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建設項目雨污水系統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86546
2024-09-06
5頁
37.50KB
1、市政道路建設項目雨污水系統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交 底: 復 核: 批 準: 接 收: 二XX年X月 施工技術交底記錄工程名稱XX市XX區XX道路(道路、雨水、污水)工程施工XX施工作業內 容污、雨水工程施工一、工程概況1、污水主管、支管管材采用II、III級鋼筋混凝土承插口管,180砂石基礎或180混凝土基礎,橡膠圈接口。2、雨水圓管的干管、預埋管,采用II級鋼筋混凝土承插口管,120砂石基礎,橡膠圈接口,雨水連接管,采用II級鋼筋混凝土平口管,鋼絲網水泥砂漿抹帶接口,C25混凝土360滿包加固,滿包混凝土每10m設伸縮縫一道;2、雨水方涵采用現澆混凝土結構,混凝土基礎,雨水方涵每隔20m設伸縮縫一道。鋼筋混凝土管材應符合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排水管(GB/T 11836-2009)。橡膠圈應耐酸堿腐蝕、耐老化,并應滿足JC/T 946-2005標準要求,管材、管件等應具有產品出廠合格證等有效證明文件,且經有關單位組織按規定抽檢頻率檢驗合格后方能使用。3、所有磚基礎采用實芯、非黏土磚基礎,按不低于M7.5水泥砂漿和MU10磚標準,符合XX市建設委員會鄭建200798號文關于促進新型墻體材料發展全面禁用黏土類墻體材料的通知的要求。4、管道應敷設在承載力達到管道地基支承強度要求的原狀土地基或經處理后回填密實地基上。管底承載力不小3、于100kPa。二、施工工藝1、溝槽開挖(1)本路段污、雨水管溝采用開槽法施工,即從地表開挖溝槽,在溝槽內敷設管道的施工方法。溝槽開挖分段進行,先合理確定開挖順序,在有坡度處,由低向高處進行。(2)溝槽土方開挖采用反鏟挖掘機開挖,開挖時將上層有雜物的渣土運至棄土場,可利用土方場內現存,便于回填利用。溝槽邊1m內不得堆土,堆土高度不宜超過1.5m。(3)用于回填的土料碼方堆存,采用反鏟將土堆頂部平整,并用鏟斗將土堆四周進行拍壓并采用黑色網覆蓋,防流失、防揚塵,周邊壓土袋一層。(4)開挖時采用全站儀跟蹤中心定位,防止中線偏移。為了防止出現塌方,按設計圖紙坡度放坡開挖,在實際開槽過程中,根據土質變化4、坡頂荷載程度及邊坡穩定程度,做適當調整。嚴格按施工圖及井位坐標先定出溝槽軸線,再根據圖紙設計,按坡比放坡,放出基槽的開挖線。(5)開挖成型的溝槽,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凍,槽底局部擾動或受水浸泡時,采用天然級配砂礫石或石灰土回填;當槽底為濕陷性黃土、雜填土、腐蝕性土時,及時與設計單位聯系,按設計要求進行地基處理。(6)開挖施工時管道基礎之下的樹根、淤泥、腐質土、草皮及垃圾要全部清理干凈,要求清至原狀土,并換填素土,分層夯實。(7)溝槽開挖完成后,敞溝時間不宜過長,及時進行驗槽及污、雨水管道施工;施工完畢后及時驗收,合格后立即回填。挖好的管溝保證管道安裝后的中心線、標高和坡度均符合設計要求,溝底5、平整,溝邊不塌方,溝槽有足夠的寬度。2、墊層基礎墊層基礎采用180砂石基礎或180混凝土基礎。溝槽回填從管底基礎部位開始到管頂以上500mm范圍內,必須采用人工回填;管頂500mm以上部位,可用機械從管道軸線兩側同時夯實;每層回填高度應不大于200mm。3、管道安裝(1)下管管道運輸和布管在管道溝槽開挖成型后進行。管道溝槽邊緣與管外壁間的安全距離不得小于1m,且垂直管道溝槽放置,管道底部設置方木支撐,防止管道滾動。禁止先在溝側布管再挖管溝,禁止將土、石塊等壓在管道上損壞管道,禁止管道進土等。布管時,根據開挖進度及各段管用量放置,盡量縮短管道在道路上的放置時間。運至現場的管道視現場情況就近沿途單6、排堆放。堆放時嚴禁管道中間有硬物頂撞,防止管道碰壞。管節捆綁繩扣,可滾管,也可在地上開槽穿繩。鋼絲繩不得從管心串過吊裝。捆管示意圖如下:注:其中 L 為管長;為管徑;HL-2/5L;單根繩長3.5+1.2H。布管時應注意保持管道放置方向與安裝方向一致,承插式管道插口插入的方向要與水流方向一致。機械下管根據管道管徑,擬采用吊車進行下管。采用專用高強尼龍吊裝帶,以免傷及管身。下管用的起吊設備應停放在堅實的基礎上,若地面軟弱,用方木、鋼板等鋪墊進行加固。下管時專人指揮。在施工時以逆流方向進行鋪設,承口應對向上游,插口對向下游,鋪設前承口和插口用清水刷凈。(2)管道安裝1) 管道鋪設質量驗收標準應符合7、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的有關要求,具體控制措施如下:a中線控制:本次施工采用邊線法,即根據管道直徑,在槽底設置管道邊線控制樁,在控制樁上按管道中心線位置拉通線控制。穩管后通過拉線繩線控制管道邊線。b高程控制:管道高程控制采用水準儀測量管頂高程進行控制,底部根據管道底部設計高程,兩端設置控制樁從管道中間拉通線統一量測高程控制。管線平面位置與高程誤差必須符合規范要求。管中心控制與高程控制必須同時進行。2)管道在溝槽邊上分段連接后以彈性鋪管法移入溝槽,移入溝槽時,管道表面不得有明顯的劃痕。3)安裝時,根據設定的控制管道安裝高程和軸線位置。穩管時以管內底高程為準,以此調整管道安裝高程。調整高程8、采用中粗砂,以確保管道安置平穩。管道安裝中心線控制采用邊線、中線雙向控制,以確保管道安裝高程及平面位置符合設計要求。4)管道連接時,應清理干凈連接管材表面的灰塵和臟物,并應使連接管道對準軸線無縫連接。4、檢查井施工本道路排水圓管檢查井選用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屬設施(圖集06MS201)中的鋼筋混凝土排水檢查井;井墻及底板混凝土為C25、S4,墊層C15混凝土,鋼筋型號HRB235調整為HPB300,HRB335調整為HRB400;座漿、抹灰采用1:2防水水泥砂漿,厚20。井蓋及支座選用D400級球墨鑄鐵,井室及井筒內壁采用1:2防水水泥砂漿抹面,厚0.02m,外壁用防水水泥砂漿勾縫,檢查井外圍9、回填的方法及材料應滿足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68-2008)相關要求。 (1)準備工作1)根據設計圖紙,檢查井選用圖集06MS201-3檢查井。2)檢查井井墻及底板,均為C25鋼筋混凝土(抗滲等級S4),在施工前對混凝土配合比進行設計。3)檢查井基坑開挖,地基處理同管道溝槽同時進行,施工前要進行驗收,合格后開始檢查井施工。 (2)墊層施工檢查井墊層為C15素混凝土,厚度為100mm,均在基底驗收合格后進行。(3)井墻澆筑主管頂以上至井墻蓋板一下采用定做鋼模板,井筒采用定做鋼模板。1)檢查井井墻環向鋼筋與井墻豎向主筋進行綁扎連接,內外層鋼筋之間用拉筋進行連接固定。對于有油漬、10、鐵銹、泥土等的鋼筋,清除干凈后使用。鋼筋保護層墊塊強度同井墻混凝土強度,布設墊塊縱橫向間距不大于80cm。2)模板按照檢查井邊緣線安裝到位,模板對接采用銷軸緊固,模板接縫處噴泡沫填縫劑,將超出模板內壁多余部分剔除掉,保證填縫劑與內壁齊平。模板緊固采用48鋼管扣件,內外豎向對稱各四道,井墻壁采用橫向對拉螺栓,鋼管扣件支撐。圓形檢查井上踏步后期鉆孔預埋。3)澆筑前,將井墻范圍內的底板混凝土鑿毛,在模板內表面涂刷脫模劑,對模板、鋼筋和預埋件進行檢查,模板內的雜物、積水和鋼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凈。澆筑時,設置供工人上下的簡易步梯,澆筑混凝土用挖機配合吊罐入倉。澆筑時按照一定厚度、順序和方向分層澆筑,應在下11、層混凝土初凝前澆筑上層混凝土,混凝土分層厚度不超過40cm。澆筑混凝土時,采用振搗棒振搗,使用插入式振動棒時,移動間距不應超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與側模應保持510cm的距離;插入下層混凝土510cm;每一處振搗完畢后邊振動邊徐徐提出振動棒;避免振動棒碰撞模板、鋼筋及其他預埋件;對每一振動部位,必須振動到該部位混凝土密實為止。澆筑完畢后,及時覆蓋灑水養護。5、閉水試驗管道施工回填前應采用閉水法進行嚴密性試驗。(1)管道施工完畢后,進行閉水試驗,試驗管段按井距分隔,帶井試驗。試驗管段應符合下列要求:1)管道及檢查井外觀質量已驗收合格;2)管道未回填土且溝槽內無積水;3)全部預留孔應封堵,不12、得滲水;4)管道兩端封堵堅固,不得滲水;管道兩端砌磚封堵,用1:2水泥砂漿抹面,必須養護34天達到一定強度后,再進行閉水試驗。(2)污、雨水管道閉水試驗應符合下列規定:1)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不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管頂內壁加2m計;2)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加2m計;3)計算出的試驗水頭小于10米,但以超過上游檢查井進口時,試驗水頭應以上游檢查井進口高度為準:4)管道閉水試驗按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進行。(3)注水過程中同時檢查管堵、井身,無滲水和嚴重洇水,再浸泡管線12天后進行閉水試驗;將水灌至規定13、的水位,開始記錄,對滲水量的測定時間應不少于30min,根據井內水面的下降值計算滲水量,滲水量不超過規定的允許滲水量即為合格。 6、井周回填(1)井室周圍的回填,應與管道溝槽回填同時進行;不便同時進行時,應留臺階形接茬。(2)井室周圍回填壓實時應沿井室中心對稱進行,且不得漏夯。(3)回填材料壓實后應與井壁緊貼。(4)檢查井井周50cm范圍內采用5%水泥土回填,回填時須分層對稱回填,壓實,綠化帶內回填水泥土至井口50cm,其上至井口采用素土回填,不宜壓實,預留沉降量。,回填水泥石灰土的壓實系數應符合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的要求,水泥石灰土的七天抗壓強度指標不小于0.4MPa。(5)回填時,嚴禁在槽壁取土回填。交底人簽字: 接受人簽字: 年 月 日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12-17
99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9
18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30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9
61份