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縫防水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6013
2024-09-06
10頁
233.11KB
1、地下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縫防水技術交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施工縫防水施工工藝標準1.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施工縫防水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質量控制標準。本標準適用于地下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縫防水的施工。1.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用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不適用于本標準。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GB50208-2002 地下防2、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4-2002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B50134-2004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08-2001 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1.3 術語1.3.1 施工縫是指施工過程中由于技術或組織原因混凝土不能連續澆筑時,先后澆筑的混凝土之間的結合面。1.3.2 地下防水工程指對工業與民用建筑地下工程、防護工程、隧道及地下鐵道等建(構)筑物,進行防水設計、防水施工和維護管理等各項技術工作的工程實體。1.3.3 防水等級根據地下工程的重要性和使用中對防水的要求,所確定結構允許滲漏水量的等級標準。1.3.4 防水止水帶它包括橡膠質、金屬質等,其作用是在建筑變形縫處3、的兩側因內、外力作用而產生相對微量變形時,能確保變形縫處的防水功能不致遭到破壞。1.4 施工準備1.4.1 技術準備1 認真熟悉圖紙,合理安排施工工期,根據地下建筑的防水要求、施工時間、現場狀況等因素,確定施工縫的留設位置、防水構造形式和施工技術措施。1.4.1.2 確定防水材料的規格、品種、數量和質量要求。1.4.1.3 對施工操作人員進行書面技術交底,其主要內容為:施工中應注意的事項和操作要求、細部構造和做法以及技術質量要求。1.4.2 物資準備1.4.2.1 按照確定的防水材料的規格、品種、數量和施工進度要求,編制材料采購供應計劃。1.4.2.2 施工縫所用防水材料(止水條、止水帶等)的4、品種、規格和性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止水帶的尺寸公差和物理性質應符合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8-2002附錄A中A.0.4或A.0.5的規定。1.4.2.3 防水涂料、防水砂漿外加劑均應有出廠證明及檢驗報告,其質量應符合相關標準的規定。1.4.3 施工設施準備1.4.3.1 施工機械電焊機、混凝土機械、鋼筋加工設備等。1.4.3.2 工具用具剪刀、壓力鉗、橡膠熱壓焊設備、扳手、鏨子、榔頭、木抹子、鐵抹子、尺桿、刷子、灰斗、小桶等。1.4.3.3 監測裝置鋼尺、磅秤、坍落度筒、試模等。1.4.4 作業條件準備1.4.4.1 已澆筑的混凝土應達到足夠的抗壓強度(一般混凝土抗壓強度不得小于5、1.2MPa)。1.4.4.2 繼續澆筑混凝土前,混凝土表面已經清理干凈并充分濕潤。1.4.4.3 施工縫所用防水材料已備齊,經檢驗驗收,其規格、品種和性能符合設計要求。1.5 施工工藝1.5.1 施工工藝流程1.5.1.1 水平施工縫施工工藝流程見圖1-1圖1-1 水平施工縫施工工藝流程圖1.5.1.2 垂直施工縫施工工藝流程見圖1-21.5.2 操作要求1.5.2.1 水平施工縫防水基本構造如圖1-3示。1.5.2.2 采用中埋式止水帶時,鋼板止水帶的寬度L200mm;橡膠止水帶的寬度L250mm;鋼邊橡膠止水帶的寬度L240mm。圖1-2 垂直施工縫施工工藝流程圖1.5.2.3 施工縫采6、用鋼板止水帶時,為確保止水帶位置準確,可制作專用的鋼筋支架,將鋼板止水帶焊在鋼筋支架上。1.5.2.4 采用橡膠止水帶和鋼邊橡膠止水帶時,可將止水帶端部先用扁鋼夾緊,再將扁鋼與結構內的鋼筋焊牢,使止水帶固定牢靠、平直。1.5.2.5 施工縫采用遇水膨脹止水條時,應在先澆筑混凝土的一側預留凹槽,將止水條牢固地安裝在施工縫處預留槽內。一般可用水泥鋼釘將止水條釘在凹槽內。對水平施工縫,也可以不留槽,但要將安裝止水條部位的混凝土表面抹平壓光,安裝時彈上線,用水泥釘固定止水條,要確保止水條固定在墻體中線上。1.5.2.6 采用外貼式止水措施時,施工縫處混凝土充分干燥后進行施工。外貼止水帶的寬度L300m7、m;外涂防水涂料或外抹防水砂漿的寬度L400mm。1.5.2.7 外貼式止水帶一般采用粘貼法,用膠粘劑將止水帶粘在混凝土迎水面上。施工時,應將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凈,刷底膠,膠粘劑的使用應按出廠說明書操作。外貼式止水帶粘貼后,有的還要增加機械錨固,具體作法按設計要求施工。1.5.2.8 外涂防水涂料或抹防水砂漿的施工要求見涂料防水工程施工工藝標準和水泥砂漿防水層施工工藝標準。1.5.2.9 施工縫混凝土澆筑應意以下要求:a) 已澆筑的混凝土應達到足夠的抗壓強度(一般混凝土抗壓強度不得小于1.2MPa),以避免后澆混凝土施工時震動損壞已澆筑的混凝土。b) 繼續澆筑混凝土前,應清除已澆混凝土表面的垃圾8、松動的砂石和軟弱混凝土層,用水沖洗干凈,充分濕潤,但不得有明水。c) 已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凈并涂刷混凝土界面劑后,應及時澆筑混凝土。1.5.3 季節性施工要求 1 雨季澆筑混凝土應有防雨措施,避免雨水沖刷。1.5.3.2 夏季高溫或大風天氣,應特別注意對施工縫澆水養護并復蓋防曬保濕,防止失水干燥。1.5.3.3 冬季施工應編制冬季施工方案,其要求同防水混凝土施工;但應注意加強對施工縫部位的保溫養護措施,防止邊緣部位混凝土受凍。 1.6 質量控制標準1.6.1 主控項目1.6.1.1 施工縫所用止水條、中埋式止水帶和防水涂料等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檢查出廠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和進場抽樣試9、驗報告。1.6.1.2 施工縫細部構造做法須符合設計要求,嚴禁有滲漏。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和檢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1.6.2 一般項目1.6.2.1 中埋式止水帶中心線應與施工縫中心線重合,止水帶應固定牢靠、平直,不得有扭曲現象。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和檢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1.6.2.2 施工縫處混凝土表面應密實、潔凈、干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圖1-3 施工縫防水構造B/2B250B/2后澆混凝土 先澆混凝土 遇水膨脹止水條迎水面B250B/2B/2中埋式止水帶后澆混凝土 先澆混凝土 迎水面L/2L/2B250外貼式止水帶后澆混凝土 先澆混凝土 迎水面L/2L/21.6.3 其他質量控制要求110、.6.3.1 地下建筑的底板和頂板不宜留設施工縫。頂拱、底拱不宜設縱向施工縫。1.6.3.2 墻體留設施工縫時,側墻的水平施工縫應留設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墻體上(人防工程要求不小于500mm)。拱(板)墻結合處的水平施工縫,宜留設在起拱線以下150mm300mm處(人防工程要求不小于300mm500mm),且應采取防水措施。側墻有孔洞時,施工縫距孔洞邊緣不宜小于300mm。1.6.3.3 基層和模板內的垃圾、木屑、泥土、積水和鋼筋上的油污等清理干凈。1.7 成品保護1.7.1 已澆混凝土抗壓強度未達到規定的要求時,不得在其上踩踏或進行其它作業,并采取保護鋼筋的措施。1.7.2 后澆11、混凝土施工時,應采取措施保護止水條(帶),確保不使其損壞或產生移位。1.7.3 外貼式防水措施隱蔽前,不得進行破壞性施工。1.8 環境因素及危險源控制措施1.8.1 環境因素控制措施1 施工現場應有防塵措施,防止大氣污染。1 現場的建筑垃圾應及時清理,運輸采用密封式車輛或采取覆蓋措施。1.8.2 危險源控制措施1.8.2.1 施工機械設備無故障、試運轉處于良好狀態,以滿足施工需要。1.8.2.2 現場用電能滿足安全施工需要,專職電工負責管理。1.9 質量記錄執行本標準應形成以下質量記錄: 施工技術交底記錄 防水材料的出廠合格證或檢驗報告 施工方案審批表 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施工縫隱蔽檢查記錄 施工縫防水施工記錄其他技術文件記錄等。
建筑結構
上傳時間:2021-05-18
767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