋的彎折加工規定1)彎折處的圓弧內半徑大于12.5d,見下圖 彎起鋼筋彎折處圓弧內徑示意圖2) 溫度低于-20C時,低合金鋼筋不宜進行冷彎加工。6.4箍筋的加工首先滿足設計要求,設計沒有具體要求時,使用圓鋼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要有彎鉤。大型梁、柱箍筋直徑d12mm時,彎鉤宜做成下圖的形狀,彎鉤長度見下表。采用小直徑II級鋼筋制作箍筋時,其末端應有90彎頭8、,箍筋彎后平直部分長度不宜小于3倍主筋的直徑。箍筋形式示意圖圓鋼筋制成箍筋,其末端彎鉤平直部分長度6.5鋼筋接頭加工規定:1)要按所采用的鋼筋接頭形式要求進行。2)鋼筋端部加工后有彎曲時,應予矯直或割除(綁扎接頭除外) ,端部軸線偏移不大于0.1d , 并不大于2mm。端頭面應整齊,并與軸線垂直。6.6 鋼筋接頭的切割方式規定:綁扎接頭、幫條焊、單面(或雙面)搭接悍的接頭宜采用機械切割,當加工量小或不具備機械切割條件時,經論證后可選用其他方式切割。6.7加工后鋼筋的允許偏差加工后鋼筋的允許偏差要不超過下表規定加工后鋼筋的允許偏差 單位:mm7、鋼筋接頭要求7.1鋼筋接頭規定:1)加工廠加工鋼筋9、接頭應采用閃光對焊,不能進行閃光對焊時,宜采用電弧焊和機械連接。2)現場施工可采用綁扎搭接、手工電弧焊、氣壓焊和機械連接等。現場豎向或斜向(傾斜度在1:0.5的范圍內)鋼筋的焊接,宜采用接觸電渣焊。3)鋼筋接頭優先采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縱向受力鋼筋的焊接骨架,不能采用綁扎接頭;受拉鋼筋直徑大于28mm或受壓鋼筋直徑大于32mm時,不能采用綁扎接頭。4)直徑大于28mm的熱軋鋼筋接頭,可采用熔槽焊、窄間隙焊或幫條焊連接,直徑小于等于28mm的熱軋鋼筋接頭,可采用手工電弧搭接焊和閃光對焊焊接。5)直徑為2040mm的鋼筋接頭宜采用接觸電渣焊(豎向)和氣壓焊連接,但直徑大于28mm時,要經試驗10、論證后使用。可焊性差的鋼筋接頭不宜采用接觸電渣焊和氣壓焊。6)直徑1640mm的II級、III鋼筋接頭,可采用機械連接。7)鋼筋的交叉連接,宜采用接觸點焊,不宜采用手工電弧焊。8)焊接鋼筋前應將施焊范圍內的浮銹、漆污、油跡等清除干凈。9)負溫下焊接鋼筋要采取防風、防雪措施。手工電弧焊要選用優質焊條,接頭焊畢后避免立即接觸冰、雪。在-15C以下施焊時,要采取專門保溫防風措施。雨天進行露天焊接要有可靠的防雨和安全措施。低于-20C時停止焊接作業。7.2手工電弧焊規定:1)焊條要由專業廠家生產,并有出廠合格證,型號明確,使用時不能混淆。設計未作規定時,按下表選用。2)直徑10mm及以上的熱軋鋼筋接頭11、宜采用雙面焊,不具備雙面焊條件時,經論證后才允許單面焊;I級鋼筋雙面焊焊縫長度不小于4d,II級、III級鋼筋不小于5d,單面焊焊縫長度為10d。見下圖3)搭接焊接頭的兩根搭接鋼筋的軸線,應位于同一直線上。4)搭接和幫條焊接的焊縫高度為被焊接鋼筋的0.25倍,并不小于4mm;焊縫的寬度為被焊接鋼筋直徑的0.7倍,并不小于10mm。5)焊接尺寸偏差及缺陷的允許值見下表: 搭接、幫條焊接頭的允許偏差及缺陷 注: d為被焊鋼筋的直徑(mm) 表中的允許偏差值在同一項目內如有兩個數值時,應按其中較嚴的數值控制。7.3綁扎接頭規定1)受拉區域內光圓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要做彎鉤。2)梁、柱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12、長度范圍內要加密箍筋。綁扎接頭為受拉鋼筋時,箍筋間距不大于5d(d為兩搭接鋼筋中較小的直徑),且不大于100mm;綁扎接頭為受壓鋼筋時,其箍筋間距不大于10d,且不大于200mm。箍筋直徑不能小于較大搭接鋼筋直徑的0.25倍。3) 搭接長度不能小于下表規定的數值7.4鋼筋接頭要分散布置,并要遵守下列規定:1)配置在同一截面內的受力鋼筋,其接頭的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應滿足下列要求:a、 閃光對焊、熔槽焊、接觸電渣焊、氣壓焊接頭在受彎構件的受拉區,不超過50%,受壓區不限制。b、 綁扎接頭,在構件的受拉區不超過25%,在受壓區不超過50%。c、 機械連接接頭,其接頭分布應按設計文件13、規定執行,沒有要求時,在受拉區不超過50%;在受壓區或裝配式構件中鋼筋受力較小部位,I級接頭不受限制。2)若兩根相鄰的鋼筋接頭中距小于500mm,或兩綁扎接頭的中距在綁扎搭接長度以內,均作為同一截面處理。3)施工中分辨不清受拉區或受壓去 時,接頭的分布按受拉區處理。4)焊接與綁扎接頭距鋼筋彎起點不小于10d,也不能位于最大彎矩處。8、鋼筋安裝要求1)鋼筋的安裝位置、間距、保護層及各部分鋼筋的大小尺寸,均要符合設計圖紙的規定,其偏差不能超過下表的規定 鋼筋安裝允許偏差2)現場焊接或綁扎的鋼筋網,其鋼筋交叉的連接要按設計文件的規定進行。如設計文件未做規定,且鋼筋直徑在25mm以下時,除樓板和墻內靠14、近外圍兩行鋼筋之相交點逐點扎牢外,其余按每隔一個交叉點扎接一個進行綁扎。3)板內雙向受力鋼筋網,要將鋼筋全部交叉點扎牢。柱與梁的鋼筋,其主筋與箍筋的交叉點,在拐角處要全部扎牢,其中間部分可每隔一個交叉點扎結一個。4)鋼筋安裝中交叉點的綁扎,I級、II級鋼筋,直徑在16mm以上且不損傷鋼筋截面時,可采用手工電弧焊進行點焊來代替,但要采用細焊條、小電流進行焊接,并要嚴加外觀檢查,鋼筋不能有明顯的咬邊和裂紋。5)鋼筋安裝時要保證混凝土凈保護層滿足設計要求。為了保證保護層的必要厚度,要在鋼筋與模板之間設置強度不低于設計強度的混凝土墊塊。墊塊要埋設鐵絲并與鋼筋扎緊。墊塊要相互錯開,分散布置。在多排鋼筋之15、間,要用鋼筋支撐以保證位置準確。6)柱中箍筋的彎鉤,要設置在柱角處,且按垂直方向交錯布置,所有箍筋要與主筋垂直。7)鋼筋安裝前要設架立筋,架立筋宜選用直徑不小于22mm的鋼筋。安裝后的鋼筋要有足夠的剛性和穩定性。預制的綁扎和焊接鋼筋網及鋼筋骨架,運輸和安裝過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變形、開焊和松脫。8)鋼筋架設完畢,要及時妥加保護,防止發生錯動、變形和銹蝕。澆筑混凝土之前,要進行詳細檢查,并填寫檢查記錄。檢查合格的鋼筋,如長期暴露,應在混凝土澆筑之前重新檢查,合格后方可澆筑混凝土。9)混凝土澆筑施工中,要安排值班人員經常檢查鋼筋架立位置,如發現變動要及時矯正。不能擅自移動或割除鋼筋。施工技術交底記錄: 記錄人:與會人員簽名: 說明:可加附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