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廈地下室及地上主體工程砌體抹灰施工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5742
2024-09-06
12頁
206.41KB
1、大廈地下室及地上主體工程砌體抹灰施工技術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砌體施工方案交底卡施工方案技術交底: 砌體施工方案(地上部分)交底表格編號項目名稱及編碼大廈地下室及地上主體工程交底內容一、作業時間安排砌體、抹灰施工時間參照施工總進度計劃穿插進行。三、材料要求1) 建筑非承重隔墻材料的選用相見下表(混凝土核心筒內區域):部位采用材料砌筑砂漿200mm厚設備用房及樓梯間隔墻加氣混凝土砌塊 強度等級為A7.5,體積密度等級為B07M5混合砂漿輕質內隔墻(200mm、100mm厚)2) 裙樓地上部分隔墻采用混凝土空2、心砌塊等輕質材料,材料容重不大于800Kg/m3。墻體用Mb5砌體砂漿砌筑輕質砌塊。190厚非承重空心磚,容重99.5KN/m3,磚強度等級MU5.0,用M5混合砂漿砌筑。(M5砂漿不得采用紅粘土作為砂漿摻和料)。四、構造要求(一)一般構造要求1) 高于3m的填充墻不能采用厚度小于200(或190)的砌體砌筑。2) 當柱邊墻體長度300(120、200厚),370(240厚)時,柱邊砌體應以鋼筋混凝土框代替。3) 有標示要求隔聲的墻體詳見墻體隔聲做法詳圖。(二)構造柱1) 填充墻構造柱設置的位置,斷面尺寸見各層建筑平面及相關結施圖紙。除有關圖紙已注明外,構造柱應設置在墻體轉角,縱橫墻交接處,較3、大洞口兩側。構造柱應先砌墻后澆混凝土柱,用C25混凝土澆筑。2) 墻長于5m時,應每3m左右設置一根構造柱(裙樓要求墻長大于5m時,墻與梁底應有拉結,墻長超過8m或者2倍層高時應設置構造柱)。砌體沿構造柱設置拉結筋2A6500,伸入墻內長度為墻長的1/5且不小于700mm(地下室及裙樓為1000mm,2#樓拉結筋為通常設置),構造詳見圖1。(三)圈梁、過梁1) 墻高于4m時,應在墻體半高處設置與柱相連且沿墻貫通的圈梁,圈梁構造詳見圖2。2) 過梁構造要求,當洞寬不大于600mm時,做鋼筋磚過梁,洞寬大于600mm時,按圖3設置過梁。3) 填充墻圈梁設置在門洞位置,門洞口不設置過梁,詳見圖2、44、; (四)門框1) 門框構造,120厚墻當門洞1.2m,200厚墻當門洞1.8m時,在門兩邊應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構造柱與墻體連接處應設拉接鋼筋。2) 填充墻門框構造見圖4。(五)小于200厚隔墻壓梁詳見圖7(六)拉結筋1) 填充墻(120, 200, 240 厚)與框架柱、剪力墻連接處設拉接筋,見詳圖8。澆搗框架柱時,應配合建施有關圖紙按圖中要求位置預留A6500插筋。2) 鋼管柱與墻拉結做法詳見圖9。(七)墻頂構造1) 填充墻頂部構造和墻頂開洞構造詳見圖10。2) 填充墻頂部與梁連接詳見圖11。(八)門垛 未設置構造柱門洞口,門垛做法詳見圖12,門洞高小于2m每側設置3塊預制砼塊(1005、mm100mm200mm),大于2m每側設置4塊。(九)馬牙槎,加氣混凝土砌塊采用“一進一退”布置,詳見圖13。(十)電梯井道構造要求,電梯井道四周除已有框架柱外均需另設構造柱、圈梁。1) 1、主樓電梯井道構造詳見圖14。2、裙樓電梯井道構造詳見圖15。3、電梯井道圈梁起始位置以及布置間距,具體核對電梯施工圖紙。五、施工方法(一)磚砌體1) 砌筑前,先應提前12d澆水潤濕,磚含水率宜為10%15%,禁止一邊澆水一邊砌筑。其它材料制作的磚塊不能與它混砌,因為不同材質的磚塊收縮率是不同的。常溫施工不得用干磚上墻,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達到飽和狀態的磚砌墻。磚表面粘著泥、雜物及浮灰等不清潔的磚塊要清理干6、凈才能用于砌筑。2) 雨天不宜施工。雨天不能砌筑,因為磚塊及砌體會被雨淋濕,影響砂漿與蒸壓灰砂磚的粘結力,有時還會造成砌體的倒塌;砌筑時中途下雨,應對新砌好的砌體必須采取覆蓋措施,不能被雨淋濕。3) 砌筑方法宜采用“三一”砌筑法,即一鏟灰、一塊磚、一揉擠的砌筑方法。砌磚時一定要跟,“上跟線,下跟棱,左右相鄰要對平”,砌磚上下錯縫,內外搭結,防止砌成通縫。在操作過程中,要認真進行自檢,如出現有偏差,應隨時糾正,嚴禁事后砸墻。水泥砂漿必須在3小時內用完,墻砌完必須清理干凈。當采用鋪漿法砌筑時,鋪漿長度不得超過750mm,施工期間氣溫超過30時,鋪漿長度不得超過500mm。4) 砌體勾縫要隨砌隨勾,7、最好用稍粗的建筑鋼筋彎成一個彎頭,把灰縫中擠出來的砂漿往里輕推,形成凹形的灰縫溝并凹進墻面2,這樣既美觀,又可以提高砂漿的密實度和砂漿與磚塊結合的緊密度,同時還可以提高抹灰層與砌體基層的粘結牢固度。5) 在磚砌筑轉角處,交接處應設置皮數桿,皮數桿上標明磚皮數,灰縫厚度以及豎向構造的變化部位。皮數桿間距不應大于15m。在相應兩皮數桿上磚上邊線處拉水準線。6) 根據磚墻厚度不同,磚墻砌筑可采用全順,兩平一側、全丁、一順一丁、梅花丁或三順一丁等形式。對于撞動的小砌塊應重新鋪砌。7) 馬牙槎的留置根據磚的高度,砌塊為240高時馬牙槎砌筑采用“一進一退”,為標準磚砌筑是采用“五進五退”的方式。8) 磚墻8、水平灰縫厚度和豎直灰縫寬度為812mm,以10mm為宜。特別要注意在砌體與柱子的結合處砌筑時,灰縫不能過厚,并且砌筑時要頂緊。砌體灰縫必須飽滿,豎向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低于80%,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得小于80%。豎縫凹槽部位應用砌筑砂漿填實;不得出現瞎縫、明縫和假縫。灰縫的厚度和砂漿飽滿度與提高墻體質量、提高砌體抗剪強度、防止產生收縮裂縫關系極大,因此十分重要。9) 腳手架應采用雙排外腳手架,不應在新砌的墻體上留腳手架洞。如果內墻砌筑時不得已留置腳手架洞(外墻不得留置),事后一定要用同配比的砌筑砂漿和磚塊塞實塞緊(最遲在抹灰前十天修補完畢),避免墻體造成滲水、開裂等缺陷。10) 對設計規定的9、洞口、管道應在砌筑時預留預埋,不得隨意打鑿,拉結筋伸入墻內長度700mm(地下室及裙樓為1000mm),構造柱、過梁按混凝土等級和要求搗制密實,對于灌漿的芯柱應采用不封底的通孔砌塊,半封底的砌塊必須清除毛邊。第一皮砌塊要開口砌出操作孔,清除孔內雜物,用水沖洗干凈。11) 墻體的轉角處和內外墻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墻體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其高度不宜超過一步架高,長度不小于高度的2/3,。12) 對直形墻宜在外側掛水平線,每皮磚都要掛線看平,使水平縫均勻一致,平直通順。墻面應隨砌隨勾縫,勾縫要求光滑、密實、平整。13) 在施工中,為減少灰縫變形,砌體沉降,一般日砌筑高度不宜超過1.8m或砌筑至圈梁底10、;雨天時,不宜超過1.2m。墻砌體時不宜設腳手架眼,砌磚墻超過高度時,必須搭設好腳手架后方可砌筑。14) 鋼筋混凝土墻或柱與砌體用26鋼筋連結,該鋼筋沿鋼筋混凝土墻或柱高度每隔500設置,采用植筋技術,錨入混凝土墻或柱內的長度達到植筋規范的要求。(二)加氣混凝土砌塊1) 加氣混凝土砌塊砌筑前,應根據建筑前的平面、立面圖繪制砌塊排列圖。在墻體轉角處設置皮數桿,皮數桿上畫出砌塊皮數及砌塊高度,并在相對砌塊邊上邊線間拉準線,依準線砌筑。2) 加氣混凝土砌塊的砌筑表面應適當灑水。3) 砌筑加氣混凝土砌塊宜采用專用工具(鋪灰鏟、鋸、鉆、鏤、平直架等)4) 加氣混凝土砌塊的上下皮砌塊的豎向灰縫應相互錯開,11、相互錯開長度宜為300mm,并不小于150mm。如不能滿足時,應在水平灰縫設置2A6的拉結筋或A4鋼筋網片,拉結筋或鋼筋網片的長度應不小于700mm(地下室及裙樓1000mm)。5) 加氣混凝土砌塊墻的灰縫應橫平豎直,砂漿飽滿,水平灰縫砂漿飽滿不應小于90%;豎向灰縫砂漿飽滿度不應小于80%。水平灰縫厚厚度為15mm;豎向灰縫寬度宜為20mm。6) 加氣混凝土砌塊墻的的轉角處,應使縱橫墻的砌塊相互搭砌,隔皮砌塊露端面。加氣混凝土砌塊墻的T字交接處,應使橫墻砌塊隔皮露端面,并坐中于縱墻砌塊。7) 加氣混凝土砌塊墻如無切實有效措施,不得使用于下列部位:(1) 建筑物室內地面標高以下部位:(2) 長期浸水或經常受干濕交替部位;(3) 受化學環境侵蝕(如強酸、強堿)或高濃度二氧化碳等環境:(4) 砌塊表面經常處于80以上高溫環境8) 加氣混凝土砌塊墻上不得留設腳手眼。9) 每一樓層內的砌塊墻體應連續砌完,不留接槎。如必須留槎時應留成斜槎,或在門窗洞口側邊間斷。注:此次交底為地上主樓及裙樓砌體施工技術交底。 技術交底工程師: 時間:編制審核簽發時間時間時間接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