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線鐵路隧道進口明洞開挖襯砌導向墻施工技術交底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5805
2024-09-06
9頁
93.50KB
1、雙線鐵路隧道進口明洞開挖襯砌、導向墻施工技術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一.目的本技術交底書旨在指導隧道進口施工作業工藝要求、技術要求。指導、規范隧道各項施工作業。二.適用范圍本技術交底書適用于鐵路標段隧道進口施工。三.引用標準及執行文件隧道設計圖雙線隧道復合式襯砌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國家相關規范、標準四.工程概況隧道設計為單洞雙線隧道,線間距為4.4m。進口里程為DK174+942,出口里程為DK180+604,全長5662m。隧道DK179+326.06-DK180+388.16段位于內軌2、半徑7000m的左偏曲線上。隧道內設人字坡,變坡點DK176+750,坡度為3%、-7.5%,豎曲線半徑為15000m。進口洞門結構為喇叭口倒切式,出口洞門結構為帽檐斜切開孔式洞門。隧道-級圍巖為曲墻加仰拱襯砌,級圍巖為曲墻加底板或曲墻加仰拱襯砌。隧道進出口段襯砌均按戰備要求進行加強。隧道設斜井一處,斜井位于線路前進方向右側,與線路相交于DK179+040,斜井長1039m。與路線小里程方向平面交角為1200000,斜井綜合坡度為7.76%,采用無軌運輸單車道加錯車道襯砌斷面。五.交底內容:5.1、施工準備:(1)施工現場已經按照設計圖紙要求建設完畢。(2) 隧道洞口開挖施工所需原材料已經儲備3、,并經試驗檢測報監理驗收合格。原材料采用汽車運輸,確保滿足施工需求。(3) 機械、人員已就位,具備進行隧道洞口開挖施工條件。(4) 制定隧道洞口開挖施工的安全措施,質量保證措施、環保及職業健康保障措施。(5) 監控兩側細則、測量方案已經編制完成,測量放線、高程控制及隧道測量控制網絡設等測設工作已完成。5.2、施工工藝: 洞口明挖段施工總體施工原則,采取邊開挖邊防護,由開口線向下開挖、刷坡、打錨桿、掛網、噴砼,完成這一循環施工再按上述原則進行下一循環施工。5.2.1 測量放樣檢查坡度、坡面穩定性,用全站儀測量定出邊仰坡邊樁,連接樁位用石灰粉劃線,此線即為邊仰坡的開挖輪廓線。5.2.2 洞口明挖斷4、開挖 (1)開挖前,在邊仰坡輪廓線外5-10m施作截水天溝,溝底以地形順坡,截水溝與路基排水系統相銜接。截水天溝采用m10砂漿施作,同時將洞口段開挖處以外10-30m范圍內的積水洼地、危石等進行處理,防止地表水向下滲漏或陷穴等繼續擴大影響隧道安全,確保邊仰坡穩定。洞口段表層為粉質黏土,厚度0-1.4m;下伏強弱風化凝灰巖厚2.6-30.6m;以下為弱風化。洞口土方開挖采用以人工配合機械自上而下分層臺階式開挖,開挖臺階長度保持在5-10m,分層開挖深度為3-3.5m。嚴禁掏底開挖或上下重疊開挖,結合正洞開挖的方法,預留進洞臺階,形成進洞面及邊仰坡。(2)洞口明挖段土方開挖施工時,邊仰坡應預留305、cm的人工整修層,按設計仰坡坡比(1:1.25)刷坡并及時夯實整修成型,防止超挖,保證邊仰坡平順,坡率符合設計要求。洞口石方開挖需爆破時宜采用淺孔小臺階爆破,嚴禁采用洞室爆破,邊仰坡開挖應采用松動控制爆破并預留光爆層,光面爆破成型。爆破裝藥深度為炮眼深度的1/3,嚴禁超量裝藥,影響邊坡的穩定,爆破后應及時清除松動石塊。開挖中隨時檢查邊仰坡、如有滑動、開裂等現象,應放緩坡率保證邊仰坡穩定和施工安全。開挖至邊墻基礎標高時,檢查基礎承載力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承載力低時應根據設計要求采取加固措施。(3)開挖土石方采用挖掘機、裝載機裝渣,自卸車運輸至棄渣場。開挖后坡面應穩定,平整、美觀。5.2.3 錨桿施6、工(1)、錨桿施工在邊坡開挖成形后進行施做,錨桿施工前應做好以下準備工作:a、檢查錨桿材料、類型、規格、質量及性能是否符合設計要求b、根據錨桿類型、規格及圍巖情況選擇鉆孔機具c、按設計要求截取錨桿,并調直、除銹和除油(2)、鉆孔前按設計要求標出孔位,做出標記,孔位允許偏差15mm(3)、鉆孔:采用液壓鑿巖機進行鉆孔,鉆孔方向要盡量與巖面垂直,呈梅花型布置,間距120(環向)*120(縱向)cm,對錨桿鉆機供風供水,開始鉆進,按照多回轉,少沖擊的原則進行鉆進,以免鉆磕堵塞水孔,若發現水孔堵塞現象后撤鉆桿50cm左右,并反復掃孔,使水孔暢通,然后慢慢的鉆進,直至設計深度,鉆孔的孔徑為50cm(4)7、用鋼管將止漿塞通過錨桿外露端打入孔口30cm。(5)、迅速將錨桿、注漿管及注漿泵用快速注漿接頭連接好進行注漿。5.2.4 導向墻施工(1)導向墻施工前,應準確測量明暗交界直立面位置,并標出隧道中心線及拱頂標高,導向墻采用C20混凝土,截面尺寸為1m1m,導向墻環向長度按拱部120范圍設置。(2)導向墻內預埋兩榀I20b型鋼鋼架作為導向管的導向架,鋼架間距60cm,同時預埋導向管,導向管采用127鋼管,長1m,焊接于鋼架上,導向管共40根,環向間距40cm,埋設仰角為13。(3)導向墻砼澆筑完畢,應進行灑水養護,以保證砼的強度。(4)導向墻橫斷面布置圖、縱斷面圖如下圖所示。 導向墻橫斷面布置圖8、 導向墻縱斷面圖5.2.5 鋼筋網施工(1)鋼筋網片制作采用6光圓鋼筋,鋼筋網格間距20cm*20cm,鋼筋網按設計預先在洞外鋼筋加工廠加工成型。(2)鋼筋網根據初噴混凝土面的實際起伏狀鋪設,并與受噴面間隙為3cm。鋼筋網與鋼筋網、鋼筋網與錨桿電焊在一起,使鋼筋網在噴射時晃動。鋼筋網在鋼筋加工廠加工成片,焊接形成整體。(3)施工注意事項:鋼筋網制作前對鋼筋進行校直、除銹及油污等處理;安裝前,巖面初噴3-5cm厚混凝土形成鋼筋保護層;噴射中如有脫落的石塊或混凝土塊唄鋼筋網卡住時,應及時清除。5.2.6 噴砼(1)、噴射砼采用濕噴法施工,濕噴砼要求初噴厚度控制在6cm以上,復噴砼時即應達到設計厚度9、要求。(2)、噴射砼分段、分片自下而上順序進行,每段長度不超過6cm,噴砼前先清理噴射面,使用高壓風、水沖洗巖面,發現松動的石塊等及時清除,然后采用濕噴機進行噴射砼作業,噴射時,噴嘴正對受噴面作均勻順時針方向螺旋轉動,螺旋直徑20-30cm,以使砼噴射密實。噴嘴與受噴面盡量保持垂直,與受噴面的距離為0.8-1.0m。當巖面有較大坑洼時,先噴凹陷處找平。噴射時在砼內插入長度大于設計厚度的鐵絲,每1-2m一根5.3、技術措施(1)、噴射機械安設調整好后,先注水、通風,清除管道內雜物,清掃坡面,清除坡面松散土體或雜物塵埃。(2)、噴射砼大堆料要儲放于儲料棚內,避免露天堆放淋雨及環境污染和倒運材料而引10、起的泥污染集料,引起堵管和強度降低等現象。(3)、噴射前,先開風,再送料,后開速凝劑閥門,以易粘結、回彈小、表面濕潤光澤為準。嚴禁隨意改變速凝劑和防水劑摻量,盡量用新鮮的水泥,存放較長時間的水泥將會影響噴射砼的凝結時間。(4)、噴射機的工作風壓嚴格控制在0.3-0.5Mpa范圍內。嚴格控制好噴嘴與受噴面的距離和角度。噴嘴與受噴坡面垂直,有鋼筋時角度適當放偏30左右,噴嘴與受噴坡面距離控制在1.0-1.2m范圍內。噴射順序自下而上,料束呈旋轉軌跡運動,一圈壓半圈,縱向按蛇形狀。噴射砼由專人噴水養護,以減少由于水化熱引起的開裂,發現裂紋用紅油漆在適當部位作上標注,進行觀察和監測,確定其是否繼續發展11、并找出原因進行處理。對不在發展的裂紋,采取在其附近加設土釘或加噴一層砼的處理辦法處理,以策安全。(5)、用預埋鋼筋標尺法測設噴砼厚度,不夠設計厚度的重新加噴補夠。(6)、試驗室負責優選噴射防水砼配合比和施工控制。施工中按配合比稱料拌合,嚴格控制外加劑的摻量,確保噴射砼強度復合設計要求。5.4、洞口、明洞與淺埋段的施工注意事項:5.4.1洞口施工要點:(1)、洞門尺寸及基礎埋深允許偏差要復合設計要求(2)、洞門及洞口明洞附近排水、截水設施施工盡早做好,并與洞外排水系統連通,以免地表水沖刷坡面。(3)、洞口及洞口明洞處仰坡和邊坡坡度的施工允許偏差為5;洞口土石方不使用集中藥包爆破,以免影響仰坡、邊12、坡的穩定,對土質、風化剝落的坡面和坡腳,予以防護,不允許出現塌方現象。5.4.2、洞口開挖土石方應遵守下列規定:(1)、進洞前應盡早完成洞口排水系統。(2)、按設計要求進行邊坡、仰坡放線,自上而下逐段開挖,不得掏底開挖或上下重疊開挖。(3)、清除洞口上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不留后患。(4)、土質地層拉槽爆破后,應及時清除松動石塊;土質地層開挖后及時夯實平整邊(仰)坡。(5)、洞門端墻處的土石方,應視地層穩定程度、洞口施工季節和隧道施工方法等選擇施工時機和施工方法。(6)、不得采用深眼大爆破開挖邊(仰)坡。(7)、洞口支擋工程應結合土石方開挖一并完成。(8)、當洞口可能出現地層滑13、坡、崩塌、偏壓時,應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9)、開挖進洞時,宜用鋼支撐緊貼洞口開挖面進行支護,圍巖差時可用管棚支護圍巖,支撐作業應緊跟開挖作業,穩妥前進。(10)、洞門襯砌施工應按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04)的有關規定,并符合相應要求。5.4.3、明洞襯砌施工應注意下列事項:(1)、灌注混凝土前應復測中線和高程,襯砌不得侵入設計輪廓線;(2)、拱圈應按斷面要求制作定型擋頭板、外模和骨架,并應采取防止走模的措施;(3)、采取跳槽邊墻澆注拱圈時,應加強對拱腳的基底處理,保持拱腳穩定;當拱腳基底過深時,應先澆注基礎托梁,必要時加設錨桿使拱腳混凝土與巖壁連接牢固;(4)、澆筑拱圈混凝土14、達到設計強度70%以上時,方可拆除內外支模拱架。(5)、各類棚洞的鋼筋混凝土蓋板梁宜采用預制構件,用吊裝法架設,墻頂支座槽應用水泥漿砂填塞緊密。5.4.4、淺埋段施工應注意下列事項:(1)、淺埋段和洞口加強短的開挖施工,應根據地質條件、地表沉陷對地面建筑物的影響以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因素選擇開挖方法和支護方式,并符合相應規定。(2)、控制地表沉降,應采用如下技術措施:a、宜采用單臂掘進機或風鎬開挖,減少對圍巖的擾動;當采取爆破開挖時,應短進尺、弱爆破;b、打設拱腳錨桿,提高拱腳處圍巖的承載力;c、及時施作仰拱或臨時仰拱;d、地質條件差或有涌水時,宜采用地表預注漿結合洞內環形固結注漿;e、加強對地表下沉、拱頂下沉的量測及反饋,以指導施工。量測頻率宜為深埋段時的2倍。編制: 審核: 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